山东省70后高中毕业证(山东省70后高中毕业证图片)

访客82024-03-05 06:14:02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

我是八五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候的高中不好考,我们镇上的初中一年也就考上十几个人。那时候,初中中专包分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一些考上中专了,有一些考上了高中。

山东省70后高中毕业证(山东省70后高中毕业证图片)

那时候的高中生是比较少的,学习成绩也扎实,很受到大家的尊敬。那时候讲究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招工进厂,或者考技校。农村户口的学生只能走考学这一条路。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低,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很多农村的学生大都选择复读,有的甚至八年抗战。他们知道: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就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我们县里,由于普遍缺老师,八五年的时候县里公开招民办教师,有些同学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时候民师的工资很低,一个月才八十多元,可是有转正的机会,只要坚持下来,一般都转了正式教师。由于他们在高中学得功课扎实,教学水平也很不错。比起从前的民办教师强多了。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杠杠滴!相当的厉害!我就是这样的例子。

八十年代的高中生,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百艺不防身,多才多艺,属全面综合性人材。

我是1972年上小学的,1972——1977年在本村就读小学,那时候,正是宣传交白卷上大学的时候,宣传“读书无用论”,树立典型人物是张铁生,黄帅等。

当时耳熟能详的一首黄帅的答题还能朗朗上口:条条铁路通广州,老师何必硬强求,拐弯抹角不算远,出题不严学生愁。

如今想起这一答案,回答的也有一定道理,用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不失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而比起现在的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读死书,死读书,要好的多。

那时候,提倡推开校门闹革命,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每天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甚至半工半读,还颇有韵味,每天下午二节课后放学,也不存在家庭作业,像放飞的小鸟投入大自然怀抱,去大自然学习,读无字之书,学百科知识,什么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什么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总感觉,那时候才叫“素质教育”。

1977——1979读初中,回复了高考,进入了学习攻坚阶段,叶帅的一首诗也记忆犹新: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初中的如鱼得水,真像饥饿的人见了面包一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曾经一度超越高一个年级的学生,高中退下来的学生也不是对手,那时候经常有作文竞赛,数理化竞赛考试,总能独占鳌头,名列前茅。

1979年中考,以全公社第一的成绩进入高中。高中二年,由于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由于第一次接触英语,最终败给了英语,1981年6月,提前预考,回家等候,结束了二年的高中生活,没能参加高考,是我此生的遗憾。

后来,当了二年学徒,学了无线电、写作、学中医、学赶毯,一个偶然的机会,村上竞争考老师,凭借优秀的知识功底,一举夺魁,当上了民办教师。

38年的一线教学,工作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可谓百艺不防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爬过的坡,受过的辱,每走一步都算数。都将化为你未来的星,前进的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从高中毕业生这块来讲,在社会上还算得上知识分子,尤其是参军当兵,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许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直接代理或者做了民办教师,教小学,教初中,那时候的高中实行全日制十年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尽管那时候提倡给孩子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就是那么牛,这也是历史特殊时期一种特殊情况和必然结果,只是后来这些民办教师大多数都转正了,另外有部分高中毕业生通过招工的形式进了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做了高管,只有很少部分生活的很普通。要说这些人的水平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现象,论能力比不上老三届,论成绩不如初中专的中技中专生,论所学知识没有现在的丰富,所幸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现在的大学生相差无几,神一般的存在的一种群体。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作为过来人给年轻普及一下那段教育历史。

先看一组数据,历年高考的升学情况。我是1989年毕业的,我们那年已经没有高考前的预考了,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高考。所以当年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最多266万,这还包括至少几十万复读生。你要知道对应的同龄人是1971年,大概有2800万。所以上高中比例占同年龄段人口不足10%。而越往前,高中生的比例越低,那种说当时高中容易考的不是无知就是瞎说。

再看实际感受,我作为农村孩子出身,因为以前农民是主流更有代表性。农村不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毕业就缀学了,然后小升初不到40%的孩子进入初中。初中升高中,除了个别优秀学生上中专外(记得一个县100人左右),大概有20%能上高中。当然城里的升学率会高很多,但全国总比例是不到10%的同龄人能高中毕业。

了以上情况介绍,你们大概知道那时上高中有多不易,按比例计算,估计现在都能考二本及以上吧。

然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时的教育水平较低,学生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达不到现在高中生水平。但由于当时人才的稀缺性,以及他们具有较高智商,所以当年的高中毕业生大都生活得还不错。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

虽然没有受到邀请,但我也愿意说几句。

八十年代的高中普及率没有现在高,那时的高中毕业生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在农村即使考不大学中专,搞对象时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如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就掌握的知识面来说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在天津,没有所谓的“小中专”,只有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才能上中专。,八四年以前高中是两年制。我是八三年毕业的,考上中专没去,复读一年即八四年踩线考上一所普通大学,觉得很幸运,因为有个河北省考生比我多了五、六十分,大学和我同班,我们两个的家乡相距仅十多公里。

在八十年代初,我们这里“商品粮”户口的高中毕业生是包分配的,而且单位都不错,有的去了公检法,有的去了工商税务,有的去了医院、邮局等等。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国有银行,那时仅四十余人,就有六个是我的高中同学,其中一个还当了科长。我报到的第一天领了当月的工资120元。顺便看了一下工资表,我那六个高中同学虽然学历比我低,但工资不比我少,因为他们工龄比我长,当时心里有点儿不好受,感觉自己亏了,还不如那年考上中专就走了,可以早上几年班,即早挣几年钱。

在我的家乡里,根据我本地一些七十年代的人和八十年代的人,文化水平相比较还是七十年代的人文化水平高于八十年代的人,从文字写作方面和珠算方面七零后的文化水平都很高,而八零后的人从从文字写着方面比不上七零后人,可能是七十年代的老师比八十年代的老师更优秀,而九零后的一些人又比不上八零后的一些人,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样读书是十年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民办教师一个月能拿多少钱?现在有退休金吗

看见大家都畅谈,我也说说自己。

我1974年底高中毕业回村务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亲属们说我犯傻。我的目标是干出点儿成绩来,将来顺利被推荐上大学。三年间曾担任过民兵排长、副连长、村团支部书记等职务,成了全公社有名气的年轻人。正当条件成熟了,即将被推荐上大学了,结果却恢复高考,1977底我报名高考,成绩低报的却志愿高,结果名落孙山。

1978年初因母校缺老师,我报名参加招考,单科成绩很优秀(当时中学教师招考,想教什么学科就考什么学科),结果被录用为初中民办教师,分配到15里以外的学校任教。当时,初中民办教师待遇是:每月7元国家补助,因为需要住校立火,所以另加5元伙食补助,合计12元补助;生产队每月再记300工分。我们老家的生产队副业搞得好,每天工值1.05元,这样下来我每月总收入43.5元,按比较算是高工资了,比我们校长每月还多两元。

1983年公社改乡、生产队也散了,我们民办教师取消了工分制改为工资制,由乡统筹每人每月37元。以后几年虽有加薪但还是很低,到1995年前后是287元每月,我一度有辞职改行的想法,在父亲的劝说下坚持下来,以后的几年通过在职进修拿下大专、大本学历,1998年转为国办教师。因为不断涨工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此外,我的家属在村里有5亩多的承包地,一工一农,生活富裕了。2017年退休,养老金每月6200多元;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我们夫妻俩又在城里买了一处两室一厅的商品房,冬天在城里、春夏回农村生活,算是美满了。

我从内心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和政府。

岁月悠悠,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是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劳动一年后,受大队支派于76年8月份到学校当民办教师的,当时一个月有5元钱的经济补助(也叫工资,生产队里给记十分),77年12月恢复高考后离开学校到商丘师范学习,二年后被分到所在乡教学,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教过中一中二,中三毕业班语文就达三十余年。当时最辉煌的时候是担任中二语文三年,一年两次乡里抽考,拿了五个第一,一个第二。中三语文几年年年第一,获得学校领导和家长及学生的认可,最后又做了学校领导。退休时仅是中学一级教师。我是2014年9月退休的,至今已七年有余,工资是3880元。河南退休教师工资实在偏低,较兄弟省山东同样情况退休的相比和人家差一半,也不知我们河南怎么搞的,退休工资太低了,让我们心中有苦无处诉,无可奈何,太令人失望了。说起未转正的民办教师,更令我们同情,他们大都是经过考试未能过关的老师或因病因事离职的,错过民办教师转正升迁的人,被强迫退出教师队伍,成了至今最悲情的人。从事中小学教学几十年,被强行辞退,拿的工资了了无几,着实使人心寒,每人都感到无助无奈,想想自已退休后拿着国家工资,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真心为我们昔日的同行鸣不平,鼓与呼!愿党和政府尽最大努力提高他们的补贴,给他们的待遇好点再好点,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他的年已古稀,不能再等了呀!

六七十年代,刚上了五年中学的我,六八年就派到辛集五小学教学。任教五六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工分八分八,工值一元多钱,上面每月补助八元每位老师实际得到五元,其余作教学经费不足。七五年回村当大队会计,秘书,管事至今。现在已是随心所人欲年,民办教师吗,现在退休金是没有的。还好,这多年了在街村没闲着,每年街村也给万二八千的,国家还每月教补26元,节俭点没病每年也够了,我还是知足常乐的哈!

六七十年代,高考落榜回乡的初中生,在农村算是比较有文化知识的人了,至于能否担任民办教师,就看你在村里是否有关系门路,尽管六七十年代没有普及初中教育,但是这乡的初中生不算少,尤其是为普及教育,各公社办起几处联中,将没有考上初中的高小生纳入初中教育,但是教学质量不如正式初中学生,而且劳动课比较多,几年后即转为教育局正式在编的某某中学,这样以来农村的初中生就已经不少了,民办教师终究名额有限,就得靠关系才能进入民办教师队伍,当时农村还有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就是赤脚医生,这两项都是脱离残酷的农村第一线田野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除了挣于同等劳力的工分外,格外每月还有几元钱的补贴。同为农村人民公社社员,这两种工作比较吃香,是谁都眼馋,尤其是没有摊上这项工作的初中生,后期返乡还有大量的高中生,他们扎根农村一辈子,辛辛苦苦为国家生产大批的粮食,贡献不小。

作为同为当年的民办教师与代课老师,有的人赶上政策之内转为公办教师,如今退休了,养老金普遍达到七八千元,甚至有的近万元。因为种种原因的民办教师及代课教师,他们有很多人教学质量比转为公办教师的高,就是因多种原因被辞退。所以对当初的民办教师如今的待遇有很多人不服,也引起多少人不满的话题。理由很充足就是当年的民办教师不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也就是说民办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在师资欠缺时启用你。还有说当初民办教师生活苦,这话不全对,应该有比较,那个年代人都受苦,民办教师的生活比起农村社员还是好一点。还有引起人们不满的一点就是被辞退的民办教师及代课教师,能说他们不妒心吗?这就容易产生隔害,因为同等条件为什么我就不如你享受高高的待遇,如果赶上机会的民办教师如今有退休待遇也可以,但是不能高得悬殊,这怎么能叫辞退的教师心里平衡。按理说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当然被辞退的民办教师及代课老师,因为他们光有付出没有回报,而转正的教师有回报,而且回报大于付出。因此引起社会上的人反感不满。

以就是我个人的观点认识,从民办教师的历史背景到如今的现实,望君回忆一下是不是这么个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