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大捷这么重大的战役为什么《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没有记载,朱仙镇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站

访客92024-03-25 21:15:48

朱仙镇大捷这么重大的战役为什么《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没有记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所知道的岳飞大约有两个来源渠道:第一是刘兰芳女士的评书《岳飞传》。

朱仙镇大捷这么重大的战役为什么《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没有记载,朱仙镇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站

第二个渠道是清朝的小说家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

应该说这是两个最直接、也是人们最喜欢的有关对于岳飞介绍渠道来源。

至于另外的那些有关岳飞的事迹,人们都很少看到。

一来是人们的阅读渠道太窄,二来人们都非常信奉这两部书,都认为有这两部书便知道了岳飞的一切!

其实不然,小说和历史是有差距的,小说可以信口开河的进行夸张,但是历史相对来说就要严谨的多。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记载的方式,我们都不能太过于迷信,小说固然可以进行艺术夸张,但是历史的记载也同样会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随意的篡改。

因此,要对发生在八百多年以前的事进行甄别并非一件易事!

如果按标题的定义,让我们来尝试着进行捋一下!

朱仙镇大捷,这件事情在中学历史里是有记载和描写的,如果放在小说《说岳全传》里的话,应该指的是岳飞大破金龙阵的那一部分。

故事应该是从岳飞剿灭杨幺之后,闻得金兀术发兵六十万兴兵南侵开始。

随后发生了杨再兴误陷小商河,王佐断臂说服陆文龙归宋认宗。

自此开始,一直到最后大破金龙阵结束,中间还穿插了董先等人被金兵的连环马踏死,岳飞训练勾镰枪大破连环马等。

标题所说的重点应该是指的这一段经过!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确实是有这一段的描述,但和小说《说岳全传》相比,多了一些单调、少了一些精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小说《说岳全传》虽是清朝的小说家钱彩所著,但是钱彩决不是写岳飞传奇的第一人,他也是根据长时间以来的人传口授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编篡而成。

在电影《桃花扇》里就有关于描写岳飞的书籍,是名妓李香君送给侯朝宗的。

这说明在钱彩的《说岳全传》之前,就已经有了成系统的岳飞传记。

但是如果按南宋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来看的话,里面是没有这方面的描写的。

但是在岳飞的孙子岳珂写的《鄂王行实编年》里面是有关于岳飞朱仙镇大捷的记载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应该以哪一方面的记载为准?

对于一个发生在八百多年以前的故事进行甄别它的真假和是否存在,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它并不影响我们从它的记载中的一些只言片语之间谈谈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

个人见解如下:第一朱仙镇大捷确实是发生过,岳飞确实是指挥部队在朱仙镇打了胜仗。

第二,对于有关朱仙镇大捷的描写有不恰当的夸张之嫌,远没有传说的那样庞大。

对于这一点,我的意见是:因为编写朱仙镇大捷的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他都有替他爷爷岳飞吹捧的道理。

因此应该说,岳飞确实是参加了朱仙镇的战斗,但是远没有书上说的那样精彩。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系年以来要录》中没有有关岳飞参与朱仙镇战斗的记载?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三朝北盟会编》主要记载的是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三个皇帝事件发生的事,如果没有朱仙镇战斗一事可以理解。

第二,《建炎系年以来要录》的编写工作是发生在秦桧专权的这个时间,鉴于岳飞被迫害致死的原因,编写人员受秦桧和赵构的授意故意去掉朱仙镇战斗这一环节完全有可能。

况且,这两本书也是残缺不全、错漏百出,在一定程度上按秦桧的意见进行篡改也是存在的。

因此,笔者本人最后的定论是:第一确实是有岳飞朱仙镇大捷一事!

第二关于朱仙镇战斗的经过,在一定程度上有艺术夸张的可能成分。

第三对于这两部有关对南宋要事编写的重要史书,其中没有岳飞的朱仙镇大捷的描写,是编史人员按照秦桧和宋高宗的授意故意漏掉的。

朱仙镇不是一次重大的战役,甚至连会战都谈不上。这只是一次前哨战,双方参与的兵力应该都非常有限。

但为什么这次前哨战重要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开封驻扎了除阿鲁补(南京)、撒离喝(长安)以外的几乎全部金军主力,开封距离朱仙镇不过半日行程。

2、在朱仙镇战斗发生差不多同时,金军的哨骑在朱仙镇以南的鄢陵击溃了宋军的后勤人员数百人,有一些俘获。

3、在朱仙镇战斗发生以前,金军主力已于宋军进行了顺昌、郾城、颖昌三场大型会战,全部失败。

不难从这三个原因可以看出来:

金军三次主要会战地点,是从顺昌退到郾城,从郾城退到颖昌,现在又从颖昌退到了开封外围了。

而宋军则是从蔡州方向一步一步北上,经过三次会战,挺近到了开封周边。

稍微有一点点常识的人都可以开出来,金军已经颓势明显,连近在咫尺的朱仙镇被夺取都不能派遣加强兵力予以收复了。

这战局,要崩啊!

很简单,这是岳珂杜撰出来的,或者最多就是一个很小的遭遇战,被无限吹大了。试想,500人对战10万大军是什么概念?而且又在北方平原,那是金兵具有优势的地段。古今战略家没有一个人把所谓朱仙镇之战作为战列来研究的。我家有一本先人留下的历代战争简略,张震所编。这本书从轩轩皇帝到明清,大小战列都有研究,压根没有朱仙镇。就连小小的几十名太平军占领江宁淳化镇都有记载。

感谢邀请。岳飞和岳家军的故事后来演绎成分太多了,以至于后世对两宋期间的事情比较脸谱化和评书化。

岳飞确实是一代名将,精忠报国,战功卓著。但是他已经被后世神话了,比如“朱仙镇之战”其实就是一次阶段性胜利,远没有达到直捣黄龙府,能消灭金朝的地步。首先,金军自黄天荡之败以来,军心受挫,一直在后撤,宋朝士气正盛,处于攻势;第二、战场主要是在宋朝故地,当时老百姓还是心系宋朝,自然帮助岳家军,金朝能做的就是边打边撤。第三,金军黄天荡战败后,人马分散突围,离大本营太远,增援跟不上,这种情况下如同孤军深入敌境,搞不好就万劫不复,金兀术也是名将他不会看不出来。

如果朱仙镇后没有十二道金牌,岳飞就一定能攻灭金朝了么?我个人认为几乎不可能。首先,再往北就接近金朝大本营,一旦金军站稳脚跟重新集结,金军骑兵为主,宋军步兵为主,在华北平原上就是骑兵的天堂,当年辽国进攻北宋,只要突破宋军防线,都是直接推到黄河边,可想而知平原上挡住奇兵进攻几乎不可能,第二,再往北宋军补给就有问题了,到那时一旦久攻不下,宋军肯定受挫,而且很有可能被包饺子,那可是南宋仅剩的金锐,是丢不起的。第三、宋朝皇帝的隐痛,不信任武将。不能让大将在外佣兵太久,鬼知道会不会再发生一次黄袍加身的事情,如果岳飞真的直捣黄龙,就算他自己不想称帝,他的手下可保不齐干出这样的事来。第四、南宋刚打退金军,在江南安定下来,经济上根本支撑不了北伐。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朱仙镇大捷除了在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坨粹编》里面有着含糊记载之外,不管是官史,金史,野史都找不出任何记载!而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金坨粹编》连战斗发生的时间,领兵的将领居然毫无记载,只用了一句模糊的“遣骁将”代替,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历代史学家都不认可《朱仙镇大捷》,认为只是岳珂编造出来吹嘘岳飞而已!

谢邀,朱仙镇大捷这么重大的战役为什么《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没有记载?

公元1140年,也就是绍兴十年,南宋的三大统帅“岳飞、张俊、韩世宗”分三别以西、东、中抗击北来南下的金兵。

从多家史料上来看,至“伪齐”归顺南宋后,负责河南陕西的“岳飞”成功拿下陕西,并和中路负责淮西的“张俊”负责淮东的“韩世宗”以南向北横推之势,打的金人节节后退。

尤其是“岳飞”郾城大战”击败金兀术的十几万大军,一直追到朱仙镇。

要说朱仙镇战役,金军打的是防守战,因当时黄河以南金兵已经基本被逼到了只独一孤城“汴凉”。

南宋军队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当时金兵只有俩条路,一是渡黄河往北回老家,那样的话宋三大联军就会乘胜追击,那金将会失去大势。二一个就是往西拿下“关中(陕西)”金军拿下陕西也是一种战略考量,但现实是残酷的,几次攻取的不克,反被打的打败,当金兀术正打算北撤之时,南宋朝廷急令招回了各大战将,但宋将都心有不甘呀,尤其是岳飞,最后一个回的京。

当然,韩世宗、刘錡、杨沂中等回往京,金军也趁机攻打宋军,宋军是边胜金兵边退过了长江以南。曾经被收复的西京、郑州、汝州、蔡州、亳州等地又复归金人。

从史料上看,岳飞说的直捣黄龙府不是没有可能,那时的南宋军队是百姓都支持的,南宋抗金也是因胜而败。

《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替宋高宗和秦桧说话的,《建炎》到也提到岳飞进兵朱仙镇。

从史料看朱仙镇不是什么大捷,不然也不会没有详细记录。

朱仙镇启封故园五一免门票吗

是的,启封故园在五一期间免费开放。
因为各地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在特定的日子会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其中一种就是免门票。
五一作为中国传统的法定假日,各大景区通常都会推出相关的活动,而朱仙镇启封故园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在五一期间也会推出免门票的活动。
此外,免费的活动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了解和了解朱仙镇历史文化的机会。

1 是的,朱仙镇启封故园五一期间免门票。
2 因为朱仙镇启封故园是一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对游客的欢迎度非常高。
五一假期是一个旅游高峰期,免门票的措施旨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 此外,朱仙镇启封故园还将在五一期间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和特色展览,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五一免门票政策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机会。

朱仙镇启封故园五一不免门票

1.

劳模免费入园: 活动内容:全国省、市、区劳模凭劳模证件可免费换取门票入园; 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4日。 

2.

古装游启封: 活动内容:游客身着古装可享受门票五折优惠; 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4日。 

3.

超值联票: 活动内容:成人联票:88元/位(含景区门票+58元游乐票);儿童联票:68元/位(含景区门票+58元游乐套票); 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4日。 

是的,朱仙镇启封故园五一免门票。
因为五一是中国的劳动节,朱仙镇启封故园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将门票免费,方便更多的游客参观。
此外,朱仙镇启封故园是一处文化旅游胜地,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在免费的情况下,也更有吸引力,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免门票。
因为朱仙镇启封故园是一个政府主导修缮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为了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游客,通常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 or 节庆日,像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免费对外开放,以便更多人来参观。
此外,景区发放免费门票对游客来说也是一种优惠,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外,免费对外开放还可以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文化底蕴。
这对于文化传承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你见过哪些令人震撼的手工艺品

我曾见过的最震撼的手工艺品莫属用易拉罐所做的头饰,是在B站上看到一个成都姑娘的博主亲手制作,高度还原的各大古装剧中的头饰。

因为极具美感,制作又很用心,所以让这位成都姑娘在B站走红,坐拥23万粉丝。

这是山海经系列

她的每一件手工艺品都需一个个小的零部件,然后一步步组成头饰上的一小部分,再组装成完整的艺术品。

这是敦煌供养人系列

听说点赞的人会暴富哦(´-ω-`)

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娃娃

在古代,绢人曾是王公贵族的玩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其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被誉为“中国的芭比娃娃”。

北京绢人,又名绢塑艺术,即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玩偶,是我国民间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

绢人虽然外观精美,但是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技法高难,要求收口缝制不见缝头、装饰物需使用“捻丝编花”等工艺。由于绢人的妆容服饰全由笔墨手绘,在民间素有“立体丹青”之称。

北京绢人是以金属丝为骨架,棉花、纱绢为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用彩绘描画五官而塑制的立体人型艺术品,采用中国特产的丝、绸、纱、绢、绫、罗等为原材料。

经过雕画、制头、制手、服装彩绘、头饰、道具等十几道工序,最后组装制作成三维立体造型,这是非常难以驾驭的技艺。

北京绢人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高超的技艺,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灵性。

而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绢塑艺术支流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塑型艺术的精华。

它即弘扬了汉民族的艺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工艺技艺的悠久文化,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我见过的令人震撼的手工艺为内画笔烟壶。我自己藏了百十个,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内画艺术是中国璀璨艺术之林中的一只奇葩,形成于清代,通过特殊工具一内画金属杆勾毛笔在玻璃、水晶容器磨砂内壁上作画的一种特殊工艺美术形式。清嘉庆以后,内画鼻烟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程度。著名人物有清咸丰时期的周乐元,清末民初时期的叶仲三,民国时期的马少宣、丁二仲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在继承叶派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具有构思新奇,意境高雅,设色古香,勾勒清晰,气韵生动的艺术特色。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60年代,内画艺术有北京的京派,山东的鲁派,广东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以画面厚朴、古雅见长;山东派用毫毛笔作画,以画面纤巧、艳丽取胜,王习三在继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艺人叶仲三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内画名家流派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国际上被誉为“冀派”王习三的作品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浑厚质朴,线描富于变化,设色协调雅致,布局严谨得当,款式高雅工秀。

清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赵之谦所著《勇卢闲诘》书中开宗明义谈到:鼻烟来自意大里亚国(意大利),明万历九年( 1581年)传教士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鼻烟壶是专门盛放鼻烟的器皿,据考证自明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把鼻烟作为贡品传到中国,盛行于清代。

鼻烟壶按工艺和材质区分可分为六大类:金属类、玉石类、陶瓷类、料器类、有机物类、内画类。鼻烟壶被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最初在我国满、蒙、藏等少数游牧民族中使用,主要有铜、银、瓷质几种。明朝以后,烟壶着鼻烟一起传入内地。后来,烟壶的品种逐渐增多,到清乾隆时期,玉石、翡翠、晶石、宝石、玛瑙、陶瓷、铜银、竹木雕刻、套料、内画等烟壶品种都已出现。加上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不仅为实用品,而且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内画鼻烟壶材质有玛瑙、晶石、琥珀和料的几种。绘画前,先用铁砂球和金钢砂将烟壶内壁均匀磨砂,然后根据壶的形状设计绘画出各种题材的作品。

内画烟壶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它是中国书画艺术和造型艺术的结合体,选用透明材质的烟壶,用特制的勾笔伸进壶口,在磨砂内璧作书写和绘画,素有“鬼斧神工”之美誉。现代内画艺术分四大流派,京派、鲁派、冀派、粤派,其中尤以王习三创立的冀派影响最大。内画鼻烟壶,发祥于京城,为当时皇宫贵族、达官贵人所拥有。清末民初时期“京城四大内画名家”之一的叶仲三,被称为现代“京”、“冀”两派内画的创始人。建国后,北京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内画工艺有了明确的师承关系。目前国内主要有 “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流派。


京派

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百业兴旺、人才咸集,经济文化的发达,蕴育出内画鼻烟壶艺术有着必然性,内画画工们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地形成诗书画印并茂的京派艺术风格。 京派内画以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为代表,当今京派首屈一指的为刘守本先生。

鲁派

鲁派画工云集地在山东博山,鲁派因着山东博山籍的内画艺术师毕九荣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北京回到博山后发展起来。鲁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盒的内壁上作画,然后,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 鲁派内画的代表人物是毕九荣,当今的内画艺术名家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当代的形成,虽然形成的较晚,然而,现在冀派内画鼻烟壶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最多的。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摹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内画工具为王习三首创的金属杆钩笔。冀派内画画工云集地为衡水,饶阳县是衡水内画鼻烟壶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 冀派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先生。

粤派

粤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著称于世,他也是一个年轻的派系。粤派在广东汕头。 代表人物为吴松龄。

江山代有人才出。内画如今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联和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愿这一中华民族文化奇宝能源远流长!

我所见过的令人震撼的手工艺品

1.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普及最具有群众基础,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一种手工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民间艺人。

2.刺绣

刺绣就是在织物测制各种装饰图案

3.面塑

面所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了

4.年画(最著名的武强年画)

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受到这个邀请,我终于可以吧憋在心里的故事讲出来了,那是几年前,刚生了孩子的我,总觉得钱不够用,有一天推着孩子去菜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口发现一个蹲着的老太太,她面前摆着一个滚满泥巴的摆件,那东西雕刻着十二生肖,上面每种动物在我看来都是栩栩如生,围观者纷纷夸奖这东西多么精美,也有的在问价格,隔壁店铺老板说这东西该不会是假的吧,但我估摸听了一下东西才500元,好几个人都说这没好的东西就算是工艺品也不止500元。老太太说这是他家池塘里挖出来的东西是古董,她偷偷拿出来卖,不想白白上交国家。围观者七嘴八舌表示500元很便宜,可是身上没现钱,要不然他们就要买了,在一旁默默听着的我,摸着身上的银行卡一颗心噗通噗通直跳,这不是天要让我发财么?想着像这样的古董摆件至少十几万起跳,我立马站出来,对老太太说,这东西我要了,我先给200元定金,让她千万不要卖给别人,然后风尘仆仆的又取了300元给老太太,老太太对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告诉我买对了,这东西转手就至少几万,我并没有注意到附近商家对我投来的同情眼光。也没细想这么值钱她可以找收藏的人买。拿着那古董回去后,心怀崇敬的把它拿到卫生间去冲洗它。越洗干净心里越凉,被泥土包裹的地方做工极差,而且明显是模塑灌胶的。于是马上去淘宝查了一下,278元一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关键我花了一倍的价钱还只买了这东西的上半边,真是把自己气笑了。年轻贪便宜以为天上掉馅饼,结婚把自己坑了。想起附近商家看我的眼神,和有意无意说的话,我真的羞愤难当,原来围着的那些人都是托,这件事搞得我好久都不敢有那条路去买菜,怕人把我当傻子。


“天津泥人张”。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天津人,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春节贴“门神”,你知道门神都有哪些吗

门神在我国起源很早。远古时,人们往往喜欢在门上挂一些辟邪之物,以保佑家庭安全。相传古代尧舜时就有在门上画鸡,画虎的习俗,今天在甘肃陇东以及山西晋南等地,乃可见到春节时百姓在门上张贴以鸡和虎为题材的剪纸,河南朱仙镇和山西新绛等地的木板年画中也有神鸡,神虎的形象。后来,人们以为家中的门户也是一种神,最早在《礼记》中,就有祭祀门神的记载。

汉代以后,门神人格化为威风凛凛的勇士。《汉书》中记述了这么件事。西汉时,广川王生病,命画工在殿门上画短衣大挎、手持长剑的勇士成庆的形象,严守殿门,意思是想借勇士的威风来驱除病魔。在陕西汉中地区,直到六十年代初仍流行着画勇士以卫门户的古风。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奉神荼、郁垒为门神的习俗。大约到唐代以后,门神中又加上了两员将军,一位是白脸的秦琼,另位是黑脸的尉迟恭。

设立门神本是为了驱鬼,可是到唐明皇时,又尊奉一位鬼为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钟馗。从此以后,两位神仙,两位大将,一位善鬼,共享门神尊位,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形象。


门神,又称守卫之神,是中华民族阴历新年贴在门上的一种画,寓意驱邪避鬼、保卫家宅,保平安等,按照传统,每年春节前夕,贴上门神和春联,祈福来年。

最早的门神出现于周朝,最早是神荼和郁垒。对于神荼和郁垒很多人很陌生。在古代,西南方的门叫“神门”,由神荼守卫,凡有邪神入山偷桃,神荼就用桃木剑砍其颈,用桃枝贯其腮,并将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龙。东北方的门叫“鬼门”,由郁垒守卫,如发现饿鬼上树偷吃,就缚以苇索,射以桃弧,扔到山里喂老虎。这两位门神各有十名壮士协助,所有邪神恶鬼见了他们都闻风而逃。

神荼、郁垒两兄弟是驱鬼辟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神荼、郁垒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种“凶神恶煞”的形象,显然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在唐代以后逐渐转变为尉迟恭和秦琼。

门神其实源于是道教,用于驱邪挡煞。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都信仰的神仙。最开始出现的门神,供奉的是神荼和郁垒二兄弟。我们的祖先认为桃木可以驱邪,于是把这俩兄弟与金鸡、老虎一起刻在桃木板上,悬挂在大门处用以镇宅。这就是桃符的由来,后来逐步以他们的画像来代替。

自神荼和郁垒之后,门神的信仰也越来越广泛,传说唐太宗因梦中被恶鬼惊醒,于是他命两个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在夜间站在门外护驾,就相安无事了。太宗看两位爱将日夜操劳太辛苦,就命人给他们画像,粘贴在门上代替,古时以东方为尊,因此把秦琼放在右面。这个做法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从元代开始一直至今。因此,秦琼、尉迟恭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神。还有一位门神就是钟馗,他正直不阿,威风凛凛,专门降妖捉怪,还吃鬼,可以说是本领高强,民间把他作为一切邪祟的克星,深爱有加。道教也把他尊为驱恶辟邪的神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门神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镇宅辟邪,而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功名利禄,所以明清以后,门神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神将旁边配以蝙蝠,元宝,福喜,爵鹿,宝瓶等等寓意美好的事物,来祈求吉祥。并且加入了天官赐福,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财神等人物,使得门神更加多样化。

门神在各地都各有不同,河南多供奉赵云、马超,河北多为马超、马岱,江南地区供奉岳飞和温琼,陕西则为孙膑、庞涓。此外,还有赵公明和燃灯道人等等。应用比较少的还有文官门神包公、文天祥。

道教的门神为青龙、白虎神。同时作为道教的护法神哼哈二将,也被作为门神普遍应用。

春节贴门神基本上是在农村为常見,在大城市里很难见到,贴门神是从一个古代的神话传说而留传下来的,现在,在乡下能看到过年贴门神的,过年了,贴上门神传说能庇邪去鬼魔保平安之意。


自古以来,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就有在门上贴门神的民间习俗。门神大都分为三类:镇邪恶,保平安,祈财福。

能祛除不祥,镇邪驱鬼的门神:此类门神,主要由神荼、郁垒,钟馗等组成。传说神荼、郁垒镇守鬼门;钟馗则为百鬼鬼王。

保家宅兴旺,家人平安的门神:就是们常说的文、武门神。多为古时文臣和武将,如唐太宗时期大将军秦叔宝、尉迟敬德,即为武门神;宋代文臣如包拯、文天祥和天官等等,即为文门神。

能延年益寿、招财进宝的门神:此类门神多以福、禄、寿三星为主,寓意为来年“祈福”。福星、禄星和寿星,有“三星高照,大吉大利”的寓意。【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贴门神的不多了,贴春联贴福的很普遍,我有几十年没贴门神,但隐约还有印象记忆。虽说贴门神的不多,但门神的作用在扩大,这说明人的期望也在扩大。贴门神是一种精神寄托,心理暗示,心理安慰,表达一种期望。最初门神主要是起镇压邪恶,驱鬼除妖降魔,发展到保家护院,求平安又兴旺的愿望,再进一步求延年益寿康等,贴门神也与时俱进了。

唐之前的门神,听说就是神荼,郁垒,郁垒正骑着猛虎,威猛报了,邪魔一见自是害怕不敢再近,由此起到镇邪除恶压妖作用。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后,贴门神就不是神荼,郁垒了,还有了传说,说李世民常做恶梦,从史实看,李世民是曾杀兄弟的,心中有惊吧,后就让秦叔宝,尉迟敬德两武将晚上值班把守,后门神就添多了秦叔宝,尉迟敬德。又传说钟馗是捉鬼怪妖魔能手,又添了钟馗。

随着时代发展,道教传播,门神也发展了,有武门神又添了文门神,象包公关羽文天祥之类也成门神,福禄寿星也成文类门神,门神也在一步步进化着。好在我不相信这些,多年来,我都是俭约过年,门神就不再贴,只贴个福字图个吉利喜庆就过年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他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这个我来回答下

我在收音机时代就开始听单老的评书了,也是单老把我带进了评书的世界,体会到了评书的魅力。

单老说书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风趣

单老的评书像毒品,会上瘾。

说单老评书的风格特色,经过慎重思考,我觉得可总结为两大特点。一,语速慢。二,音调变。单老的评书,语速慢。慢的同时,吐字发音响亮深沉有力,并且音调高度均衡,听众容易捕捉理解句意而不至有遗漏或是没听懂,这种特点尤其适合于录音播放,听众松弛舒服,毫无紧张感。说说音调变。此前本人试着归纳过单老常用的模拟几种人物的音调,经过不断品咂其中味道,发现远不止那几种,而是:单老的嗓音很像是可控硅调光台灯或者是无级变速器,可以随意变化,嗓音高一点,一个人物;嗓音低一点,又变了一个人物。粗一点一个人物,窄一点又是一个人物。从腼腆大姑娘,到阳刚小伙子;从诙谐嘎小子到浑浊愣头青;从邪恶骄横客到行将就木的龙钟老者,——在单老的口中运用自如毫不吃力。听众用不着刻意区分书中人物谁是谁,一听就是那么回事。

百度知道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

说评书是袁阔成好,还是单田芳好?两个人有什么特点?

查看全部8个回答写回答有奖励

说评书是袁阔成好,还是单田芳好?两个人有什么特点?

我来答有奖励

real_dog

LV.6 2017-09-22聊聊

袁阔成的“雅”和单田芳的“俗”

单田芳的“俗”

2008-10-29 15:57:16

单田芳的评书比较多脏口,骂人的话层出不穷,可能感觉比较俗,不过他的口吻与自己讲述

的人物性格很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并不然,这其实只是单老的风格。只是有些人物和单老风格对拍,如程咬金。但也有不对拍的,如单老的三国,人物说话和故事的叙述和他的隋唐也差不多。所以单老的书属于鱼龙混杂的。

单老的书,有一些虽然语气口吻等和人物并不完全匹配,但听起来可亲可近,也是成功的。如单老塑造的一些武林的老太太啥的,身上并没有有身份人的雍容华贵等等,但听起来就像邻家大妈一样亲切,我觉得这也应该算是成功。所以说俗同样也有俗的精彩之处。

说起评书,很多人自然第一就会想起单田芳老师,我从小学时代就很喜欢他的作品。《铁伞怪侠》、《白眉大侠》、《七侠五义》、《佟林传》、《乱世枭雄》等等,听过他的很多评书。

他的评书之所以让人喜欢,肯定有很多特点了。他说书时印象最深的是声音多变,语言丰富。比如《白眉大侠》里,他说徐良的家长话,老西儿还带娘腔,马车声他说的也印象最深,“午午午,啪,轱辘轱辘,踏踏踏踏……”。

另外,特点还有语气十足。说起书来字句清晰,气势恢宏。每次一开头大多是说主角名字,而每次的末尾时,会语气方刚的刻意停顿的说完几字,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次的说完了,不免有些惋惜,当天的没得听了。

单田芳老师说的评书确实也是让大家非常喜爱的,我也几乎没听过其他人说的评书的。

  •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大致有三类:传统武侠、红色革命、历史。
  • 武侠的路子都差不多,平山灭岛;
  • 红色革命,对这种题材感兴趣的可以听听。
  • 历史的比较耐听,都是基于史实和传说,花样丰富,推荐听听从林则徐开始的,清末风云、太平天国、曾国藩、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甚至太平洋大海战,历史顺序还是很不错的。
  •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有以下4大特色。
  • 1、演播风格极具特色,像是老人在讲故事,娓娓道来
  • 相对于一个城市出来嗓音洪亮的刘兰芳,单田芳那副破锣哑嗓子可以说一点优势没有,但是他避实就虚,把自己演播风格变得节奏缓平,像一个老人在讲故事,娓娓道来。
  • 很多书迷反映,单老师的评书不知道为什么总能给人很安全的感觉,听着他的声音,会有一种安全感,感觉一切都无比平和。
  • 2、语言极具特色,被称为“单式幽默”
  • 单田芳评书里的语言极具特色,妙语连珠,非常精彩,被称为“单式幽默”。
  • 他的评书开头经常说: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富国之家有有有,贫困之人寒寒寒,说我升官发财得得得(dei),两腿要一登完完完。既通俗又富有人生哲理,其实我觉得吧,过去评书大多是说给底层人民听的,语言太高雅了大家听不懂,不如通俗一点把一些道理讲出来就行了。
  • 3、武侠故事讲的精彩,武打动作也说的真实,让人听了特别过瘾
  • 听单田芳评书时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不仅武侠故事讲的精彩,武侠人物的武打动作也是说的特别真实。
  • 据说,单田芳年轻时是练过真功夫的,他自述当年在营口跟一位很有名气的武术师父练习过拳脚。
  • 还在当地还结交了很多江湖武林人士,所以他的评书讲起武打动作,让人感觉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过瘾。
  • 4、评说人生,阐述人生真谛
  • 评书评书,在于评论,如果没有讲述者主管评论,那就不叫评书,而叫有声小说了,相对于其他评书演员,单老的评书,评论更多,更真切。
  • 另外,听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你会学到很多人生道理,做人的道理。人世间各种人物的善恶美丑,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呈现出的世间百态。

小时候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每天下午一点半准时跑到镇上收废品的那,那里只有一个办事人员,和善地允许我们这群孩子围在那。当时播放单老师评书的是江西台,单老师嗓子有点沙哑。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故事情节悬念太多: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唉呀,妈呀。第二天准时凑到这听下回故事!不弄清楚心里五十个猫挠痒。

开始听《岳飞传》,最精彩处听八大锤威镇朱仙镇,想在回想,还是热血沸腾。

听隋唐演义,秦琼,罗成,十三条好汉,十八盘兵器:刀枪剑戟,斧铖钩叉!一一猛一绝战一杰。这些都是在单老师铿锵有力的沙哑的嗓子里听到的。

现在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单老师评书了吧?能解决悬念,能学到知识,能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01.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很接地气,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几代人都喜欢。

小时候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那个入迷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铁粉。每天早早的守在收音机前,一家人差不多一个不落。听完了还意犹未尽,期盼第二天快点到来。

那时候没有电视,家家户户都依靠广播、收音机来收听节目。也没有别的娱乐,就靠评书来解闷。评书故事性强,语言明快,说的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古典长篇小说。什么《隋唐演义》、《水浒外传》、《童林传》、《三侠五义》、《岳飞传》等等,太多了,我爸收藏了一柜子全是这类书,跟宝贝似得,全都锁着。想看得跟他借,看完了还不能弄坏赶紧归还。

在当时,有书看,有评书听,就算是美美的生活了。

单田芳老师在东北、华北、乃至全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陪伴了几代人,给无数人带来了快乐,滋养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

02. 单田芳老师的声音独特,令人百听不厌,无出其右。

单田芳老师是三十年代生人,出生在辽宁营口市,他们家是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西河大鼓演员。父亲单永奎是弦师。单田芳老师从小耳濡目染,身边的人全是表演艺术家,他成为一代著名的评书艺术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单田芳老师在“说、演、评、噱、学”等方面做了精细的研究,对评书的艺术特色把握的很精准。他的评书表演生动、准确、鲜明。他的嗓音非常特殊,苍劲、沙哑,语言表述上机智幽默、亲切诙谐,又不乏豪迈、高雅,把故事说得跌宕起伏,吊人胃口。他的一口东北腔,带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俘获了大量的粉丝。

单田芳老师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他的绘声绘色的表演,极具感染力。他把英雄豪杰、江湖好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人物特点表达得恰如其分,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像看电视剧一样过瘾。

单田芳老师的嗓音很劲爆,让人听着很爽。听惯了他的评书,一天不听都觉得缺点啥似的。他的评书就是大众的精神食粮。经常看到老年人遛弯时拿着小收音机边走路边听。

“醒木在手,道尽千古人间事;折扇轻展,唿出百万铁甲兵。”这句话极其形象地道出了评书的魅力。

单田芳老师被大众评为:“永不消失的电波”,“书坛常青树”。被国家评为“评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9月11日,单田芳老师因病去世。当时听闻噩耗,深为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位评书艺术家而感到悲痛。

如今,单田芳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互联网、广播、电视上到处都能听见他的声音。我们在缅怀单田芳老师的同时,也对曾经的美好岁月感慨万千。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