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大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访客02024-05-02 00:39:16

生产队时期,你那里挣的工分一年下来能折合多少钱

重庆地区大部分生产队一天可以挣0.20—0.30元之间,我下乡的生产队有许多广柑树,河边土壤相对较好,工分才0.32元,因为广柑不值钱大慨0.12—0.15之间,(基本就是成本价)出口苏联。

,工农兵大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一人囧一口棍棒不离手,锅里没有米灶里又缺柴,多少人做梦都是泪,恶梦缠到老。

工农剪刀差,压制农产品,抬高工业品,农民一辈子都糟秧。

忽略题主十五元的来源,说说我那里当年生产队的工分日值。

我是农村老人,当了十多年公社社员,其中当过多年生产队会计,还保存了许多很完整的生产队年终分配账,能准确真实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生产队十多年来,每十分日值在三角到五角之间徘徊,一个强劳力一年出勤三百多天,赚工分三千多分,折合人民币一百到一百伍拾元之间。

生产队年终分配效益差,口粮少工分日值低,造成完全依赖生产队过日子的社员生活水平低。生产队粮食亩产低,是造成生产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化肥农药种子窝工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粮食产量低。

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加深了生产队的困境。上级剥夺生产队自主权,每年冬天强行调派生产队大批劳力,到别处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修水利建水库开公路,出勤天数由生产队记工分,纳入年终分配,给本来很低的生产队年终分配雪上加霜。

现在许多青年人以南街村为例,认为人民公社集体化是可复制的模式。我们老人有责任有义务不赞杨,不贬低那个时代,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真相,让后辈人去参考。

答:你没说清楚,十五块钱,是一天,是一个月,还是一年,能挣得十五元钱,我猜想你这十五块钱,应该是一年的收入,为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从我家庭的情况看,我们家在生产队时期有九口人,全靠我父母亲和我二个姐姐挣工分养活,每年不但不开支,并且,有时还欠生产队里的账,自从一九七八年我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家里,算是添了个能挣十分的正劳力,家里才开始经济有好转。

在我的记忆里,从一九七八年开始,生产队每个十分,劳动工值从六角钱,八角钱,逐步提高到一元二角钱。

因为,我姐姐和我母亲,他们三个半劳力,可以顶一个半正劳动力,加上我与父亲,所以,我们家就有了三个半劳动力,来养活我们一家九口人了。

由此可见,你说的十五块的收入,按照我们家里的情况分析看,是在一九七八年,我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全家人一年的总收入,还是可以达到十五块钱以上的。

(原创于2021年5月31日)

是不是提问者喝醉了还是话说糊涂了?懵懵懂懂的说了一个能挣15元左右的话题,也不说是一天或一月、一年,没个计量单位,说的是按每日工分值还是也不对,但按月按年对应都说不过去。因为当时全国情况大体上都一样,贫富差距不大,政策上讲的也是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

当年每日工分值按10分计算,每分的折现为0.02~0.04元之间,每日工分折现值0.2-0.4元,一个成年劳动力,每年全勤360天计算,一年工分值折现72元~144元之间,很少超过150元,扣除粮油分配成本50元左右,一个劳动力一年能挣纯利润100元的时候就是烧高香、碰运气的年份。家里劳动力少,娃多老人多的家庭,扣除生产队分配的粮油成本后,还会出现欠款,也就当年农村人常说的"倒刮户"。

所以,这个提问勾起了我对当年的回忆,但所说的15元一直让我云里雾里的。因为对提问者权作酒话,所以加以赘述说明,以期求全。

回乡接受“再教育”不久,我在先后婉拒了小学民办教师和生产队会计的举荐后,盛意难却,不得不允诺当年小公社书记郭永德之邀,勉为其难地在长乐小学创教起了附设初中班。创班之初,因长乐学校只有公民办教师各一人,应招学生基本没有,固不在“教办”规划办班之列。两年之后,该“私生”附设初中班在中考中获得了班级和个人两个第一,我的业绩受到肯定,因之,在当年的民办教师中,我的补贴最髙,每月5元。除此而外,生产队给我计工分每天10分,按当时分值1毛钱左右,每月大致可获3元。总起来说,我的月收入就在8元左右,绝不到10元。但即便如此,若与只拿工分的社员相比,我的月收入就是他们的两倍以上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地域之广,差别万端,以偏概全,必属荒唐,撫今追昔,珍惜当下。

我曾在苏州的鱼米之乡插队多年,对当地农村还是有所了解的。

插队地点在靠近长江入海口,是江南少有的偏沙的土壤,实行粮棉轮作,因此收入水平在苏州属于中上水平。

1968年,由于棉花获得大丰收,因此分红较高 ,男劳力年收入达到350元以上。我1968年10月29日下乡,第二天就下地劳动,两天就有二元的收入。当时因为在“三秋”大忙,劳动时间长,所以收入就高。

但从1969年起,直到1977年回城,再也没有那么高的收入了。

我插队开始,队里就实行“大寨式记工”了。我队的记工方法全县都差不多,都是大同小异。男劳力最强的为“一级”,每小时劳动得1.7分工分,二级1.55分,三级1.4分。女劳力约为男劳力的80%左右。

在回城前三年,我担任了大队农技员,因有时雨天开会而社员因雨天休息,因此全年工分是生产队里最高的,全年的总工分在5700分左右,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

当时劳动时间的确很长,全年约3350小时。如果按现在“双休”,等于每天工作13.2小时!如果按365天,即天天劳动不休息,也要每天劳动9.18小时!可见七十年代江南农民是多么辛苦。

当时,我插队的生产队的分配水平,在全公社也是比较高的,每人每年约在150元左右。而1978年全国29.5%的139万个生产队年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其中安徽全省的28万个生产队,能够维持温饱的只有10%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的队占67%,在4000万的安徽农村人口中,就有3500万以上的人不能维持温饱。,由此可见,我插队的农村实属不错了。

工农兵大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工农兵大学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六年:经过厂矿:公社:部队团级:批准:推荐选派:被保送到全国:大学校:学习深造的优秀工人代表:优秀青年贫下中农代表:解放军中五好战士代表。这些大学生被统称工农兵大学生❗在校学习大都是一年至二年,毕业后按系统分配到厂矿:科研单位:这些大学生:在一九八O年至一九九o年:因文化大革命己结束:我国己进入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丶年富力强:表现优秀!大多数人:被选抜到干部队伍:在厂矿的:车间主任:科长:厂长:局长:还有担任司:厅局长的高级干部!没有职务的`也多数被评聘为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柳。现在当年的工农兵大学生们:都退休了:年令小的丶六十七八岁:年长的七十四五岁啦❗大多数人养老金:每月都有五六七千元:享受幸福晚年❗石家庄市邮政退休干部丶孔强

工农兵大学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上大学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荐 ,选拔各个行业的先进人物入学深造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思想进步,有理想,有抱负,毕业后分配到各单位,做出了不同的成绩。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工农兵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大多已成才,有的成为慱士导师,有的成了大国工匠,有的成为军队将军,有的成为中央领导,可以说:他们这一代成为了祖国的栋梁之材,也是撑起中国民族脊梁的中坚力量和分子!

我三姐就是工农兵大学生。

1973年,她下乡锻练超过了两年,可以参加工农兵大学生考试。临行前,我教了她许多考试技巧,物理怎样答题,化学怎样答题,总之,只要动笔了,按步骤也可得分。

考过后,好象考得不理想,还是安心务农吧。那一年,正好碰上张铁生这个闻名全国的考生,考试现场写了有造反精神的大字报,惊动中央。录取学生发生了逆转,原来考上的没去,没考上的反而去了。

我三姐上了湖南医学院,成了工农兵大学生。三年学习后分配在公社医院当医生,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间长了医疗技巧大增。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恢复了高考,工农兵大学生不受见待,国家也给他们出路,工农兵大学生要经过进修后,再承认学历。

三姐在工作中实践几十年,也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成了妇科专家。退休后,私人医院马上请去坐诊,年薪12万元。

2020年,她70岁了,想歇一歇,不想干了,但老板不放。给她宽松的工作岗位,每天上班半天,月薪8000元,她仍然在上班。

工农兵大学生多数人混的都不错,他们的文凭在八十年代初回校补考,补考后国家承认文凭,其中有一部分人正好赶上了“干部四化”,83年至90年提拔干部唯文凭至上,工农兵学员恰好30岁左右,中专生提到科级,大学生提处级是不成文的规定,许多人从厂技术员一步提上了厂长,厂长不到一年当局长,几年的时间当县长,市长的也有。

工农兵学员虽然说没有参加统一高考,其中不乏藏龙卧虎,老三届学生推荐上大学,他的学习热情不次于文革前上中学,在大学也学到了知识,恰逢改革开放人才缺乏,这一批大学生顺理成章的成了社会栋梁。

工农兵学员中也混入了一些文革造反派甚至是白卷先生,什么时候都有良莠不齐,开后门混进来的个别人不代表工农兵学员,绝大多数学员还是好的。

七十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的人,后来都干了什么工作,现状如何

1977年恢复高考,实际上大部分农村青年参加77年高考的是极少数.由于当时信息不是很通.基本上是78年才参加考试.同时分为大专和中专两种报名考试.

因此在76年以前高中毕业没有高考.农村这些学生毕业后都干些什么工作?

极少部分通过自己几年的努力也考取了大学或中专而上了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大部分务农.成为农业生产劳动者.

还有少部分:一 被推荐上大学成为大学生,二 顶替父母职业进入国家单位或企业工作,三 报名参軍应征入伍,四 被选入当民办教师,六 被选入当大队或公社广播站的专职广播员,还有电影放映员,......

要说现在怎么样?有一些人走了.没走的基本上都是退休了.基本上都是60年以前出生.到今天都六七十岁了.经历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和阳光.都已经是过去的事.

愿所有这个年代的人们健康快乐!

我是一九七五年七月从农村乡镇高中毕业的,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我们七五届、七四届和七三届高中近二百多名学生。由于没有高考,毕业时的口号就是“立志绣田园,誓把青春献”,高中毕业就是回农村种田。

这些同学和学兄,回头看大致的出路是:一是进入了乡镇企业;二是逐步成长为农村干部;三是成为民办教师;四是入伍,进入军营;五是后来恢复高考后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现在状况还是普遍看好的。当初进本地乡镇企业的,不少在企业改革发展转机中成了老板,赚了大钱;进入农村干部队伍的,有市长、副市长的,不少转入到了公务员,基本都安全着落,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去部队的,也有副军级、师级的高官;民办教师也大多转入公办退休,待遇也不薄。

我们这几届七十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的同学、学兄,“根正苗红”,思想纯洁,精神境界好,实干能力强,所以总观结局总体上还是很乐观的。

当然,也有不少人已经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也常常为早逝的同学、学兄而惋惜。

从动荡的年代、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农村高中生,就我而言,心态平淡,心境宽阔,觉得只要生活安定,活着就是幸福。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