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是如何死的?死后究竟葬于何处-湖北省通城县职业高中毕业证图片

admin62024-05-21 06:38:41

“谋圣”张良是如何死的?死后究竟葬于何处

张良(公元前250-前186年),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谋圣”张良是如何死的?死后究竟葬于何处-湖北省通城县职业高中毕业证图片

张良是韩国人,在秦灭韩以后,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果。逃至下邳。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投奔刘邦,张良投奔刘邦,展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他的深明韬略和足智多谋,受到了刘邦的器重和信赖,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也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汉朝建立,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食邑,张良不受,最后封为留候。

在太子的问题上,刘邦履次想废除太子,立赵王如意,吕后很恐慌,就去找张良,张良认为,这不是以口舌之争能解决问题,建议太子刘盈“卑辞安车”去迎请高帝很想招致但总没请到的贤人,让他们跟随太子入朝,使高帝见到,太子得到民众拥护。高帝见四皓跟随太子,看到人心所向,就放弃了废太子。

张良深悟“狡兔死,有狗蒸;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惧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便自请告退,专心修道,崇信黄老之学,欲轻成仙。吕后感激张良,强劝张良结束修道生活,回朝做官。据说,有一天吕后去看望张良,张良弱不禁风,听说张良不吃不喝才成这个样子,吕后听了,强令张良停止练功,要他进食,但是这却害了张良,恢复进食的张良病倒了,他身体以多年不进食,胃也已经萎缩,身体受不了,不就就去世了。惠帝元年,《史记》记为高后二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候,得以善终。

张良死后葬于何处,世间说法不一,也成千古之谜。有一说张良墓在湖北的张师山,在圮水桥遇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张良后来在张师山附近的黄袍山修道,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创办了“伐桂书院”,教授当地孩子文字。黄袍山人为了纪念他,为其修建了圮桥和墓。

从史书记载看,张良应该是自然死亡,这位在刘邦奉楚怀王熊心的命令率军攻打关中时便相随左右的谋士,在秦末争战,楚汉对垒中都立下不少奇功,正如刘邦所说,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难能可贵的是,同是名列开汉三杰,张良在功成后却屡次辞封,拒绝了刘邦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的建议,只选取了与刘邦第一次相遇的留地作为封地,让刘邦每每想起都心里过意不去。


汉朝天下粗定,张良便表示出无意功名利禄的念头,向刘邦吕后说,我一个破落贵族之后,本意是要恢复韩国,没想到能相随做出如此大的功业,封赏又极厚,对我已经是过份的优待了,如今天下太平,我愿意跟随道师云游天下,探究天人之道。(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于是便不问世事,潜心修道,学辟谷学术和行道引轻身之术。刘邦死时,张良辟谷之术应有所成,不大吃东西了。吕后当权,感念他维护刘盈的大恩,强下命令让他进食,说人生苦短,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张良于是勉强听从,过了八年就逝世了。


张良死后侯爵由其子张不疑继承,不疑在史书上后来还有浓重一笔,在刘盈英年早逝时,吕后悲哭却不落泪,不疑便劝陈平周勃向吕后请求封诸吕为王,以解除吕后戒心从而自保,到文帝时,侯爵被剥夺。对于张良死后究竟安葬在哪一个地方,到现在还是疑案。全国的张良辟谷处有20多个,张良祠庙数约100上下,张良墓也有10多处。呼声比较高的有三个地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第一个是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曹辛庄车站南侧,有一座张良墓,高达十米,古柏环绕,一片郁郁葱葱。一些流传下来的说法是,看到刘邦死后吕后弄权,张良更加无心政事,潜心修道,托病隐居于东昏县即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南的白云山,死后便葬在这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另一个地点是徐州沛县,据唐代《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又记载说原留城旧地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理由就是当初刘邦封侯之时,曾许张良“自择齐三万户”而张良求封留地,张良归葬封地沛县也是意料中事。


另一个说法具有道家神秘色彩,说是葬在张家界的青岩山,从史书也可见端倪,张良辞封后自请要作赤松子之游,做方外闲人,来到青岩山,为风峰的灵气所感,曾在此驻足过,《仙释志》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至于何为真何为假,可能要待考古发现才能确定了。

功成名就之后的张良选择了与其他大臣不同的一条道路。当其他大臣都在争功、争着当官的时候,张良却急流勇退,退出了权力的中心,过起了云游四海的日子。张良摒弃了了朝堂之事,从此与道家为伍,过起了清静无为的生活。每天深入简出研究道家经典,每天过着别人看不懂的生活。当然他也没有闲着,练起了气功,希望有一天能达到羽化升仙的地步。由这就是张良的大智慧,他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他知道急流勇退谓之知机的道理。张良低调做人、低调行事以至于大家都忘了世界上还有张良这个人。当然也没有人想加害张良。

张良成功之后,他没有忘记当初的经历。当年那个老头的话一直萦绕在心头,张良是一个相信神话传说的人。当年老头说张良十三年之后会在济北遇到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就是自己。正巧十三年后,张良和刘邦一起路过济北,张良根据回忆果然发现了一块黄色石头。张良这下子惊呆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巧的事,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邪门的事。张良当时断定:答案只有一个,这老头确实是上天派来帮助自己。这块石头就是鉴证,没有这块石头就没有后来叱咤风云的张良。张良获得这块黄色石头以后就把它当成宝贝。张良非常看重这块黄石头,他把这块石头放在祠堂里面供奉着。

如果不知道其中缘由的人看到这块石头在供奉祖先的祠堂里摆着肯定心中有无限疑问。你说孙悟空家的祠堂里没有摆祖先的牌位,摆着一块石头大家都能理解,毕竟人家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张良家的祠堂里摆着这么一块石头总觉得怪怪的。

汉惠帝六年,张良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根据张良生前的遗愿,和张良一起下葬的不是他老婆而是摆在祠堂里面的那块黄石头。张良命令后人扫墓祭祀的时候,要连黄石一起祭祀。

张良身体柔弱,手无缚鸡之力却有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成为汉初三杰之一,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谋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良和陈平不同,张良的所有计谋大多是阳谋,大多是光明正大的计策。所以,他才不像陈平那样充满争议。张良的聪明不仅体现在他出色的谋略,更体现在他懂得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如果汉初的将领都学会张良的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也许就不会出现刘邦大杀功臣之事。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诛杀了不少功臣,或者亲自操刀,或者借助吕雉之手。其实,刘邦也没有办法,若想给子孙后代一个安稳的江山,必须将那些潜在的定时炸弹提前引爆。

刘邦拆了哪些炸弹呢?

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卢绾。其中韩信、彭越和英布被诛杀的理由都是谋反。

谋反,这是历代皇帝运用最为熟练的招数,百试百灵,百试不爽。皇帝想杀人,就可以把“谋反”这个帽子扣在其头上,然后找几个大臣做做伪证,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杀人了。

轻者只斩杀父子,其余家人流放,算是皇恩浩荡;重的灭其九族,男女老幼一个不留,算他点背。

刘邦虽然杀了这么多人,但他杀的都是武将,文臣一个没动,在他心中,武将是老虎,文臣是小鹿;武将是炸弹,文臣顶多算是小炮仗。

刘邦帐下的三大谋士,陈平、萧何和张良三人的结局都很圆满,全都寿终正寝。

张良应该是三大谋士之中,智谋最多的,立功最大的。刘邦大封诸臣之时,给了张良格外的照顾,让他在齐国之地随意挑选三万户作为食邑。

然而,张良直接推辞掉了。他选择了初次与刘邦相遇之地—沛县,作为自己的食邑之地,而且仅仅选择了一万户。

张良是个知足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和个人目标已经实现了,已别无他求。

这样容易满足的人,刘邦自然非常放心。

张良怎么死的呢?

《仙传抬遗》记载,张良得到黄石公授书之后,不仅参悟应变之道,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而且,还从书中悟到了成仙之道。最终,大彻大悟,羽化成仙。

赤眉军起义时,挖掘张良墓穴,发现墓穴之中空空如也,只有一块黄石和一本书,遗骨消失不见。

传说,张良死后到了天宫,成了太上老君的得力弟子,道号太玄童子,后来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也得道成仙了。

当然这都是传说,真实的张良活了64岁,寿终正寝。

那么,张良葬于何处呢?关于他的墓葬之地,有五个说法。

说法一,葬于河南兰考县。张良是河南人,死后魂归故里,叶落归根,乃人之常情。这个说法可靠性最大。

说法二,葬于徐州沛县。张良封侯的时候,就封在了沛县。既然封地于此,死后葬于此处也合情合理。这种说法可靠性较大。

说法三,葬于湖南张家界。张良晚年辞去一切职务,一心向道,曾经在张家界青岩山上隐居学道,死后葬在此处,可能性也是有的。

说法四,葬于山东微山县。在山东微山县也有张良的墓葬,墓葬东侧还有张良祠堂,后来在文革中拆除。这个说法可能性最小。

四处流浪的张良,偶然碰见老人黄石公,经过考验,黄石公觉得张良悟性很高、人心向善,于是把自己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太公兵法》传给他。

有了这本葵花宝典,张良刻苦钻研、手不释卷,将书中精华要义领悟通透。

在后来辅助刘邦的生涯中,张良把《太公兵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谋圣”。

刘邦发自内心地称赞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也!”

张良不仅谋事,而且谋人;不仅谋刘邦,而且谋自己。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张良及时退出政治舞台,避免让刘邦猜疑。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出场。

张良退居后,只有一次响应吕后的求救,才参与西汉的政治决策

公元前197年,刘邦宠爱戚夫人、感觉吕后有篡权的野心,便想改立太子。原来太子孝惠是吕后儿子,刘邦想废黜太子,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

尽管上上下下的大臣,都劝谏不要改立太子,但刘邦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太子生母吕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情急之中就向老朋友张良请求援助。

张良考虑西汉刚刚建立,最需要稳定局势,于是为吕后出了一个谋略:口舌难保太子;太子能请“商山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则太子之位可以巩固。

果然如张良所说的,刘邦看见“四皓”始终在太子左右,知道太子羽翼已丰,翅膀已硬,从此再也不提改易太子的事情。

太子终于保住地位,并且成功继承皇位,吕后对张良更加敬重。

张良不争功、不抢利、重情义、专注修身炼气、高寿而终

论功行赏,刘邦命令张良自己选择3万户为食邑,可是,张良不要那么多,只要赐封留城,因为张良与刘邦第一次相遇就是在留城。

张良要牢牢记住与高祖第一次相遇之地,要牢牢记住与刘邦的深情厚谊,要牢牢记住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刘邦同意了张良的请求,册封张良为留侯。刘邦不仅对张良完全放心,而且记住张良的功劳与情义。很多文臣武将都被刘邦诛杀,张良超然于世外、安然地颐养身心。

张良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依据黄石公所授方法,专心修道养精,静居行气,希望自己轻身成仙。

张良修炼的功夫很深,他能一粒米饭不吃,轻身羽化。

吕后深深感恩于张良,经常派人去看望张良,当有人报告张良只剩下皮包骨头的时候,吕后心情十分难受。

吕后亲自来到张良修炼的地方,劝谏他千万不要自找苦吃、也不要过分为难自己。

张良听从了吕后劝告,又重新服食人间烟火。

公元前186年,年老多病的张良,因为一口稠痰堵住气管,不治身亡,享年65岁,这在当时确属难得的高寿。

吕后赐给张良谥号文成侯。

登仙之后,跟随太上老君,是为太玄童子

据传说,张良修炼成仙后,职位是太玄童子,正常情况下跟随太上老君,生活在太清宫中。

安徽巢县的白云山有一个仙人洞,叫子房洞,那里就是张良辟谷修炼的隐身之处。后来有人在那儿建造了祠堂,每年都有人供奉香火。

张良的第八代孙子叫张道陵,也是修炼成仙了,被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又叫“正一真人”,民间通常称呼为张天师。

张良死后的安葬之地

尽管在很多地方都有张良墓葬,但是最可靠的应该是位于江苏徐州沛县的张良墓。

张良墓位于沛县东65里,与留城很近。之所以认为张良最大可能安葬在这里,基于2个原因。

第一、刘邦册封张良时,张良主动要求把两人第一次相遇的留城封给自己。张良要求食邑留城,晚年应该生活在留城,死后葬在留城附近合情合理;

第二、张良的子孙都是从江苏徐州出来的,直至第8代孙子张道陵也是在江苏丰县出生的。丰县、沛县两县相邻,同属于江苏徐州市。

所以,张良安葬在江苏徐州沛县最接近事实。

自始至终,张良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复仇。张良原本是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任韩国宰相,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张良家国全无,开始了复仇之路。

《史记》中记载,张良学礼于淮阳,东见沧海君。在韩国灭亡之后,张良带上了全部家财四处寻找荆轲那样的人物,希望刺杀秦始皇。

终于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张良专门为他打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在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的专列经过了博浪沙,那位大力士的铁锤突然砸向了秦始皇的马车,只可惜,砸中了副车。

张良迅速逃走,隐姓埋名,逃到了下邳这个地方,在下邳,一呆就是十年。在这里他潜心研究黄老之术,研读兵法,完成了从“任侠”到“兵者”的人生转变。他从此确立了“王者师”的人生目标。

也正是在下邳,发生了“张良拾鞋”的故事,传说他遇到了黄石公,得到了真传《太公兵法》,使他的才学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正是在下邳,张良遇到了项伯,项伯杀了人,被张良藏匿了起来,两人结下生死之交。在鸿门宴的前一天晚上,项伯之所以背弃侄子项羽来到张良处通风报信,根源就在于两人在下邳结下的情缘。

博浪沙事件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张良闻风而动,组织起了百余人的队伍打算投靠景驹,在“留”这个地方,遇到了刘邦,两人相谈甚欢,对于自己的策略,自己的思想,刘邦悟性极高,并且“多用其策”,张良感叹“沛公乃天授也!”这是上天特意把刘邦安排给我啊!于是张良决定,不去投奔景驹,改投刘邦。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缕用张良之策,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在汉六年,刘邦大封功臣,群臣争功。刘邦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子房之功也。自择齐地三万户封侯。”张良拒绝了,他说:“吾始于邳,与上会于留,此无以授陛下,幸中其策,愿封留足矣,不应当三万户。”张良选择了贫瘠的“留”地居住下来。

张良之所以选择“留”作为自己的封地,是想以退为进,明哲保身。另一方面让刘邦记住两个人的情谊。

正是这两层原因,刘邦杀了韩信、英布、彭越,整了萧何,而自始至终没有为难张良。

对于张良来说,暴秦以灭,大汉以建,自己的仇恨已报,再无留恋之处。,于是张良专心修仙炼道,不问朝堂之事。

最后一次出手是在汉十二年,刘邦征讨英布归来,受到箭伤,自知来日无多,就想换掉刘盈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张良出手献策,请来了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感激张良,邀请张良入朝做官,张良拒绝。八年之后,张良病逝。其子张不疑继承爵位,孝文帝五年获罪,封国被废除。

通城县教育中心是公办还是民办高中

公办学校

通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简介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位于通城黄源岭,是咸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在通城唯一一所,具有培训中级技工资格的市级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有90人,2013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共40人。2014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共60人。

座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湖北省“南大门”,办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鄂南、面向市场、培养技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读书、学技、做人、成才”为培养目标。但学校条件较差,教学楼比较破败,附属中专内的男生宿舍楼为危房,(现由高三学生居住),学生伙食也不够好,教学设备缺乏,学生娱乐生活十分有限。2011年高考二本录取90人,其他几乎都升了专一专二,升学率较高。

通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经县委政府批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认定的正局级事业单位,现辖电大通城分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高中、县函授站、县成人中专、实验中学,是一所融职教、电教、成教、普教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99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重点职高。

通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公办职业高中。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位于通城黄源岭,是咸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在通城唯一一所,具有培训中级技工资格的市级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有90人,2013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共40人。2014年考上二本的文化生和技能考试的学生共60人。 座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湖北省“南大门”,办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鄂南、面向市场、培养技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读书、学技、做人、成才”为培养目标。

通城县教育中心是公办的。通城县教育中心是经县委政府批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认定的正局级事业单位,现辖电大通城分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高中、县函授站、县成人中专、实验中学,是一所融职教、电教、成教、普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99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重点职高。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