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县80年代高中毕业证图片,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影响范围比较大的疫情事件

访客32024-05-13 08:12:56

李自成是死在湖北通道九宫山还是圆寂在湖南石门的夹山寺

李自成是被用锄头砸死的?农民领袖死于农民之手

蒲圻县80年代高中毕业证图片,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影响范围比较大的疫情事件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373年前的今天,1645年7月26日 (农历闰六月初四),李自成九宫山被杀。那么,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听萨沙说一说。

李自成可以说是土包子的典型,将非常好的牌,打的一败涂地。

究其根本,在于李自成集团的档次太低。除了没文化的农民战士以外,文人基本都是档次较低的小知识分子。这个团体缺乏有军事、政治战略远见的谋士。这导致李自成昏招跌出、狂妄自大,最终自取灭亡。

至于李自成的死,大体有三种说法:

第一,自杀说

这个观点在50年代非常盛行。

这并非是当时的学者不了解真实历史,只是政治原因而已。

对于李自成的定位就是农民武装起义,如果被农民所杀,岂不是农民杀农民?

在特殊的年代,这当然是不能说的。

这种说法的根据,来自于满清将领阿济格的报告:李自成20多人被农民围困,不能逃脱,于是自缢而死。

阿济格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发现李自成的尸体,也不知道他死在哪里。

甚至,稍后阿济格又报告李自成可能逃走,被多尔衮严厉训斥。

后阿济格被从亲王贬为郡王,理由之一就是:谎报李自成死亡。

显然,这种说法不可信,没有任何依据。

第二,逃走为僧说

这种说法也是金庸在小说中的观点,就是李自成没死。

他化妆逃到湖南石门夹山寺,法号叫做奉天玉和尚,活到康熙年间以70多岁善终。

遗憾的是,这个说法早就被学术界否定:80年对和尚墓的发掘,也没有发现任何可靠的证据。

相反,还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奉天玉和尚活着的时候,同满清地方官员来往很多。

如果他真的是李自成,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这么做。

当时见过李自成的人很多,知道他相貌的人更多,况且他还瞎了一只眼睛,谁认不出来?

相反,这个奉天玉和尚是有画像的,他的双目是完好的,压根和李自成就不是一个人。

这不符合基本逻辑,多是民间野史以讹传讹、无聊历史学者牵强附会罢了。

第三,被农民杀死说

这种说法很明确,李自成带着17名部下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侦查地形时被杀。

那个时代,到处都是大乱,土匪、散兵横行,山民以村子为单位建立自卫团体,保护村寨。

当地1个大村子的农民武装,很快发现这伙人。

李自成他们的面目凶恶,又不是明军打扮,山民们立即认为是来劫掠的土匪。

于是,山民集中数十人发动突然袭击。

李自成一伙人数太少加上猝不及防,迅速被打散,李被当场打死。

当时史料记载:山上非常泥泞,李自成的马不能奔跑,被农民程九伯追上用锄头打下马。两人在泥水中肉搏,李自成一时拔不出刀。好在李自成毕竟打了一辈子仗,还是把程九伯压在身下。程九伯急忙呼救,他的外甥金姓青年赶来,一铲子将李自成打倒。两人又连续砍杀多次,将李自成杀死。

这伙农民并不知道打死的是李自成,只是拿走了随身物品。

后发现情况不对,揣测可能杀死了李自成,山民们畏惧会被报复,纷纷离家逃走。

事实上,大顺军确实来报复。

他们夺走了李自成尸体给予安葬,然后将附近的1个村子屠杀了一通。

这边,失去领袖的李自成部下数万人瞬间分崩离析。

这也客观证明,李自成确实是死了。

自然,对于这种说法也有疑问,主要是没有找到李自成的尸首和印章之类物品。

不过,目前史学界基本都倾向于这种说法,因为证据最多。

其实,萨沙个人认为,李自成无论是怎么死的或者逃走为僧,并不重要。

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自成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也就无足轻重。

即便李自成再活了几十年,也不过是1个普通的老头子,再也不是什么李闯王了。

换句话说,他活着也和死了差不多。

再退一步说,李自成部下滥杀了那么多无辜农民(从《明史》的记载来看,李自成的农民军多次屠城),现在死在农民的锄头下,也算是天理循环吧。

声明:本文参考

王兴亚 《也谈李自成之死》

张国光 《李自成抗清殉难于湖北通山辨》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李自成既不死在九宮山,也非圆寂夹山寺,而是葬在甘肃。自李与清山海关一战而即将失败时,李挑选了几个替身扮演己,而李却带着几个亲信和银两逃回老家。后举家搬到甘肃,住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山洞里,每天叫随从眺望放哨,看有无清兵来?后来,李自成所带金银用尽,自杀,随从自杀陪葬,葬在此山之脚。他没有后人,兄弟过继了一个儿子给他,清朝一直不敢露显此事,一直到约十年前才立他的墓碑。九宫山和夹山寺的两个假货,目的避开清和世人的视线。“金蝉脱壳″说的就是此事。清军所抓、所杀的也是假李自成。现在,政府机关控制了他的墓地。

近年,农民起义及农民起义领袖开始惹人争议。明末农民李自成(1606年—1645年),1629年起义,先是跟随高迎祥起义,闯王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

可见,明灭亡,李自成是直接推翻者。但是,明将领联合清兵,剿灭李自成,这就有点历史的“急转弯”了。也因此,李自成是个失败了的英雄。历史上多不承认他建立的大顺政权。

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但是,人们是不能相信像李自成这么能的人如此平淡地离世。所以又有说法说,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夹山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石门县城10公里。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并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的悲凉诗章。这座寺庙内有许多宫廷玉器类的遗物,寺庙东南15千米有一坟岗,岗上有传言是闯王疑冢的近40座。“奉天玉”是“奉天王”多一点,暗指奉天王,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李自成在夹山寺,最后圆寂于此。

这两种说法,各有证据,各执一词。史学界也争论不休。但,第一种更符合现实。第二种,更有人们的意愿成分。

李自成终结了明朝,建立大顺王朝,然而他仅在位40天便被清军打得落荒而逃。那么,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后,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李自成像)

一、“出家做和尚老死”说。

据《澧州志林》收录的澧州何知文的《书李自成传后》中记载,李自成兵败后,一路奔逃,最后逃到了湖南澧州(今天的石门)的夹山寺出家为僧,法号奉天玉。

这也是李自成“出家做和尚”的最早记载。

何知文是乾隆年间人,他在为李自成做传之前,曾去夹山一带了解过此事。

当时他在夹山寺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和尚,听口音是陕西人。

老和尚很健谈,他说他曾服侍过奉天玉和尚,并称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到夹山寺的。说完他还取出奉天玉和尚的画像,所画和史料上李自成的画像十分相似。

由于李自成在起义时,曾自封“奉天倡义大元帅”,后人便推测奉天玉和尚应是“奉天王”李自成。

1981年,人们在夹山寺发现了一处古墓。经考古专家辨认,此墓正是奉天玉和尚之墓。

经过挖掘,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了闯王令牌、6枚“永昌通宝”的铜钱、还有“西安王”的铜马铃。最关键,在密道中还发现石雕龟形敕。在古代,“敕”是皇帝才能用的物件。通过这些东西,似乎能确定奉天玉和尚正是李自成。

但经过对墓碑的辨识,却又发现,奉天玉和尚是在顺治初年就来到了夹山寺,并且也是他在四处化缘求得银两后,才重修了已经破败的寺庙。

另外,在碑铭上,还刻着清朝官员为他题写的字。

这种种迹象,最终让考古专家否定了李自成出家做和尚的说法。

(奉天玉和尚陵墓)

二、“被村民误杀”说。

在清初大儒吴伟业在《绥寇纪要》中记载,李自成兵败后,逃到九宫山一带时,手下只剩下20多人。

仓皇的李自成见山上有元帝庙,他想到数次自己都逢凶化吉,不知此次会不会也如以前,于是他决定到寺庙中去祭拜元帝。

为了显示虔诚,他让20多人于山下等候,他孤身上山,拜谒元帝。

没想到就在李自成入庙时,被上山砍柴的村民看到。

他见李自成鬼鬼祟祟,疑为劫盗。于是马上招呼了乡民悄悄入庙,在李自成毫无防备的时候,从后面对着李自成的头就是一锄头。

李自成晕倒在地,乡民一拥而上,将李自成打死后,再搜他身上,竟搜出“金印”。这才知道杀的是大人物,吓得几人赶紧逃走了。

(阿济格剧照)

三、“自缢而死”说。

《明史》的记载是:“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

《清太宗实录》中也记载,说“自成窜九宫山,自缢死”。

之所以会这样记载,其实这与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奏报有关系。

自从清军用红衣大炮攻占潼关后,李自成的军队就节节败退。士气低迷的大顺军逃的逃,亡的亡,兵力很快就只剩下两三万人左右,李自成只得避战逃窜。

由于此时大顺军人心浮动,很多曾经投降大顺军的明朝将领,又转投清朝。使得李自成疑心很重,杀了不少得力干将。结果导致军心更加涣散,在撤退的过程中,逃了不少兵。

马困人乏的大顺军,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根本无法抵挡。李自成除了逃,还是逃。最后,当李自成走到通山九宫山时,他把跟随他的2万人马分成了好几支分队,约定分开走,到南京碰头。

李自成则带着20多个精锐进了九宫山。

追赶过来的清军,多次在九宫山中搜寻,但都没能找到。

后来,阿济格手下的清军逮到逃窜中的李自成的贴身守卫,在逼问下才知李自成进入九宫山后,由于在村中索粮,遭村人围困不得脱身,最终自缢而死。

阿济格赶紧率军入村,进行辨认。可是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经腐烂,因此无法辨认。

阿济格久战在外,一心想早日回到京城,于是向朝廷奏报,李自成已在九宫山自缢而死。

清廷知道后,欢喜不已,认为大顺军已全部剿灭。于是焚香告天,从此开始专心对付南明和张献忠。

虽然李自成的结局,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肯定都没有好下场。偷生也好,被村民误杀也好,自尽也好,终究失了闯王当初的英雄本色。失去了英雄本色的李自成,那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了。

(参考史料:《绥寇纪略》《明史》《明季北略》)

李自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人称“闯王”,他在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同年,在与吴三桂和多尔衮的战斗中失利,退出北京之后,一路向西撤离。但是,李自成的最后归宿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

在《清世祖实录》中记载,“被俘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还有另一种记载,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东征途中转战江南,不敌清军,折向湖北,兵败单骑逃脱至九宫山黄土洞中躲藏,后来被发现,程九伯的手下将其杀死。到今天为止,九宫山附近的居民中仍然流传着李自成葬在九宫山的说法。

在乾隆年间的《书李自成传后》中记载,“独窜与石门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夹山即为夹山寺,这座寺庙内有许多宫廷玉器类的遗物,寺庙东南15千米有一坟岗,岗上有传言是闯王疑冢的近40座。“奉天玉”是“奉天王”多一点,暗指奉天王,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按照书中内容证据推断,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根据目前史料所掌握的线索来看,两种说法都有证据,但是又都证据不足。这位农民领袖究竟死于何时何地,因何而死,有待史学家们探讨研究,还没有确切定论。

随着大量文物及发现的资料记载,李自成确实是死在了湖北通城九宫山。

这个基本上,已经是定论了。至于李自成“独窜与石门夹山寺为僧”、青城归隐、自缢身亡等等都不足为信。

李自成之死

在如今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三省交界处,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山脉,幕阜山脉。其整个山体,呈东北往西南走向,包括幕阜山、九宫山、星子县群山等等,从江西的九江、瑞昌、德安、武宁县、修水县,一直到湖北通城、通山、阳新、湖南平江之间。

据明末清初文坛领袖吴伟业所写的《绥寇纪略》》卷九《通城击》记载:

通城有九宫山,一名罗公山,山有元帝庙,山民赛会,以盟谋捍卫闾井。自成止以二十骑殿,又诃其二十骑止于山下。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既毙而腰下见金印,且有非常衣服,大骇,从山后逃去。二十骑讶久不出,迹而求之,则已血肉脔分矣”。

李自成军行走路线

1645年5月17日,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到达今天的湖北省咸宁市九宫山时,听说山上有个元帝庙,于是他带领二十骑护卫前往元帝庙,并将护卫留在山下,独自一人上山拜谒。

没想到,却被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就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铁锹)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在地上。

此时,大家才发现在被击倒之人的腰下有金印,且穿着衣服都不是一般人,于是村民害怕了,赶紧从山后逃走了。等候李自成的二十骑卫兵,等候了很长时间见李自成没有回来,就上山去寻找,最后,在元帝庙发现,李自成已血肉脔分,被打死了。

李过通令

随即,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发文,告诫离元帝庙仅几百米的姜家畈村村民,你们要在三日内交出凶手,否则屠村。结果三日后无人交出凶手,李过随即命高一功率人屠村。

姜家畈村全村1千多人被杀,整个锡山全是姜家人坟墓,这里从此没有了人烟了。随后姓续的家族聚居此地,姜家畈村被改名为续家畈村。

“吾率军至通城,随令大军屯驻,辰时,自令小股队兵下乡寻觅粮草补充军需。申时,接兵丁急报,万岁在九宫山遭奸人杀害,吾急率兵往视,其头已被击,吾大恸,发誓将杀奸人,以报此仇。”

清政府发文

随后,清政府发布告示,让九宫山附近乡勇、民团做好自保工作,防止李过率兵荼毒乡邻。

闯王陵

于是,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不少李自成亲属以及大顺军家属进行了转移。高夫人带着李过、李通、李来亨及贺珍、郝永忠继续参与抗清斗争,并屡建奇功。

值得讽刺的是,高夫人被南明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其军为“忠贞营”。

最终,李自成余部被清兵围困于茅麓山。面对清军,高夫人及李来亨率部誓死抵抗,经过半年之久的抵抗之后,弹尽粮绝的李来亨部全军覆没,高夫人及李来亨举家自焚身亡。


李自成的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却为满人所乘,最后还得到南明封赏。

您说说,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历史啊!

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影响范围比较大的疫情事件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的有云南鼠疫、香港鼠疫和东北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一、云南鼠疫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广东爆发,并传至香港,耶尔森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鼠疫杆菌。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1898年,爆发于印度孟买的大鼠疫,使上千万印度人丧生。

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持续至1959年,当全球死亡人数少于250人方才正式结束。

二、香港鼠疫

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三、东北鼠疫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发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其房屋估价焚烧,去执行任务的员役兵警也死亡相继。

PS 古代车马很慢,书信很慢,发生的瘟疫范围影响范围没那么大

在中国历史上死于疾疫的人数量巨大,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都有记载。先秦以前即有瘟疫,一般以巫术治疫,杂以医药。秦汉时期,对于疫情严重地区,史记中有“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的记载。这时已经出现了隔离集中治疗的办法。汉平帝曾下诏书:“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名医张仲景即主张防治为主,“上医治未病。”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每逢大战,必有大疫。三国时期,北方大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有人猜测,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

唐宋时期,瘟疫不绝于志书,史书中往往出现有如、“贞观十年,关内、河东大疫”“江南频年多疾疫”的表述。这时期的治疗,以中医药为主,多进行隔离治疗。

金元之际鼠疫大行,影响历史深远。有人研究后粗略估计,当时全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多达2570万人。

明代疫病更为频繁,约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数量巨大。嘉靖、万历年间,北京经常发生大疫情,“京师饥且疫。”崇祯年间华北山西发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惨绝人寰,乃至“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崇祯十六年疫情更是严重,至“死者数百万。”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于有人将明代灭亡和鼠疫联系起来。

清代疫情频发,且有外国人传染的新病情。据伍连德研究,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年“(霍乱)藉英兵及印兵传入,波及北京。”1910年清末东北发生大鼠疫,这次鼠疫死亡人数超过六万,相当于东北1400万人的0.4%左右。这一次的鼠疫,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伍连德派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政府也从长春调集1160名士兵,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最终高效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918年,中国曾经爆发过一次严重的肺鼠疫,此次鼠疫传染性极强,疫情波及内蒙、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南京。据记载,从口外归来的感染者,出现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后,轻者三、五日,重者不过二十四小时,即吐血而死,死亡14600余人。当时的山西地方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以较快地速度控制了疫情。

1932年陕西的霍乱几乎遍布全国,据粗略统计,共有23个省市、306个城市出现疫情。有的县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病死去。据《陕西省志·人口志》,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它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血吸虫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12个省市,454个县市区,1160万血吸虫病人,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60万晚期病人,1亿人(全国的1/6)暴露于血吸虫的危险中。大多数患者骨瘦如柴,腹大如鼓,丧失劳动能力,妇女不能生育,儿童成侏儒。血吸虫病严重的地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 在血吸虫病疫区,流传着这样悲惨的民谣:肚胞病,害人精,任屯村里栽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方湾大肚病,女不生育男“怀孕”,田野荒草尸骨盖,湖畔芦花哭亡灵,孤儿寡母苦仃伶。

疫情牵动着伟人的心,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伟大号召。1958年2月10日,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发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3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口号。 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消灭血吸虫病战役打响了。

1958年6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写下的七言律诗《送瘟神》二首。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自从这个世上有了人类,多少年来一直都在面临着一种疾病的威胁,那便是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的瘟疫。尤其是14世纪中期欧洲爆发的“黑死病”,至今想起仍让人心有余悸。

“黑死病”是世界十大瘟疫之一。对于该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1344年,“黑死病”在淮河流域爆发,由河北商人沿“丝绸之路”带到了印度、叙利亚后传至欧洲。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蒙古兵在攻打黑海城市“卡法”时,用弹射机将染有瘟疫的尸体投入城中,导致瘟疫在欧洲大面积爆发。
“黑死病”是一种肺部疾病,宿主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感染者主要由飞沫和空气传播,发病一至三日即死。这场瘟疫从14世纪中期一直到十八世纪,在欧洲整肆虐了三百年,造成两千多万人死亡,占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直到1666年,伦敦突发大火,三分之二的建筑被烧毁,大部分的老鼠也被烧死,瘟疫便随后消失了。“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一次瘟疫。

我国历朝历代所发生的瘟疫虽不及“黑死病”的危害严重,但爆发的频率却相当频繁,史不绝书。最早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贞:疒不”的记载,意思是由于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疫情流行时人们只能靠占卜来预测。从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两千多年里,我国共发生大小的疫情七百多次,严重的几次可以说是尸横遍野,万村空绝,真正的人间惨状,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都造成极大的破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

一、建安二十二年,发生在北方地区的瘟疫

从公元204年至219年,在我国的北方发生传染性疾病,死者不可胜数,虽然对当时的死亡人数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从一些史料上的记载中,仍可窥之端倪。曹植在《说疫气》中有这样的描述: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其它五位皆死于疫情。被后人奉为医圣的张仲景曾描述其家族中人在这场瘟疫中的遭遇:

“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 伤寒十居其七。”

足见当时疫情流行时的民间之惨状。

二、明朝末年爆发的瘟疫

明朝末期,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连年蝗旱,粮食减产,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路边草木皆被吃光,老鼠也早成了人们口中的食物。而此时老鼠也因饥饿廋弱不堪,低抗力下降,鼠身上携带的病毒大量繁殖。人们在吃了这种老鼠后,最终导致瘟疫的爆发和流行。1644年,一年中,北京一带就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随后疫情又迅速扩散到整个华北。
就在这年,李自成指挥他的“大顺”军直扑北京。因为瘟疫,几十万明军无力低抗。被视为“固若金汤”的北京防务形同虚设。李自成迅速占领了北京,直接宣告了大明的灭亡。明军的失败与其说是败给农民军,不如说是败给了瘟疫。而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同样也被瘟疫所困扰,清兵入关,农民军也因瘟疫而丧失了战斗力,无力低抗,只得撤出了北京,“大顺”也成了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

三、1920年在东北爆发的瘟疫,只为获取一张鼠皮

清末民初,为了开发东北这块尘封数百年的土地,清政府下令开放柳条关等部分地区。把关内不少人迁到了东北,这就是后人所熟悉的“闯关东”时代。

到了关外,这些“闯关东”者很快便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就是捉土拔鼠。因土拔鼠的皮毛经过加工后,就跟真的貂皮一模一样。且获取土拔鼠的成本要比貂皮容易的多,山上、野外到处都有大量的土拔鼠。于是,在东北便出现了大量捉土拔鼠的人,每年鼠皮的成交量少的几十万张,在1910年更是高达250万张。
随着一张张鼠皮被剥下,隐藏在鼠体内的病毒也被释放了出来。随后疫情便在山西、东北一带蔓延,造成大约六万人死亡。 日本专家在了解当地的民风习惯后,很快得出结论,这次疫情很可能就是老鼠造成的。随后便在解刨的老鼠身上提取到一种超级毒株,宿主就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感染后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那时的人们根本治不起病,更没有什么特效药。阻止病情传播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经三个多月的隔离后,这场杀死六万人的瘟疫渐渐消失了。

历史上发生的瘟疫几乎都和老鼠与野生动物有关。

自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在经受着各种疾病和瘟疫的侵害。从历史上各个时期发生的疫情来看,影响较大的几乎都和老鼠有关。按理说,在人类生活工作的聚集区,任何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动物都很难生存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许多的野生动物都面临绝迹,只有老鼠是个例外。虽然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在自然界中又有猫、鹰、蛇、刺猬等多种天敌的捕捉,更面临人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怒火,千百年来却始终都无法将其彻底消灭。不能不说老鼠是自然界一种拥有超常生命力的动物,不但百打不死,反倒时不时的给人类带来灾难,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毫无办法。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但对某些动物本身所携带的菌毒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建康,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这样人类才会远离更多疾病和瘟疫的侵扰。

黄冈三国赤壁旅游开发有多早?为何后来的蒲圻建设能建得好

湖北境内的长江两岸有两个赤壁,一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城西,在长江北岸,称“黄州赤壁”,又名“东坡赤壁”;一个在蒲圻县(1998年改名赤壁市)的西北部,长江南岸,叫‘’蒲圻赤壁 ”。

赤壁之所以特别有名,是因为它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有关。

蒲圻赤壁出名,是因为蒲圻在蒲圻赤壁搞了个大型《三国演义》主题公园,被好事者称为“武赤壁”。

黄州赤壁闻名全国,一是因为黄州江岸是丹霞地貌红色崖壁;二是因为黄州赤壁山犹如一只象鼻子伸入江中喝水一样,因而又称赤鼻山。汉人桑钦《水经》记“江水左径赤鼻山南”。也叫赤壁、赤岸;三是因名噪一时的邾城而闻名;当然,主要是因为三国时的赤壁大战以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吟咏赤壁的一词二赋而闻名遐迩。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时,在黄州江边拾到一把折戟,并赋诗一首《赤壁》;杜牧之后,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纵情赤壁山水,领悟人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因而得名三国周郎赤壁。清朝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在修缮赤壁时挂牌“东坡赤壁”,并刻门楼对联一副。黄州赤壁自此称为“东坡赤壁”。因赤壁之争,有好事者又称黄州赤壁为“文赤壁”。

事实上,黄州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蒲坼赤壁

孙权与刘备联盟,利用火功之计,大败强大的曹军于长江赤壁,史称赤壁之战。这赤壁按历史记载,当在湖北蒲坼市无疑。然而,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不知何故,只用一词一赋,在含糊其辞之间,将这历史的古战场极其轻松地搬到了同属湖北的黄州。自此,湖北长江段便出现了两个赤壁。看来,这错改历史的事情也并非只是出现在市场经济时期。这无需考证的史实,后来人们居然煞有介事地将这两个赤壁分为“文”、“武”两个赤壁。

黄州历来是三国赤壁旅游胜地,黄州的三国赤壁旅游开发较早,至宋时赤壁建筑有很大规模。赤壁之战影响力较大,误传的可能性很小,没有文武赤壁之分。“江山如画”,黄州赤壁的文化价值很大,超过了我国大多5A风景区的文化品质,为何一直得不到重视?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走形式。黄州赤壁如何建设?没有抓住战略,又怎能发展?黄州赤壁每年都有人维修,搞一点小建设,为何越建越破?连清华大学设计的赤壁广场也被涂改得不像样子,到处是些破院墙,更觉“修修补补”没有尽头,一些市民都很气愤,不应把钱都打了水泡。黄州赤壁与遗爱湖公园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引起人们的深思,遗爱湖公园建设,土地升值较快,湖景房越来越多。而黄州赤壁被一些村庄占光,公园建设拆迁很难,又没有土地交换,很难得到发展机会。赤壁风景区市容整治只能走形式,赤壁一带变成了大死角,黄州最落后的市容在赤壁湖和望月堤一带。黄冈大道延伸至赤壁湖,使老城区交通得到循环,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也奠定了赤壁风景区中心战略地位,有利村变城建设。赤壁风景区内的一些村庄和破院墙应全部拆除,在望月堤和万福一带可建一座新城,改善赤壁周边破烂不堪环境,把黄州赤壁建成我国重要的5A风景区。拆墙透绿是一个大战略,不是一种形式,赤壁延年路应尽快延伸蜿延而下经望月堤接赤壁港(原赤壁路),能建一条很美的绿道,七一水库,赤壁港将纳入风景区建设,与江滩公园融于一体,改善赤壁一带水生态环境。“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城与景融,黄州赤壁应突出古城景区建设。黄州赤壁太空,找不到一些驿站和名楼,承天寺旅游价值很大,应在赤壁风景区内建设,多一些务实的精神。公园路,汉川门路,延年路应纳入黄州古城重要文化景区建设。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湖北境内的长江两岸有两个赤壁,一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城西,在长江北岸,称“黄州赤壁”,又名“东坡赤壁”;一个在蒲圻县(1998年改名赤壁市)的西北部,长江南岸,叫‘’蒲圻赤壁 ”。

赤壁之所以特别有名,是因为它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有关。

蒲圻赤壁出名,是因为蒲圻在蒲圻赤壁搞了个大型《三国演义》主题公园,被好事者称为“武赤壁”。

黄州赤壁闻名全国,一是因为黄州江岸是丹霞地貌红色崖壁;二是因为黄州赤壁山犹如一只象鼻子伸入江中喝水一样,因而又称赤鼻山。汉人桑钦《水经》记“江水左径赤鼻山南”。也叫赤壁、赤岸;三是因名噪一时的邾城而闻名;当然,主要是因为三国时的赤壁大战以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吟咏赤壁的一词二赋而闻名遐迩。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时,在黄州江边拾到一把折戟,并赋诗一首《赤壁》;杜牧之后,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纵情赤壁山水,领悟人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因而得名三国周郎赤壁。清朝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在修缮赤壁时挂牌“东坡赤壁”,并刻门楼对联一副。黄州赤壁自此称为“东坡赤壁”。因赤壁之争,有好事者又称黄州赤壁为“文赤壁”。

事实上,黄州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唐李白游黄州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杜牧在黄州做官写了二首赤壁诗为证,“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都肯定了赤壁之战在黄州,黄州的三国赤壁至晋代有很大规模,并非苏东坡有误,黄州赤壁开发较早,蒲圻至清朝时才认为是三国赤壁。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