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办房产证多少钱一平,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为“鄂”

admin112024-04-01 00:46:08

通山县办房产证多少钱一平

新房买入前提,业主需要缴纳手续费几百元。维修基金2%,契税,首次买房90平以下契税1%,90平以上1.5%,二套房买入前提,90平以下契税1.5%,90平以上2%,三套以及三套以上买入征收全额契税3%

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为“鄂”

通山县办房产证多少钱一平,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为“鄂”

鄂这个名字最早来自于西周时期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境内的南方小国鄂国。

鄂字追根溯源或许和鳄鱼(扬子鳄)的鳄是同一个字,反映了当时周边的自然环境,但这只是从文字本身推断,并没有坚实的证据。

西周中晚期,鄂国与周王室交恶,鄂侯驭方率众反周,周王朝派出武公率西六师、殷八师伐鄂,鄂侯驭方兵败被俘,显赫一时的鄂国从此灭亡。

从鄂侯驭方鼎的铭文内容看周王南征淮夷回师经过鄂国时受到鄂侯驭方的朝见,并与之共宴、会射,大家关系还不错,不知道何以后来搞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西周时期楚国第六任国君熊渠时期,楚国开始征服周边地区,熊渠带领楚军相继攻克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一说是长江中下游)、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等地。

熊渠在开疆拓土的同时,还僭封中子(次子)熊挚红为鄂王,镇守鄂地,熊挚红在此地建鄂王城。前877年,熊渠去世,次子熊挚红继位,改名熊挚,定都于鄂。不久,其弟熊执疵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改名熊延,但是政变发生后楚国的国都还是在鄂,并没有改变,一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

(鄂王城在1955年11月13日之前属现在的鄂州市金牛区,在1955年11月13日之后属黄石市大冶市金牛镇)

(鄂王城复原模型)

秦灭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置鄂县,属南郡。县的治所在今湖北鄂州市老城区东。鄂县辖域大约涵盖了今鄂州、黄石、大冶、咸宁、嘉鱼、蒲圻、崇阳、通山等市县和武汉市武昌区、江夏区。

两汉时期,鄂县属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三国时,孙权曾迁都于此。因鄂王城东南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武昌”地名即来源于此。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置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四县,治所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鄂”字首次被用为湖北一个覆盖面积较大的行政区划之名。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即源于此。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设置荆湖路行中书省,治所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荆湖路行中书省又称“鄂州行省”,简称鄂省。

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湖广行省的省会仍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湖广行省的简称仍为鄂。至此,湖北简称“鄂”就基本在书面和口语中固定了下来。

在上古时期,中国的中部是一大片湖泊和沼泽湿地,史称"云梦泽"。

这一大片地域十分辽阔富铙,现在为湖南和湖北所辖。在这一片湖泊沼泽之地中,湖南的洞庭湖堪称漁米之乡,而著名的岳阳楼威镇全湖,登楼向北远眺、长江宛如白练天际来,因为涉及地理位置,还是以地图示意。

这是较老的九十年代地图,这是宋代行政区域的"湖北路"最南端,地理标志我个人认为以著名的岳阳楼最好。

湖北路的西边包括现在湖南湖北的荊山和沅、澧二水,于是湖北路在宋代正式产生。
这是现在湖北的京山,湖北西部以1800米左右的山峰居多,盛产著名的杉木。也是四川东部屏障。
这是宋代湖北路西边区域澧、沅二水,现属湖南行政区域。

元明二代设湖北道,那时的道台应该是威镇一方的封疆大史了。

清朝伊始,改为湖北行省,更加紧了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而当时湖北的行政中心在武昌,而这个武昌在隋朝时属于鄂州所管辖,而卾州是十分有名的三国遣址。
故湖北简称"鄂"至今。

至于春秋时期楚王熊渠将中子红分封今天的"鄂城"而得名鄂,也有这个人文因素,但是本文以地理位置名称的变化而论述,所以不叙及其余。

谢谢邀请。

出身在湖北的朋友,如果不知湖北简称“鄂”的来历,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鄂的简称,确实与鳄鱼有关系。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的气温、雨量差不多,非常适合扬子鳄的生长和繁殖。当时有一个以捕鼍(tuo)为生,以鼍龙为图腾的部落,便以“噩”为部族的名称,在如今山西乡宁县形成了当时的“鄂国”。

不过这个部落运气不好,一直被欺负,被驱赶,从山西赶到河南,从河南赶到南阳,从南阳赶到梁子湖畔

到今天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今大冶西畈李角),定居下来。这里河流沼泽较多,山林茂密,是既产鳄鱼又是其他部落鞭长莫及的好地方。长江多鳄,多到可以以鳄鱼皮制成“皮筏”,连成“舟桥”横跨长江的程度。

古鄂国定居梁子湖畔后,虽然未再受周庭的逼迫,却正好又遇上了与周夷王同时的楚国熊渠势力的强盛,发展到长江中游来了。

楚熊渠灭亡了鄂国,仍以鄂为国名,封其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熊挚红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这时的“鳄”字,由鱼字偏旁改为 “邑”字旁,就变成为城市的名称“鄂”了。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一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设鄂县;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因鄂王城东南约10千米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四县,治所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这是“鄂”字首次用为湖北政区名之始。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湖北古代的位置是楚地,但楚地包括的区域就不止湖北了,楚国作为战国疆域最辽阔的强国,楚地的地理范围包括以如今湖南湖北为中心即以云梦泽(洞庭湖)为核心的广大区域。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湖北如今简称“鄂”,则是因为四千多年前,长江流域分布着大量的鳄鱼,因此在今山西乡宁县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捕鳄为生的“噩”族部落,并逐渐形成了“鄂国”。后来,鄂国的土地被晋国吞并,鄂国的遗民只好向南逃窜到了河南南阳一带,仍称为鄂国。周夷王统治时期,周鄂两国战乱频发,鄂国人又被赶到了今天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西周中期,楚王将他的第三个儿子封为鄂王,并在此修建鄂王城,从此鄂州进入了鼎盛时期。秦朝统一全国后,在鄂王城及鄂州市设置了鄂州县,三国时期的孙权又把鄂县改为了武昌县。直至清朝,武昌一直都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鄂州的治所,所以鄂便成为了湖北省的简称。

同时“鄂”同古“萼”,有花朵盛开的意思,象征着荆楚大地繁花似锦。

湖北在历史上曾是楚国的龙兴之地,再加上西楚霸王项羽,楚这个字要比鄂的名气大很多。为什么,偏偏要用鄂字作为湖北省的简称呢?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南方强国楚国的主体地区,楚国国都郢城就在今天的荆州,上古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荆州就是其一,到汉分天下为十三州时,荆州依旧在其中,而且又被当作楚国的别称,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更是让荆州的名声流传千年,既然如此,为何不简称荆呢?

但荆州的辉煌只是一时,到隋朝以前,荆州的疆域越来越小,到如今只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同时荆州并没有其特有的文化,所以并不能代表整个湖北。自然荆字就被pass。

此时就有人提出了,既然荆州太小,不具备代表性,那楚呢,春秋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楚国,还形成了楚文化,应该能代表湖北了吧,为什么楚也没有成为简称呢?

其实从名气和文化来讲,“楚”确定非常有分量,但以楚国所形成的楚文化并不仅仅指湖北,他同时还包含了今天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这些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

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大约在4000多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扬子鳄在古籍中被称为鼍。而在四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有一个部落以捕鼍为生,以鼍龙为图腾,这个部落的名字叫做噩。在古代,鼍、噩、鳄、鄂这些字都是通假字,意思都是鳄鱼。

这个叫做噩的部落在今天的山西乡宁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鄂国。鄂国建立的年代非常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存在。商朝时,鄂国是十分重要的方国,甲骨文中表明商王经常前往鄂地狩猎。商朝末年,鄂侯是朝中重要大臣,与西伯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后因为反对纣王虐杀九侯父女,被纣王杀死。

商被周取代后,周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封在山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晋国。古鄂国的土地很快就被晋国吞并,于是鄂国的遗民就开始往南逃,寻找新的家园。他们先是来到了如今河南南阳一带,国号仍然为鄂,南阳境内有山名叫宣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南阳鄂山“。

然而此地离周王室太近,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占领了鄂国都城“噩墉”。鄂人只得再次南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位于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边。

然而好景不长,鄂侯驭方同周王室的关系急速恶化,周厉王中期,驭方率领东夷、淮夷反叛。周厉王遣武公家臣禹率战车100辆,骑兵200名,步兵千人助战,击败叛军,俘获鄂侯驭方。周厉王对鄂侯的反叛深恶痛绝,下令攻灭鄂国,将其国内男女老幼一并消灭,鄂国从此一蹶不振。屋漏偏逢连夜雨,悲催的古鄂国又被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给盯上了,公元前877年,鄂国最终被楚国一举攻灭。

熊渠虽然灭亡了鄂国,但是仍然保留了鄂这个国号,封其二儿子红为鄂王。熊红称王后不久,便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遗址位于今湖北省大冶市)。当时周朝的国君是周厉王姬胡,厉王为人强势,对待各诸侯国手段强硬,楚王熊渠感到害怕,便取消了自己儿子的王号,熊红降爵为鄂君。后来熊红继承楚国王位,为了避开周王室自西北方向给楚国的压力,并向东扩展新的势力,熊红将国都迁到了鄂王城,直到两百年后,楚国臣民才在楚文王熊赀的带领下,出走鄂王城,迁都郢都(今湖北荆州)。

在春秋战国的战乱中,鄂王城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鄂这个名称却并没有被历史忘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在鄂王城这里设置了鄂县,鄂县隶属于南郡,“鄂“这个地名开始一步步延续下来。汉朝时鄂县隶属于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湖北有鄂国,后有鄂邑、鄂县、鄂州,所以用“鄂”作简称。

①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分布着大量的鳄鱼,古籍中为“鼍”,就是今天的扬子鳄,当时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就以捕鼍为生,他们的图腾就是鼍,部落名字叫噩。

②商周时期,在山西一带的黄河边建立鄂国,据传为黄帝之后裔。

③西周初期,晋国强大,鄂国被晋国侵占,鄂国遗民举族南迁,几经周转,迁至今湖北省鄂州市境内,仍称鄂国。

④春秋战国时期,楚熊渠灭鄂,封其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并筑鄂王城;鄂为楚之别都,后为鄂邑。

⑤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置鄂县。“鄂”这个地名就开始一步步延续下来。

⑥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称帝,改鄂县为武昌(不是现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取“以武而昌”之意,并定都于此。

⑦隋朝时期,鄂县升级建立鄂州,下辖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四个县。江夏县就是现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武昌县就是现在的鄂州,蒲圻县就是现在的赤壁。

⑧元朝时期,湖北为荆湖省,后来又称湖广省,省会都在鄂州。

因为省会叫鄂,所以湖北省经常被称作“鄂省”,渐渐地“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简称。

李自成是死在湖北通道九宫山还是圆寂在湖南石门的夹山寺

李自成终结了明朝,建立大顺王朝,然而他仅在位40天便被清军打得落荒而逃。那么,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后,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李自成像)

一、“出家做和尚老死”说。

据《澧州志林》收录的澧州何知文的《书李自成传后》中记载,李自成兵败后,一路奔逃,最后逃到了湖南澧州(今天的石门)的夹山寺出家为僧,法号奉天玉。

这也是李自成“出家做和尚”的最早记载。

何知文是乾隆年间人,他在为李自成做传之前,曾去夹山一带了解过此事。

当时他在夹山寺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和尚,听口音是陕西人。

老和尚很健谈,他说他曾服侍过奉天玉和尚,并称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到夹山寺的。说完他还取出奉天玉和尚的画像,所画和史料上李自成的画像十分相似。

由于李自成在起义时,曾自封“奉天倡义大元帅”,后人便推测奉天玉和尚应是“奉天王”李自成。

1981年,人们在夹山寺发现了一处古墓。经考古专家辨认,此墓正是奉天玉和尚之墓。

经过挖掘,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了闯王令牌、6枚“永昌通宝”的铜钱、还有“西安王”的铜马铃。最关键,在密道中还发现石雕龟形敕。在古代,“敕”是皇帝才能用的物件。通过这些东西,似乎能确定奉天玉和尚正是李自成。

但经过对墓碑的辨识,却又发现,奉天玉和尚是在顺治初年就来到了夹山寺,并且也是他在四处化缘求得银两后,才重修了已经破败的寺庙。

另外,在碑铭上,还刻着清朝官员为他题写的字。

这种种迹象,最终让考古专家否定了李自成出家做和尚的说法。

(奉天玉和尚陵墓)

二、“被村民误杀”说。

在清初大儒吴伟业在《绥寇纪要》中记载,李自成兵败后,逃到九宫山一带时,手下只剩下20多人。

仓皇的李自成见山上有元帝庙,他想到数次自己都逢凶化吉,不知此次会不会也如以前,于是他决定到寺庙中去祭拜元帝。

为了显示虔诚,他让20多人于山下等候,他孤身上山,拜谒元帝。

没想到就在李自成入庙时,被上山砍柴的村民看到。

他见李自成鬼鬼祟祟,疑为劫盗。于是马上招呼了乡民悄悄入庙,在李自成毫无防备的时候,从后面对着李自成的头就是一锄头。

李自成晕倒在地,乡民一拥而上,将李自成打死后,再搜他身上,竟搜出“金印”。这才知道杀的是大人物,吓得几人赶紧逃走了。

(阿济格剧照)

三、“自缢而死”说。

《明史》的记载是:“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

《清太宗实录》中也记载,说“自成窜九宫山,自缢死”。

之所以会这样记载,其实这与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奏报有关系。

自从清军用红衣大炮攻占潼关后,李自成的军队就节节败退。士气低迷的大顺军逃的逃,亡的亡,兵力很快就只剩下两三万人左右,李自成只得避战逃窜。

由于此时大顺军人心浮动,很多曾经投降大顺军的明朝将领,又转投清朝。使得李自成疑心很重,杀了不少得力干将。结果导致军心更加涣散,在撤退的过程中,逃了不少兵。

马困人乏的大顺军,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根本无法抵挡。李自成除了逃,还是逃。最后,当李自成走到通山九宫山时,他把跟随他的2万人马分成了好几支分队,约定分开走,到南京碰头。

李自成则带着20多个精锐进了九宫山。

追赶过来的清军,多次在九宫山中搜寻,但都没能找到。

后来,阿济格手下的清军逮到逃窜中的李自成的贴身守卫,在逼问下才知李自成进入九宫山后,由于在村中索粮,遭村人围困不得脱身,最终自缢而死。

阿济格赶紧率军入村,进行辨认。可是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经腐烂,因此无法辨认。

阿济格久战在外,一心想早日回到京城,于是向朝廷奏报,李自成已在九宫山自缢而死。

清廷知道后,欢喜不已,认为大顺军已全部剿灭。于是焚香告天,从此开始专心对付南明和张献忠。

虽然李自成的结局,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肯定都没有好下场。偷生也好,被村民误杀也好,自尽也好,终究失了闯王当初的英雄本色。失去了英雄本色的李自成,那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了。

(参考史料:《绥寇纪略》《明史》《明季北略》)

近年,农民起义及农民起义领袖开始惹人争议。明末农民李自成(1606年—1645年),1629年起义,先是跟随高迎祥起义,闯王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

可见,明灭亡,李自成是直接推翻者。但是,明将领联合清兵,剿灭李自成,这就有点历史的“急转弯”了。也因此,李自成是个失败了的英雄。历史上多不承认他建立的大顺政权。

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但是,人们是不能相信像李自成这么能的人如此平淡地离世。所以又有说法说,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夹山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石门县城10公里。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并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的悲凉诗章。这座寺庙内有许多宫廷玉器类的遗物,寺庙东南15千米有一坟岗,岗上有传言是闯王疑冢的近40座。“奉天玉”是“奉天王”多一点,暗指奉天王,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李自成在夹山寺,最后圆寂于此。

这两种说法,各有证据,各执一词。史学界也争论不休。但,第一种更符合现实。第二种,更有人们的意愿成分。

李自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人称“闯王”,他在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同年,在与吴三桂和多尔衮的战斗中失利,退出北京之后,一路向西撤离。但是,李自成的最后归宿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

在《清世祖实录》中记载,“被俘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还有另一种记载,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东征途中转战江南,不敌清军,折向湖北,兵败单骑逃脱至九宫山黄土洞中躲藏,后来被发现,程九伯的手下将其杀死。到今天为止,九宫山附近的居民中仍然流传着李自成葬在九宫山的说法。

在乾隆年间的《书李自成传后》中记载,“独窜与石门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夹山即为夹山寺,这座寺庙内有许多宫廷玉器类的遗物,寺庙东南15千米有一坟岗,岗上有传言是闯王疑冢的近40座。“奉天玉”是“奉天王”多一点,暗指奉天王,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按照书中内容证据推断,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根据目前史料所掌握的线索来看,两种说法都有证据,但是又都证据不足。这位农民领袖究竟死于何时何地,因何而死,有待史学家们探讨研究,还没有确切定论。

著名作家丁玲,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真名蒋冰之,据她自述,是李自成后人;临澧蒋家,富甲天下,石门夹山寺原本属临澧,民国初年划归石门,其规模宏大,与蒋家渊源极深,类似红楼梦里的铁檻寺,基本上就是临澧蒋家的私家寺院,与蒋家共生共容。历史上任何名门望族都有其辉煌的发家史,而号称中国四大地主的蒋家祖上其实是卖油饼的,显然卖油饼发个小财有可能,要富甲天下不可能的,蒋家发迹于清初,许多珍宝出自皇宫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传说和发掘出来的藏宝也验证了蒋家惊人的财富,势力和财富小范围都涵盖了临澧、石门、慈利、张家界。历史上李自成确实是没有后人的,不排除有过继的可能,蒋家巨大的财富肯定与李自成或大顺军有关,至少奉天玉大和尚、野拂道人等与蒋家关系密切的人,从名字看都不是看破红尘的人,湘西武陵源有广泛存在的大顺军残余毫无疑问,庞大的天地会如果不是李自成亲自领导组织那又会是谁继承和领导的呢?惊人的财力从哪里来呢?是不是从侧面验证了湖北通山九宫山死的是假的李自成呢?

李自成是被用锄头砸死的?农民领袖死于农民之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373年前的今天,1645年7月26日 (农历闰六月初四),李自成九宫山被杀。那么,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听萨沙说一说。

李自成可以说是土包子的典型,将非常好的牌,打的一败涂地。

究其根本,在于李自成集团的档次太低。除了没文化的农民战士以外,文人基本都是档次较低的小知识分子。这个团体缺乏有军事、政治战略远见的谋士。这导致李自成昏招跌出、狂妄自大,最终自取灭亡。

至于李自成的死,大体有三种说法:

第一,自杀说

这个观点在50年代非常盛行。

这并非是当时的学者不了解真实历史,只是政治原因而已。

对于李自成的定位就是农民武装起义,如果被农民所杀,岂不是农民杀农民?

在特殊的年代,这当然是不能说的。

这种说法的根据,来自于满清将领阿济格的报告:李自成20多人被农民围困,不能逃脱,于是自缢而死。

阿济格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发现李自成的尸体,也不知道他死在哪里。

甚至,稍后阿济格又报告李自成可能逃走,被多尔衮严厉训斥。

后阿济格被从亲王贬为郡王,理由之一就是:谎报李自成死亡。

显然,这种说法不可信,没有任何依据。

第二,逃走为僧说

这种说法也是金庸在小说中的观点,就是李自成没死。

他化妆逃到湖南石门夹山寺,法号叫做奉天玉和尚,活到康熙年间以70多岁善终。

遗憾的是,这个说法早就被学术界否定:80年对和尚墓的发掘,也没有发现任何可靠的证据。

相反,还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奉天玉和尚活着的时候,同满清地方官员来往很多。

如果他真的是李自成,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这么做。

当时见过李自成的人很多,知道他相貌的人更多,况且他还瞎了一只眼睛,谁认不出来?

相反,这个奉天玉和尚是有画像的,他的双目是完好的,压根和李自成就不是一个人。

这不符合基本逻辑,多是民间野史以讹传讹、无聊历史学者牵强附会罢了。

第三,被农民杀死说

这种说法很明确,李自成带着17名部下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侦查地形时被杀。

那个时代,到处都是大乱,土匪、散兵横行,山民以村子为单位建立自卫团体,保护村寨。

当地1个大村子的农民武装,很快发现这伙人。

李自成他们的面目凶恶,又不是明军打扮,山民们立即认为是来劫掠的土匪。

于是,山民集中数十人发动突然袭击。

李自成一伙人数太少加上猝不及防,迅速被打散,李被当场打死。

当时史料记载:山上非常泥泞,李自成的马不能奔跑,被农民程九伯追上用锄头打下马。两人在泥水中肉搏,李自成一时拔不出刀。好在李自成毕竟打了一辈子仗,还是把程九伯压在身下。程九伯急忙呼救,他的外甥金姓青年赶来,一铲子将李自成打倒。两人又连续砍杀多次,将李自成杀死。

这伙农民并不知道打死的是李自成,只是拿走了随身物品。

后发现情况不对,揣测可能杀死了李自成,山民们畏惧会被报复,纷纷离家逃走。

事实上,大顺军确实来报复。

他们夺走了李自成尸体给予安葬,然后将附近的1个村子屠杀了一通。

这边,失去领袖的李自成部下数万人瞬间分崩离析。

这也客观证明,李自成确实是死了。

自然,对于这种说法也有疑问,主要是没有找到李自成的尸首和印章之类物品。

不过,目前史学界基本都倾向于这种说法,因为证据最多。

其实,萨沙个人认为,李自成无论是怎么死的或者逃走为僧,并不重要。

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自成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也就无足轻重。

即便李自成再活了几十年,也不过是1个普通的老头子,再也不是什么李闯王了。

换句话说,他活着也和死了差不多。

再退一步说,李自成部下滥杀了那么多无辜农民(从《明史》的记载来看,李自成的农民军多次屠城),现在死在农民的锄头下,也算是天理循环吧。

声明:本文参考

王兴亚 《也谈李自成之死》

张国光 《李自成抗清殉难于湖北通山辨》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