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桂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访客32024-02-27 01:54:07

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

古代官职的设置也是一种文化,同一级别的官职在各朝各代则有不同。

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桂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宋朝知县

知县是宋朝的称呼,之前都称县令,秦汉时期县令是以户口的多少为标准,大县长官称县令,小县长官称县长。到南朝宋时,不再区分户口多少,一县长官都称县令。到宋代,县令改称为知县,元代又称县尹,明清又改称知县。古代朝廷委派官职只派到县令一级,再下面则是实行乡绅自治,县令就是政府与百姓连系的枢纽。

宋代的知县也就是县令,其地位是官职中最小的官,职权就是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

宋朝知府与知州的来历?

知府与知州都是出现于宋代的官职。在唐代时只是将首都之地称为府,宋代由于城市发展的快,许多比较发达的洲升级为府。

宋代时因为朝廷接受了唐代地方长相互割据称王的教训,所以中央朝廷不给州府长官们以实权,而是由中央朝臣来充任各府长官,并称之为“权知某府事”。“权”是暂时之意,意思就是暂时代理该府政事,因此简称知府。

知州的来历,也是宋朝延派朝臣临时充任各州长官,并称之为“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军,是指军事,州是指民政。

宋朝知府和知州的级别有多大?

路、府、州都是宋代的地方行政单位。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府、州则是现在的市级。

宋代的府与州是同级,但地位稍比州略高,府是由地位比较重要的州升级而成。州升府一般都是皇帝登基前所封或者任官之地,比如宋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代周,后来便就把升归德军所在地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应天府了。

如果把宋代知府和知州拿来与现在官级相比,那知州就好比是地级市委书记,知府就好比是直辖市市委书记。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能不先说说宋朝独有的一级行政区,这就是“路”。北宋初,废除唐代的“道”改称“路”,将全国十五道改为十五路,后来,全国增设至二十几路。改道设路,最初是为了征收赋税、转这槽粮的需要而设的中央监察区域,各路设置经略使和制置使等官员分别管理监察区域内的政务和军务。后来,“路”渐渐由监察演变成带成大行政区或军区性质的固定的行政区了。路的名称与管辖范围与今天的省大致相当并且对应了。

再来说县和州、府。

宋代的州,是隶属于路的行政区划,一州辖数县。最小的州辖三县,大的州辖数县不等。政治地位重要的辖县相当于州的行政区划,则称为府,如开封府。以此推断,宋代的州相当于现今的地级市或地区,而府则相当于直辖市了。至于县,从国家层面讲,自秦以来,都是国家的基层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职能相对完备的最低的一级了,古往今来变化不大。

再说说县、州和府的主官。

在宋朝,自县以上行政主官,一律由中央派员充任。比如,县的行政主官,称“知县”。知,就是主持之意;某县知县,就是“京朝官员知某县事”之意。主要管理一县之行政,也有兼管军务的。同理,知州、知府也如此。

由此说来,宋朝的知县、知州,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县(市)长、市(地级)市长;知府,则相当于现今的直辖市的市长。由于历史的发展,职能的演变,古代的行政主官与今天的职务永远不可能是等同,只能是为了解释如对比的需要,做一个大致的类比。

本人为了进行最简洁的说明,也因为了解的深度不够,只能这样来回答你了。不知道你对我这简介是否满意。如有不同见解,恳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谢谢!

按宋朝的官职制度大小排列的话,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排列:知府, 知州, 知县,知府最大,知县最小。

那么它们在宋代又代表什么样的官职?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呢?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



知府,也称太守,是古代的一个官名。在宋代是一个地方政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或者市长一职。知府掌管一府的政令,在宋代应该是四品官职。影视剧中常见的某某知府大人指的就是这个知府,知府在古代算是一个品级比较高的这么一个政府官员。

知州,在宋代全称为“权知某军州事”一个州的临时行政长官,“权州”意为暂时管理,也就是说算是节度使这样一个角色。到了明清两代,知州才被命名为官职,“知州”成了各州的行政长官。因此,知州算起来应该是从五品,六品这样一个官级。清朝州又分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知州地位品级与知府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市委书记一职。散州的知州等同于知县。但是宋朝知州的官级应该在两者之间我觉得,大概就是等于今天的行政副市长一职吧。


知县,这个很好理解,一个县的县官,管理一县的行政,也称作“知县事”。品级最低的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县的县长或者县委书记一职。在古代是正七品官级。我们通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七品芝麻官指的就是这个知县。

知府 ,知州 ,知县 ,在古代宋朝对应今天官职,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各位同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关注留言。

宋代的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市、县。北宋的时候,最开始有十五路,后来又变成了十八路,再后来就有了二十三路。

北宋的州差不多有四百多个,县差不多有一千两百个,与州同级的是府、军、监,府的数量比较少,一共才十几个,一般是首都、陪都,比如说南京应天府,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这四个就是著名的四京府。

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地方,比如太原府、凤翔府、江宁府、成都府,地位要比一般的州要高一些,府可以理解成现在的直辖市,或者副省级城市。

而军主要是军事上的重镇,差不多有三十几个,比如淮阳军、信阳军、宁化军。监只有四个,分别是桂阳监、陵井监、富顺监、大宁监,这些都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军与监的地位要比一般的州要低一些。

而县根据所处的位置,还有辖区内的户数,也有所区分。

简单的来说,县的长官叫知县,州的长官叫知州,府的长官叫知府,这里面的“知”就是主管的意思。那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样的官职呢?

大体来说,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者县委书记,而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者市委书记,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长、市委书记或者直辖市市长、市委书记。

当然,这个也只是比较简单的对应,对于具体的还得具体看,而且这个也只是从层级上面来对应的,如果涉及到人口呀,面积呀,那又比较复杂了。

宋太宗以后,宋朝的地方政权分为了路、州、县三级。

先说县,其实知县的正确完整说法应是XX人知XX县事,比如是张三是蒙城知县,那就应是知蒙城县事,知县是一个简称。知县对应到我们现在,就是县长一职。(我们先把书记这在古代找不到对应的职位先去掉了。)

县往上就是州,宋朝一州下面可能有多个县,主官叫知XX州事。但宋朝和州同一级别的,还另外有府、军、监等。宋朝的府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较为重要的市,像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等,宋朝除了首都所在的这个府的主官叫府尹外,其他府的主官都叫知府。在一些军事要地,宋朝还设立了军这个行政体系,统领当地的军政大权,主官正式职位名称叫知XX军事。监是针对一些矿、盐等专门的经济区域设立的,主官名称叫知XX监事。但是对应来说,州、府、军、监的主官和现在的市长是对应的。

州再往上就是路了。对应我们现在的省级。只是宋朝的路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官,一路之内的治权分成了四个系统,那就是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经略安抚司。转运司长官叫转运使,负责漕运、赋税、监察等;提举常平司长官叫提举XX路常平公事,负责一地的粮油盐物资等;提刑司长官叫提点刑狱使,负责司法诉讼刑狱;掌管一路的司法讼狱;经略安抚司长官为经略安抚使,负责军事。以上四大系统如果和现在一一对应的,拿现在举例子的话应该是有四个省长,分管税务经济交通的省级领导、负责民生社会稳定的省级领导、分管司法机关的省级领导和省军区司令。

宋代的职官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沿五代旧制。但宋代的官职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分为官、职、差遣。也就是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此来互相牵制,细化分工。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官,只作为官员的官位和俸禄的依据,又称寄禄官。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所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称为贴职。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差遣”是没有品级的。“差遣”职务名称前通常都带有“判、知、同、提举、提点、管勾(干)”等字,如判尚书省事、知府等。所以,宋朝的知县、知州、知府是没有品级的,只是掌管一方事物的一份职务。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与其他朝代也有所不同,大致分府州、县两级。在朝廷和府州之间,为了便于管理,设“路”,掌管大区的财政、军事等。在路一级设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和提举常平司(仓司),统称“监司”。府州一级直属于朝廷,单因不同的地区又分府、州、军、监四种不同的命名。政治地位特殊或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设“府”,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南京应天府等。管理的长官称知府。基本上对应今天的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市长。州,即在天下划定的其他一级地方行政区,州长官即为“知州”。知州基本相当于如今各省的省长,掌管地方政务。“军”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军事重地,故有的直属于路,有的地位与州相同,有的隶属于府州。监为管理矿冶﹑铸钱﹑牧马﹑产盐区等而设﹐兼理民事,地位与“军”类似,有直属于路,也有比较低的。县级政权是宋朝的基层政权,县都属于州、府及州级军、监,朝廷任命的县级长官称“知县”,以“选人”任县长官则称为“县令”。县有大小,知县的官职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市长或是县长。每个朝代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地方职官的设置、称呼、职能等都千差万别,也只能依据职务大致类比了。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