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admin62024-02-28 17:33:49

山西吕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传统一点的印像就是红色革命老区,很多县城在黄土高原的山间,不是平原,发展有很多限制。

山西吕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汾阳孝义一带一马平川,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整体走在吕梁前列,城市人口也较多。

而且吕梁的方言有很多,离石那边和孝义这边完全不一样,像我,根本听不懂离石,临县那边的方言,外人不好融入,发展有限制。

山西整体都是资源发展型城市,尤其是吕梁,煤价高的时候,吕梁经济水平排在全省前列,近年来煤价下来后,吕梁经济一蹶不振,现在也是在寻找出路,重视旅旅,养殖,等新的产业。

期待吕梁更好的明天

作为一个在吕梁市呆了四年的晋中人,略微说一下我的看法。作为山西人,从小就知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从小吕梁给我的感觉是有神秘色彩的,《吕梁英雄传》想必就算没有看过也听说过吧。在交城呆了三年,又在文水呆了一年,期间汾阳,孝义,离石,方山,中阳也去过。这地界的人给人的感觉大部分人是淳朴的,但淳朴中带着一些彪悍的民风,这并不冲突。相处起来对味的话是很舒服的。除了汾阳和孝义,别的我去过的地方感觉有点不太重视基础建设的感觉,道路偏窄,路况也不是太好,市容市貌说实话不算太好。煤矿很多,国道上拉煤拉货的大车太多了。各种土特产什么的简直不要太丰富。印象中有煤矿的城市肯定是灰头土脸,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吕梁也有山清水秀的地方。不过经济方面确实是硬伤,产业单一,贫富差距过大。这点好像也不仅仅是吕梁,整个山西都亟待转型。整体来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

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吕梁英雄传》。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

吕梁英雄传》是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后来被导演何群、张纪中等人编为电视剧。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而小说作家马烽也是吕梁人,写这篇小说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抗日战争中,马烽和许多热血青年,纷纷投奔包括延安在内的军政要地,参加了共产党。

现在的时代,大家一说吕梁,都觉得是比较贫苦的地区,谁又能想到在革命战争年代,三万多名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那是一部多么行为壮观的历史画卷。吕梁人组织民兵,保家卫国,英勇同敌人作斗争,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都已被现在的吕梁人继承和发扬。在吕梁岚县,那里的人民勤劳朴实,在那片土地上挥洒汗水。柳林县、临县这些县市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自己的事业,走出农村经商,从政。孝义市更是凭借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冲进百强,称作百强孝义。

吕梁人民,虽然条件环境不如平原地区,但却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战胜艰苦环境,雄起!

一说到吕梁,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黄土高坡。没错,整个吕梁地区确实都是黄土高坡。此外,在山西来说,吕梁还属于高寒地区,特别适合土豆、高粱、荞面、莜面以及各种杂粮等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吕梁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比如碗团、合愣子、莜面栲栳栳等。

吕梁不仅有美食,还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吕梁山脉在这里生根发芽,一直向南而去。北武当山便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有着堪与华山比的险峭。此外,黄河文化在吕梁渊远流长。天下黄河第一湾磅礴雄伟,碛口古镇在黄河的滋养下,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天下黄河第一门孟门,系大禹治水第一门户……

在吕梁这片黄土高原上,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勇敢。一部《吕梁英雄传》形象的描绘了这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都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

吕梁目前就一个离石区,不过已经规划了方山,中阳,柳林为发展区。从整体形状上看属于带状结构,也就是两山夹一河,已经开始开发北大街新区了,只是还是个带状,现在离石总体看是个人字形,两条河汇成一条的样子。

经济上是03年设的市,历史欠账比较多,在去年的时候市周边才普及了集体供暖,经济主要靠煤炭支撑,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小,不过经过几任领导的调整逐步在优化结构,相信不远的时候会壮大成熟。

说起对吕梁的印象,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延伸的。从一座山、到一座城再到一条战线,这就是小编对吕梁的最核心的印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吕梁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山脉。正如郭兰英老师歌里唱的:“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作为山西省内两山夹一川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吕梁山脉是山西的向西屏障,是黄河在黄土高原上不会泛滥的重要阻挡。

后来,吕梁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圣地。吕梁英雄传的热播,抗战历史知识的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知道了这里是这里是八路军抗击侵略的重要战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延安走向北京的重要一环。


现在,吕梁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圣地,有数不清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看不完的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在山西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这里是重要的战场。全省脱贫看吕梁,吕梁山区的脱贫成为我省脱贫战线的一个重要堡垒,是我们必须攻克的目标。

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其实古代的阵法我们不能妄自评说 仅我而言还是有存在的必然性 但是不会像影视剧那样夸张 摆弄一些石头或者士兵来回变换队形 就可以把一只大军迷惑 历来兵家策略是 “兵不厌诈 ”所谓的阵法也可能是为了迷惑敌军 也可能是缓兵之计 为了拖住敌军 从而达到合围进而消灭的目的 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展示 以求震慑对方《新三国》里 曹操不就是先摆阵法 施展个人魅力 用此计拖住了袁绍的大军 从而攻破袁军的侧防线和后防线 瓦解敌军意志 以少胜多 最后袁军大败 以我个人而言 历来的阵法主要的作用是震慑 威慑与心理战术 胜败与否不只是人数武器和后勤保障的优势 人的意志力也很关键 一旦意志瓦解 其结果可想而知 就像我们历年的国庆阅兵一样 不单只是仪式和活动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震慑作用 展示我国国力和军力的强大 军人军事素质及先进武器装备的威慑力 这也是意义上的排兵布阵 也是阵法 以上仅我个人之言 感谢邀请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首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呢?

天门阵是《北宋杨家将演义》的虚构,写得神神道道,说什么阵中有阵,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有天罡,有天才,有天宝,有天德,有天翻,有天魁,有天绝,有天斗,摆全了得有一百单八阵,辽兵只摆了七十二阵,却也是阵中阴风凄凄,杀气冲天,魔见哭、鬼见愁了。

太乙混天象阵是《水浒传》中的编排,描绘得更加玄幻,分青龙、白虎、朱雀,按东南西北,分斗、牛、女、虚、危、室、壁、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等方位摆列,阵内有风雷电雨,常常是风雷火起,空中霹雳交加,杀气满天,走石飞沙,端的是天兵惊心,神将胆落。

……

实际上,《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八卦阵也非常神妙。

且说刘备不听赵云、诸葛亮等人的苦劝,坚持兴兵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与东吴大都督陆逊对峙。陆逊按兵不动,刘备难忍天气炎热,屯兵于树木之间。马良将刘备布营图本带往成都呈给诸葛亮。诸葛观图大惊,料刘备必然溃败,一面火速调军准备救应,一面告诉马良自己已经在鱼腹浦布兵10万,可保刘备逃往白帝城。果然,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仓皇逃命,在赵云的死护下狼狈撤往白帝城。陆逊乘胜追袭,到鱼腹浦,忽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股煞气,冲天而起。陆逊疑惧,深怕中伏,先退兵十余里,再派人探访,得知前处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一人一骑。陆逊大异,亲自入石堆观看。哪料进得阵来,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举目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惧意横生,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小命休矣,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出了石阵。

小说介绍,这是诸葛亮按照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布置下的八阵图,用石头摆成,吸收了八卦排列,兼容天文地理,威力巨大,“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三国演义》这段描写,后来被武侠大师金庸多次化用,搬入了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之中,黄药师、黄蓉父女用桃树、用海滩礁石布八卦阵,弄得众江湖豪客团团转。

但是,这种情节一看也是假的。

尽管《水经注•江水》、《太史升庵全集》以及《奉节县志》等书都言之凿凿地说现在位于奉节县城东一公里的水八阵图,就是诸葛亮当年所为。

但是,从时间上分析,当年诸葛亮领张飞、赵云逆长江而上救助刘备时,军情紧急,根本来不及在此摆设阵图。另外,依靠固定的石块来困死敌军的事只能发生在神话传说里,现实根本办不到。再者,陆逊也根本没有到过这里。

所以,《荆州图副》、《寰宇记》、《荆州记》等史料都认为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属于“妄传”。

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虽属“妄传”,但诸葛亮根据周文王《后天八卦》、孙武《八阵之法》、孙膑《八阵篇》等古代阵法,结合蜀魏战争的实际需要,推演和创造出自己的八阵图却是不争事实。

《三国志》、《水经注》、《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沔县新志》、《忠武侯祠墓志》等众多史料均有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上“筑督军坛,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

收录在《诸葛亮文集》中也有《八阵图法》,诸葛亮在文中自豪地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矣。”

所以说,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得那么神奇,但从诸葛亮“庶不复败矣”一语,可知其威力非同寻常。

八阵图具体如何布阵呢?诸葛亮只在《兵要》第九篇中泛泛说了一下:“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后人难得要领。

清嘉庆年间的武侯墓祠主持道人李复心专门到定军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忠武侯祠墓志•沔阳八阵图考》称:诸葛亮当年“在沔阳之高坪(即定军山下武侯坪)积石为垒”,并且,这些石垒“于今俨然”。根据这些石垒,李复心认为其阵法有“当头阵法”、“方阵法”、“下营法”,等等,以八阵图来练兵,使军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而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战争之主动权。

但李复心本人在军事上终归是个门外汉,虽知“伍者五行生成之数也,阵者八卦之象也,游兵者二十四气之数也”,始终没法窥探出其中的精奇玄妙;而这些“八阵图”石垒残迹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田到户时被彻底毁去,现在的诸葛亮八阵图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史上一道难以破解的课题。

可惜可惜。

最后,总结一下:阵法是真正存在的,诸葛亮的八阵图的确威力巨大,但像小说写的,用几十堆石头就能困锁十万大军,显然是虚构的。

中国最早研究阵法的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

他在《孙膑兵法》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阵法分成十种阵型:方阵、圆阵、疏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和火阵,后世根据他的这十种基本阵型又发展出了梅花阵、鸳鸯阵、八阵图等阵型,还有什么一字长蛇阵、六丁六甲阵、十面埋伏阵都是来源与《孙膑兵法》。

孙膑生活的年代,战车是战场的主要作战工具。

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大小就是以战车的多少来衡量的。

战车威力巨大,但制作的成本昂贵,目标太大,也需要步兵掩护,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步车阵可以说是最早的部队阵型。

(车阵)

为什么古代打仗需要列阵呢?因为古代通讯不发达,要想将将领的作战意图传达到每一个士兵手里,是一伯很困难的事。

而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阵型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每名士兵只要记住自己在阵型中的位置和任务,听从自己的小队长指挥就可以了。

只要阵型不乱,各司其职,敌人就是数量比已方多,可不容易攻破阵型。

而且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根据将领的旗语改变阵型,或出击,或防守,每个人的作用都可以实现最大化。

阵列中的士兵都是受到严格训练的,要求闻鼓则进,闻金则退。

阵列以每行或者每列为一个作战单元,长兵器、短兵器和弓箭相互配合,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士兵,甚至可以对付比已方多出十倍的乌合之众。

(鸳鸯阵)

阵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是十几万人结成的大阵,小的十来个人也能排列。

比如戚继光对付倭寇的“鸳鸯阵”, 以11人为一队,队长在前,左右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挡住敌方的箭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

后面二人执狼筅,刺杀敌人,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长枪手的攻击。

接着是四名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提供支援。在这个小小的阵中,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只要做好自己的任务,便能有效杀敌。

马其顿方阵也许是最著名的阵型了。这个阵型主要由手持超过18英尺的长枪手组成,并有骑兵和轻步兵掩护配合,是一个各兵种有机结合成的混成部队。

作战时斩杀敌军就象割草机割草一样利索。亚力山大能打败数量上占优的敌人,马其顿方阵功不可没。

(马其顿方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前人基础上创制的一门阵法,是从上古后天洛书中得来的灵感,全阵设置了“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千变万化,可挡十万精兵。

《三国志》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的精粹在于它的千变万化。八阵图名曰八阵,其实可以变成六十四个小阵,有正有奇,有主有次,有进攻阵型,也有防御阵型,还有机动阵型。

(八阵图)

八阵图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阵型。它大阵包小阵,按文王八卦方位排列,变化循环无穷,能做到“敌冲其中、两头皆救”,互相呼应。

根据《八阵图碑记》记载:“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牟镇。”

目前我还没有机会去目睹八阵图遗址的风采,但愿有一天能圆了这个心愿。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阵,当然存在,不懂瞎扯两句,古代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人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行六合等等吧,不一一细说。另外首先要选择地形,根据地势,全方位布控,包括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歼,等等吧,来达到尽可能全歼敌人,怎么会沒有阵呢,任何时候都用得上。不懂瞎扯。勿喷。

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阵法存在吗?可以明确的说存在的,就是可能跟你理解的不是一回事。而诸葛亮的八阵图与其说阵法不如说是迷宫,现在还留有一座八卦村,据说就是诸葛亮布置的,你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我们今天说一说阵法。

在古代打仗中是存在阵法的,比如一字长蛇阵,还有什么口袋阵等等,都是排兵布阵的方法。因为古代通信落后,在战场上又瞬息万变,领军将领不可能把命令太具体的传达下去,那时候多是依赖旗令和鼓声,为了让士兵能在战场上面听从号令,阵法应运而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将军会让士兵熟悉每一种阵法对应的旗令和鼓点声。到了战争的时候以此指挥,这也是百战长胜之师与乌合之众最大的区别。

除了上面说的这种应对大规模战争的战阵,也还存在着几人就能组成的小型战阵比如戚继光的鸳鸯阵,这也是离我们时代最近的知名阵法,鸳鸯阵由11人组成,队长站在队伍中央的前列,其余十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背后,10个人持5种不同的武器,组成4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 。队长身后有2个持标枪的盾牌兵,用盾牌掩护自己和队友,标枪发动第一波进攻,后面由狼筅兵掩护,狼筅兵后面是4名长矛兵,他们是主力,队伍最后就是2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矛兵,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杀阵。

在戚继光发明鸳鸯阵之前明朝军队对阵倭寇浪人因为武器的差距,明军的伤亡很大,可是自从戚继光发明鸳鸯阵后,戚继光曾用4千人打退10万倭寇(当时倭寇不只是日本浪人,还有很多中日两国商人派出的士兵),而戚家军才伤亡69人,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都少有的以少胜多而自己伤亡还特别低的战绩。

从这件事就可以知道阵法是存在并且强大的,只是并没有神话传说中的那些神异罢了。

这里是@阿晖推书 为你解答。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仅从《三国志》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无法探索出所谓“八阵图”的具体情况,但是可以“旁证博引”其它材料来补充回答这道题。

‬刘邦阅兵仪式的经典方阵

可能有三国迷认为八阵图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不过历史告诉我们:“不是的”!

这个词汇和阵形在诸葛亮之前就有了。根据《三国志》卷一之《武帝记》裴松之注引王沈的著作《魏书》载:“汉‬承‬秦制,‬十‬月‬都‬试‬,‬车‬驾‬幸‬长‬水‬南‬门‬,‬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名‬曰‬乘‬之‬”。‬

作为一个三国迷,我要感谢裴松之的注引,他为《三国志》作的注引篇幅,远远超过比较简扼的《三国志》本身。

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引,八阵图也许永远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段话使我们明白了,远在秦代,国家就会在十月举行大阅兵,皇帝亲临长水南门(搜索了一下,估计是位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的“荆谷水”,流入长安县的浐水),在这个比较宽阔的地方检阅京城禁卫军五个大营的兵马。他们组成八个阵形,进退自如的表演,这种操练在文字上的表达叫做“乘‬之‬”。‬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著名的《燕然山铭》用边塞诗人的激情歌颂朝廷追击大漠匈奴的战绩,文章写道:“勒‬以‬八‬阵‬,‬莅‬以‬威‬神‬”!‬

这时的八阵,不仅仅是用于阅兵,在对付匈奴战骑的作战中,就使用了八阵法来布署兵力,展现了神奇的威风。

综上所述,仅以“八阵”词汇和阵形而言,它至少产生于西汉。为什么普遍认为是诸䓪亮的独家本领呢?我认为诸葛亮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独特的阵‬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孔‬明‬版‬“八‬阵‬图‬”。‬

克制‬关中平原曹魏铁骑的蜀汉阵形

诸葛亮的八阵(图)可以困住军队吗?回答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个问题上,陈寿和裴引之似乎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但是在二百多年后的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将门之后,本人也是涉猎文学、历史领域的学者,他的名字叫魏‬收‬。‬

他的名‬著‬《‬魏‬书‬》‬卷‬五‬十‬四‬巜‬高‬闾‬传‬》‬记‬载‬,‬当时的明‬君‬孝‬文帝‬为‬了对‬付‬北‬方‬柔‬然‬族铁‬骑‬集团的冲击,‬接受大‬臣‬高‬闾‬的建议,‬组‬建一支‬特‬种‬部队,‬釆用诸‬葛‬亮‬八‬阵‬之‬法‬,‬使‬北‬魏‬的军‬队能够在‬西‬北‬广‬阔的‬草原上‬,‬抵‬御‬柔‬然‬铁‬骑‬的‬集‬群‬冲‬击‬。‬他的原‬话‬是:‬“釆‬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敌‬之‬方‬。‬”

如果说魏收的文章是一家之言不足釆信的话,那么,《隋书》中的《经籍志》记载,诸葛亮的军事著作,完整的版本到南朝(420~589)的梁代都存在。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八阵图”是具有独特的军事作用。

‬诸葛先生出来走两步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管理的蜀汉政权,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它的军队特点就是善于山地作战,因为五丈原一带都是崇山峻岭,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打到关中去,决战三秦地”!

不过在八百里关中平原,善于山地作战的蜀军,无法对抗曹魏骑兵的冲击,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克敌制胜呢?

具体的典型战例在《三国志》和同代的其他典籍中都“语鄢不祥”,不过稍晚的《晋书》卷五十七之《马隆传》却有明确的答案。

马隆其人是西晋名将,晋武帝(司马炎)时出征西凉,要打通重要的河西走廊,马隆正是运用了诸葛亮的八阵图,才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史书记载:“隆(马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且战且进,弓矢所及,应弦而倒。”

这就是后人依据我的“八阵图”配置和战法,取得的胜利,诸葛亮羽扇纶巾踱着步子出来走了两步,用羽扇指着司马炎道:“马隆颇得我的精髓,好好好”!

结束语

现代军事作战理念无论有多先进,都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八阵图的边廂和鹿角车的掩护推进,实际上就是现代坦克和装甲车与步兵的结合,追根溯源,与八阵图暗和。

人生在世,你悟到什么道理

第一:再穷,都别四处诉苦。不仅无人可怜你,甚至会嘲笑你。

再穷,除了自己的至亲,别和其他人说。没人会可怜你,甚至有人因此而远离你,也可能会嘲笑你。悄悄的,默默努力就好。

第二:再富,都别四处炫耀。你有钱和别人无关,无人羡慕你。

当你富有时,成功来之不易,这是你努力的结果,自己知道就可以,千万别和人去炫耀。无聊可以默默地去做慈善。但不要去和别人显摆,越显摆,别人越讨厌你。

第三: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就是你自己。所以你得拼命努力。

至亲你不舍得依靠,外人靠不住。所以,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就是你自己。你要拼命努力,成为至亲的依靠。

第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聪明人不对外说,悄悄过自己的日子,家庭越是和睦,别人越不敢小瞧。

穷人有穷人的难处,富人有富人的惆怅。聪明人不会对外诉说家里的囧事。都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说出去,没人能帮得了你。只会让你们的矛盾越积越深。

第五:你越是努力,别人越尊敬你。这是规律。

你越是拼命努力,在别人眼里你就越上进,积极正能量。大家都会尊敬你,也愿意伸手去帮助你。

第六:不要轻易欠别人人情,不得已欠下了,一定要及时还。

如果自己可以,尽量不要图省事欠别人人情。人情是最难还的东西。如果不得已欠下人情了。证明你为人处世能力还可以,一定要记得及时还人情。

第七:没钱你就没人脉,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抱怨,努力挣钱。

你没钱,即使你再努力的帮助别人,你在别人眼里都觉得无所谓。你有钱了,你不去帮助别人,别人都把你捧得高高在上。这是正常现象,不抱怨,沉下心来,努力就好。

第八:钱比人情好还。遇事能拿钱摆平的,尽量不要动关系。

如果能拿钱平事,最好选择用钱。钱好挣,人情难还。无非就是多辛苦几天或者几个月。人情有时候是拿钱买不来的,维护不容易,省着些用。

第九:在单位要先做人后做事,别把顺序搞反了。

在单位永远记住,要先做人后做事,把人做好了,工作上的小问题,领导可以包容你。

如果先做事后做人。即便事情做得再好,你仅仅是个做事的人,都不受领导重用。

第十:自己办的事儿自己去邀功,你不邀功别人会替你邀功。

有时候,自己办的事儿得学会自己去邀功。有时候就这么无奈,你不去,在你身后无数人会替你邀功。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