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万山镇高中毕业证图片大全集

访客42024-03-07 19:21:02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

从稀缺性上说,八十年的高中普及率很低,适龄人员只有不到10%的人能读上高中,这个比例大概相当现在一本大学学生比例,不过当时有部分适龄人去读中专,那时候要考中专难度很大,不亚于现在考上985的难度,而且还是包分配。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万山镇高中毕业证图片大全集

就业方面,80年代高中生还是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还可以到一些基层小学任民办教师,转正也不是很难,只是各种岗位人员需求不是很多,有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进厂做普通工人,不过由于文化水平比较高,容易得到提拔。所以就业难易程度和现在的二本毕业生差不多。

文化水平方面,80年代高中生受当时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的课本知识是不如现在高中生的,尤其物理化学方面。但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是优于现在的高中生的。

@鉴水清风 立足南海之滨,放眼神州大地,分享最新教育资讯,传播校园正向能量。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杠杠滴!相当的厉害!我就是这样的例子。

八十年代的高中生,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百艺不防身,多才多艺,属全面综合性人材。

我是1972年上小学的,1972——1977年在本村就读小学,那时候,正是宣传交白卷上大学的时候,宣传“读书无用论”,树立典型人物是张铁生,黄帅等。

当时耳熟能详的一首黄帅的答题还能朗朗上口:条条铁路通广州,老师何必硬强求,拐弯抹角不算远,出题不严学生愁。

如今想起这一答案,回答的也有一定道理,用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不失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而比起现在的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读死书,死读书,要好的多。

那时候,提倡推开校门闹革命,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每天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甚至半工半读,还颇有韵味,每天下午二节课后放学,也不存在家庭作业,像放飞的小鸟投入大自然怀抱,去大自然学习,读无字之书,学百科知识,什么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什么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总感觉,那时候才叫“素质教育”。

1977——1979读初中,回复了高考,进入了学习攻坚阶段,叶帅的一首诗也记忆犹新: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初中的如鱼得水,真像饥饿的人见了面包一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曾经一度超越高一个年级的学生,高中退下来的学生也不是对手,那时候经常有作文竞赛,数理化竞赛考试,总能独占鳌头,名列前茅。

1979年中考,以全公社第一的成绩进入高中。高中二年,由于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由于第一次接触英语,最终败给了英语,1981年6月,提前预考,回家等候,结束了二年的高中生活,没能参加高考,是我此生的遗憾。

后来,当了二年学徒,学了无线电、写作、学中医、学赶毯,一个偶然的机会,村上竞争考老师,凭借优秀的知识功底,一举夺魁,当上了民办教师。

38年的一线教学,工作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可谓百艺不防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爬过的坡,受过的辱,每走一步都算数。都将化为你未来的星,前进的路!

年代不同,评判标准各异。

千万别拿过去人水平与现在人认知相提并论,那样不公平、也不客观真实。

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放在当时,应该是佼佼者、弄潮儿、社会顶梁柱,改革开放的先行体验者、主力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当是各个年代的总体要求。

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学的都是当时社会上用得着的知识与技能,没得书山题海、电脑游戏。吃得了天天咸菜苦,跑得动风雨交加每天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泥泞山坡路,干得了脏累苦农活,进得去机器轰鸣嘈杂工厂车间、矿山码头人群丛。一迈出校门,就踏入社会,干不了也要干,不会干学着干,大人社会生活逼着干,没有失业躺平一说(特指农村)。

那时受国家经济财力限制,大中专院校场馆少,招生名额更少。通常一所二三百人的毕业班考生,能被录取上大学的就那么三五个,甚至一个没有(人们通常叫法:喝白开水),是社会这座大熔炉锤炼了他们的钢筋铁骨、坚韧意志,镌刻了他们意气风发的奋斗足迹。

人之知识、能力水平,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磨炼,才能逐步丰满提高,人们常说的文凭不高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就是这个意思。与时俱进,聪明才华得以充分发挥。满肚子的空头理论不与实践相结合,犹如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白搭、废才一个。

在我的家乡里,根据我本地一些七十年代的人和八十年代的人,文化水平相比较还是七十年代的人文化水平高于八十年代的人,从文字写作方面和珠算方面七零后的文化水平都很高,而八零后的人从从文字写着方面比不上七零后人,可能是七十年代的老师比八十年代的老师更优秀,而九零后的一些人又比不上八零后的一些人,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样读书是十年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

我是八五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候的高中不好考,我们镇上的初中一年也就考上十几个人。那时候,初中中专包分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一些考上中专了,有一些考上了高中。

那时候的高中生是比较少的,学习成绩也扎实,很受到大家的尊敬。那时候讲究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招工进厂,或者考技校。农村户口的学生只能走考学这一条路。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低,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很多农村的学生大都选择复读,有的甚至八年抗战。他们知道: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就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我们县里,由于普遍缺老师,八五年的时候县里公开招民办教师,有些同学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时候民师的工资很低,一个月才八十多元,可是有转正的机会,只要坚持下来,一般都转了正式教师。由于他们在高中学得功课扎实,教学水平也很不错。比起从前的民办教师强多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从高中毕业生这块来讲,在社会上还算得上知识分子,尤其是参军当兵,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许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直接代理或者做了民办教师,教小学,教初中,那时候的高中实行全日制十年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尽管那时候提倡给孩子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就是那么牛,这也是历史特殊时期一种特殊情况和必然结果,只是后来这些民办教师大多数都转正了,另外有部分高中毕业生通过招工的形式进了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做了高管,只有很少部分生活的很普通。要说这些人的水平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现象,论能力比不上老三届,论成绩不如初中专的中技中专生,论所学知识没有现在的丰富,所幸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现在的大学生相差无几,神一般的存在的一种群体。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一、文人的打油诗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粗俗的打油诗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三、唐人的打油诗颇具哲理

唐朝有个不一般的人物,叫做王梵志,他写的打油诗深具哲理,甚至被后人评价为: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古人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文人的东西也看不懂,反而是一些简单生活语言更容易流传,王梵志的诗就具有通俗的教化作用。

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举了王梵志的“吾有十亩田”和“城外土馒头”两首诗的例子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郑振铎评价道“这样直捷的由厌世而逃到享乐的意念,我们的诗里,虽也时时有之,但从没有梵志这么大胆而痛快的表现!”

结语

白居易作诗寻求“老妪能解”,这其实就是为了消除文人诗的一个弊端,今天我们阅读文言文和古诗有障碍,古人文盲众多自然也同样有障碍。

高晓松在《20180518杂书馆收藏的时与光》,讲了中国的民间戏曲,介绍了杂书馆收集的一些民间如木鱼书一类的唱本,这些唱本极其通俗易懂,甚至有些粗俗的文字。

但这些都是知识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所接触的文化,当时的政府和一些商人甚至通过这种渠道来传播自己的政策和商品。

@老街味道

说打油诗怎么能不提打油诗领域的泰山北斗,狗肉将军张宗昌呢。

张宗昌是穷人出身,15岁以前给人放牛,后面闯关东,跑到东北给人家修铁路,但有一条,人家聪明,人家修着铁路就学会了一门外语:俄语。

凭着这个特点,他当了一名西飘,跑到西伯利亚淘金,学会了打枪,后面入了伙,就慢慢从一伙丘八中脱颖而出了。

那说起张宗昌,趣闻很多,写打油诗就是其一。下面说一下他写的打油诗:比如这首写闪电的: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别笑,这里面还真的很生动。

还有一首大明湖,写乾隆碰到容嬷嬷的事情。

【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平实的语言就把乾隆野战容嬷嬷的故事写出来了。

还有写趵突泉的

【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是不是很有意思?

一般文化人还真写不出来。武功练到化境,反朴归真,这才写出这样的诗来。

还有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多形象啊,一个黑大粗的泰山是不是马上浮现在你眼前?

还有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的)早已回沛县。

这应该是刘邦被怼得最彻底的一次。】

还有大风歌:

【俺也写个大风歌,开大炮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果然社会我张哥啊。人家还要吞扶桑呢,冲这个,也要给他点个赞,顺便给这个回答点个赞吧。

还直接挑战玉帝: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王庙,在用大炮轰你娘。

这些打油诗绝对是打酱油级别的。

其实这样的打油诗还是比较有趣的,至少比现在的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不信我给大家贴贴: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当然,也有好诗,比如余秀华的就很好啊。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好在哪里,诗如果是从心里来的,那必然是好诗。

如果是从屁股下面出来的,那就是臭不可闻啦。

没人回答民国时期山东军阀张宗昌的诗吗?来来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1.《游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这首估计大家都略有耳闻

2.《大明湖》:大明湖 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蛤蟆吗?哈哈

3.《游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济南三大名胜,就差没糟蹋千佛山了。

4.《游蓬莱阁》: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幸好没有漫游全国各地作诗。

5.《求雨》: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宗昌?三天之内不下 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这首诗虽然打油,倒是很反迷信。

6.《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最搞笑的就是这首,既然无题,我觉得可以叫这个名字《老婆多的烦恼》。

7.《咏闪电》: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闪点原来是玉皇大帝要抽烟,在点火。想象力倒是可以。

8.《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闪电是玉帝点火,大雪是玉帝筛石灰也就好理解了。

9.《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你确定你和张良有关系吗?

10.《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这首倒是志向高远,细细想来,还是刘邦有文化。

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意对偶和平仄。

打油诗不会有“鬓白只应秋练句,未老齿发早衰白"的现象发生,你无须精雕细刻,殚精竭虑,反复锤炼,也无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谋求新奇不惜拼出自己老命”,你可取長补短,吸取前人经验,吸取理言,俗语入诗,触类旁通,创造出一种清新平易通俗易懂的打油风格,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很多,现摘录几:首于大家欣赏一下。

一,胡适《致杨大鼻子》

鼻子人人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

江北雨蒙蒙。

二,张宗昌《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三,《下大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四,《游西方》

早听西方好,

他妈真不孬。

本想多玩玩,

睁眼却没了。

五,郑板桥《赠梁上君子》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半分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

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

趁着月亮赶豪门。

六,《闹洞房笑话打油诗》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客酒足饭饱,大闹新房,一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

新娘新婚之夜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表达新娘的感受。

谢天谢地谢诸君,

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此作者是宋朝苏轼之词,新娘情急之下记混了,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众宾客哔然大笑,乐不可支。

大家都说好!好!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各位知趣乘欢而散。

(好了,这是花艳小妹摘选部分笑品,供大家欣赏,要想知道更多,请关注我,包你笑疼肚子。谢谢阅读)。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

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都被人翻来覆去嚼烂了,毫无新意,南宫寻欢作为当今文坛打油诗创作达人,随口念叨那么几首,想必也能搅动打油诗江湖风云。啼笑皆非那是段子,哭笑不得才是诗词。

不信?桂花,上菜!

1

中年Ⅰ

人到中年不得已,

保温杯里泡枸杞。

皮糙肉厚还油腻,

一顿能吃五斗米。

2

中年Ⅱ

大枣枸杞保温杯,

将军肚里藏余威。

聪明绝顶君莫笑,

会吃会喝还会吹。

3

广场舞

身姿曼妙无人睹,

何不去跳广场舞?

踩着节拍踏着步,

扭完胳膊扭屁股。

4

而立

天生我才有啥用?

工地搬砖都嫌重。

一事无成立不起,

三十年来如一梦。



5

比高

欲与天公试比高,

先得定个小目标。

比如挣它一个亿,

动动嘴皮轻飘飘。

6

江湖

英雄不要问出路,

流氓不要看岁数。

既然闯荡在江湖,

做人就要有风度。

7

好汉

喝酒吃肉充好汉,

啤酒能喝一瓶半。

别人笑我酒量浅,

我笑别人喝得慢。

8

所爱

偶尔开窗听鸟语,

也曾闭门读禁书。

最爱抱枕思美女,

一旦睡觉如死猪。



南宫寻欢曰:高雅的诗词千篇一律,让人读来晦涩难懂;有趣的打油诗万里挑一,让人读后津津乐道。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打油诗不当诗词,别拿南宫寻欢当文化人。

打油诗比起律诗和绝句而言,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格式规范,少了束缚,更便于发挥。正因如此,打油诗如果想存活于世,就应该比正常诗词更有内涵与价值。

南宫寻欢势单力薄,舞文弄墨,写诗为乐,让孤独的不寂寞,让寂寞的不忧伤,让忧伤的不痛苦,让痛苦的不撕心裂肺。

生活,无非就是被别人笑笑,然后再笑笑别人,没有过不去的槛。

不开心了,读几首打油诗,算是自嘲,也是嘲笑一切的不如意。



愿每一个诗情画意的我们,都能被这个鸡毛蒜皮的生活温柔以待。

我是南宫寻欢,有缘再会^_^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