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去了安徽才知道的事情-肥东二中高中毕业证上有钢印吗图片

访客22024-03-22 14:39:18

有哪些是你去了安徽才知道的事情

1、淮河(还有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在淮河边面北朝南真正体验了一下,啊祖国我的南方和北方。

有哪些是你去了安徽才知道的事情-肥东二中高中毕业证上有钢印吗图片

2、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味道真的不同啊。

3、皖南皖北不一样,皖南是南方,皖北是北方。皖南真比皖北美多了,皖南青山妩媚碧水长流白墙黑瓦徽派建筑如诗如画目不暇接。

4、安徽有美丽的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大别山霍山皖山。有大江大河如长江淮河,新新安江山水画廊,徽杭古道,有美丽的巢湖。

5、这里有大美徽州,屯溪老街黎阳老街,有歙县黟县老城,有宏村西递唐模呈坎鱼梁深度等古村落,有许国牌坊棠樾牌坊,逍遥津八公山采石矶敬亭山谢眺楼醉翁亭六尺巷桃花潭虞姬墓青山李白墓大泽乡绩溪龙川上庄。

6、这里名人荟萃,朱元章曹操包拯华陀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王稼祥张治中李克农张恨水严凤英。

7、难忘痛彻心扉的皖南事变,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茂林皖南事变旧址。振奋人心的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

8、要吃米找万里 大包干 小岗村。

9、黄梅戏 天仙配 严凤英。

10、淮南牛肉亳州的酒符离集烧鸡砀山梨。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老婆叫“烧锅的”,丈夫叫“老板”,爷爷叫“爹爹”,姑姑叫“姥姥”,

叔叔叫“耶”,大叔叫“大耶”,小叔叫“小耶”。

大年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二拜新灵(祭拜前一年死去的人),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五,初六拜亲戚,过年后出门切记,七不出,八不归。

安徽老百姓喜欢皖烟,冬天不开空调,家里比外面冷,好多人家有烘桶,插电的。

安徽桐城人说话跟九江的彭泽县一样的。

凤阳的花鼓,亳州的酒,安庆黄梅戏,桐城的文人遍地走,霍山的石斛,六安的瓜片,合肥的四大名点随身带,肥西的母鸡全国跑,长丰的草莓,怀远的石榴,蚌埠分南北,看风景在黄山,求佛在九华山,看地质到天柱山。

来安徽,主人杀鸡买鱼配酒,请你喝一口

当某位来到安徽,首先抵达的是合肥,为何叫“合肥”?因合肥市属下有肥东、肥西两个附属县吧!也可能是合肥最早的始建点起步在南淝河和北淝河的交汇处吧!现巢湖市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了,能否将“合肥”改称“庐州”也很亲切,因为合肥在三国时代就叫庐州了,现在合肥市辖下有庐阳区,合肥市有“庐剧团”,且庐剧的唱腔念白都是合肥的官话叙白。

安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地域呈“目”字形,省域面积被淮河、长江一分为三,过去省气象台播报天气预报: 淮河以北的称“淮北地区”,中间的称“江淮之间”,长江以南的惯称“皖南山区”或叫“江南”。

在这个不大的省域面积上,淮河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淮河以北叫“北方地区”,淮河以南叫“南方地区”,虽只一河之隔,却是两重天,江南地区的年降水量是淮北地区的两倍还多;这一河之隔,两岸的饮食文化大有差异,北边的人喜面食,南边的人喜米食。

查安徽地理才知道,这“淮河”没有出海口,这淮河流经安徽,福泽江苏,还帮上游河南人排污。

过去来到安徽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不大的省域原来有17个地级市(现在是16个),走不上几步,就是手机通话漫游。

来到了安徽才知道,与安徽人打交道,淮北地区(通指)的人直爽、豪放,在外面抱团,喜欢打群架,由此损坏了安徽人的信誉度;江淮之间的人勤劳、自私、虚伪、好面子;皖南人淳朴、诚信、好客。(以上所指这些不是绝对的

初来安徽会把许多地名混淆,有青阳、枞阳、凤阳、涡阳;有人分不开青阳县与枞阳县;有人分不开凤阳县与凤台县;有人分不开凤台县与石台县;有人分不开绩溪县与郎溪县;有人分不开旌德县与广德县,有人分不开太湖县与太和县;有人分不开太和县与五河县;有人分不开怀远县与怀宁县;有人分不开怀远县与定远县;有人分不开怀宁县与休宁县;有人分不开霍邱县与霍山县;有人分不开蒙城县与舒城县;有人分不开宿松县与宿州市;

还有泗县、萧县、和县、寿县、泾县、歙县、黟县;要说黄山市辖下的“歙县"、“黟县”许多平常百姓都不认识这两个生僻字,把歙(音涉)县称“合县(谐音)”、把黟(音衣)县叫“黑多县”多的是,大众场合闹出了不少笑话。

来到安徽才知道,安徽有在全国最大的人口县“临泉县”,全县全口230万人;有在华东地区最少的人口县是“黟县”,全县人口才10万人。

来安徽游玩的人才知道,安庆的黄梅戏,真正的“黄梅县”在湖北省;到桐城六尺巷游玩,原来这条巷子的长度,是东头打个喷嚏西头都能听到这么长;到了太湖县,原来此太湖非江苏的彼“太湖”;到了黟县才知道,认为这里有许多旅游景点好挣钱,可这里人还要外出打工;到黄山游玩,才知道这里的物价比上海高;到凤阳县会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富;到枞阳县会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穷;到江淮各县走走,会发现农村稠密的房屋建筑,许多都是关门闭户的闲置。

过去外地人与安徽内地通信,把“安徽”写成“安微”的多的是;把“东至县”写成“冬至县”;把“祁门县”写成“邪门县”;把“萧县”写成“肃县”的,安徽有的地名太难懂了。

外省男孩娶安徽女孩才知道,合肥以南嫁女儿基本上是不要彩礼的,就是要也是象征性的一两万,象安庆市与江西省毗邻,江西彩礼高如山,而安庆这边岿然不动,零彩礼嫁女儿多的是。象沿江两岸的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县嫁姑娘都不要彩礼,就这一点,安徽人值得外省人敬佩。

到安徽沿岸走走,鱼米之乡的哺育,湿润气候的滋润,这里走出来的少女,个个身段妙曼,面貌水灵多姿,会让游客驻足不舍。

就回答到这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点评!

【有些图片选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多谢】

1:很多安徽人其实都还没去过黄山。

2:安徽最好的大学不是安徽大学,而是中科大。

3:都说江苏是散装的,其实安徽也是散装的,皖南皖北南北差异很大。

4:皖北地区主要以面食为主,饮食上比较像山东河南。

5:皖中地区主要以米食为主,饮食上特色不是很明显。

6:皖南,饮食较为复杂,有着徽菜的代表“臭鳜鱼”。

7:安徽没有真正的安徽菜,徽菜其实主要指的是皖南菜系。

8:黄山原名其实叫徽州。很多人认为这是改名最失败的城市。

9:在安徽很多地方,“管”和“照”字跟河南的“中”字一样使用频率很高,“照不照”就是“行不行”的意思。

10:黄山背后的徽商及徽文化比黄山本身更值得去体验。

11:安徽的重点高校有一半以上不在省会合肥

12:合肥在安徽省内不怎么受其他地方的人待见,东部几个市反而跟江苏走的比较近。

13:安徽的方言十分复杂,两个安徽人,彼此说家乡话可能相互听不懂,但是能和省外的人用方言聊得热火朝天。

14:安徽的方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吴语片(靠近江浙的区域)、赣语片(靠近江西的区域),以及黄山地区的徽语三个部分。

15: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笔,宣纸,徽墨,歙砚均来自安徽。

16:安徽的风景很美,除了大家熟知的黄山,还有九华山、天柱山和齐云山。

17:李白几乎整个后半生都是在皖南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马鞍山就有个太白墓。

18:安庆人很少说自己是安庆市人,一般会说是是哪个县的人。

19:滁州人说话往往言必南京。非常喜欢提南京。

20:除了臭鳜鱼,安徽还有很多美食,合肥老母鸡,阜阳格拉条、枕头馍,淮南牛肉汤,萧县面皮、苹果,砀山梨,太和板面,凤阳地锅鸡,黄山烧饼,蚌埠烧饼夹里脊,八公山豆腐等等。

21: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规模很大,很多人以药材为生,有钱人很多。

22:安徽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穷,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合肥。

23:想看最安徽的地方就要去徽州地区,因为当地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最能让你直观的体会到徽这个字。

24:淮南寿县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25:芜湖是除合肥外,安徽经济发展第二好的城市,安徽人如果想到游乐场的玩,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芜湖方特。

26:很多皖北人至今未去过皖南,皖南的同理。

27:阜阳人口众多,负面新闻也较多,在外面口碑不是很好。但其实也是概率问题,因为出去务工的人太多了。

28:合肥以前的口碑也不太好,曾被誉为全国传销之都。主要也是因为太多务工人员集聚导致。但现在发展的很好。

29:皖北历史上长期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地处黄泛区,加上连年战争,人口外流。

30:江西的婺源其实以前属于安徽徽州地区,当地的建筑和文化依然还保留了徽州文化的样子。

31:合肥是因为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交汇而得名。

32:皖北盛产政治家,亳州曹操、凤阳朱元璋都是出名的代表。

33:徐州其实是皖北地区和苏北地区共同的“文化心理省会”。

34:庆桐城地区的人读书比较厉害,经常出省状元,历史上有名古文流派“桐城派”便出自这里。

35:南岳一般指湖南的衡山,但安徽的天柱山历史上其实也被汉武帝誉为“南岳”。

36:安徽也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地,中国十大名茶里面安徽占了三个: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

37:安徽安庆、芜湖的人颜值都比较高,盛产美女。三国时期的大乔小乔就是安庆人。

38:历史上,六安、蚌埠、芜湖都曾短暂做过安徽的省会。

39:历史上说的江南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安徽和江苏以前都属于江南省。

40:安徽是我国戏曲之乡,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包括黄梅戏、徽剧、庐剧等等。

41:安徽是属于北方还是南方呢?这个问题其实安徽人自己也困惑。反正安徽冬天是没暖气的。

42:蚌埠地区称呼家人前会加“阿”,比如喊妈为“阿妈”,叫姐为“阿姐”等。

43:安徽六安,除了产名茶“六安瓜片”外,也是全国有名的婚纱基地。

44:安徽现如今已经加入了江浙沪包邮区。

45:还有什么是你了解到的不一样的安徽呢?欢迎评论下方补充和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喜欢以上回答请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给更多的友友~

嫁到安徽17年,让我这个重庆妹子来告诉你安徽有什么特别的:

1.安徽以黄山为名,但其实嫁过来这么多年,一次也没去过,因为离得太远了!不光是我,很多土生土长的安徽本地人也没有去过黄山。

2.这边娶媳妇要订婚(过小礼),过大礼,再结婚!每个礼节的彩礼都不相同,对数字很有讲究,比如礼金10001元,预示万里挑一等等!但是安徽各地的标准不同。家庭困难的,多会找外地媳妇,有的就没有礼金一说,直接办婚礼,而且很多比较偏远地区的新娘,比如贵州,好几年都不回一次娘家。

3.这里小男孩会留长辫子,等到长大了会“剃辫子”,分别是6岁,9岁,12岁这三个阶段,大部分以12岁为主。会像满月酒那样办酒席,亲戚朋友送礼,主要是舅舅送的礼比较大。后来,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赚钱,就慢慢不留辫子了,现在“剃辫子”的人就比较少。

4.六安其实是念lu 安,亳州其实是念bo 州。

5.称呼很特别,叫妈妈为俺妈,叫爸爸为俺爸,阜阳人都喜欢在称呼前加个“俺”。

6.阜阳早点有个“撒汤”,很特别,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7.男子在正月不能剃头,有俗语“正月剃头死舅舅”。都是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剃头。

8.十大名茶,安徽就占四个: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其中黄山占了三个,太平猴魁是茶中之王。

9.行不行,叫“可照?”不行叫“也熊。”

10.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王朝:汉朝 、唐朝、明朝,分别是被三个安徽人推翻,这三个人是曹丕 、朱恩、还有朱元璋 。

11.外地人管阜阳人叫“皖老K”。

12.女子漂亮,皖北叫“排场”,皖南叫“清丝”。

13.很多人认为安徽以面食为主,但其实,这些年慢慢地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不过以旱地为主,毕竟安徽是平原。大米也开始慢慢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14.修了新房子,如果有两个儿子,那么大儿子住东边,小儿子住西边。

15.过年的时候,初一开始不准动刀,初一到初三晚上不能洗脚,也不能扫地。

16.过年会在大年三十就把未来几天要吃的饺子全部包好,因为这里天气冷,即使没有冰箱也不会坏掉。

17.阜阳这里,从初一就开始走亲戚了,而在重庆则是从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长辈会留在家里,都是年轻人去串门走亲戚。

18.安徽这边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导致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多,所以亲戚也很多,但是为了挣钱养家,父母基本都在外地打工,去上海,广东的居多,造成很多留守儿童。

19.阜阳这里有我见过的最大的馒头——枕头馍,是安徽阜阳的一大特色,堪称馍中之王。

20.阜阳的格拉条、馓子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21.以前别人都以为安徽很穷,但其实这几年发展很快,比如公园,光阜阳就有很多免费开放且风景优美的公园。工厂,新建筑等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就业率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2.到了阜阳我才知道,高考分一本二本,以前确实孤陋寡闻。

23.其他地方买菜都是多少钱一斤,阜阳这里都会直接说成“几斤”,比如二斤,意思就是10块钱二斤。

24.这里还有个风俗就是朋友买车,兴“放炮”,意思是亲朋好友送礼,车主请客吃饭,在买车时放礼炮,讨好彩头。

25.生孩子快满月时,有个习俗是“挪挪窝”。就是让孩子和宝妈去娘家住几天。我是外地的,当时就去老公的三姨家住了三天。

26.安徽最好的大学是中科大!在合肥。

27.阜阳这里洗澡大多去浴池,包括农村,但是重庆都是在自己家里洗澡。

28.怀远地区老母猪下崽也要办酒席,送礼。

29.同是安徽人,但说话不一定能听懂,比如黄山人说的话,阜阳这边就完全听不懂。

30.安徽人特别喜欢吃卤菜:比如符离集烧鸡、无为板鸭!

31.安徽还有一个特色小吃是卷馍 !里面包了绿豆芽和面筋,但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会加火腿肠、五花肉等等。口味也从单一变成了辣或不辣。

32.阜阳的老年人都很喜欢看黄梅戏!经常聚集在公园、广场表演。

33.很多人都觉得重庆人喜欢吃辣的,但其实安徽的很多地方小吃都特别的辣。

34.前几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外地收废品,特别是上海,很多都发财了。

35.方言里还有壳垃头子、胳了拜子、不管斤(不行)、能吊台、肉(墨迹)、徐(啰嗦)。

36.特色小吃还有:油酥烧饼、羊肉泡馍、泡烤,糊辣汤、肉夹馍等。

37.安徽有个臭鳜鱼特别好吃!

38.毛鸡蛋也是路边特色小吃。

39.这里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会炸油饼子,油角子。

总之,安徽人特别注重吃,美食中把面食发挥到了极致,你还知道哪些安徽习俗吗?

以前以为,整个安徽都是像亳州阜阳那种,说河南话,北方生活习惯饮食。

去了之后,原来江苏安徽都一样,北方南方差距很大。就像是徐州对苏州,阜阳对黄山。而且安徽也有一半是南方,江苏也有一半是南方。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