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看什么书?一般去哪买书,“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admin42024-03-04 18:11:01

大家平时看什么书?一般去哪买书

菜根谭,红岩,青春之歌,瓦尔登湖,罪与罚,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羊脂球,老人和海。福尔摩斯探案集莎士比亚喜剧集,永别了武器,辛德勒的名单,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达,芬奇密码,红星照跃中国,妈妈,我还是想你,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切尔诺贝利的悲鸣。锌皮娃娃兵,灿烂千阳。纳兰词,毛泽东传,林徽因传,宋美玲传。安徒生自传,乔布斯自传,读史学做人。这些中外文著,唐诗宋词,名人传记。史记,诗经,纳兰词。都是我在当地新华书店买的。到现在我家里藏书490本。我买的书柜三开门的己盛不下。现在采用重叠法。过一段时间再去买一个。

大家平时看什么书?一般去哪买书,“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教学的间隙,还是会强迫自己看点纸质文字,沉淀一下自我。内容多为经典名著,偶尔也涉猎一下诸如莫泊桑、罗曼罗兰、杰克伦敦等外国作家的一些作品。朱自清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甚是喜爱。当然有历史韵味的著作,出于专业的需求,兴趣颇浓。在碎片化阅读、快餐式文学甚嚣尘上的今天,试问:我们对传统经典文化阅读的坚守还能支撑多久?

大家平时看什么书?一般去哪买书?

答:平时看什么书并没有专一 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 至于买书嘛 都是到新华书店 几乎是固定的 因为我们特意在新华书店的办了张会员卡 以方便购书时享受优惠打折 😊😊

谢谢!下午好!🌸🌸🌸


历史书。

说起我的买书史,真是一言难尽。我生活在西北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城镇,镇里啥都有。就是书店缺,寥寥无几的不多几个书店,也都是教辅书,以及各种武侠言情玄幻等等小说,反正有点用的一本都没有。

我记得最早买的历史书是史记,从新华书店买的,只有志传,没有表。买回来我一口气读完,宛若醍醐灌顶。司马迁真的把汉朝那帮人写活了,至今读来,依然栩栩如生。

后来在一个偏僻的小店里发现了一架书,上面全是国学类的书,虽然没啥好看的,但是聊胜于无,我把一架书全买回了家。再过来去,店老板说,你不要再来了,我这里没有你看的了。

俱往矣,那都是网络不流畅的时期。好像也就恍惚之间,快递公司开满大街小巷,我也知道了当当网,从此我就在当当网上买书,每个月一发工资,就买五百块钱的,现在家里已经有了三个书架,正准备再买一个。

当然了,好多书也不是买了就看,而是买了也不看,结果导致好多书都买重了,被女票老骂,现在已经不给我买书了,让我看完再买。

大家看书,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已我粗略的观点,看书要分不同的年令段。成年喜欢读些报刊杂志及小说之类的书籍。青年已网络电子版之类作品。

报刊杂志,我喜欢邮局订。小说之类,到新书店去买。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本身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成长、去学习,加上我本身就喜爱阅读,不知不觉中读书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时看的书籍:

一、专业书籍。

我自己本身是一名音乐老师,加上这几年参加的考试比较多,像中西方音乐史之类的理论书籍虽然枯燥,但是是必须要看的,因为这直接关乎自己的职业素养。

此外,音乐周边的书籍也会涉猎,比如《聆听音乐》《练琴的艺术》《与小泽征尔共读的午后音乐时光》……

读这些书一是自己喜欢,二是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在这件事情上你要做的比别人专业,比别人好。这些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通过阅读加强专业素养,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是兴趣所在。

二、成长类读物。

这一类书籍最近这一两年读的比较多,我们也可以用商务类书籍来形容。类似《零秒工作》《零秒思考》《精简写作》《深阅读》……

这类书籍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去塑造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成年人的阅读大多带有功利色彩,就是我的阅读必须对自己有用,这类书籍就能做到这一点。

三、和书、书店有关的读物。

大概是骨子里有一些小文艺的情怀,我总是愿意去探寻那些和书、书店有关的故事和秘密。类似《先锋书店》《莎士比亚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这些书都会去读。

而且我特别喜欢去书店的时候挑选这些书籍,临走时,还不忘去找店员盖一个书店的专属印章,好像那本书就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带有特殊意义的书籍。

四、消遣类读物

消遣类书籍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读一本不长的书籍,真的是身心欢畅。

我比较喜欢读亦舒的作品,我自己的笔名,就选择亦舒的小说《葡萄成熟的时候》里面主人翁的名字,我真的爱死了里面那个倔强又充满勇气的“小小一座山”。

还有大名鼎鼎的三毛的作品、东野圭吾的作品、村上春树的作品这些都会看。

五、任何心血来潮想读的书。

读书一方面是学习,从书中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让自己开心。可能我们都会有那个冲动,突然特别想读某一本书,这个时候,我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把书买回来阅读。

当年喜欢看《琅琊榜》电视剧,于是就去把原著买回来,连看了两遍。

像我看《长恨歌》也是因为某一天突然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就饶有兴趣的读了起来,一发就不可收拾。

其实看书没有绝对的标准,前年的时候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系统地阅读一些成长类书籍之外,而且基本上是以主题阅读的方式在进行。

除此之外,其他书籍的阅读并没有限制,想读就会读。人们对待书籍“想读”其实就是在一瞬间,我们要把握住那一瞬间的时光,让自己放下手机,开始阅读。

怎样购书?

题目当中还问到有关购书的问题,现在网购确实很方便,折扣还多。平时的时候会趁着打折季,或者读书月,买一堆的书回来慢慢看,基本上我还没有看完,下一波活动就又会来了。

除了往后,我很喜欢逛书店,逛书店不带几本书回家就感觉对不起自己。我特别钟情南京的先锋书店,每次去,从来不会空手而归,一定会心满意足的抱几本书回家。

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去各地旅行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寻找当地的特色书店,去北京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跑到单向街书店静静的待了一下午。即使是在外旅行,最后还是忍不住带了五本厚厚的书回家。心满意足。

书于我而言,是一种热爱,一种生活当中的陪伴。而逛书店,就是让我特别幸福的时刻,网购是快乐的,因为可以用最大的折扣,买最多的书。但是网购不能代替去书店,身处书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代替的。

以上,就是我有关最近读书和怎样购书的回答。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交流。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希望通过阅读实现个人成长,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阅读,快点关注我吧。让我们一起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秦国都城咸阳,楚国都城郢都,燕国都城蓟城,韩国都城新郑,赵国都城邯郸,魏国都城大梁,齐国都城临淄,这七座都城的现址,有些无争议,有些早年有争议的,近年来都被陆续考证出来,并有遗址出土,所以战国七雄都城基本确定。

秦国都城咸阳,这个没啥问题,因为咸阳至今还在,当年秦国几经迁都,最后秦孝公定都于此,并取名咸阳。另一个考证是否为都城,很简单,一是附近是否有诸侯级大墓群,二是否有宫殿遗址,刚好,咸阳东郊秦墓,就是整个战国时期的秦诸侯墓,一百多座,在今天咸阳渭城区也发掘了都城遗址。

楚国都城郢都,这个以前有点争议,因为楚国也因地理或战争数次迁都,丹阳、寿春、江陵都曾为都城,但建都时间最久的,达400多年,并在战国时期的是郢都,位于今天的荆州市境内,此地有纪山,城在纪山以南,又称“纪南城”,刚好,上世纪50年代就发掘有楚国郢都的遗址,纪山附近又有纪山楚墓群,二百多座。

燕国都城蓟城,这个以前也有争议,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境内,燕国为抵御北方入侵,弄了几个政权中心,也数次迁都,分为上都、中都、下都,但现在考证出,这几个都城都在今天北京市境内,而存在时间最久的都城就是蓟城,在今天宣武区,燕国诸侯墓群在北京琉璃河一带。

韩国都城新郑,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郑市,早年新郑就是夏都,后为郑国都城,韩国灭郑,就把都城迁于此,在今天新郑市城关附近,发掘有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称为郑韩故城,新郑周围共有28处韩诸侯墓葬群。

赵国都城邯郸,当然是今天的河北邯郸,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唯一没改过名字的城市,邯郸,也发掘有赵王城遗址,邯郸周边有赵诸侯墓葬群。

魏国都城大梁,今天的河南开封,魏国早期在山西和河南交界一带,魏诸侯墓群也在辉县,后被晋国所灭,国虽灭魏人还在,后来三家分晋,魏人重建魏国,魏惠王又迁都大梁,由于历史上开封屡遭黄河泛滥,大梁遗址和墓葬群均被深埋地下几十米,但大梁就是开封是毋庸置疑的。

齐国都城临淄,今天的山东淄博市,现在淄博市临淄区发掘有临淄齐国故城,田齐王陵几十座也在此。

战国时期起于三家分晋,后有田氏代齐,形成了秦、楚、齐、燕、韩、赵、魏战国七雄,这七雄之中只有楚国是南方霸主,因此战国七雄的都城也基本集中在北方。


齐国都城:临淄

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不一样的,但齐国的都城所在并没有什么变化。春秋时期,齐国即定都于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期,齐国曾迁都临淄城西北五十里的薄姑。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之后,又把都城迁回临淄,此后齐国便一直以临淄为国都。

燕国都城:蓟、临易

燕国的始祖是周朝宗室召公奭,周朝建立后被周武王分封在蓟地(今北京)。自公元前七世纪起燕国开始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了尧的后裔建立的蓟国之后,建都于蓟(今北京)。

公元前七世纪时,匈奴的一支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为躲避山戎的侵扰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容城),自燕襄公元年(前657年)始迁回蓟城。

赵国都城:晋阳、邯郸

三家分晋瓦解了晋国,诞生了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侯,赵国正式建立。赵国最初国都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前425年又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前386年年赵国再一次迁都,赵敬侯将国都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后直至赵国灭亡都定都于此。另外,前372年赵成侯还立邢为信都(今河北邢台)作为赵国的别都。

魏国都城:安邑、大梁

魏国,成立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魏国建立。公元前343年魏武侯之子魏惠王称王,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共立国179年。魏国原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直至灭亡都定都于此,魏国别称叫梁国。

韩国都城:阳翟、新郑

同样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弱的国家,公元前230为秦国所灭。韩国最初定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之后,又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

楚国都城:郢都、陈都、寿春等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大国,楚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楚人首领熊绎于周成王时期被封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最初定都于丹阳,后楚文王又将都城迁至郢都(今湖北省荆沙西北)。楚昭王时期再一次迁都鄀都(今今湖北省宜城东南)。楚惠王时期又迁都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于陈都(今河南淮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又迁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秦国都城:秦邑、雍城、咸阳等

战国七雄的终极赢家秦国,都城同样几易其更。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最初定都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此后在不断的对外扩张过程中,秦国的都城也在不断变化,先后又分别定都于汧邑(今陕西陇县南)、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平阳(今陕西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内)、泾阳(陕西泾阳县北)、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北),直到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才正式把国都定在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咸阳都是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秦都咸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2、楚都郢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3、燕都蓟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4、韩都新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5、赵都邯郸,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6、魏都大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7、齐都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

给大家梳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共同了解一下战国七雄的首都都是在哪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间的首都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转移,我们来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秦国:关于秦国的都城,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九都八迁”,前面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栎阳和咸阳这两座都城。栎阳是秦献公时期所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富平县一带。当年魏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之后,秦献公为了报仇雪恨,于是将国都迁往栎阳,时刻警醒自己。后来,秦孝公时期,商鞅收复了河西之地之后,便将国都迁往了咸阳,但这个咸阳不是指现在具体的咸阳市,而是在咸阳市的东北。自迁都咸阳之后,秦国之后的历代国君便以此为都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朝灭亡之后。

楚国:楚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七次迁都,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是楚国最早的首都,楚文王即位之后,因为国事的需要,便将国都迁往了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郢都是楚国存在时间最长的都城,在此共历二十多个王,四百多年。之后,随着楚国国力的衰弱和战争的威胁,楚国又相继迁都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都(今湖北省宜城),但在这两座都城待的时间不久,楚惠王时期又迁回了郢都。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之后,楚顷襄王被迫迁都江陵(今河南淮阳),随后楚考烈王又迁都陈(今安徽省阜阳市),之后又迁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直到楚国灭亡。

燕国:燕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有着长达900多年的历史,其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迁都。燕国的第一座都城为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但那时的燕国国力并不强,且北部有山戎等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南下骚扰燕国,导致燕国形势十分严峻。春秋时期,山戎大举进攻燕国,燕国岌岌可危,幸好有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使燕国转危为安。

此后,燕国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县),在此经营了约40年之后,由于政治军事的需要,燕国又迁都至蓟城(今北京)。在蓟城约150年之后,面对着再次强大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燕国又迁都到了燕下都(今河北易县),作为陪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在此经营了约300年,战国时期燕国的“子之之乱、燕昭王建黄金台”等都发生在此地,见证了燕国的沧桑历程。

之后,随着“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燕国面临秦国的大举进攻,被迫迁都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县),这是燕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因为在燕王迁都仅仅五年之后,秦国攻破襄平,燕国灭亡。

韩国: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国,将国都定为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后来,韩国为了向中原扩张,为灭郑国做准备,将国都迁往了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以西的韩城镇)。公元前423年,韩武子大举进攻郑国,后来为了彻底吞并郑国,又将国都迁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把国都迁至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直到为秦国所灭。

赵国:在历史上,赵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迁都,分别是晋阳(今山西榆次)、中牟(河南鹤壁境内,)、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是赵国最后一个首都,在此定都直到赵国灭亡。

魏国:相比于其它诸侯国,魏国的迁都次数算是比较少的,只有一次。三家分晋后,魏国建都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北)。魏惠王即位后,为了向中原扩张的国家战略的需要,在公子卬的建议下,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直到魏国灭亡。

齐国: 作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没有长距离迁都过的国家,齐国的首都只有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隅)一个。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营丘(今山东淄博),这里便成了齐国的国都;前866年,齐胡公曾迁都到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7年后齐献公复都营丘,并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直到齐国灭亡。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秦国

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

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

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

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

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

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

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