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中毕业证的美国学校

访客12024-04-27 03:49:44

不打算出国,也不准备读大学,不学英语可以吗

虽然不想打击你,但我必须明确地说:那是不行的。

不要高中毕业证的美国学校

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那些曾经令你恐怖的,会成为你心里过不去的坎。终有一天,会有种可怕的力量,把你心里的恐惧和害怕统统再请回来。这就是生活中的墨菲定理。

依照我不惑之年的人生经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英语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甘心停留在社会底层,或者允许自己的生活毫无色彩,那么英语不是温饱的必需品,你可以无视。

如果你的心中还有梦想,对生活还有期待,那么相信我,英语是道好风,有朝一日能助你扶摇直上。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工具,它对你人生的加持作用之大是超乎你想象的。不要以为躲在国内或不参加考试,就可以和英语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

躲在国内不出去,你还会遇到外企的工作机会,所有的工作文件和视频会议都要使用英语。即便你去了国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难保不和外国人打交道。

英语不是只有在高考和评职称时才有用。我租房时,遇到过外国租客,难道中介小伙把他拒之门外?我去泰国旅游时,生意最好、赚钱最多的泰国人,都是会说中文的。他们花几万块的学费苦学中文,是不想和钱过不去。再看看那些耀眼的明星,也许学历不高,但在节目上都是一口流利的英文,那是圈层的要求。

我想学英文的意义你不会不知道。不要让英文成为心中一个永远打不开的结。鼓起勇气,坦然面对。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令你恐惧的一切根本不算什么。

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是没有围墙学无止境的大学。学英语可以打开世界这所大学的门。

图:小神笔美术馆 华灿灿 11岁创作


题主的假设就是不打算出国,不准备读大学,在这个前提下,不学英语。我觉得是可以的。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而且也是这样做的,真的很多人。一毕业基本上就不碰英语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一直以来的考试,那么不学英语确实是无可厚非的。对于自己来说,既然已经学习过了英语,就像已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心理总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会不自觉地去学习,即使你放下了,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自己。为什么我就不继续学习呢?


1】抛开出国,大学,考试,切身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

也许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抱着一种强烈的功利心去看待学习英语这件事情,就会觉得英语学习怎的很枯燥很痛苦。其实不然,任何一种语言的自身其实一种文化的符号。如果真的如投入英语的学习中,可以深深感受英语的一种自带的魅力。

相信大家都看过美剧,不知道在你看的时候,有没有羡慕那流利的英语,纯正的发音,让我觉得这个声音很有味道。想要学习纯正的发音,首先需要读词准确,不能有错误的发音,这就要求我们要将音标学习好。还有听歌曲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注意吧,歌词不会全部唱出来,有时候有的单词只发了一半的音,就直接唱下一个词,这个是连读,要想学有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英语,还要弄清楚哪里需要连读,这是在说英语的时候才能更加的有味道。


2】“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囧,为何不让它尽量地少呢?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一些自己异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在街上突然遇到一个老外问路或者在单位中需要用到英语的地方,也许刚刚就需要用到英语。本来属于自己的机会,也许就是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就白白地流逝了呢?或者拱手想让给了别人。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囧呢?我们学习英语,也许比不一定从事英语的工作。或者在某一天,它就帮了你的大忙呢?


总结:多一门技艺防身,不一定就是坏事。语言的学习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和精通的,这个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但是学习过后,进入了不同的境界,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中国人学英语的用途:

1.考试。考试可以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从上幼儿园开始,有写作业就有考试。英语从刚开始的会读,会背,到后来的会默写,会考试。大家真的会应用吗?我想大家都回答NO。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应试教育,除了校门,很少能找到用英语的地方。

2.出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如果有机会都会选择走出国门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大部分人的愿望。就算出国,也不必非得会英语。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英语翻译软件和翻译机,随处可见,让不会英语的人出国不在难。

3.少部分看英语原著或者翻译的人员。这部分人是爱好或者工作要求,必须会英语。

所以说,在今天的社会,不准备考试或者出国,没必要学英语。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那么我恭喜你,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说现在读书考大学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但只要你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面的学习是否要继续那是你自己个人的事情。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地区的英语都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的,我们班的孩子英语大部分都挺好,某个年级有个别学生不学习,家长也不管,最终就只能是放弃,像这样的学生基本上整个学习就放弃了,作为老师,我们的确是想帮他们把学习搞好,但是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如果得不到支持与配合,神仙也没办法。这种类型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他们的确是可以放弃学习英语的。

因为我是英语老师,所以我也不在这里鼓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说多了别人会认为我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我只想强调一下:

学习英语是最不用花头脑的事情,不要花功夫,不管你的智商有多高都是可以学好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时间和不断的积累,过去的农村根本就没有英语学习条件,但是很多优秀的学生仍然将英语考到了140分,你只要花功夫就是能学好的,根本不是受条件的绝对制约。

既然你不打算上大学,也不打算出国,那么英语对你来说不是硬性指标,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并不喜欢英语,如果确定不想上大学那就不用纠结英语了,但是还是建议你上大学,因为大学毕业证是你找工作的敲门砖,没有这块敲门砖你只能找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可能偏向于体力活,当然如果你的经商头脑发达的话可以做生意,即便做外国人的生意只要有钱你可以雇别人给你翻译,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做生意,又不想上大学,恐怕只能干体力活了,所以先不要纠结英语而是要好好考虑大学的事

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有学区房的说法

其实有学区的国家还是不少的,只不过跟我们的定义大不相同。

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只要居住在当地学区,属于美国公民或者持有美国绿卡,以及父母持有H1B、F1或J1签证的适龄儿童,就可以免费享受当地的免费公立K-12教育。

所以美国也是采取了“划分学区“的方法。

只不过美国的学区和行政区没有直接联系,它可以细致到每一户,也可以跨行政区划分。

在学区的划分问题上,澳洲最严格和明确。

学区是根据主要居住地确定的,只有入住本地的学生可以申请该地区的学校。

并且学生家长还需要提供电费、水费等单据证明是自住。

与之相反的加拿大,虽然同样是”划片入学”,就比澳洲更“多变”。

加拿大部分学校都会根据生源情况以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入读学生范围的划分做出调整。

某些原本归属于学区房的街区,很有可能被排除在外。

有时学生太多,出现满员的情况,学生还可能被迫选择去邻近的其他学校就读。

所以,国外不仅也有学区房的概念,而且还有一定弹性空间。

学区房这个概念,在加拿大温哥华这边也被广泛使用,不过和国内的学区房概念很不一样,温哥华本身亚洲人尤其华人就很多,而且每年都会有小学和中学的排名,所以针对学区房这个概念,受众群体主要还是亚洲人,这个概念也是亚洲人引进的。

对于北美这边的老外来讲,因为我本人所在地是加拿大温哥华,所以主要针对温哥华这边的情况,这里的学区好坏和政府的教育资源分配没有直接关系,因为都是均等的,学区好坏主要和住在学区里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比较重视教育,社会地位比较好,收入比较高,这个学校学生的成绩相对就会好,排名就会靠前,所以说选学区主要是选这一区域家长群体是怎样的。在温哥华这边,学校也是按区域上学的,但是可申请跨区域上学。

他们老外们虽然也重视学校的好坏,但和国内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们靠的不是学校本身的好坏,而是当学校不太理想的时候,家长们会自己想办法提高学校的质量,对于学校好坏的排名,也大多是因为家庭方面的影响,打个比方,温哥华西温的学校排名都很靠前,主要因为学校资源好,和教学质量还有升学率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资源的好坏主要是靠学校周边区域家庭募捐提供的,所以富人区或者说这个区域内的家庭普遍教育程度高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学校基本都有比其他区的学校排名靠前学校资源好,由此也是导致这片区域房价比其他区域房价高的原因,并且被华人归为学区房。

而对于学校的师资,温哥华这边的校长是轮流管理学校的,并不是固定在一所学校不变动的,这点和国内也很不一样,所以学校的好坏并不是由师资直接决定的,不过教师个人还是有挺大关系的,老师教的好并且有责任心,那这所学校自然就比其他的学校教学质量高,但是,这边学校的老师普遍没有国内老师好,因为这边学校是有两个工会的,管理层是管理层工会的,教师是有教师自己的工会的,教师工会动不动就会罢工,学校就会停课。

总的来说,温哥华这边的学区房算是亚洲人带过来的概念,并且亚洲人更重视一些,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对周边朋友的了解,我感觉学生上哪所学校真的是基本和自己的家庭背景,重视教育程度,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当然课业努力程度就要看学生自己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哦。

感谢邀请,虽然我比较关注儿童的教育,但是确实不是很了解国外的学区房。不过我看美剧《老友记》,里面Ross曾经畅想和Rachel未来的生活,提到将来想去Long Island生活。

纽约市有六个区,曼哈顿、布朗士、布鲁克林、昆士、斯坦顿岛和长岛。曼哈顿和长岛是其中的两个富人区。长岛距离市区较远,环境非常优美,治安良好,和普通住宅形成明显的界限。长岛富人区豪宅价格多在100万美元以上,每年大约有15%左右的涨幅。住户大都来自纽约,以医生、律师和个体商户为主,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和曼哈顿的富人们相比,他们属于殷实之家,也不见得都是富豪。居住在长岛,图的是清净,同样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有着非常优秀的学校,很多家庭留在这里,为孩子教育的考虑是主要因素。

我感觉对学区房最热衷的还是中国的父母。这也是有原因的:我国的教育资源确实不均衡;家长充分感受到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子女的爱毫无保留,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不过我还是这句话,世界上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在家庭中培养热爱学习、读书上进的氛围,孩子会追随父母的脚步,对学习充满热情了。

至于我自己,并没有买学区房。不过对于斥巨资买学区房的家长表示由衷的钦佩。

亚州地区吧,我想应该是亚州的文化和国情都差不多,像日本之类的。都是学生压力很大的那种,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重。对教育很下血本。但是政府对教育的政策我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不是都像中国这样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化。应试教育只看成绩,不注重个人能力。所以具体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咱们国家再调整几千年的文化思想也不容易短时间内调整过来。其它国家的话就不是很清楚了。

其实中国的学区房制度最早来源于美国,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应公立学校划片入学。区别在于,中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高中周围的房子不是学区房,而美国K-12(幼儿园大班到高中共13年)都是免费教育,所以好学区意味着可以读一个优秀的高中。

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自然成为学区房投资人关注的焦点。美国教育系统分为公立、私立两大部分。私立学校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入学门槛较高,对于学生父母的测评也非常苛刻,通过考试入校难度较大,因此好的公立学校就成了家长们争抢的稀缺资源,而能够顺利进入公立学校,首要条件就是在这所公立学校对应的学区内购置房产。

而美国华人学区房一般指华人喜欢居住或华人比例较高学区的房产,这类学区所对应的K-12学校的排名均在当地前10%之中,因而成为国人在美国投资资产类别中的潜力股。它不仅能带来优越的居住属性及美国生活、教育和医疗等优质的社会资源。同时又具有永久产权、稳健保值、流动性好、价格合理等诸多优势,成为许多中产阶级家庭触手可及的投资类别,它的多元化价值正越来越受到青睐。

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学制一样吗?两者间有何区别

感谢邀请!

差别不大。美国本科专业一般为四年,一般硕士研究生课程需要读两年,博士需要读五年。

美国大学跟中国的学校一样每年分为两学期:秋季一般在8月底9月初开学,春季一般在1月初开学,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日程。

 美国教育的体制

  1. K-12体制

  美国大多数州要求16岁以下的人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美国儿童通常5岁开始上小学,从学前班(K)开始,直到18岁完成中等学校(12年级)学业。一般而言,小学是从学前班直到5年级或6年级,还有一些学校则一直到8年级。中等学校——美国称为高中——通常指9到12年级。

  50年前,小学学生一般直接升入高中,或进入初中就读7-8年级或7-9年级。然而,在过去30年中,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大部分已被包括6-8年级或与初中年级大体相同的中学(middle school)所取代。据估计,美国目前大概有2,000万从10到15岁的青少年在中学就读。

  正如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马克·齐巴思(Mark Ziebarth)校长所说,这两种安排的不同之处在于“初中课程是面向较年少的学生、与传统高中课程类似的设置。其课程安排与高中类似,划分成不同科目。而中学是为了满足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一个平台”。

  中学教育的特点是小组教学和灵活的时段安排,而不是固定的45或50分钟的课程。这些学校也强调分小组、跨学科的课题探讨方式以及能让10-15岁孩子参与的专门项目。美国中学协会(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指出,这些孩子“正在经历他们一生中最为迅速的智力和发育变化”。

  为14到18岁学生提供种类广泛的学术以及选修课程的当代大型高中,到20世纪中叶已成为美国教育的一个固定环节。高中学生还能选择参加众多的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勤工俭学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根据所在年级和考试成绩,学生可以学习高级学术课程或一般性课程及职业技术课程。

  在20世纪大部分时期,高中被整合成更大的单位,以便向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农村的乡村学校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布于县内的各所高中。在城市中,人数多达5,000人的大型校园并不少见,不但有以升大学为导向的课程,还有职业技术课程,能吸引几乎所有人前来就读。

  近些年,由于担心这些大型学校的教育水准,人们开始呼吁建立规模较小、学生和教师比例较低的学校。

  长期以来,当代美国高中在公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热播音乐剧《火爆浪子》(Grease)、电视剧集《快乐时光》(Happy Days)以及《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等电影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的学校里的光明与黑暗面。以高中为背景的热播影视剧有《贱女孩》(Mean Girls)、《鸿孕当头》(Juno)、《校园风云》(Election)和《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等电影以及《贝弗利山 90210》(Beverly Hills 90210)和《救命下课铃》(Saved by the Bell)等热播电视剧集。

  2.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在美国蓬勃发展,其中很多由教会和其他宗教机构管理。曾经在 2007-2008学年的一个数据,就是大约有5,580万学生进入中小学就读,其中约有600万人(约合11%)进入私立学校。

  美国私立学校中过半数的学生就读于天主教学校,这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体系。其他私立学校则反映了美国宗教的多样性,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denominations)、贵格派(Quaker)、伊斯兰教(Islamic)、犹太教(Jewish)和希腊东正教(Greek Orthodox)。

  美国最古老的私立学校是创办于18世纪的精英寄宿学校。这些学校为美国培养了许多知识界和政治界领袖。

  根据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另有110万学生按照美国50个州分别订立的指导方针在家中由父母教授学业。

 美国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或许是它的分权管理。美国的学校基本上由州及地方负责,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与其他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教育体系,只有少数例外,主要是军事院校和印第安原住民学校。联邦政府既不审批也不管理全国性的教纲。

  公立教育几乎是美国每个城市和郡县的最大一项支出,主体资金来自当地的房地产税。地方教育委员会多为选举产生,负责管理美国近15,500个学区,从堪萨斯州(Kansas)和内布拉斯加州的小型乡村学校到每年让100多万名儿童受教育的纽约市教育体系,规模不一。

  州教育委员会以及一名州督学或专员负责管理当地的学区、制定学生和教师标准、批准课程教纲并经常性地审核教科书的选定。然而,州的主要权力越来越集中在财政方面:大多数州目前都为学校提供大笔资金,以补充地方税收的不足。

  地方管理及资助公立学校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富裕和贫困学区之间的差异。近年来,在州法院和公众倡导团体的压力下,许多州已经采取措施来确保学区无论收入水平高低都能获得更加均衡的经费。

  联邦政府提供研究与支持来确保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优秀的教育质量,并资助学生贷款项目及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尽管如此,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州和地方承担。据美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统计,各级教育的年度支出大约有90%来自州、地方以及私人渠道。

美国和中国大学大学制都是4年。不同的是美国大学前2年学的是通识课程,后2年才是专业课的学习。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而国内是严进宽出;上课方式也不同,美国的大学更注重互动性,实践性;

谢邀!

美国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大学。

综合性大学:学科比较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学历教育。

文理学院:又称博雅学院,文理学院只提供本科教育,不提供硕士、博士等教育,属于规模小而精的大学。美国文理学院不如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齐全,但是部分文理学院开设的学科专业不亚于耶鲁、哈佛等世界级名校,近年来已经受到国内家长的认可及追捧。

社区大学: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不过此学历中国教育部门并不认可,所以学生两年以后必须转入四年制的综合性大学继续修够剩余的学分,最后可获得最终大学的毕业证书。一般社区大学会跟四年制大学签有合作协议,不过也有一些社区大学质量堪忧,就读人员水平不一,所以社区大学选择需要慎重。

中国大学的学制大家都很清楚了,我简单说几个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不同之处:

美国大学采用学分制,一般为120-150个学分,视具体学校而定。学生不受时间限制,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不过4年时间就修够学分顺利毕业的毕业率比较低,一般都是读4-5年的时间才能毕业。

美国大学前两年的课程称为通识教育,后两年开始为专业课程,如果第4年结束时学生的学分没有修够,那么学生要继续攻读课程,直至修够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美国大学之间的学分是互相认可的,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分及成绩转到美国的其他大学,转学后继续修读剩余学分即可。

先简单回答这么多吧,有其他问题再交流。

本人高二,现在已经读不下去了,请问如果不读书,还有什么出路

会说相声么?

会炒菜么?

会理发么?

会修理挖掘机么?……

按照我的逻辑继续问下去,你会发现,除了戴上一个挡住半张脸的大口罩,去商场卫生间清理厕所做个保洁,你真的什么都做不来。

或者你可以尝试着畅想一下后半生,那时候你的孩子跟你现在一样大。你微薄的工资早已无法支撑这个家继续维系下去,你的另一半不愿与你过这样的日子,孩子上初中那年离你而去,你握着初中学历求职无门,靠打些零工艰难度日。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爱打扮自己,得知他约女孩子逛街,你却连一顿饭钱都拿不出来。别人的孩子都有一双漂亮的篮球鞋,你的孩子穿着街边地摊几十块钱买的杂牌布鞋受同学的冷落,人家过年都给孩子买一套像样的衣服,你年关岁尾只给孩子买了一条他喜欢的牛仔裤,自己却已经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了。转瞬间,孩子到了成家的年纪,同龄人一个接一个成家生子,你的孩子因为自卑,三十好几却始终找不到另一半,你每天的梦想从中彩票变成了早点抱孙子。渐渐地,被生活蹂躏半生的你心如死灰,根本没有勇气去参加什么同学聚会,想活没自信,想死没勇气,终日感叹自己荒唐的前半生,生的伟大,死的憋屈。耳顺将至,布衣简食,没什么积蓄,余生最大的爱好变成养生,因为你很清楚,自己真的病不起,钱要给孩子留着……

孩子,高二已经不小了,你已经到了应该会使用避孕套的年纪,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权力在你自己。人生一次不易,且行且珍惜![祈祷]


孩子无论什么原因,都请你调整自己坚持读书,真的没有好的出路,如果是过去还好,现在读书是最好的出路。不了解你的真实状况,我是做家庭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我以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别想其他的!

我是那种极为偏科的,高考英语40+分考上本省省会一本。大学上了一学期,觉得大学无聊,想到以后的四六级考试,加上当时社会公知(现在想想觉得很有可能是国外势力操控的,故意忽悠中国大学生的)不断讲什么大学生失业率等等的文章。然后就瞒着父母出门闯事业了!

重点是,在社会上,除非你自己创业,否则学历永远很重要,别说什么能力重于学历。就好比谈恋爱大家都在讲要注重内在美,但是没有外在美,根本就没有去了解一个人内在美的冲动和耐性好吗?!所以,学历很重要!我做销售,自认为还有点能力,结果去年离职找工作的时候,学历这个坎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之前工作的时候,也是往往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因为没有学历一样得不到重用!

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努力学,继续学,就还有两门,有什么过不去的?5G时代马上就要来临,机会大把,但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现在上学,就是做最好的准备!

那就考虑自己有没有特长的方向,兴趣较浓的行业,然后理论钻研。因为高中的书若读不下去了,其他行业若要想稍微能站得住,都得研究一下。即便是搬砖做厨师,外卖员也不是轻轻松松做得下去的,事事不易,没看到并不代表它简单!

可以学一门技术。可以考虑烹饪,开挖掘机,理发,装修,驾驶,保安等学历要求不高的职业。只要勤奋刻苦敬业,任何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不能光用收入来衡量。只要收入合法,任劳任怨,对社会有贡献,人生就有价值。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攀比。就是考上博士生,也不能说人生很成功,比一般博士生厉害的大有人在,如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还有院士,还有获诺贝尔奖的。一定要让自身潜能最大化,有些人不喜欢走读书升学这条路,可以理解。人与人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不能用人家所谓的成功之路来强求自己。有些时候要学会宽容自己,放过自己,不要钻牛角尖。

孩子,为了自己,再忍忍坚持一下,相比日后的苦会无穷无尽,这点苦还是划算的。坚持一下上大学,虽然以后不一定会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坚持,一定会帮助你不必被迫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至于为了微薄的利益受制于人。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