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盛产良马吗?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扶余一中高中毕业证样本

访客42024-05-14 05:11:26

东北地区盛产良马吗?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

东北地区古代盛产良马,在东北先后崛起的高句丽、契丹和女真人就有不同的良种马。包包里的爱马仕果下马是一种非常矮小的战马,可以在山区奔跑,负重能力强但是冲击速度不行。。契丹人的战马在唐朝就有记载,是一种类似蒙古马的矮小战马,吃苦耐劳繁衍很快。女真人的战马是他们用粮食和黑豆饲养出来的,高大战马在辽代就非常著名,但是在辽代全盛时期,女人要每年向契丹人上交1万匹战马,保证自己不会乱来。满洲八旗崛起时最初是步兵强大,她的死对头叶赫就说过,建州的步兵很强,而叶赫的骑兵是女真部落第一,在满洲八旗吞并了叶赫部后,骑兵的短板就被补上了。

东北地区盛产良马吗?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扶余一中高中毕业证样本

作者怕是把现在的东北跟古代的东北混淆了!

古代,满蒙地区是不分家的。古代的东北地区,一直也都是游牧、渔猎民族的居住地。无论是东胡、契丹、女真、蒙古、满洲都曾在东北地区繁衍生息,黑龙江的杜尔伯特大草原,在古代也是良马产地!而吉林西部、辽宁西部也曾经是大草原,有大片可供游牧的区域,良马的养殖是不存在问题的。

至于满洲八旗,一部分是重骑兵,更多的是下马步兵!即马匹只作为长距离的骑行工具,作战时以下马作战为主!这与金国时的女真重步兵是一样的!


东北产马,产量还不低。但与西北马比起来,不算太优质。

东北马的主产区,是蒙东地区,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品种早年就是蒙古马,后来引入苏系血统,逐步改良,目前主要为挽马。

八旗的主要兵力,肯定是步兵,因为满族是渔猎民族,不是游牧民族,马匹并不富裕,看看满族的聚居地地形地貌就知道了。骑兵,对于非游牧民族,都属于比较昂贵的专业兵种。

但无论什么民族,都会组建自己的精锐部队,八旗里肯定有骑兵。与其对战的,有袁督师亲手组建的“关宁铁骑”。论实力和战绩,关宁在八旗之上。也好理解,正规军总要比游击队实力强一些,人数和装备水平都有优势。

大清中后期,最有名的骑兵部队,是索伦骑兵和蒙古骑兵,都不属于最初的八旗主体。也可以侧面说明,八旗军队,核心主力并非骑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东北不产马的?

我无语了。

东北是中国古代几大传统产马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肆虐的东胡,以及后来的盘踞东北的鲜卑、乌桓,他们都是以骑兵为主。

以乌桓为例,三国时期的历代武将对付他们只能使用骑兵。

比如著名的公孙瓒号称白马将军,就是因为他的骑兵部队中白马较多。

对付乌桓骑兵,你如果用步兵连追都追不上,谈不上打了。

东北面积辽阔,地形多养,存在大片的草场,适合放牧养马,只是没有蒙古高原地区的草场那么大而已。

早在鲜卑时期,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在种地的同样,也养马养牛。

到了契丹、女真时代为了军事目的,开始大量养马。

辽国时期,国家养马就超过100万匹,非常惊人。

金国女真也很强调骑兵作战,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达47万匹。

明代永乐时代,为了对抗蒙古,专门在辽东设置马市,大量购买松花江到黑龙江一代的马匹,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

当时女真人把养马作为同大明交换物资的重要商品。

一批良马的价格很高,可以换到大批物资。

不过,满洲八旗兵则主要还是步兵,或者是骑马行军,下马作战。

这主要是东北的女真人和大漠的蒙古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平时生活就是骑马放牧。

而女真人一部分是游牧,一部分则是渔猎。

所谓渔猎,就是打鱼打猎。

就打鱼打猎来说,是没有必要骑马的,这会打草惊蛇。

女真人即便是打猎,也不过骑马赶到猎取,然后徒步进行狩猎。

所以,女真人不是人人会骑马作战,大部分人只会骑马,却并不会马上作战,尤其是骑射。

为啥?

因为骑射的难度非常大,至少要有5年以上专注的训练才行,除非游牧民族不然根本就掌握不了。

所以满清八旗的作战核心仍然是步兵,但话说回来,八旗骑兵也是绝对重要的作战力量。

八旗兵作战中,骑兵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是核心作用。

其实是进攻中,骑兵主要起到最为重要的突破作用。

而大明可以对付满清步兵,但很难对抗八旗骑兵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大明不惜代价,编组吴三桂精锐骑兵的原因。

不产马,明朝主要产🐴的地区是河北地区,因为没有控制河套地区,所以明军骑兵略微捉襟见肘,而后金在没有吞并蒙古以前骑兵部队也是略显疲态,所以后金主要依靠重甲步兵为主力作战,

后金之所以能击败明军,并不是后金士兵多强悍(当然和明军比那就是虎狼之师),完全是明军战斗力太弱,明军的战斗力弱的原因有明军将领喝兵血,克扣士兵粮饷,明军士兵犹如乞丐一般,萨尔浒大战前的明军将官头盔居然一捅就出现窟窿,可想而知普通士兵的装备会是什么样子,第二就是明军士兵形同奴隶,明军的肉刑,对军士实行割耳朵,割鼻子,弓箭穿腮,很难想象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



欧洲传教士记载的明军,是不是特别熟悉?没错,这就是明棍用来移花接木把形容明军的记载给变成清末的清军身上了,

但是后金却没有军队腐败,军功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所以投降后金的明军士兵在得到了在明朝哪里无法得到的金钱后马上战斗力呈现几何式的增长,与其说是满洲八旗消灭明朝,不如说是投降的明军消灭的明朝更贴切,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清军进攻南明,区区两万满族八旗就能横扫号称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部,号称拥兵二十万的李成栋部(李成栋,一手导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如果不是多泽勒令封刀,不知道要被这几个军阀杀多少人)

东北不仅盛产良马,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自明永乐初年明廷在辽东开原、广宁开设马市,至帝国晚期延续长达200多年,交易内容主要是女真部落用马匹、各种动物皮毛和山珍,换取明朝商人的丝绸、茶叶、耕牛、铁制农具。

史载,每年仅开原就开市上百次,单次成交额可达白银2.5万两,按市价可购买4000匹良马。虽然双方交易不会只买卖马匹,但从中亦可看出当时东北地区养马业的发达。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在扩大势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为减轻外部压力,也多次向明廷进贡以迷惑前者,其中就包括大量马匹。

1619年农历2月爆发的萨尔浒大战,最终以后金获胜告终,其不仅杀伤数万明军,还迫使协助前者作战的数千李朝残兵败将投降。其中,李朝部队统帅姜弘立有个帐下幕僚名叫李民寏(音同环)也跟着主子做了俘虏,他就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以日记形式写下了不少有关后金国情、军情的第一手资料。

在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市新宾县),李民寏吃惊地发现八旗官兵酷爱养马,不仅诸位贝勒、将官在家中蓄养着“千万成群”的骏马,就连普通士卒每户也少说有10来匹马。据他观察,畜牧业是当时后金仅次于农业的第2大生产部门,而且“六畜之中唯马最盛”。

等到萨尔浒大战结束后转过年来(1620年),李民寏被释放获准回国。在途经今吉林东南部的浑江领域至大板岭(今吉林集安市境内)六七十里的道路沿线,他又亲眼目睹后金在此地设置的畜牧场“放牧马群漫山蔽野者,不知有几万匹”。而像这样规模的官方马场,后金在东北地区还建有多处,其饲养的马匹数量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即便如此,随着人口增多、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后金及改国号的清政权(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元)仍逐渐感到马匹不敷使用,于是一方面鼓励属下积极蓄养马匹,另一方面又效仿明廷在塞北开设边市,吸引蒙古各部用马匹前来交易,此举不仅大大扩充了清军骑兵力量,同时又压缩了明朝战马来源。

等到1633年明军叛将孔有德、耿忠明率部来投时,皇太极先后2次调拨3000多匹战马送给前者作为奖赏,可见清初畜牧业已达到十分繁荣的程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