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珲春市职业高中毕业证图片

访客42024-02-25 07:23:33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有传闻在康熙年间有一书生,被发落至宁古塔二十二年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逃脱机会,他日日夜夜的被披甲人强迫干活,讨不得披甲人的欢心那就得受鞭刑。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珲春市职业高中毕业证图片

终于有一天他趁着披甲人换班的间隙连夜逃跑,曾经有人试图逃跑被抓回来后就被斩首示众了,这书生有上天的眷顾,逃亡之路遇到一位高官,最终才回到京城得到了救赎,可见这宁古塔的恐怖之处。

在清朝一个人犯了罪被发落到宁古塔那就等同于生不如死,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宁古塔位于我国的最北边,现在许多人都去那边旅游赏雪,然而在清朝这个地方是边防重镇,这“披甲人”就是镇守边疆的棋子。

宁古塔是满族语,“宁古”是“六”,“塔”就是“个”。传说是努尔哈赤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来此地发展家业,六个孩子各局一方,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聚拢精兵强将,建立起了清朝,这个地方就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但是由于这个地方天气恶劣,环境复杂并不适合作为京城,反而适合作为流放之地,所以清朝的皇帝就把此地作为囚犯们的流放场所,同时也让这“龙兴之地”焕发了新的光彩。

披甲人是在此守卫清朝的疆土的,在清朝刚建立的时候俄国的势力也在逐渐的庞大,因为宁古塔距离俄国的疆土很近,为了抵制侵略和战斗,清朝将披甲人即战争捕获的战俘和主动投降的人,派遣至此地来镇守捍卫疆土。

清朝有三种士兵,“阿哈”、“披甲人”和“旗丁”。这"阿哈"就是最低等的人,一般以汉人和朝鲜人为主,在战场上都是第一个去冲锋陷阵的奴隶,就是战争的炮灰。

“旗丁”,顾名思义就是从旗人中选拨出来的人,清朝的地位是以旗为划分的,上八旗是地位高的家族,而“旗丁”则是旗制中地位最低的,但是在这士兵阶层里算是较高的位置。“披甲人”不用上战场,只是负责在边防镇守疆土。

北京到宁古塔距离遥远,加上当时的交通不方便,被发落为奴的官员一般都是被官兵押着走过去的,这一路的长途跋涉,许多养尊处优的官员就受不了这一路的艰辛困苦,甚至还会受到官兵的拳脚,那小命早就不保了。

有的人勉强到了宁古塔,那等待他的也会是无尽的折磨和虐待。

原本披甲人是地位很低的人,现在他们也有了奴隶,那自然是会有想尽各种办法来折磨犯人的,毕竟人的报复心理一旦被激发,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宁古塔这个地方就很恶劣,冬天气温甚至低至四十多度,犯人们也只有薄薄的衣衫,房子也是很简陋避寒是难事。

犯人到了这就像是进入了人间地狱,生不如死,还要备受折磨。不过还有说法是被发配至此的犯人是没有受到虐待的,因为宁古塔本身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这披甲人待这些犯人也并不是很残忍。

毕竟在那个地方见个活人确实不容易,他们大多以朋友相处,互相帮忙,而且有的犯人是官员,大多还是有点文化的,披甲人对他们也是比较尊敬的。

然而,归根结底许多娇生惯养的人是熬不过的,大多数在宁古塔呆不久就会选择自尽了,甚至有的人直接就在家里自杀,以死亡结束省的受尽折磨了。

清朝建立这一惩罚制度,其实还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帝制,给披甲人发配奴隶也是给他们解压的一种过激方式,主要是稳定他们的军心,当然最重要是维护封建帝制,究其根本就是维护皇族自身的利益,这些披甲人和被发落的犯人都是他们的棋子罢了。

电视剧里面经常把『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作为对犯罪大臣及其子女的惩罚。那么宁古塔和披甲人都是什么呢?

首先,宁古塔不是塔,是满语的音译,满语里面,『六』的发音是『宁古』,『个』的发音为『塔』,所以宁古塔的意思是『六个』。

现在黑龙江省的宁安县,就是宁古塔将军的驻地。为什么发配宁古塔是个严厉的惩罚呢?因为当时的宁古塔生存条件非常的恶劣,在一个发配者给自己父母的书信中,就这么写道: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而披甲人是什么呢?满洲八旗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

披甲人

和旗丁。

其中旗丁的地位最高,是真的满洲女真。而披甲人则身份混杂,主要是投降满洲女真,愿意为女真人披甲上阵,征战讨伐的人;披甲人地位低于旗丁,但是高于阿哈。阿哈地位最低,指的就是奴才。

所以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就是给披甲人当阿哈。不但吃苦受罪,并且毫无人身安全和尊严的保障,故而被人人视为畏途,也被朝廷作为对犯罪官员非常严厉的惩罚。

宁古塔这个地名在清朝有着令人胆颤的含义,那是一个还没有工业开垦土地的年代,在国家的边缘地带还有着众多蛇兽横行、瘴气横生的蛮荒禁地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宁古塔的位置主要包括现在黑龙江的一部分以及俄罗斯到海参崴一带的一大块领地,幅员辽阔难以丈量。


在清朝入关之前,这里只有少部分的女真人土著在此活动,他们主要依靠采集人参,射杀水貂、水獭获得毛皮与中原王朝交易,靠着渔猎为生

披甲人等同于边防民兵

在清朝入关之后,因为北面俄国的势力逐渐膨胀,为了抵御俄国的侵略,清朝皇帝开始逐渐将这里打造成了边防重镇,将很多在中原内收编的降兵降将发配往了宁古塔,将他们驻扎在了这里,为清朝守起了边疆,抵挡起了俄国人的入侵。

这些从中原发配而去的降兵降将就被称之为了披甲人,披甲人除了分布在宁古塔之外,发配到全国的各地的汉人降兵降将也被清朝称之为了披甲人。

可以说披甲人就是清朝驻扎镇守在清俄边境的边防士兵,但是他们的性质有点像民兵,他们没有战事的时候就靠开垦土地养家糊口,有了战事就会拿上武器披上盔甲去作战,一旦被发配到了这里,子子孙孙后代都不得离开,只能在这里扎根散叶,为这里增丁添口,除非有特殊的赦免才能离开。

披甲人并不是宁古塔的统治者,他们位居在宁古塔地位的中层,在他们的上面是满清的女真人,这些女真人是满清旗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清朝就是依靠着这些旗人担任宁古塔的将领,控制着这些汉人降兵降将的。

发配宁古塔的恐怖

因为后来兵事的减少,清朝获得披甲人的渠道变少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在宁古塔当地重新编练士兵担任披甲人。

为了填充宁古塔的人口,清朝会将很多犯了重刑的犯人发配到宁古塔,对于当时的很多犯人来说,发配到宁古塔一点都不亚于死刑,因为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只能靠步行,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而且这一路上山林茂密,虎狼横行,在当时东北的大地上随处可见凶猛的东北虎,稍有不慎就会被突然窜出的东北虎以及野狼咬死。

但能活着总比死了好,所以很多人只能安心的认命,乖乖来到了宁古塔。

在这些犯人中分两种待遇

第一种是不为奴的,他们中有很多是因为科举作弊以及各种文字狱等文事获罪的,因为是文人的原因,所以给他们留有了一定的地位,在来到宁古塔之后能成为这里的居民,可以在这里世世代代的生活下去。
另一种就是给披甲人做奴隶的,披甲人辛辛苦苦的为清朝守着边疆,难免是有脾气的,为了安抚披甲人们的脾气,清朝就会将一些案情卑劣的犯人发配给他们当奴隶,伺候他们,这就是给披甲人为奴的犯人。



这是个时候可能大家就会问了,是不是宁古塔这个地方有着一座耸天立地、怪异非常的巨塔啊?要不然为什么会叫做宁古塔呢?

实际上宁古塔根本就没有塔,这里一片蛮荒,宁古塔这个名字的由来实际上是满语汉化翻译的叫法,在满清的传说中,他们的六个祖先是发源于此的,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他们就将这里称之为了六个,六翻译成汉语就是宁古,个翻译成汉语就是塔,这就是宁古塔叫法的由来。

所以说清朝宁古塔的披甲人就是为清朝驻守边疆的汉人民兵,明朝不少的士兵在被俘虏后就有一部分人被发配到了这里,他们成为了这里的永久居民,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他们并没有因为民族的原因被此处的旗人所轻视,他们受到了当地土著的欢迎,也为开垦宁古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清朝,宁古塔除了是蛮荒苦寒的象征之外,因为这里的民风淳厚,还是民风朴素的象征。

清朝对于官员犯罪,最严重的就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其次就是斩首,第三就是发配。

发配的地方,大多是几千里外的宁古塔,主要是给披甲人为奴。

问题来了,到底宁古塔在哪里?披甲人又是谁?

宁古塔在东北黑龙江宁安市一带



宁古塔是北方严寒之地,距离京城(北京)有三千里远,有两座城,一座新城,一座旧城。新城就在如今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是康熙时期建的。旧城是在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是努尔哈赤时期扩大建立的。

宁古塔没有塔,只是个地名而已,是满文直译。“宁古”是“六”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六个”。名字的来历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有六个儿子,曾经都住在这片区域,于是,后来慢慢就成为了地域名字,有了中心城。

但是,这个名字很有特点,是个数量词,满人就是这么任性,简单,好记。不过,中国的大多百姓更能适应“数量词加名词”的叫法,比如“八棵树”,比如“八家户”,比如“六盘山”,比如“五丈原”。

宁古塔曾经很厉害,清朝初期,这里设有“宁古塔将军”,这个“将军”不是哪里都有的,整个东北,当时,只有“宁古塔将军”和“盛京将军”。当时宁古塔将军的管辖区域非常大,宁古塔也成为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康熙十五年,设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吉林乌拉(吉林市),并设立了“吉林将军”,自此“宁古塔将军”成为了历史,当地只设宁古塔副都统。

披甲人是谁?来自哪里?



披甲人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披着盔甲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披着盔甲,就是披甲人了。

八旗制度“以旗统兵,以旗统民”,平时打猎打鱼,战时披着盔甲上阵。这些人,分为三等:阿哈、披甲人、旗丁。

“阿哈”地位最低,多数是汉人和朝鲜人;“披甲人”位置中等,多是其它部落的降人;旗丁地位最高,是女真人。

披甲人无疑被女真重视,放到边境做守卫工作,后来“降人”越来越少,于是直接安排军人过去。披甲人后来多引申为“东北边疆的守卫军人”。

发配到边疆的官员,就是给披甲人做奴隶去了。这福利不错,让披甲人单调的生活有了色彩。

那么披甲人对“发配过来的奴隶”怎么样呢?

“宁古塔”和“披甲人”为何成了很多官员的噩梦?



宁古塔的可怕在于两个,一是距离太远,古时交通又不便利,全靠“11号马车”(步行)前行,想想几千里的距离全靠步行,实在是不容易。二是,气候多变,冬天寒冷异常,而且持续时间长,这寒冷大多数人受不了,特别是南方官员,在他们看来,这里简直是人间地狱。

披甲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是被发配官员的主子,官员们成了披甲人的奴隶。官员们曾经的扯高气扬,曾经的耀武扬威,到如今一无所有,还要被别人“喝五吆六”,这让官员们的心理有了巨大的落差。

天寒地冻之时,官员们没人关心,没人给予适时的嘘寒问暖,很少有主动张罗安排冬衣;夏天酷暑之日,也没人管你的消暑纳凉。这里,曾经的官员只是奴隶,再也没有曾经的权势。

难道,宁古塔真是人间地狱?其实,也不完全是,很多发配的人还被那边的官员重视。比如王兆骞,后来成了当地官员的幕僚。由于披甲人的生活很无聊,后来来的郑芝龙、金圣叹家属、吕思良家属等等发配的人,带去了文化、农耕、佛法等知识,促进了交流,让披甲人也长了见识。

宁古塔的可怕,在于文人们的文字描述,扩大了“可怕”。比如气候,比宁古塔恶劣的还有东北漠河、黑河,新疆阿勒泰、塔城,这些地区气候都比宁古塔恶劣,当地人还是能够安居乐业。



宁古塔的真正可怕在于:步行几千里,辛苦;去了之后当了奴,心理落差大;南方官员们对气候,不适应。

在清朝电视剧里面,最常见的就是发配宁古塔为奴。而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而后来还有与披甲人为奴,这里的披甲人有是谁?

宁古塔

如今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的宁安县,清朝时期被用来作为流放地区。至于宁古塔的地名由来,还要有一个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有兄弟六人组建军队占领此地,而努尔哈赤恰恰看中。在满语当中,六是宁古的意思,个则是塔。努尔哈赤占领此地后,按照满语起名宁古塔。

在这之后宁古塔就作为后金的屯兵之所,在这之后也就转变为清政府在黑龙江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顺治接手后,其管辖范围非常之大,也渐渐变成了接收流放人员的场所。

披甲人

清朝实行的是旗人制度,旗人是最高等级的贵族。除此之外,清朝还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其中阿哈是奴隶,披甲人是清朝建立时的降兵(多是汉人),而旗丁则是女真人。

所以披甲人其实是比八旗军低一级的存在,但是地位不是最低的一批。被发配过来的人的命运都很凄惨,因为披甲人曾经都是降兵,地位一直很低。如今手下还有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可以预料这些人的命运如何了。

在清朝,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确是件挺恐怖的事情。但这个恐怖,不是宁古塔本身有多可怕,而是被流放宁古塔,比被判死刑,直接处死,还要更加的痛苦、可怕。

宁古塔,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古地名,其管辖范围比较广阔,最北边在现在的俄国境内。比如有名的海港海参崴,原本就属宁古塔管辖,在后来的《北京条约》中,割让给了俄国。

宁古塔这个名字来自满语的音译,“宁古”在满语中是“六”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六个”。据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有六个儿子,分别把守周边一方,因此而得名。直到现代,还有“六祖城”遗址存在,其实就是分散在周边的六个独立的部落聚居点。

宁古塔的治所有新旧两城,新城在现在的黑龙江宁安,旧城在现在的黑龙江海林附近。而宁古塔旧城,就是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

宁古塔,在一年中,从上一年八月到第二年四月,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但是,这个地方水土肥沃,物产丰美,要不然努尔哈赤的祖先早就被饿死了,而那些戍边守军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气候恶劣,并不是宁古塔最可怕之处。

之所以清朝时期,被流放的人很害怕去宁古塔,实在是路途过于艰辛难行。

根据《清史稿·刑法志》的记载,清朝的流放刑,后来成了“律成虚设矣”,因此实际有效的刑罚变为了充军。而充军“并不入营差操”,只需要在朔望日去应检,“实与流犯无异”。但跟流放不同的是,被充军的人多数被发遣“驻防为奴”,主要工作就是“为奴种地”。而充军地点分为五种,四个距离,“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烟瘴俱四千里。”宁古塔就属于极边的四千里之外。

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而且要在一定时间内赶到充军地,这本身就是一种比处死还残酷的惩罚。特别是在冬天寒冷季节(后来康熙特别下旨,寒冷时节不得上路,防止犯人冻死途中),赶路是更加的艰辛,很多人都没能走到充军地,就病死途中了。更不要说,还要给“披甲人”为奴,去宁古塔种地了。所以,才有人一听说要发配宁古塔, 直接自尽了事。

至于“披甲人”的身份,其实并非指什么“降卒”,但是包括降卒。这个跟满清的“八旗”制度有关。

最开始的“八旗”,仅仅是指“满八旗”。努尔哈赤后来收服了蒙古多个部落,又有了“蒙八旗”。在跟明军的作战中,满清又收降了许多汉人军队,就又增加了“汉八旗”。

在《清史稿·兵志·八旗》中,黑龙江的八旗驻军,分为五类,前锋、领催(负责一些文职管理工作,比如册籍、俸饷等,属于军官序列)、马甲、诸匠(各类工匠)和养育兵(主要负责屯田的预备兵)。其中,“马甲,又称披甲”,就是“披甲人”。

“前锋兵”组成的是“前锋营”,多来自马甲兵和养育兵中的满蒙精锐,不选汉人。他们主要负责掌握旗帜,作为先导等,后来多负责皇帝的先导警卫。前锋兵其实就是精锐马甲兵,也是“披甲人”。

而“马甲兵”,即“披甲人”,是八旗兵的主力,他们组成了“骁骑营”,而且半数以上是汉人。马甲兵也屯田,但他们还要操练,负责作战,所以,充军发配的犯人,就会被分配给他们,帮他们种地。

步甲,应该不属于“披甲人”。因为步甲的地位比较低,他们本身就是下人、家仆或者奴隶,其中就包括那些“为奴种地”的充军犯人。他们没有独立户口,很少真正有自己名下的奴仆。他们比八旗中的包衣地位都低下,包衣至少都是正式的旗人。步甲平时也要帮主人种地,他们的装备、给养也多来自主人。有些比较受家主器重的,可以从家主那里获得土地,还有家奴。但一切都还是在家主名下。所以,不会直接分配奴隶给他们,而是先分给家主,再由家主另行分配。

综合分析下来,“披甲人”就是具有正式旗人身份的“前锋营”和“骁骑营”的满、蒙、汉三族的八旗骑兵。

你身边人退休金是多少,哪里的,退休前什么岗位

本人今年57岁,80年18岁进企业单位当学徒工电工,头一年每月18元,第二年20元,第三年23元,到13年我50岁退休,到现在我的退休金是2800多点。那时觉得能进国企挺好的!我邻居有个嫂子是环卫工人,我的亲姑姑是修马路的,那个年代环卫工人我们这叫扫马路的,修马路的叫挖坑的,那个年代谁愿意干那活,学点技术多好,我说这话并不是岐歧视,到现在她俩每月退休金一人比我多一千多,工龄比我短几年,这就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区别,大家怎么看这事

我冶金国企上班,76年元月参加工作,2012年退休(企业正科)工龄37年,当时退休金1789.5,现2887.5,今年可突破3000块。[呲牙][呲牙]

我同学和我同年下乡,后来当兵,2013年在部队退休,现工资近两万(大校军衔)[得意][得意]

又一同班同学,我们一天下放,一年招工,同一厂,同一车间,同一班组,同一年退休(他十月一日退,)他现在工资3200。[what][what]

还是同班同学,同年下乡,同一下乡地,住隔壁,他78年当兵,我80年招工,他83年退伍进县委办,2018年退休,现在退休工资5000多。[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还是不要比了,人比人气死人。[可爱][可爱]

能过就行!健康就好![加油][加油]

我一个同事,参加工作39年,2011年退休时退休工资1700多,还是企业高级职称。为此,退休后又干了4年,在2014年才离开公司。

没办法那么一点退休金够干啥的。现在经过几年的退休人员涨工资,也有3000多了。

可是同样的职称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的,现在最少都6000多了,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一倍还多。

8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国家分配而走向了不同岗位,有的去了企业,有的到了机关事业单位。同学一场,谁都没想到几十年以后退休竟然收入差距那么大。

这就是让人屡屡诟病的退休工资的双轨制,我们都是受制于这个制度,退休后的退休金很微薄。

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发现了这些弊端,进行了养老金的改革,但是成效不显著,这是因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块。企业养老金因为是企业和个人自己缴纳,都是按最低档缴纳,公务员大部分都是财政支付。

那么退休时差距最大的就是养老金的替代率,企业因为缴的少可能只有60%或者更低,而机关事业能达到90%到100%,这样反而更拉大了差距。

所以现阶段还无法真正实现养老金的并轨,这种不公可能还要存在以后一段很长时间。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