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参军要高中毕业证吗(参军是否需要高中毕业证)

访客32024-02-28 09:26:39

晚清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士兵的军服后有的写“兵”,有的写“勇”,这是怎么回事

谢谢邀请。简单的说:号服上写着“兵”的,恭喜你,你将成为大清王朝编制上确认的正规经制军队一员。有固定的工资、饷米、饷肉(鱼),而且还能享受子承父差这种隐性福利。如果你有幸被分派到驻防绿营,被派去驻守一座桥或者是一座库房什么的(这是清朝绿营驻防军的普遍特点:分散择地驻守),那你就能带上自己的一家老小在你驻守的位置附近安家,不用再去军营报到点卯,你只需在白天拎着刀枪去该去的地儿站岗,晚上拖着刀枪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了,工资是低了点,因为你的上头要搜刮你的军饷,但好歹只要大清王朝在,你这一家子就永远不用担心会失业这种问题。平日里你可以打打零工补贴家用,反正也没人管你。

桐城市参军要高中毕业证吗(参军是否需要高中毕业证)

但你的号服上若写着“勇”,那也要恭喜你,你将成为大清王朝没有编制的雇佣军的一员。没有编制,国家财政没有你的这份工资,随时随地都有因为所在部队被裁撤遣散而下岗失业的风险,因为你所在的“勇营”部队只是因为国家在边患匪患的威胁之下临时性的征召勇丁经过短期训练送上战场的临时性武装,一旦边患消除匪患剿灭,你的部队是会被优先裁撤以节省经费的。但你也不用过分的担心,毕竟是要你上战场拼命,没点激励机制是不可能的,首先你在勇营的工资收入可要比在绿营正规军中的工资收入要高得高(一般是六倍到十倍),而且也正因为需要你上战场卖命,平素绿营部队里的那种喝兵血之类的行为要收敛不少(当然杜绝是不可能的,要是碰上到你只能怪你命不好),打仗要是你用心出力,只要你能从战场上活着下来,额外的赏赐也是很丰厚的,至于攻下某个地方执行军队“潜规则”——烧杀抢掠淫三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捞外快的营生,总之到你离开队伍的时候,应该会攒下一笔购买田产、娶妻生子的本钱。

‘’兵‘’相当于清王朝京城的卫戍、守备部队;‘’勇‘’则近似于地方性武装力量,包括当时安徽的‘’淮勇‘’和湖南的‘’湘勇‘’。后来淮勇和湘勇在合力剿灭太平军时,‘’勇‘’已经成为朝廷的主力武装部队。

“兵”是满清时期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于朝廷军机大臣或皇帝掌管统辖。绿营军则是清军入关后,为了补充满军的兵员缺额,于是从民间征召青壮年汉人入伍,或将一些地方民团、乡勇武装改编成正规绿营军。所谓绿营军即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故称为‘’绿营军‘’或‘’绿旗兵‘’。八旗军与绿营军虽然同属朝廷掌管统辖的正规军,但两者的职能与使命却并不相同。按照朝廷的定制,八旗军基本属于京城卫戍部队专门负责朝廷安全,所以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北京城周边的大营里驻满了八旗兵。而绿营兵则驻扎在全国各地,作为属于朝廷掌管统辖的武装作战部队故而兵员数量要远远超过八旗兵甚至几十倍


而‘’勇‘’则属于地方性临时武装力量,也称为‘’乡勇‘’。在有战事临时需要协助朝廷官兵作战时,‘’乡勇‘’通常由地方官府衙门向民间招募,战事结束后‘’乡勇‘’亦随之而解散回乡。当时也有一种地方性常设武装力量,这就是一些殷实富足的大户人家组建的民团武装。洪秀全金田揭竿而起,拉起太平军旗号挑战满清王朝,并沿长江直捣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当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曾国藩遂命李鸿章在安徽招募民间青壮年为‘’淮勇‘’;自己亦将湖南湘军‘’定兵制发饷粮‘’,然后进驻安庆:以训练‘’湘勇‘’的规制来训练‘’淮勇‘’,从而成为后来攻破天京(南京),骁勇善战的湘军和淮军。从此“勇”基本取代了“兵”,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个问题在网上看见很多“著名学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有一位被莫名其妙捧红的“著名湖南历史学家”就曾煞有介事地论证,说“兵是正规军勇是非正规军”,并进而认定湘军是“非正规军”,等由此类,当然,他其实是个被包装成历史学家的文学创作者,如果不是自己非要拿蛤蟆冒充美国进口小吉普,犯这么个错也无需太过计较。

言归正传,兵、勇在清代是有区别的。所谓“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兵”指所有国家正规军的军人,而狭义的“兵”则特指绿营兵,如果没有任何前缀只说“兵”,在清代通常特指绿营兵,而八旗兵则会说“旗兵”或“某旗兵”,因此在一些时候,绿营兵的号衣上会写一个“兵”字。所谓“勇”,则是清代的“应急招募正规军”。勇营始创于乾隆、嘉庆时镇压川楚白莲教时桐城傅鼐仿照明代戚继光故事,招募勇营补充八旗、绿营兵力的不足,至湘军、淮军发展到高峰,是为应对紧急需要临时招募的正规军,一般是事急则募,事毕则遣散(但部分立功的军官会转入绿营体系),他们是正规军,但不同于绿营的终身、世袭当兵体系,报酬则较高。

招募勇营称作“募勇”,而勇营基层士兵的号衣上一般会有“勇”字。重要、大规模的战役往往兵、勇并勇,有些清军将帅(如著名的向荣)部下有兵也有勇,就会出现“兵”、“勇”并存一处的情况,但实际上他们在基层分队(营、哨)是分别编组、互不搀和的。

未换装前的淮军

后期洋务运动时,因八旗、绿营衰落,清廷允许部分湘淮军和左系(左宗棠)楚军勇营不裁撤,转为常备军,叫“防军”,而把从绿营中选拔出精锐、进行类似勇营的编组、训练,叫做“练军”,“防军”和“练军”一度分别穿“勇”、“兵”不同的号衣。简单说,“兵”和“勇”都是清代正规军的士兵,前者是常设正规军绿营的士兵,后者是应急招募的临时正规军勇营的士兵(虽然到同治年代后勇营其实已经常设化并取代了原先绿营的地位)。

不过兵、勇都特指最基层的“大头兵”,只有这些“大头兵”才会穿号衣,比他们级别高的是称作“弁”的军士,再往上就是队官、哨官、营官这三级军官,称作“将”,“将弁”中级别较低的不能穿“软料”即绸缎之类高级便服在军中,但也无需穿号衣,而再往上就是统领几个营的“大帅”,和统领几个大帅的曾、左、李这样的方面大员,他们的着装就更自由了。勇营是靠打太平天国起家的,太平天国的特点是封王封官特别多,清兵抓住或杀死的”贼首“也自然特别多,论功行赏,很多”大头兵“也有级别不低的品级顶戴,他们的岗位还是”兵“,身份却已经是”官“,穿衣戴帽也就比较混搭了。

“防军”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保留下的清末照片看,其实不论绿营或勇营,他们基层士兵的号衣上其实并不一定直接写“兵”或“勇,而是在胸前或背后的一面或两面,直接书写军号、营号等番号字样,如”吉字营前营左队“等等,不过如果在现代古装片中这么还原,一来成本太高(比如拍甲午战争之类,得做多少种号衣才够啊),二来也不够一目了然(真实的号衣胸背中心的白月光里密密麻麻写成个标语板,知道的是军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古代版的微博呢)

后期基层士兵号衣胸前写的不一定是兵、勇,而往往是密密麻麻的番号

很简单的。兵是政府的 勇是地方的。兵是正规部队。勇是地方的乡勇。相当于现在的民兵。但是晚清时期政府腐败无能。政府的正规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而由曾国藩和李宗堂自发组织为代表的湘军。淮军等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反而非常彪悍。总之就是正规军和地方民兵的区别。

清朝的起源是位于白山黑水之间辽东(今东北)。在明朝末年,各地叛乱不断。位于辽东的女真族建立金朝,经过不断的战斗,最终入主中原,建立清朝。

清朝主要是八旗制度,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以要统治那么辽阔的疆土,八旗兵勇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满族人为了加强统治和笼络汉人。开始招收汉人绿营,作为地方警备部队和常备军队。这就是兵

清朝中期,八旗子弟开始堕落腐败。绿营兵勇吃空饷严重,战斗力严重下降。面对越来越多的起义运动,清政府表示吃不消。

于是,清政府开始召集地主乡绅为团练训练民兵。这种乡勇不属于清政府的战斗序列,很多时候只是地主的私人武装。这就是勇

到了清末,兵勇基本没什么差距,都是战五渣!

没考上高中怎么办

今天我们县城中考成绩就已经出来了,相信有人欢喜有人忧。考的好的孩子能够深入好的高中,继续学习,当然皆大欢喜,但是有一部分人注定要不被录取,应该怎么办呢?

1.读职高

虽然职高不被很多人认同,但是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和师资都与以前有很大区别。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专业学习,也是很不错的。

我侄儿因为怕考不上普高,就选择读了职高,现在也大学毕业了,还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2.读五年制师范

今天在教学楼下遇见我以前教的学生,她告诉我在阆中师范读书。我也觉得不错。

如果是女生,有意愿当老师,这样的选择也是可行的。

3.复读

虽然现在复读的不多,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基础不差,只是发挥不是很理想,孩子也有复读的意愿,那么是可以选择复读。

结束语:不要认为中考不理想就颓废了,路还有很多条,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走出不一样的路。

国家为了培养有专门技术的普通的劳动者,因此有少数人中考成绩很差的学生进不了普通高中去读书。别的地方我不清楚,我以安庆市为例事回答问题,大概别的地方只是大同小异。

按照安庆市教体局文件规定,普高每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0分,私立学校可以下降20分录取的。但是私立学校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非常昂贵,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可以去上私立学校。例如,在我们安庆市私立学校办得很好的有安庆九一六中学、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寄宿制),这两个学校可以读。

另外,我们安庆市还有两个中专学校,分别是安徽理工学校、安庆工业学校,都招收未录取的初三学生。它们都是培养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

另外,安庆市还有高职(大专),例如,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桐城师范专科学校,它们都招未录取的初三学生,是3+2模式,前2年学习高中的教材,后3年学习本人报考的专业课,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不过女孩子不要报考护士专业,因为在安庆市,任何一家公办医院都不允许3+2模式的护士专业毕业生报名的。

女孩子可以到安徽黄梅戏职业艺术学院去报名,该校有“空乘、高乘”两个专业,专门培养飞机、动车上的乘务员,乘务员只要大专学历,主要的条件是面试,看外貌、体形,听普通话可标准等。

如果没有考上高中没有关系的,可以上其他的职业,高中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其他的能力培训机构,让自己拥有文凭,拥有水平,拥有能力,照样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而且活得非常好的。

有时候榜上无名,但是永远露在脚下。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停的学习,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到老学到老总是有机会学习的,永远可以让自己更强大的。

中考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如果中考没考上,首先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1.如果是平时成绩一般以上,中考时临场发挥失误,或者因为填报志愿失误而造成的没考上,建议复读,毕竟上高中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2.如果是本身成绩就不好,建议就读中专技校,学一门技术,并通过技校的学习参加高考,争取考上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努力学习,只要不放弃自己,现在努力还不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中考没有被录取,怎么办?确切的说这个话题应该是中考以后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怎么办?因为除了普通高中之外,还有别的学校,很多学校门槛都很低的,如果你要想去,机会都有,只是相比来说,普通高中的门槛高一些,所谓。的没被录取,大都指没被普通高中录取

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怎么办?我想首先要看你的学习成绩,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只是比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线略低一些,那你可以考虑复读一年,重新再考普通高中,当然,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不招复读生的,复读生都是社会办学机构在招生,然后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中考,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下一年度可以获得普通高中的入学资格。

其实,各个地市对此的政策也差别很大,比如说有少数地方可能往届生不能参加高中考试,具体的情况要去教育主管部门咨询,问清楚当地的政策,也有一些地方明确规定可以,但是往届生比应届生要高出几十分录取,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够努力,或者说,你的成绩不是太好,你复读一年以后,可能也只能增加个几十分的成绩,可是录取分却要高出几十分,意味着下一年度你还是很难被普通高中录取。

不能上普通高中的话,可以考虑上高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或者技校,这些学校,各有各的招生门道,也各有各的录取批次,个人给的建议是,上这一类学校第一最好不要去外地读,第二,选择本地的公办类学校,尽量避免选民办,民办学校良莠不齐,不了解情况的人,有可能被误导。

我的小外甥女儿今年也中考,小姑娘成绩不错,在班上一直都是前一二名,十几个班级她在年级也是前一二十名,考县中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即便如此,前天回老家,我妹说她的手机上也是一天受到几十个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电话,让他们烦不胜烦,这一类学校,他们把学生当财 源,来了就是给他们创造财富的,真正好好办学的没几个,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

如果实在不懂得鉴别,我在这里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凡是那些不停的打广告来的,不停的电话轰炸的学校,你都不要去,你可曾见过哪一所好学校要打广告?好学校都是要想办法才能进去的,需要打广告的学校,拼命打电话的学校,都没有好学校。

最后我想说一句,既然中考目前普高确定在50%左右的录取率,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人能上普高,最终情况怎样,还要看自己的分数来定。当然,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够好,也可以考虑上民办高中,那些学校会降分录取,不过也得提前咨询,错过时机可能名额就没了。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中考落榜也不用灰心,可以有选择:一是县办中职学校;二是3+2大专;三是技工类学校;四是技能培训学校。

一、县办职业中专或者职业高中

现在每个县至少一个公办中职学校,有的县区还有私立的。在县区中职学校就读的优势是有国家补助,消费水平也比市区低,所以花费会比较少,而且离家近,家长放心。

在县级中职学校就读的话,一般是选择:

1、读某个主打的特色专业,一般说来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比较强一点的专业,否则很难办下去,毕业即就业;

2、努力学习语数英和专业课准备参加“三校生”高考。如果足够努力,三校生也是有本科的,至不济也可以上高职院校;

如果要想职业更有上升空间,建议参加高考。

二、五年制大专

这是读大学的捷径,五年制大专指的是中专院校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分段式教学,在中专完成3年学习后,再到联合所办学校完成2年课程。前三年实行中专收费标准,后两年实行大专收费标准。毕业后拿到的文凭是全日制大专文凭,也可继续升本。

正常情况是高中三年,大学三年,选择五年制大专可以节省一年拿到大专毕业证。

三、技工类学校

蓝领培养基地,这个要选师资队伍强,双师教师多;实习设备多,实训力量强的学校,学习技工类专业的话要有工匠精神,待遇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现在技工人才缺口很大,而且高端的技术工人也是很受重视的。当然,这些专业也有五年制大专;(如何选择技工学校可参考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

四、技能培训学校

私人技能培训机构,时间短、快。热门的有厨师、挖掘机、计算机等。学校比如某翔,某天等等。培训就业后工资待遇不差,但是上升有天花板,所以较少人选择。

即便中考落榜了,也是有较多选择的。但是以后的选择会越来越少,所以,请珍惜、努力,不要再蹉跎岁月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安徽桐城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我对桐城熟悉。桐城人不得了,文人荟萃,英雄辈出!极为重视耕读传家,民间有富不丢猪,穷不丢书的传统。封建社会里科举出了不少历史名人,政治人物有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文学上有方苞姚nai刘大魁等。当代有大艺术家严凤英等人物,影响深远!六尺巷故事成为邻里和谐的经典!

安徽桐城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这里介绍3位与读者分享。

唐哲明(1908—1978),原名唐明,安徽桐城人。1928年入党,开国少将。

192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书工作。

抗战时期,曾任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兼第4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兵指挥所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中军区工兵司令员,军委工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科学技术研究会主任,军委工程兵科学技术部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等职。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

李铁砧(1915—1967),原名铁砧,安徽桐城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193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干事、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校部秘书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东北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特种兵司令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炮兵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1967年6月5日在北京逝世。

周浣白(1912—1974),原名王云生,安徽省桐城人。1935 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科员,红军总卫生部文书、科员,陕甘支队司令部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参谋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代处长,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军委通信兵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4年10月9日逝世。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