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都是一孩,面对即将步入老年,养老你准备好了吗-60后的高中毕业证

访客22024-05-01 02:56:33

六零后都是一孩,面对即将步入老年,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一言难尽啊!怎么一晃就老了?时间过得太快了,63年出生的我们,已经57岁了,我也退休两年了,至于怎么养老,想的还真不清楚,因为按照传统,是养儿防老,但面对现实又感到很不现实。毕竟一家只生一个,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百般呵护的他们,长大了习惯于父母对他们的照顾,从心里难免会想自己多些,很难顾及父母的感受,再说了随着社会竟争的加剧,他们的生存压力也是很大的,再加上国家允许生二孩儿,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他们哪还有精力照顾至少4个老人?好在一孩的父母基本上都有退休金,经济上不用他们惦记着,多数还能从经济和体力上帮他们一把儿。我想对子女能帮就尽可能帮衬着,自己调整好心态,锻炼好身体,老了不拖累他们是最好的结局,至于去世前的一段时间是在医院,还是在养老院,还是独自在家就只能听天由命身不由己了,最好是油尽灯枯,自生自灭,也不得病也不麻烦别人,坚持到最后一口气,自然西去。

六零后都是一孩,面对即将步入老年,养老你准备好了吗-60后的高中毕业证

六零后,一出生就在艰苦的年代,读书、成人、结婚、生子……,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拼博奋斗!首先说明,我是六零后的农村人,有三个孩子,二女一男,为了养育儿女们成人,与改变贫困撂倒的家庭,和老婆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做好庄稼,又进城拼命挣钱,现在孩子们长大成家了,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天道酬勤,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结果,感觉非常荣幸!

岁月不饶人,面对步入老年,真没有多想养老问题,只要自己身体力行,还是回农村好!

在农村种些粮食种些菜,尽量能够自食其力,少给儿女们添麻烦。

不必想那么多,车到山前必有路,走到那一山就说那一山的话,至于我们确实是自己照顾不了自己,孩子们一定会照管好我们的,现在想这么多有用吗?

我现在向六零后同年代的朋友们问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只要有好心态,一切随缘吧!

欢迎朋友们点评,提意见。

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我和老公都活着就相依相偎。如果,剩下一个,身体康健,还能看花养鸟,带着孙玩,那就吃好喝好。至于找老伴,根据个人意愿,随缘。

如果,腿脚不利索,立马收拾去养老院。吃喝拉撒有人管,退休金够了。指望儿子?并不是儿子不孝,而是跟着没有意义,闹不好跟儿媳关系紧张。虽然也想好了把儿媳当女儿疼,但是往往现实很伤人。

感觉生一个二个跟独生子女无关,我们这代上面父母还是享受我们关爱,有什么事,孩子都会为父母想,我们下一代就别想咯,恨不得吸你们养老金,亲情都变味了,没啃老就算幸运了,还指望他们尽孝,我们好好活着,把钱和房子都撒尽离开这个无情社会

身为农民,不用准备。

农民,庚子年生,本命年,只一个孩子

养老问题不用准备,也准备不了。

六十岁打工已没人要。

家里3.5亩责任田,机耕、机种、机收、药物除草,投入劳动力少。

如果风调雨顺,责任田收入,种两季赚一季,年收入3000地左右

还有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养老金每月80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

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专门从责任田中划出0.2亩地,作为菜园子,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除供上自己吃外,多余的带到镇上去买,情况若好一点,一天卖菜收入一二十元。

家里喂了十几只老母鸡、两只奶山羊,奶蛋常年充足

3亩多责任田,都种小麦和玉米,卖完余粮,有足够的粮食吃

手有粮,心中不慌。

孩子在外地上班,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打回来500元;春节回来探亲,过年给家里2000元。

生活步入已小康,钱多了多花,少了少花。

老两口都交有新农合,看病就医有保障。

想办法保持自己身体健康,减轻孩子负担和自己家庭负担。

农民没有退休年龄,按照目前的劳动、生活水准,继续前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村老人生活在新时代,也感到十分幸福、快乐

欢迎关注@三更撷萃,阅读原汁原味的原创文章。

2020年开始,60后开始走向退休的前台。也只需要一个十年,60后就全部退休完毕。大多数工薪阶层的60后都是一个小孩,60后想起来满眼酸楚,响应国家号召,不管自愿还是不自愿,都坚持只生一个小孩。我仔细看了回答问题的60后,感觉委屈和无奈。

1、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只有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要是成器。通俗一点说女孩男孩有稳定收入,温馨的家庭,60后当父母的幸福指数还高一些,要是孩子不争气,不会读书,没有一技之长,60后的父母就是操心到闭眼那天,也不甘心啊!

2、60后大多数人不想成为孩子的累赘,养老只能靠自己,如果有一份足额稳定退休金,生活还过得去,省吃俭用点还能帮助孩子们。要是下岗工人,在农村的普通农民,估计日子会过得更艰难许多。指望孩子们照顾,帮助自己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这样期望值不能太高。

3、6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他们生存的压力也非常巨大,高物价、高房价,高医疗费、高额的学费,如果他们积极响应二胎政策,单就他们年轻小两口,也是很难应对啊。加上上面有4个老人。完全指望他们照顾好老人,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啊!

相信四个老人也不愿意给孩子添加更多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绝对不会惊动孩子们。

我也是一个60后,再干满6年就退休了。关于养老的问题也思考过,不想成为孩子们的累赘,将来尽量自己照顾好自己,平时注意健康储蓄。将来请不起家政服务人员,就主动去养老院。假设长期住在医院里,靠氧气而活,不仅会耗费完自己的积蓄,而且还会拖累孩子们的家庭,让他们沦入贫穷,这样更不值得了,所以不能为自己一私之利,而毁坏年轻人家庭。这样的想法不是消极、不是消沉。所以在自己能生活自理的时候,尽量快乐活好每一天。

六零后,你还在努力吗

63年的我,在外打拼了36年,现已回老家养老,虽然赶上了好政策,生活无忧,但老母亲还健在,一个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外孙女,一个小外孙,我知足,但停不下来,女儿太忙了,图片是正在帮女儿打包发货。

视频加载中...

62年的虎,光着脚板长大,78年参军入伍,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成为了光荣参战的一员,一直从军到92年转业回地方!从事军融工作,没什么大的成就,但退伍不退色,重感情!重情义!坚持军人本色,时刻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07年勇斗抢劫犯,救下一名女教师,被当地市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4年被当地政府授予劳动道德模范光荣称号,坚持义务献血8年,17年被授予全国义务献血先进个人,目前由于在部队时训练强度过大,造成腰腿受伤,现在身体病痛自然就多了!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把祖国放在第一首位,因为我们的国家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有义务热爱建设自己的祖国,我的人生,虽说谈不上大富大贵,但生活也过得去!


不努力工作,又能干什么呢?我是65年的,下岗多年,离退休还有五、年时间,这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你不工作你又如何打发呢?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生子了,她们的生活不需要我们负担;老婆也早几年就退休了;老娘也有一份退休工资。可以说我在外打工,就是自己负担自己。一为了多挣点钱,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多攒点积蓄;二为了心里更充实一点。我也是属于那种劳累命的人,闲不住。你说不出去打工,每天坐在家里,靠吃老婆的那点退休金过日子,我会心里发慌,坐立不安的,总觉得心里愧得慌。总觉得在自己还能做的时候不去做点什么,有一种虚度光阴的愧疚。虽然家里三个活蹦乱跳的孙子孙女的身影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吸引我回家,但我还是强忍着这种揪心的思念,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我是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也为我的孙儿辈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


我是62年的,出生在大山里,十岁才上学,走路一个小时到一个很小的学校,所谓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民房,很小的,放了几张破桌子,十几个学生,两个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一个老师还不会说普通话。我就是二年级毕业,13岁开始学种地,每天工分5分,大人每天工分10分,我算半个劳动力,到15岁田里的事什么都能干,每天工八8分,过年分红10分工分只能分到3角左右,我记得18岁那年我也是10分,那年分红最高,每10分到了3角6分,大家高兴的哈哈大笑,19岁我不想在田里干活了,我要去搞副业,就是上山烧木炭,生产队开会结定让我去烧木炭,每天要交80斤木炭,80斤木炭算10分工分,如果少了就要扣分,其实一年平均下来每天有一百多斤,多下来的我私自卖掉,到过年时我们全村我是最有钱的一个,那个时候一百斤木炭能卖到两块钱,想起那个时期的人真的好苦。我在老家那个时候最先买自行车的一个,名牌,永久的,自行车上配了专用毛巾,每天擦行亮亮的,第一个买黑白电视机,14英寸的,每天晚上房坐得满满的。几十年梦一样的过去了。现在生我养我的地方树都长好大了,前几年回去看了一下,在那里坐了5个多小时,我还会去生我养我的地方坐坐看看,想叫上几个小时候的伙伴们去回忆一下当年的往事。。。。。。!

我69年的生在农村,16岁初中毕业在工厂做小工一元贰角捌分/天,除了星期天每月三十多元钱。干了两年后自己出来做小生意卖水果用三轮车拉着卖香蕉,卖河北鸭梨一个月下来能剩200多元,很不错了当时的春花牌自行车就是200差点吧。好景不长干一年多卖水果的人太多就没在做了,然后闲了一段时间就在一个亲戚家的五金店打工半年后88年6月份自己用家里所揍的全部捌仟多元钱租房子,进货开起了一家五金建材门市当时钱少货少卖出一样货就赶紧拿着钱去进货一年后挣到一部份钱找了一个邻村姑娘做老婆,从此小两口勤奋经营从小干到大中间生了一个儿子,在农村盖了3幢楼房,99年买了一辆全新桑塔纳轿车。2000年经济危机就闲下来了,闲了5年这5年赌钱吃喝,干降减塑料袋厂亏,修路开碎石场收不到钱被骗亏,这个5年是我今生难忘的5年最背的5年。05年自己借钱买了辆捷达轿车入在别人租车行混日子06年自己另起炉灶干起自己的车行了,自己车少没钱就把自家一幢房子卖了买车来车行经营黄天不负有心人多年奋斗从一辆车玩到最后自己有十几台车加上朋友入进来的车有二十五台。生意做的顺畅,到了12年后车行生意越来越难做就把车卖完收滩。钱苦到了但是以损失了一大部份因为租车这个行业风险很大很危险。经常发生租出去的车发生交通事故。遇到坏人把车租出去便卖掉或抵押掉,租车去贩毒、去做违法的事等等一年要有好几起头大呀。13年城中村改造自家还有两幢楼房现在日子过得挺好。好了这几年什么事都不做了人想通了钱是好东西够吃够用就行不再去奋斗了,每天到健身房锻炼有个好身体为下半生多活些年因为我们60后的人大起大落辛苦了半辈子不容易,祝愿60后的朋友生活快乐幸福。

我六七年的,女儿大学刚毕业,工作试用期,一月一千多的工资,够房租水电,生活费还得家里补贴,我在厂里上班,一个月二千多点,养不活家人,老父亲八十多岁,高血压心脏病,长期吃药,我现在干工地,高温实在是吃不消,坚持干了八天,汗水流的太多,身上疼得早上起不了床,吃不下饭,在家休息了五天了,还是不见好转,身体血糖高,也是吃药控制,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平时很沉稳的我,也开始心慌了。

你觉得60后、70后、80后、90后各自有什么特点与不同?相比较哪代人更优秀些

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复杂的问题把它简单化。同一个环境,同一个时代也有个人差异。

60后的人,整个国民经济还很落后的时代,一般都是多子家庭。作为父母只要有一个儿子能读书,善读书,只要老师说他成绩好,有前途。当父母的,真的是卖下锅米,买掉家里祖父世业,也要送他去读书。虽说没有考上大学,那时一个高中生也算是才子。能当一个民办教师也还是不错。这时他们也有远大志向,作家呀!歌唱家他们都向往过,因为他们也有基础。拉二胡吹笛子都会,也给报社编辑部投过稿。后来国家政策出台,他们有机会,有资格考正式教师。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生,但又爱拼搏,还是能够抢先转成正式教师。而当他们走上能端着铁饭碗,也能放下压力,能轻轻松松登上“三尺讲台",意味着吃国家饭,生养到老衣食无忧。很自然的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也激发不起来斗志了,不想清早起床来练唱歌曲,更不愿夜晚深耕写作。现状的满足感容易使他们的意志消沉。

70后的,这时的高材生考上大学的还是很少,出身社会求职不好求,因为各个单位都不差人。有一段无望的时期。聪明的,选择下海,“千里马也有,伯乐也有”,有的当了厂长,有的自己开了工厂,有的当了总经理。

80后,他们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有出息的,不满足于在老山区的一官半职,爱向往都市生活,他们勤勤垦垦爱学习,努力拼搏,不断进修专业知识。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90后,当然是更优秀了。因为他们生来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读书,只要脑袋有灵光,都能很顺利的修完学业。这个时期,知识“老龄化“需要大把的年轻人;沿海一带紧挨密挨的工厂老板,要招的管理层,正需要年轻有为正当年30岁左右的风华正茂的一代青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争的也是顶尖人才。90后的只要有才,没有空的。90后是最幸福的一代,也是最幸运的一代,只是不要太德高望重,骄傲自满,前面的路是很长的,看自己有没有耐心,有没有恒心,有没有雄心壮志去跋涉。

谢邀;以前的人比较能吃苦,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能吃苦了。以前的人比较迷信 封建,现在的越来越开放了。以前的人做事比较守旧规矩,现在的人比较随便。不能说哪个好,只能说各有各的优点。

谢谢邀请!六十年代的人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很讲迷信又经受过艰苦生活,对一切东西都非常珍惜,并且很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下一代引起为戒。

七十年代的人小时候虽然生活也较艰苦,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那些都早已成为过去,对一些事情好象都看得开了,所以也就不已为然。

八十年代的人生活也比较富裕了,对自己的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知起坐。

九十年代的人生活更富裕了,什么事情都有父母给扛着,自己不用操心,过着无忧无虑地生活。

60后,70后,80后,90后因为时代有所不同,也没有办法比较哪代人优秀。其实哪个时代的人是都很优秀的。

个人觉得60后最能吃苦,因为60后在那个年代,经历了所有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而60后又把他们的下一代90后,教育的非常独立,有主见。70后的童年最美好,是最值得回忆的,而70后的中年又是最辛苦的,不但上有老下有小,还要给后代奠定基础,因为自己很辛苦,所以不能让自己的后代也很辛苦。80后正赶上改革开放,所以80后还算是比较幸福的。而最幸福,最现实,又独立的莫过于90后了,他们赶上了优生优育,只生一个的政策,好多都是独生子女,而如今的90后即有主见,又独立自主,最痛苦的莫过于拿着高学历的证书,却又难就业。

六十年代的学生是什么样子

我是一九六三年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的祖籍山西人,一九六八年,在文革时期,全家被迁返回山西老家,六九年的时侯,我们老家的村子里,才刚刚有了学校一.二年,当时,我读一年级的那年,学校就在我们村的一座伺庙大院里,庙院的小偏房中,还住着一位老和尚,但村子里的大小人,对这位心地善良的老者,还是特别尊重的!

我上学的第一年,连个书包都没有,刚开始是手拿课本上下学,后来,我母亲,给我缝制了个旧布书包,直到我初中毕业,基本用的全是旧布手缝书包,至于穿的衣服,都是补丁衣服,即便是过大年,无非也就换个上衣罢了,就这一件上衣,也是我母亲千辛万苦,在油灯下给我们缝出来的,记的七十年代,我在村子里的宣传队过年登台演唱,我妈给我缝了个新棉袄,可把我高兴了好长时间!

而在学校里,我们除上课外,勤工俭学基本上是家长便饭,但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也是非常用心的,有个别学生,理解不了老师的讲课内容,老师还一对一的去认真讲解,而且,那时我们全村上下的人们,对老师还十分的尊敬,有时,因为跳皮捣蛋,让老师知道后,打几下也是常有的事情,同时家长也十分的支持和理解,即便是个别老师下手重点,也没有学生家长去找过老师的不事,直到现在,我只要回老家,但要遇上学当年教我的老师,我还是心如既往的对他们非常尊敬!我个人的理解是,老师在咋地,毕竟是他们教给了我文化知识,况且,我刚念书吋,我们村有一半人是大文盲!

我是1958年入学,1970年高中毕业,六十年代学生是啥样子我给你说说。我说的是以我们地区的农村为例。

六十年代学生穿什么?

60年代农村孩子穿的都是母亲手缝的衣服,布鞋是母亲亲手做的。那时孩子不知内衣为何物,热天一个单裤和单褂,冬天一个棉袄和棉裤,春秋把棉衣扒出棉花穿。

六十年代学生吃什么?

60年代初生活最艰苦,基本是以菜代粮,多以地瓜丶萝卜为主食。1964年以后生活有了好转,吃的多是粗粮做的窝窝头和煎饼,就的多是自家腌的咸菜。

六十年代学生学什么?

60年代初,小学只有算术丶语文两门课本。老师有时教个歌算是音乐课,偶尔让学生在院里女生跳跳绳男生滚铁圈算是体育课。做作业用石板和石笔,每个学生自备,老师在教室黑板上布置作业,学生抄在自己石板上做。66年后小学教材增加了政治,四年级后增加了自然丶地理课。中学课程设政治丶语文丶数学丶理化丶音丶体丶美和俄语。做作业用上了钢笔丶铅笔和纸张作业本。

六十年的假期和现在有何不同?

60年代学生假期除了现在的暑假丶年假等节假之外还有农忙假,农忙假分麦假丶套种假丶秋假等,主要是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帮助生产队生产。

六十年代学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

60年代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背粪篮,路上看到人丶牛马粪便捡起来粪田。放学后要去打猪草丶挖野菜拾柴火帮家庭干活。

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学生生活。

六十年代的学生是什么样子?

答:这我们最有发言权。

我是1958年上的一年级。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情景!那时农村的学生没有暑假,只有麦秋假和大秋假。过了麦秋假开学后,这天我姐急急忙忙的回到家,让我换上一件洗干净的她的蓝上衣,拿了一个用毛巾缝的一个小书包,就领着我来到了本村的小学校,,到了学校,同学们正在按年级排好队,新来的学生单站一队,我姐便把我安排在新的一年级的队里,然后老师开会,那叫周会,每个星期一要开的,这个周会主要的是欢迎新同学,从那天起,我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那时上学的人少,学校地址是村里的一个关帝庙,里面有个大厅,两边有陪房,老师住在西边的屋里,剩下的两个是教室,我们学校有两名教师,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当时四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屋里两个年级,老师给这个班上完课,让这个班的学生写作业。再教那个年级的,轮流上课。幸好我和我姐分到了一个班,她比我大三岁,她上三年级,我上一年级,她照顾着我,我们一起上学,一同放学回家。

我们刚上一年级就赶上了大跃进,我们半天上学,半天劳动,老师领着我们到生产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拔草,拾麦穗等)。在小学里除了上语文、算术以外,还学会了珠算、大仿。

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就要到离我们村三里地一外的公社级的高小上五、六年级,在上高小期间,每天我们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河,那河上有漫水桥,一年四季流着水,平时都要脱鞋趟这个小河去上学的。放学以后,每天每人拿个小瓶,在那小河里摸鱼,非得逮住两条小鱼才回家的。那时没有家庭作业,有点儿作业在学校里就完成了。

1964年考上了初中,这初中就远了,在离我家八里地以外的区上上学,我们是走读生,一去就是8里地,每天来回16里,中午不回家,拿干粮吃,那时生活有点苦,细粮少,家里分的玉米面贴的饼子得仅着家里上工的体力劳动者吃,我只能每天中午拿三块小红薯,冬季让住宿生的伙房里给热热再吃,下午放学回家再多吃的。衣服全是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初中上到初二,也就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连初三的正式课本都没发,就闹起了革命,戴上红卫兵袖章,写大字报,批林批孔,到后来大串联,从此就没有上文化课,一晃五年就过去了,1969年秋季,学校革委会用钢笔给每个人写了一个小纸条,证明自己在此学校毕业了,也就是个简单的毕业证。(现在我还留着那个毕业证呢)。从此就走出了这个学校的大门,便结束了我上学生涯!走上了社会!


我是60年上学的。哪时提倡村村办学校,初小四年在村里上学。

教室在祠堂的廊屋楼上。两个年级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教。

记得初小只有语文、数学,唱歌也教的。

哪时,学校下午三时就放学。我放学回家去放牛。没有牛的都会去拿猪草。

后来高小两年到三里路距离的外村上学,也是走读的。没有大人接送。每学期学费三、四元,困难可申请减免。

高小学科有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地理、音乐、体育。

哪时小孩的玩具是打木头做的贱骨头,自己用手推车钢丝做的钢丝枪,玩敲棒,踩高跷,弹玻璃珠,滚铁环。

60年至62年三年困难时期饿肚子,吃糠饼。63年起情况有所好转,也是菜干、酱、自种的青菜下饭。咸菜是整缸腌的。买菜极少,连豆腐也舍不得买,说是吃豆腐要吃穷的。

66年文革开始,当年下半年没有招生,许多人就没有读初中。

2020.8.31

本人六六年十二岁入学,直接上第三册,六七年没有课本,主课就是巜毛主席语录》又叫巜红宝书》,还有《老三篇》,由于家里姊妹多生活差,以菜为主,中午放学就去邻村吃百家饭,改善一下生活。

十二岁了呀,己知道害臊。有时走到同学家门口,脸都不知往哪放。

记得有一次,正好讨到老师家里,老师把我拉进屋里坐下吃。正好那天她家里有客,还有肉。我不敢坐,老师只好让她弟弟陪着我到院子里吃,那是我这一生吃的最香的一顿饭!

放假了,就伙同小伙伴去远方继续吃百家饭,晚上就住在牛草屋里,热了不盖草,冷了往里钻钻,不叠被子不换衣,时不时还哼哼小曲,好不惬意!有时还唱着楊子荣《打虎上山》的段子一一穿林海跨雪原……潇潇洒洒的出了村上了山。(人格担保绝对真实)

三年半的小学生活很快过去了,毛主席语录,诗词能背上几十上百首,样板戏能哼上几十段,虽然大多不着调!

那时穿的五花八门,有弟弟捡姐的花布衫,也有妹妹捡哥的。从没听说过还有校服。能捡到不露屁股就不错了!

七O年小升初中(那时小学五年)由于69年没有小升初中,我们两个年级一起升的初中!

更让我难忘的是初中二年级,两个学校篮球友谊赛,我是绝对的主力中锋,一个三步上篮,被对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扯落了裤叉(长截短,哥哥的,就是后来的西装短裤),那时哪有内裤!整个操场站满了人,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想我已是十八岁的大小伙了呀!就为这我提前”毕业”了……!有文化人叫辍学!

但每当我想起童年时,似乎还有点怀念,因为那时不知忧不知愁,更不知路在何方!

在这里能出这个题目的人一定是个从那时候走过来的人,在五八年到六O年代经过的人,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国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五八年是大生产大跃进的时代,吃集体大锅饭,大炼钢铁,把群众家的锅都收集起来炼钢了,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中,却又产生了大鸣大放的腐垮之风,一亩土地产出万斤粮谷的假新闻比比皆是,后来又由于中苏系破裂,为了偿还外债,迫使国家的国民经济下滑,人民生活处于水深入热之中。

六十年代的学生,在没有发生粮荒的省份还是可以的,虽说吃的不好,穿的不暖,但是免强的维持了生活。但是在闹粮荒的安徽和江苏的一些地方,那是真的艰难了,失学的概率太多了,也念不起书了,拿棍讨饭的人多的很,在那时候的人很多人没读过书,即使有读书的,也就两、三年级的人就失学了,但也有一些干部子弟和家庭稍好的人家的孩子,他们仍然在坚持,虽说生活极其平泛,但他们坚持了下来。

在我们这里就有很多那时候的老人,最多的当年是念到五年级,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农村的知识分子,生产队的会计、队长他们都能胜任。要说最有能力的人,当数老三届的那些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因素,很多人材被上山下乡的号召给埋没了。当一切都拔乱反正之后,很多人已经颓废了,但也有人振作精神的。

可以这样说,那时候的学生都是些土头土脑的穷小子,和现在的孩子比那时候的孩子就是小叫花子,六十年代的学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学习的态度就是能写会算就行了,没有出人头地的想法,至于那此真正能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人家,那都是家庭有背景的人,普通农民工人没有那样的条件。

如果拿六十年代的学生和现代的学生相比较,那时候的学生是疲于生活和生命,学习次之,是成熟而又干炼的一代。而现在的学生是天子娇子,又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但是他们是父母的负担,独担不了一点的家庭的责任。

你们手上自己最小时候的照片是几岁

我最小有刚会走的照片,我是六零后,穿着连脚棉裤,毛头靴子,头上戴着母亲自己打的毛线帽子,上面还插着花,小小的我,也很可爱。

那时六叔在滨州上班,叫北镇,回家时给我照的,还有一张是和比我大大一岁的婶子家的哥哥,那张照片在婶子家了。

我是母亲三十九岁生的第一个孩子,母亲从来不娇惯我,对我严格要求,使我从来不怕任何困难,感谢母亲的严厉。

那是我最早的照片。

感谢你的邀请,我来回答: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妈妈爸爸是我的骄傲,是我成长的一面镜子。

我是1955年9月出生的,这张照片里我,八个月,是我大姐18岁的订婚照。大姐夫是飞行机械师。

我们家姊妹七个,我是最小的,我的妈妈,是一个有想法又能干的一个人,妈妈,干净利落,做事认真。 没有一个人说她个不字,是做个体缝纫的,自己裁剪自己做,让很多人佩服。

在那个年代里,妈妈把我们每个人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有尊严有自信,没有不羡慕的。

我的爸爸是做鞋的,是沈阳市皮鞋,二厂工人。爸爸干活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对人温和,从不和别人发脾气,对家人也是如此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尊重他爱他。

我的妈妈,爸爸一生勤劳能干,把我们姊妹七个,培养长大成人。

我们各自家庭都很好,也都非常孝顺。爸爸妈妈都是长命归天。妈妈是97岁去世,爸爸是八十四岁去世。

感谢感恩我的妈妈爸爸,给我们姊妹七个带到这个世界里。让我们生活在祖国繁荣昌盛富强的,生活里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四个现代化里不愁吃不愁穿,每天享受在天伦之乐中的幸福中。

在这里也祝愿大家也都幸福,健康快乐,家和万事兴。


有八岁的照片。

那是一九六三年春节照的,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张一寸照,因为那是为办家属证而照的。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水平刚刚开始有所转机。也就说不像以前那样挨饿了,但想吃白馒头,也许过年会有那么一,两次吧。反正在我记忆中是很少有的。穿的都是手工便装,从来就沒穿过内衣。照象那天,我的上衣少了颗扣子,母亲赶快回家找。那时扣子也是紧缺的。找了半天,结果只找到一颗白色的扣子。沒办法,不能开怀照象呀!母亲就将这颗白扣子给我缝上了。

等照片洗出来,这颗白色的扣子显得好亮眼,但不影响办证使用。

现在我仍然珍藏着这张贴在家属证上的一寸照。它成了我对童年回忆的见证。好珍贵,好珍贵的啊。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