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高中毕业证,益门镇高中毕业证查询官网

访客42024-04-18 21:51:22

曹操创立了摸金校尉,他不怕自己的墓被盗吗?你怎么看

我认为既然他设立这个职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后世会有人用同样的办法来盗他的墓。

益阳市高中毕业证,益门镇高中毕业证查询官网

所以他这样做说明他有信心能够预防这样的事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曹操既然有摸金校尉这样的“人才”,那么肯定对盗墓的手段有所了解,并且做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让盗墓贼们空有宝山而不能入。

二是曹操对后世墓的安放地点的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好,并且还故作疑阵,在他出葬的时候,有几个一样的棺材向各个不同方向走去,这就增加了盗墓的难度和墓穴的安全性。当然了这也就为后来曹操墓的埋藏地留下了疑点,到现在,河南和安徽这几个省还在争论。

三是曹操深知墓穴的财富有多大,盗墓贼铤而走险的几率就有多高的道理,所以下葬的话时候他并未带走多少财物,可以说是个穷墓,这样盗墓贼就得考虑一下盗墓的成本和“性价比”了,到底值不值为了一个穷墓而冒风险,我想盗墓贼也不傻!

曹操,被历代盗墓贼尊奉为祖师爷。

其实,在曹操之前,有很多人盗过墓,譬如董卓,可是却没人尊奉董卓为祖师爷,这是为何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盗墓更专业,和董卓野路子不同,曹操走的是技术型路线,他专门设置了两种职务,一个发丘中郎将,一个叫摸金校尉,这叫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曹操这些糗事,别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多亏了陈琳啊!

当时,陈琳跟着袁绍混,袁绍准备攻打曹操,于是找来了陈琳,让他写篇痛斥曹操的檄文。

陈琳到家之后,挥毫泼墨,废寝忘食,一天之后,洋洋洒洒的檄文就写好了,袁绍读罢,连声赞叹,好,好,好!

几天后,曹操也看到了这篇檄文,当时曹操头痛病犯了,疼得龇牙咧嘴,当读了檄文之后,顿时神清气爽,大汗淋漓,头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曹操大笑道:“想不到生气也能治病,看来这是气功啊!”


这篇檄文就此流传下来了,其中有一段介绍曹操盗墓的文字: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因此出了名,成了盗墓贼的祖师爷。

曹操创立了摸金校尉之后,担不担心他的墓被盗呢?

当然怕了!贼也要防贼啊!所以,曹操临死之前,特意交待曹丕,一定要薄葬,薄葬,薄葬,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除此之外,曹操还创造性地搞了七十二疑冢,还要“不封不树”。

啥叫“不封不树”?

就是不封土堆,不栽树木,没有任何标记,让人难以辨认。

据说下葬那天,曹丕按照曹操的遗命,将邺城城门全部打开,让七十二具棺材从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走不同的路线,埋入不同的墓穴。

然而,最终曹操的墓葬还是被找到了。


2009年,河南文物局确认,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东汉大墓,就是曹操的高陵墓。

而且,高陵墓虽已几经盗墓贼光顾,但经抢救性挖掘,还是出土了200多件珍贵文物,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标记。

经过对遗骨的检验,发现这个男子年龄60多岁,与曹操的年龄正好吻合。

曹操是宦官之后,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曾参与拥立汉桓帝,是权势很大的宦官,任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买官,官至太尉。曹家有权有势,但毕竟是宦官之后,不被占主流地位的世家所认可,甚至被清流严厉排斥。

曹操设立专职盗墓的机构和官员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颇受指责。为什么曹操要这么做?难道他不怕别人盗自己的墓吗?

首先曹操在血统上让人讥讽,使得他对王公贵族的墓葬有一定仇视,这也导致他变本加厉盗墓。

其次曹操以法家为主导,注重实用,曹操创业早期,深受缺粮,缺兵的困扰,盗墓可以提供大量资金,解决很多问题,曹操才不会去管后果。据说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墓,解决了军队几年的给养。

再则,曹操其实也怕别人盗自己的墓,虽然演义和民间说的曹操设七十二疑墓的说法找不到确切的记载,但曹操的葬处,史书讳莫如深,实际也成了疑案,说明曹操在自己墓葬问题打了太极。有效防止了后世有人盗他的墓。而且曹操主张薄葬,其实就是汲取前世厚葬几处无一幸免被盗的历史经验教训,效法汉文帝薄葬。

当然怕了,所以由他开始到唐朝以前的皇帝都开起薄葬模式

也就是下葬不配葬贵重物品,传闻曹操下葬的时候只穿了一件缝补过的旧衣服,彻底断了盗墓贼的念想。

另外也不起大的封土,古代帝王墓葬要么以山为陵,要么用土堆成小山,想秦始皇墓挖地到泉水才停止,当上面还是垒起了一座120米高的土封(史记记载)。

曹操则干脆连封土就没有

当魏国灭亡后,没人打理。地面建筑倒塌一倒塌,时间一长根本就人们找不到他的具体位置。导致他的坟墓被后人演绎出为防盗墓故布72疑冢的故事。

但千防万防还是没有躲过盗墓贼,但2009年考古学家发现曹操墓时,发现其早已经被盗,只有一些残存的陪葬品能够证明曹操曾葬在这里。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补贴军用。摸金校尉盗墓主要依靠风水、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我国古代的君王和诸侯都实行厚葬,他们在墓中放了很多金银财宝,墓主人的地位越高随葬的金银财宝越多。

曹操的摸金校尉,就挖到了一个大墓,就这一个大墓的金银财宝,就养活了他的军队三年。这个墓就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刘武的墓。

曹操为了养活军队才盗墓。身为魏王的曹操深知人的地位越高,死后的墓越易被盗违章,无论有在高明的防盗措施照样被盗的道理。于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里记载了曹操为了不在死后被人盗墓,设有七十二疑冢,出殡那天四面城门打开,四俱一模一样的棺椁同时出门。在宋代以后,曹操的墓一点记录也没有似乎验证了这个说法。

但是据史料的记载说明曹操并没有秘葬,也没有设立疑冢,只是将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导致这个墓不被盗墓贼重视,加上建造粗糙,风吹日晒之下逐渐风华消失,所以在几百年后的宋代,就找不到关于曹操墓的记载了。

曹操主张墓葬从简的理由猜测可能是因为他一直以来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员要求极严。儿媳妇曾经因为服饰华丽,被曹操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惟帐屏风,破旧之后都要缝补再用,不能换新。还有一个原因是曹操自己为了补充军用,盗过很多墓,明白了厚葬会引来盗贼的道理,他不想自己死后也遭受这样的不安宁。

一直到2009年,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的高陵墓被发掘出来,并被认定是曹操的墓,而曹操本人的遗骨也在里面,墓里面并没有金银财宝。

旭哥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给曹操来翻案的,说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专干挖坟掘墓的勾当,完全是对曹操的污蔑。

天底下没有人希望死后被人打扰安宁,曹操为了死后陵墓不被盗墓贼盗掘,真的设置了七十二疑冢吗?

旭哥将一一回答题主的问题。

摸金校尉是曹操设立的吗?

提起摸金校尉,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寻龙诀》里的胡八一,凭借十六字阴阳秘术,便能根据天象星斗的位置、山川地理形势判断出大墓的位置,身怀绝技,神乎其神。

其实这完全是天下霸唱、南派三叔之类的网络小说家演绎出来的,原本的摸金校尉是专管盗墓事务的官职

摸金校尉一词的出处是东汉末年陈琳为袁绍所书的《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大意是说,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挖掘古墓,盗取宝物,冲抵军费。

但是如果看看陈琳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一文的背景是,袁绍正准备率军讨伐曹操,袁绍命陈琳写此檄文,就是为了出师有名,给曹操泼上一锅的污水。由此可见,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盗掘坟墓的真实性,是非常让人怀疑的。

实际上,陈琳的这一手刘邦当年就用过,广武对峙时,刘邦痛斥项羽十大罪,第四条就是项羽盗掘秦始皇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在“仁孝”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封建社会,挖坟掘墓历来是被人唾弃的,试想一下,如果曹操真的干过盗墓的勾当,也一定是偷偷摸摸的干,不可能大张旗鼓的设置摸金校尉之类的专业盗墓机构。再者,盗墓可是一个人身上抹不去的污点,如果曹操真的盗墓了,孙权和刘备岂能不利用此事大做文章,但从无这方面的史料记载。

可见,如果摸金校尉拜曹操为祖师爷,可能还真拜错了庙。

实际上,盗墓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自从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厚葬之风就盛行起来。有供给就有需求,盗墓行业也应运而生。

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掘的宝鸡益门古墓,就是一座战国时期盗墓贼的墓,墓里的陪葬品大都出自于秦公一号大墓,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一个盗墓贼盗掘了秦景公大墓,然后将盗得的珍宝作为了自己死后的陪葬品。

曹操为了死后陵墓不被盗掘,都做了什么?

世人常以曹操死后实行薄葬,设置七十二疑冢、实行秘葬,来作为曹操曾经挖坟掘墓的证据。

曹操死后薄葬是真,设置七十二疑冢确是后世的演绎编造。

事实上,薄葬在曹操之前已有先例,汉文帝刘恒就推行薄葬,不陪葬金银财宝,陵墓不立封土堆。

曹操继承了汉文帝的薄葬观念,在交代后事的《遗令》里,明确要穿着平时衣服 入葬,不要珠宝陪葬,而且明确了曹操墓就在“邺城之西,临近西门豹祠的山岗上。”

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曹操《遗令》

《三国志》中也记载,曹操死后“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可见曹操实行薄葬是无可怀疑的历史事实。

正是曹操实行薄葬,不封不树,魏国灭亡后,再加上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曹操墓的具体位置就渐渐被世人所不知。

到了北宋时期,曹操被定义成了乱世奸雄的代表,墓址不详也成了曹操奸诈的一个证据,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便出自后来的两部经典文学作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 七十二疑冢之外。

由此,世人皆以为曹操设置了七十二疑冢,可以说完全是被罗贯中和蒲松龄误导了,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现代的考古挖掘,也证明曹操墓的位置和史书记载的位置相符合,也印证的七十二疑冢之说的荒谬。

七十二疑冢的考古挖掘和曹操墓的发现

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位于河北磁县东部一带,这里也确实分布着大大小小有封土堆的古代墓葬,数量达到八十多座,和七十二疑冢的说法较为相符。

国家考古部门从1974年开始。陆续对这一带的古墓进行考古挖掘,证实这一代的墓葬是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群,已经挖掘的有北齐尧俊墓、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高润墓、北齐文宣皇帝墓等。

现代的考古挖掘彻底推翻了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2009年,考古部门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一座曹魏时期大墓,后经考古挖掘证实,墓主人就是曹操。

曹操墓的位置和史书记载的位置是一致的,虽然陵墓已经被盗一空,单从墓内结构上看,曹操死后应该是薄葬,奈何盗墓贼不相信,还是进来走了一遭。


总结:

人们常说,生前身后名,可见生前和死后的名声是连在一起的,正因为曹操生前被世人定义成了乱世奸雄的代表,曹操死后的陵墓也就被描绘成曹操奸诈的证据。

但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如果后人不能正确评说,自有后人的后人来评说,历史的真相,总有揭开的一刻。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