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五代柴窑瓷器你见过吗?它有什么特点,去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多少钱,里面有什么最值得看

访客52024-03-12 03:06:51

真正的五代柴窑瓷器你见过吗?它有什么特点

五代柴窑出现于宋代之前,也可以说深深影响了五大名窑,尤其是汝窑瓷器。原来柴窑排在首位,后因珍惜难得,不见踪迹,才用或哥或定或钧替代补充,对于她的特征基本上就是那十二名字概括。起码清代和民国时期整器难寻,瓷片也珍贵,不好意思说的是老一辈子专家也不如现在的收藏家幸运,不仅知道什么是柴窑瓷器,而且有幸中的大幸能拥有几件来。


真正的五代柴窑瓷器你见过吗?它有什么特点,去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多少钱,里面有什么最值得看

凡评者,不要理论,只重实物,与比较,照夲宣科,是很滑稽的,关于五代后周,七年的烧造成功,是目前中华古瓷的梦之作。

①单色釉,继大唐后期的后唐三彩之一的,孔雀兰,弱浅如雨后天晴云破处。

褚边颜色做将来。<褚边〉是如雨过后的兰天云薄中的阳光在兰天中的褚色彩链在兰色中的彩虹🌈如兰白褚边的彩链,。

是浅色孔雀兰的天空中围着的金褚色的云是发色在胎骨的周边,黄色胎土的边釉的褚色链在开片中的互美之妙,如玉般的温润之油润之肥。

而胎质如黄金色的美更无蒲胎之说,只是比其它窑胎薄了很多,也无击响的那样夸张。

无许多言,费话少讲,上图为证/

看一下美妙之柴窑后周之周显王御品

<八卦之御供炉。〉

柴窑特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釉面)声如罄(胎厚)。滋润细媚有细纹(哈密瓜纹),有粗黄砂土垫烧。

五代上接唐朝,所以柴窑造形应与唐三彩造形相似,或者说制作柴窑的工臣就是原班制作唐三彩的艺人。

例如一件柴窑的青瓷鸭与唐三彩的鸭!造形就是出于唐三彩的!

鉴定柴窑就是这么简单。


柴窑是五代后周柴世宗的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官窑。柴窑瓷器有着极其高贵的品质和极其高超的工艺,誉满陶瓷界,被公认为中国瓷皇,位居五大名窑之首。

由于柴世宗在位时间短,生产数量有限,加上历史上战火不断,经历上千多沧桑,能流传至今的柴窑瓷器,所剩无几,可谓凤毛麟角。然而,万事总有倒外,我不但见过五代柴瓷,而且还拥有不少的五代柴瓷真精品。当今世上,我是收藏五代柴瓷,北宋汝瓷数量最多的收藏家之一,尤其是五代柴瓷,很难找到一个比我收藏更多的人。因此,对于柴瓷,我最有发言权!本可以为大家彻底破解千年柴密神秘的迷底,只可惜我的头条号认证还未通过,我的文章,不能发表在今日头条正面,只能藏在悟空问答之中,绝大多数的人难以看见。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一腔热血也枉然,白白浪费我的一番心机。若日后有机会,我一定竭力为大家详细揭开柴窑的神秘迷底。

当今古玩界,仿品泛滥成灾,柴瓷也不倒外,各种五颜六色的仿品柴窑瓷器,充满市场,纲络。如何确定是真品五代柴窑瓷器呢?这就各师有各法。我认为:用最简单快捷的微观鉴定法,完全可以鉴定出真品柴瓷!柴瓷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必然会在瓷器上畄下千年的变化痕迹,从釉面上的脱损,土斑,结晶,以及气泡的变化等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一目了然。一般射收藏人士,往往忽视就是这一点,以至招来损失。

真正的五代柴窑瓷器有如下特点:

1青如天:五代真品柴瓷,其釉色只有一种,色介由孔雀绿至孔雀蓝之间,其他颜色的瓷器未见有。

2薄如纸:一层薄胎,二层黑色脱模剂,二层面釉,总厚度不超过2毫米,底足除外。

3面如镜:釉面施透明的玻璃釉,比任何瓷器都光亮,如古镜一样。

4声如木:史上文人墨客都说柴窑瓷器声如"磐或馨",这是错误的,我要改写历史,还柴瓷一个真实一声如木。柴瓷内外都开很细的片纹,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开片瓷,都不会扣出响亮的金属声。

5所有的柴瓷,都是用模制出来的,大部分产品为镂空瓷,小部分为瓷塑瓷,没有光身的瓷器。

6所有柴瓷的装饰都为胎装饰,没有发现釉上装饰的产品。

7所有柴瓷底下都有字款:有柴,牃,大周,柴器等字,有的外加园圈,有的没有加,都是模印凸字,不是刻划或手写的字。

8柴瓷胎土为白色,底足土黄或红黄,应为火石红,並非胎土本色。

欲知更多的五代柴瓷信息,请多多关注岭南古宝轩!

去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多少钱,里面有什么最值得看

去国家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国家博物馆是早上九点整对外开放,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5000人由于限制是十一期间,人流量比较大要想去里面参观必须在早上六点到七点半在国家博物馆西门排队等候才有机会进去排队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凭借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领取国家博物馆门票第二个关卡就是进入国家博物馆大门前要进行全身搜查检查,方可入内参观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

贾谊的一篇《过秦论》天下闻名,其中有一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六世之余烈具体指的是哪六世?他们又有哪些“余烈”留于秦始皇呢?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在内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并迁都于咸阳,对外和亲楚国,盟约韩国,联合齐、赵攻打魏国,将战国七雄中最强一国魏国削弱,自此魏国一蹶不振,开疆拓土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

秦惠文王赢驷,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赢驷继位之初为平息宗室仇怨车裂商鞅,但却沿用商鞅之法制,公元前325年始称秦王。当政期间重用各国来投人才,扫义渠,灭巴蜀,出函谷,下商於,为秦国打下巴蜀这个富庶的后勤粮仓,扩大了秦国土地,使秦国进一步强盛。

秦武王嬴荡,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在位,时间很短了,在位期间平定蜀乱,攻克宜阳,设置丞相,这位武王是举重爱好者,公元前307年与大力士孟说比试举鼎,结果“绝膑而亡”。

秦昭襄王赢稷,惠文王之子,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历史上长命君主之一,在位早年其母宣太后掌权,外戚魏冉执政,先后战胜齐、楚、赵等国,取得河东、南阳、黔中等大片土地,迫使楚国迁都,从此再无强盛起来;后期任用范雎为相远交近攻,公元前公元前260年,秦名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灭赵军45万,彻底打残强敌赵国,并于公元前256年灭亡周朝和西周国,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之基础。

秦孝文王嬴柱,昭襄王之子,公元前250年在位,正式在位时间仅仅三天(主要是昭襄王活的太久了,公元前251年其父死后嬴柱为其守孝,守孝期满后继位三天去世)以致功绩不显,属于打酱油的角色。最大功绩可能是立对了太子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庄襄王嬴子楚,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公元前249年至公元前247年在位,在为期间攻灭东周国,并吞并韩赵魏三国大片土地。虽也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但他结交了一个有眼光的政商吕不韦,生下了一个好儿子嬴政。死后其子嬴政继位,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后,称始皇帝,并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其实我感觉秦孝公之父,秦献公嬴师隰功绩也很大,至少比那两个打酱油的秦王功劳要大的,但是不知贾谊为什么不说是“奋七世之余烈”?

“奋六世之余烈”出自汉代才子贾谊的《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看一下《过秦论》原文,就知道这六位国君都是谁了。

第一位——秦孝公

《过秦论》开篇便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说的就是秦国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秦孝公,他在位期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战守之具,让秦国迅速走向富强之路;外连横而斗诸侯,夺取了河西之地,让秦国在山东诸侯面前站起来了。从此,秦国开始有了“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第二至第四位——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

《过秦论》将他们四位并列在一起,虽然商鞅最后被杀了,但是他的新法并未遭到大规模废弃。秦孝公之后的四位国君在新法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国力。同时,他们给秦国开拓了更广阔的疆域——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他们在位期间,山东六国才真正开始感到恐惧,并且多次组织合纵,甚至“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但最终都失败了。

第五及第六位——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这两位一个在位三天,一个在位三年,他们“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但是前边即位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秦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正是因为这些明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秦王赢政才能在国运上升期“奋六世之余烈”以“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完成天下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朝。秦朝的建立,背后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祖的励精图治。所以在《过秦论》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呢?

既然说嬴政是继承六世的"余烈",那么这六世自然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这六人对秦国的发展并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他们一代代积累,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我们先看看秦孝公,可能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但他在位期间提拔的改革家商鞅就称得上妇孺皆知了。秦献公四年(前381),秦孝公嬴渠梁出生,秦献公去世后,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继位,成为了秦国国君。

据《史记》记载:"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继位之初,秦国内忧外患就不断,秦献公虽然想要改变现状,但有心无力。秦孝公继位后,各种矛盾和隐患进一步加深,于是孝公锐意进取。

当时的秦国,内部有人民热爱私斗,却不在对外战争中尽力;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无心耕作等问题;外部则有诸侯们自诩中原国家,瞧不起来自偏远西部的秦国的问题。为表示对弱小秦国的轻视,他们甚至在会盟时不邀请秦国参加,俨然将之孤立。

秦孝公深知变法需要人才,便颁布了《求贤令》,重金网罗天下贤士。商鞅便是响应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到秦国。秦孝公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商鞅的变法,从而大大改善了秦国积贫积弱的颓靡姿态。商鞅的变法涉及范围极广,其影响也非常巨大。

比如,商鞅采用军功爵制,规定立功者受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他还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从而刺激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此外,商鞅严明法令、提倡法治的政策也使得百姓遵纪守法,秦国更加井然有序。

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孝公得以派遣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收复了曾经秦国被夺走的土地,恢复了秦穆公时期的领土,也完成了祖祖辈辈未竟的梦想。可惜的是,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励精图治的秦孝公病重去世,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年仅十九岁的秦惠文王继位后不久,便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将商鞅处死,但商鞅去世后,他并没有废除其变法,而是依旧依照法令治理国家。秦惠王十三年(前325),嬴驷正式称王,这反映了秦国随着实力提升,其地位也在各国中不落下风。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纵横家张仪,从战略角度对东方六国进行削弱。此外,他南征北战,击败过魏、楚,灭亡了蜀国,并攻取了出产良马的义渠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四十六岁的嬴驷逝世,其子嬴荡继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秦武王。

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没有自己的父亲及祖父高,原因在于他并不喜爱治理国家,只醉心于追求力量。他先是驱逐了张仪,又出兵攻打韩国。不过,他在位仅四年,便因为与大力士比赛举鼎时膝盖骨断裂,不久去世。

因为秦武王年仅二十三岁便意外逝世,还来不及留下儿子,众臣便拥立他的弟弟嬴稷继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时,文臣范雎、武将白起共同辅佐,并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后来,昭襄王更是直接进入洛邑,灭亡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这一举动换来了其它诸国的联合抵制,再加上连年征战对秦军消耗巨大,昭襄王所创造的大好局面被迫失去。昭襄王的统治长达五十六年,他去世后,其子嬴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但嬴柱继位仅仅三天后便去世,王位由其子子楚获得,即秦庄襄王。

子楚继位后,先是彻底铲除了东周政权,又继续积极地对外扩张。在位三年后,庄襄王也去世,其子嬴政继位,开启了崭新的时代。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指的便是嬴政继承这六位国君留下的基业,从而建立了流传千古的秦朝。

《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六世指的是秦献公嬴师隰,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昭襄王兄弟(嬴荡、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共六世七君。其中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代王属于守成之君,贡献不大,其他诸君皆开拓之君。

秦献公嬴师隰功绩有三:其一、平定秦国内乱,结束了秦国四世乱政的局面;其二、迁都栎阳,将秦国东进意图表达无疑,有天子守国门之决心壮志;其三、废除人殉制度,增加了秦国的人口。嬴师隰是一位雄主明君,他流浪多年才回国继位,然后与强魏鏖战二十年,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史记.秦本纪》记载: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

嬴师隰还给秦国带来了一则圣人预言,鼓舞了秦人统一天下的心志,这位圣人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老子对秦献公说:秦周同源,合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这意味着秦国有统一华夏的天命在身。

秦孝公嬴渠梁用《求贤令》招来法家大才卫鞅,君臣二人同心变法强秦,历二十又一年,秦国爆发,国富兵强。秦国能有统一天下的底气,全靠秦孝公与商君二人,两人将秦国破而后立,全面彻底变法,让秦国浴火重生。其他国家变法,或多或少都会有保留,但是秦国变法却十分彻底!这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底气所在,以新代旧;新的是秦国,旧的是六国。

秦惠文王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商君之法变成国之根本,反对变法的秦国世族皆遭到毁灭性打击。秦惠王时,秦国尚不能以一敌六,因此秦国以外交攻势为主,武力兼并为辅,拉笼一批,打击一批;秦国主要拉笼燕、齐两国,打击三晋跟楚国。从秦惠文王开始,秦国就在对六国进行鲸吞蚕食,六国日衰而秦国日盛。

秦武王执政三年,以武力敲打三晋,给韩国割肉放血般的打击,最终秦武王在洛阳举鼎而死。秦武王死后,他弟弟嬴稷成为秦王,执掌国政长达56年之久,尽管其中有四十年都是宣太后在执政。秦昭襄王威德昭襄,他全力东出,粗暴的虐打三晋跟楚国,还顺带将齐国、燕国搞得无还手之力。六国多次组织联军击秦,皆胜少败多,秦昭襄王消灭了六国的精锐部队。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代王属于守成之君,且享国日浅,孝文王当了三天秦王,庄襄王当了三年国王,国政皆由相国吕不韦执管。大秦四年丧三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国皆高兴得合不拢嘴,这表明秦国开始衰败了,天不佑秦了。结果秦王政改变了这一局势,他不仅身强体健,数十年不死,还跟秦孝公转世一样雄才大略,他以一年灭一国的速度击灭六国,统一华夏。

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据说分封了八百多位诸侯,但等到战国时期,就只剩下二十多个,这也难怪孟子会说,春秋无义战。

剩下的这二十多个诸侯国,最终都成为秦国的地盘,统一被改朝换代为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不是一代人的功劳,而是通过秦国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得到的结果。其中秦国倒数第七位君主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启商鞅变法,这才奠定秦国崛起,统一六国的基础。

再加上秦国最后六位君主毫不动摇的坚持商鞅变法,坚持法治,这才有秦国的灭六国之战。下面就来看看,自秦孝公后,秦国最后六位君主都为秦朝的建立做出过哪些贡献。

1,倒数第六位,秦惠文王,公元前331年—前311年

秦惠文王虽然将商鞅给杀了,但他知道秦国想要国富民强,想要威震东方六国,就必须坚定的实行新法,遵循商鞅定下来的规矩。等后来平定以甘龙为首的士族叛乱,秦惠文王的权力和地位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稳定。

于是在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28年期间,秦惠文王数次发兵进攻魏国,魏国屡战屡败,不得不割地求和。至此,秦国不仅占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还在黄河的东岸建立起东进的前进阵地。

公元前318年,在公孙衍的主持下,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结果被秦惠文王派出的樗里疾,趁燕国和楚国的军队未到,现在修鱼打败魏赵韩三国,斩首八万,使五国攻秦破灭。

公元前316年,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秦国进攻巴蜀,进而占领巴蜀大地,为秦国拿下兵源和粮食来源的重要基地。公元313年,张仪出使楚国,诱骗楚国和齐国断交。等楚国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立马发兵进攻秦国,结果不仅三战三败,反而还把汉中丢给了秦国。

在开疆拓土上,秦惠文王为秦国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选拔人才上不仅重用秦人,还破格提拔外籍能臣。在权力上他立相分权,防止君权滥用。若不是秦惠文王染病,只活到46岁,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至少可以提前十几年。

2,倒数第五位,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前307年

秦武王刚登基不就,巴蜀便发生叛乱,但是在甘茂的指挥下,最终平定巴蜀叛乱。随后又让甘茂北上进攻义渠、丹犁。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进攻韩国。这一仗打了大半年,最终秦国取得胜利,占领宜阳,并斩首六万。

但是这位好战的秦王有个缺点,就是喜欢意气用事,又因为天生神力,喜欢举重。于是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跑到周王畿,说要试试九鼎的重量,看看能不能把大鼎举起来。

结果举是举起来了,但毕竟那么重,秦武王手一滑,然后就活生生的被大鼎给砸死了。

3,倒数第四位,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

秦武王死后,他的弟弟嬴稷在赵国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当上秦国国君,史称秦昭襄王。虽然秦国的文武大臣们大都反对嬴稷当上秦王,但是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嬴稷最终还是稳固了他秦昭襄王的位置。

虽说是王,但他母亲,也就是芈月芈太后听政,丞相和大将军又是魏冉,因此当时的秦昭襄王说白了就没啥权力。也正是急于想证明自己,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竟然把楚国的楚怀王骗到武关,然后就把楚怀王给绑架了。

本来秦昭襄王是想用楚怀王当筹码,让楚国割让城池作交换的。结果倒好,楚国根本不管楚怀王,直接让太子上位,史称楚顷襄王。

绑了人家老大,秦昭襄王还派兵攻打楚国。公元前298年,秦国进攻楚国,斩首5万,占领楚国十六座城。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派白起为帅,和韩国魏国爆发伊阙之战,斩首24万。

再到公元前286年,这些年来秦国一直在进攻韩国和魏国,令这两个国家是连连败退,再也不可能对秦国产生重大威胁。

公元前282年,秦国进攻赵国。可以说在秦昭襄王在位的时候是战争不断,跟他紧挨着的韩国,魏国,楚国是饱受其害,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揍。要不是公元前270年阏与之战赵奢打败秦国,秦国说不定也会一直追着赵国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这一战秦国虽然灭掉赵国40万大军,但自己也付出20万人的代价。从此东方六国是再也无法抵抗秦国的进攻,只能沦为鱼肉,什么时候被灭掉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4,倒数第三位,秦孝文王,在位三天

秦昭襄王当了56年的秦王,活到75岁,所以他儿子秦孝文王即位的时候都已经53岁了。在两千多年的战国,53岁已经算是长寿了。

可能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才当上秦王,实在是太高兴了,结果乐极生悲,所以他才当了3天的秦王,就去找他父亲作伴了。

5,倒数第二位,秦庄襄王,公元前250年—前247年

秦庄襄王是秦孝文王的儿子,刚当上秦王就发兵进攻韩国。后来又发兵进攻魏国和赵国,可以说他当秦王的这三年,主要精力就是在对付韩赵魏三国。

值得一提的是,周朝的彻底灭亡,就是在秦庄襄王手中。虽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进攻周王畿,周朝灭亡,但占领的是西周国的地盘,真要说的话,还得灭掉东周国,周朝这才算是彻底灭亡。

6,最后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正是在祖先们的努力下,秦始皇这才可以在十年之内灭掉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便开始他为期十年的灭六国之战。

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

自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中国也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