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县”姓的来历,衡水有多少县

访客142024-03-23 23:26:04

有谁知道“县”姓的来历

起源主要有四:

有谁知道“县”姓的来历,衡水有多少县

①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大夫查延,字东安封于查,子孙以地为氏。

②出自姜姓。据《姓苑》、《万姓统谱》所载,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以封邑为氏,后去木为查。

③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与查通用,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为氏。

④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姓;今蒙古、彝、傣、土家、哈尼、满等民族均有查姓。

县姓起源:起源于春秋战国年代据说是山东怀庆府。迁徙分布:现在天水市有县家路村.县姓分布于天水上河村,甘泉,街亭.北道,现在陇西,秦安,兰州等地有此姓。历史名人:《史记》中有孔子七十二贤人有县成 ,县亶。

衡水有多少县

8个。根据查询衡水地区地域政府可知,截止2023年4月16日,衡水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这8个县,衡水地区有8个县。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真实的纪晓岚最后竟被流放乌鲁木齐了吗

不是“最后竟被流放乌鲁木齐”了,而是中年被流放到乌鲁木齐两年多。起因就是纪晓岚卷进了一次贪污案。

纪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后来担任乡试、会试考官,四十岁时因为学问好,担任侍读学士也是四品。成为了天子的侍从之臣。那时的纪晓岚中年得志,简直太顺利了,所以就有点不拿君王的知遇之恩当回事。

当时的老名士、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孙子娶了纪晓岚的大女儿,两家从此成了姻亲。不料卢见曾为老不尊,贪赃枉法且屡教不改,被御史参了。当时在乾隆帝身边的纪晓岚得知消息之后就利用职务之便给亲家翁通风报信,让亲家翁早作准备,好蒙混过关。但是乾隆帝是有清一代最雄猜之主,对用得着的“贪官”如福康安、李侍尧、和珅这些人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对那些“没用”贪官,人家可从来都是“杀人不眨眼”。

被后世定义为“贪官”典型的和珅。在乾隆帝的统治下,一个贪官能够善终的充要条件就是你给朝廷做的贡献比你贪墨得要多。

乾隆帝废除了雍正朝的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贪官被判刑后可以自填亏空免死的政策。重新规定,凡是因为挪用公款而被判死缓的,都要用赃款之外的自家财产赔补;未能赔补的,凡挪用公款超过一千两的,受贿超过八十两的,全部杀无赦。其手段之刚猛比明太祖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乾隆帝的原话就是:

一犯侵贪,即入实情,且即与勾决。人人共知法在必行,无可幸免。身家既破,子孙莫保……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

所以乾隆一朝朱荃、图尔炳阿、伍拉纳、国泰、王亶望等皆以贪墨而败。而这一次两淮盐案,盐商欠税银高达九百多万两,历任的盐运使受贿上百万两,年逾七旬的卢见曾被论死,但乾隆帝惜他是个人才令瘐死天牢中。纪晓岚身为涉案人员,但也托了天子爱才之心,被从轻发落,流放新疆。

乾隆三十三年秋,时年四十五岁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以遣犯的身份充军新疆,负责汉文文书工作。在谪戍期间,纪晓岚考察了大量新疆的古迹,如喀什汉代壁画、巴里坤古城以及早已湮没的唐北庭都护府故址。后来,因朝廷编修《四库全书》,纪晓岚在帝师刘统勋的力荐之下得以赦罪还朝,并担任总纂官。在返京路上,纪晓岚写下了《乌鲁木齐杂诗》并在晚年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用大量篇幅,描写当年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对于此书,纪晓岚本人曾写到:

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虽然《阅微草堂笔记》被定义为“怪力乱神”的志怪笔记,但纪晓岚所记的那些乡野奇谭应皆有所本,故而为《阅微草堂笔记》写序的郑开禧才会评价道:

虽小说,犹正史也”。

北庭故城遗址。



喀什汉壁画

喀什三仙洞石窟遗址。

前些年有部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把和珅、乾隆、纪晓岚三人给演活了,虽然与真实的历史有所出入,却已深入不少人的心中。

先纠正一点,纪晓岚最后是病逝的,活了82岁,而纪晓岚被贬乌鲁木齐时只有45岁,至多算是中年。

那么,纪晓岚为何会被贬到乌鲁木齐呢?

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这一年的前几个月,纪晓岚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觉得纪晓岚有才,就把他留在身边,封他为侍学士。

这一年,两淮盐政卢见曾因为有营私贪污的行为被革职查办,在此过程中,纪晓岚作为卢见曾的亲家,就给他通风报信,后来被人查出来报告给乾隆,乾隆很生气,就把他给贬到乌鲁木齐赎罪。


不过,贬到乌鲁木齐不到三年,1771年,乾隆皇帝出于修书的需要,在刘统勋的举荐下,又把纪晓岚给召回京师,之后纪晓岚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负责编修《四库全书》。

此外,纪晓岚虽被贬到新疆,不过刚到当地不久,就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在当地做一些文书工作,行动很自由,而且也没有吃多少苦。



话说纪晓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的过程也是极为有趣:

在李建良所著的《纪晓岚全传》这样写到:思来想去,纪晓岚终于想到一个好的办法,他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在一个空信封里面,用浆糊把口封好,里面没有写一字,连夜派人送到卢见曾家中。

卢见曾接到信后,一脸迷惑,突然灵光一闪,把信倒在几案上,这才领悟到纪晓岚信中的意思:盐案亏空查(茶)案!

之后卢见曾连忙转移财物,等查家的人到了的时候,已是半个月之后的事。

另外,纪晓岚和和珅的恩怨也不像传闻中的那么多,真实的历史中,两人的关系更像是“忘年交”。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交往中,更多的是纪昀对和珅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两人并没有不可调和利益冲突,毕竟,纪晓岚只是一个御用文人,而和珅的能力,主要是在治国和理财方面。

不知道对于纪晓岚这一人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清代纪晓岚,在前几年的影视剧中同招贿受赂的清朝坊间金库的和珅以及到处寻花问柳的乾隆皇帝一块儿,在剧目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呀,这纪晓岚也并不见得比和二更清廉,他可以不贪,他的针尖大的一点消息可以让贪赃枉法的亲戚逃避法办,这点比他贪污更可恨。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朝代是十官九贪,个个卯足了劲往兜里捞。纪晓岚的不幸也就是为他亲家提供了朝廷整查两淮盐运亏空银钱一事。他的女婿之家是两淮盐运的一把手卢见曾。卢见曾捞肥了之后,又赶上年纪大退休,就归老了。但追查银钱这事,牵涉面必连着上任官员,乾隆就下旨清查。乾隆其时的红人,宠臣纪晓岚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卢的儿子卢谦,使他们得以从容布置,赶在抄查办案人员之前转移财产,补齐所欠16000两银子。这就使抄查赴空,看上去一切正常。

乾隆惊疑不已,这是以绝密发出的旨意,谁泄的密?恼羞成怒之后,严查。纪晓岚就被查出,在劫难逃。被乾隆发往西北乌鲁木齐悔过自新。而随案通报消息给卢谦的几个官员也陪着大学士领头200余受案者在风雪交加的流放路上吟诗作对……留下一路脚印。

后两年,乾隆要打造文化品牌,以压倒明朝的《永乐大典》,就自信十足地要修纂一部巨典,就召回吃了几年风沙的纪晓岚做总编,这大学士纪昀才找到对口专业,不敢乱来了。


流放乌鲁木齐,仅仅是纪晓岚一生中的小插曲,完全没有想象中严重。

(影视剧中的纪晓岚)

首先,纪晓岚被流放,活该。

乾隆三十三年,发生了著名的“扬州两淮盐引案”,说白了就是贪污受贿。因为涉案金额较大,乾隆就很生气,命令追查历任官员。这其中就有卢见曾,纪晓岚的姻亲。

纪晓岚的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所以两家就攀上了亲戚。卢见曾曾经干过两淮盐运使长达10年,不过案发的时候,他已经告老还乡6年了。

听说朝廷要追查这件事,纪晓岚就很着急,觉得怎么说也是亲戚,要不写封信通知一下吧。

其实你写不写信都没用,他还能跑的了吗?

就因为这事儿,乾隆很生气,于是把纪晓岚送到了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其次,纪晓岚在乌鲁木齐,也就是2年多时间。

(《阅微草堂笔记》)

而且,因为纪晓岚是乾隆身边的官员,又是知名的文人,所以当地官员都明白,这算是临时惩罚一下他,早晚还会回去的。于是,大家都对纪晓岚很好,当时乌鲁木齐的最高军政长官任命纪晓岚为秘书长,负责起草个啥文书之类的。

因为身处边疆,政务也不繁忙,所以纪晓岚的工作很轻松,可以四处溜达溜达,该吃吃该玩玩,全当旅游了。

两年以后要修《四库全书》,他又被叫了回去。

在乌鲁木齐的两年,纪晓岚过得还不错。

因为很闲,所以纪晓岚就四处瞎逛,写诗写文章。离开乌鲁木齐之后,他整理出了《乌鲁木齐杂诗》160首,还详细加了注解。

不仅如此,大家要是有空看看《阅微草堂笔记》,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流放期间的小故事。这些都是纪晓岚的见闻,神奇的“巨蛇”“红柳娃”“野人”……故事都很精彩。

纪晓岚出身与官二代,正是因为家庭条件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清朝时期的第一才子,和当时期的袁牧被称为(南袁北纪)清朝才子。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播出,和珅和纪晓岚走进了大众视野,要论官职,纪晓岚跟和珅没法比,纪晓岚经过主持科举和编修“四库全书”也成了乾隆皇帝身边的宠臣。

真实的纪晓岚最后被放到乌鲁木齐了吗?

不是最后,是曾经的流放过乌鲁木齐,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人没有前后眼,他的亲家受盐政案牵连,冒着被查办的风险,纪晓岚顾及亲戚关系,泄秘为亲家通风报信,乾隆知道后,火冒三丈忍无可忍,将纪晓岚流放至乌鲁木齐两年多时间,两年多后,乾隆准备编写“四库全书”,召回五十多岁的纪晓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纪晓岚的主持下不负乾隆重望,最终偏成了清朝著名的巨著“四库全书”,最后不得不说,“四库全书”乾隆发起,成就了纪晓岚。

最后纪晓岚活到82岁高龄善终。

在乾隆三十三年,由于两准盐商欠税一千万两,乾隆严查,率涉出历任两准盐运史贪污白银一百多万两。纪晓岚的大女婿的爷爷卢见曾也在其内。纪晓岚就送了一个空信封,里面装了一把盐和一点茶叶,卢见曾立即知道是要查盐茶亏空,立即转移了家产。

由于此事数额较大,乾隆下令严惩,发现通风报信的不只一人,纪晓岚在其中,最后判定去乌鲁木齐兆惠处效力。这一年他44岁。

在兆惠处处理一些文书事宜,在新疆办事尚得力。三年后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保举他参加四库全书的修撰事宜,得以返京。

1此事与和绅无关,不是和绅陷害,这一年和绅18岁,尚未进入官场。

2学历史不能完全信电视剧、野史、活本,有些距离历史真实甚远。纪晓岚只是御用文人,最高官职尚书,也相当于部级,有些人问纪晓岚为什么不杀了和绅,他没那个权力,也没那个能力,

纪晓岚也不是两袖清风,只是贪污的较少而已。

为什么河北省故城县的邮政编码是山东德州的编制

回答这问题之前,先上两个截图,因为之前确实不知道咱们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的邮政编码是属于山东省德州市的编制的,所以专门上网查了下,了解了个大概。

很多人都知道咱们河北省的邮政编码应该是05****、06****、07****这几个编制,但是为何在衡水市的故城县却出现了不同呢?故城县的邮编可是253800啊,而且这个邮编的编制是属于山东德州市的,对于这个问题这就需要从历史上行政归属上来说了。

先看下故城县的区域位置:故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西畔与山东省武城县以及山东省德州市都是仅隔着卫运河,历史故城县与山东省也是颇有渊源的,而且以前行政区域也是跟现在不同。

从解放之后的行政区域变化来看,在1949年8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的时候,那个时期的古城县南部区域属于武城县,北部区域属于故城县,但是不管是武城县还是故城县都是隶属于河北省衡水专区。在之后的时间里,专区是不断变化,但是故城县的南北部分一直是分属武城县和故城县的,只是这个时期的武城县是隶属于山东省的。到了1964年,行政区域最终固定下来,也就是现在的区域。行政区域划分是以运河为界的,武城县运河西部地域划归故城县,同时将原属故城县运河南部地域划归武城县。现在的故城县一半区域原先是属于山东省武城县的,这个应该就是故城县邮编的编制属于山东的原因吧。

在计划经济时期,故城景县靠近德州的夏庄,袁庄,庙镇,八里庄等四个乡镇的非农业人囗的生活物資的供应,及乡镇企业.机关学校的部分生产生活物資是由德州供应的,那时还要凭证凭票供应。其主要原因就是离德州太近了。邮政编码靠近德州也是这个原因吧。

要想知道河北省故城县的邮政编码是山东德州的编制的原因,我们就得先对河北省故城县进行了解。河北省故城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西畔,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东与武城县及德州市隔卫运河相望。

故城县辖9镇4乡,538个行政村,总面积941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为51万人。 夏商、西周三代,故城县地当属兖州。 春秋战国时,故城县先后属晋国东阳,齐国昔阳,燕国厝寿,赵国东武城。

1964年,以运河为界,将武城县运河西部地域划归故城县,同时将原属故城县运河南部地域划归武城县,至此故城县行政区域固定。1970年,属衡水地区至今。那么为什么河北省故城县的邮政编码是山东德州的编制 253800呢?这就要说一说河北省故城县地区的划分了。自1945年始,将河北省故城县城迁至今郑口镇;1958年故城、景县、吴桥3县合并称吴桥县;1961年恢复故城县建置;1964年以卫运河为界,将山东省武城县河西地区划归故城县,故城县河东村划归武城县。
这些就是故城的邮编之所以是253800,跟随德州的原因。也就是跟故城的历史有关,因为故城县在五六十年代才被划到河北省,之前都属于山东省,所以这样看,他的邮编为253800就不为怪了,另外故城县的邮件是在德州火车站被接收然后转运至故城县的,现在德州火车站依然驻着故城县的邮局工作者。

1964年之前故城县一直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属德州武城县,北半部分属沧州故城县,1964年以卫运河为界,将山东省武城县河西地区划归故城县,故城县河东村划归武城县。所以,以德州的邮编。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