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个人社保-永登县第四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admin22024-05-03 17:41:05

永登个人社保

     永登个人社保达到每人每年350元。

永登个人社保-永登县第四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

     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

个人买社保,有两种方式:1、参加居民医疗、养老保险,最简单的做法;2、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职工医疗、养老保险。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去户口所在地社保局缴纳的。

自己交社保需要准备的资料如下:

1、首次参保的,携带户口本原件、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

2、续接缴费的,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医疗保险证》等相关资料。原在用人单位参保缴费的人员在办理个人缴费后,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与其原来在用人单位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

甘肃永登个人社保缴费标准:按照目前最低缴费基数3364元计算,基本养老保险每月应缴纳672.8元;基本医疗保险每月应缴纳269.12元,大额医疗救助每月按定额缴纳其中,一、四、七、十月份按照21元/月缴纳,其余月份按照22元/月缴纳,全年累计260元。

兰州2023中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间发下来

2023中考录取结果在一周时间知道。

一般考生可在知道录取结果一周左右的时间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中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可多留意一下当地教育局,了解中考最新动态,而且一般地区中考成绩和录取结果都是在当地教育局或招生考试网可以查到的。

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录取时间:7月13日—7月16日,结果查询时间:7月16日22:00—7月17日8:00。

第四批次录取时间:7月17日—7月19日;结果查询时间:7月19日22:00—7月20日8:00。

兰州一共有多少高中

1、兰州一共有27所高中

2、兰州第一中学

3、兰州市第二中学

4、兰州市第五中学

5、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6、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7、兰州铁路第一中学

8、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9、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10、兰州市第四中学

11、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12、兰州西北中学

13、兰州市第六中学

14、兰化中小学总校一中

15、兰化中小学总校三中

16、兰炼第一中学

17、兰炼第二中学

18、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19、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21、兰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22、永登县第一中学

23、永登县第二中学

24、西北铁合金厂中学

25、皋兰县第一中学

26、皋兰县第二中学

27、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28、榆中县恩玲中学

“玉门关”是哪?为什么有些唐诗词里经常提到它

很可惜,唐诗里的“玉门关”已经淹没在水中多年,恐怕永远也不能重现天日了。

有人说,不对啊,玉门关遗址明明在甘肃敦煌,怎么说在水里呢?听我慢慢到来。

其实很多历史资料表明,玉门关有两个,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一个是唐朝时期的,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汉朝时期的那个玉门关,而唐诗里的玉门关,却是另在它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根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建于汉朝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时,和阳关一起,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的重要关卡和军事要塞。玉门关的位置就在酒泉和玉门长城沿线,也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玉门关遗址。

但是,汉朝的玉门关和唐朝的玉门关很可能不是同一个。

唐朝初年的史料记载:武德二年,置玉门关于葫芦河东岸,东南有月牙墩,南有通唐瓜州古道,西有苜蓿烽。

可以看到,唐朝的玉门关附近有葫芦河,又叫瓠庐河,著名的唐僧,三藏法师在通往西域时,便是过了葫芦河,过得这道玉门关。

所以,唐诗里的玉门关,和唐僧西行时走的那道玉门关应该是同一个,而非汉朝时期的那座。

因此根据史料和现在的地理资料,有学者就认为,那座被无数人吟唱的唐朝的玉门关,已经淹没在如今安西县东部的双塔堡水库里了。

好在汉朝的玉门关遗址还在,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着八方游客前去游览。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谢谢悟空问答邀答!

引言

西出阳关,故人;春风不度,玉门;

西走衔接万里,边关。

边塞起雄关,大漠苍凉,长河落日,烽火狼烟,万里长征人未还……

地理位置

玉门关、阳关、嘉峪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阳关和玉门关曾是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最值得主要的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而嘉峪关人所共知,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和军事要寨。玉门关,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人"笔下,这个令得意的春风都无法逾越的地方,到底有怎样的传奇?

据中国地理文摘记载:古迹"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当年为了开辟西域通商道路,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天地甘肃敦煌西北90公里处的"小方盘城",它和玉门关之南的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共同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要塞。

由于这三座关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一一一地处缺乏雨水,又人烟稀少的西北戈壁,故其历史遗迹保存至今,如今考古工作者还能依稀辨别当时的原貌。据有关资料显示: 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明珠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独树一帜的"边塞诗风"

纵观唐诗的思想内容,其中"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许多大诗人都有边塞生活经历,有的本身就是"随军记者",通过对切身的日常军旅生活体验,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所以这类诗歌给读者的感觉往往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同时他们笔下对边塞的孤寒寂寥,骨肉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忆念,异地送别的悲凉,异域风情的奇特,所有这些作品情感真挚,荡气回肠,能够引起后人的共鸣。

流传千古的"边塞诗人"

提起唐朝的著名"边塞诗人",我们不假思索地会想起:高适、岑参、王昌龄,进而会想到王维、王之涣、王翰,李颀……甚至连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少陵野老",也会咏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这样的豪迈篇章。而所有的反应边塞风光的诗篇中,有很多都抛不去"玉门关"情节。妇孺皆知的"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结论

综上所述,这也就是"玉门关"之所以后世流传的原因吧:独特的地理位置,壮美的诗篇,一大批优秀诗人的讴歌,每一个人都有的一份报国理想和情怀。最后填词一首,结束问题回答。

【八声甘州•玉门关】

问秦时明月汉时关,壮士几时还?

怅春闺梦里,琵琶弦上,红泪依然。

愿得青骢玉勒,脱手斩楼兰。

又怕春风起,只染江南。

漫说将军空老,对长河落日, 衰草残垣。

算雄才大略,君已着先鞭。

起宏图、再开丝路;展壮猷、玉帛弭烽烟。

一杯酒,劝君更进,吟到何年?

再次感谢悟空小秘书平台!

【温馨提示】原创不易,敬请文友,多多支持,留言转发,评论交流,不喜勿喷!

古关名。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以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得名。和敦煌西南的阳关同为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六朝时关址东移至晋昌城(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宋以后倒塌废弃。

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隋唐时,玉门关关址由敦煌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瓜州晋昌县境内。隋唐时期的玉门关位于锁阳城北30公里许(约合唐里50余里),即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已移至汉玉门关东约240公里之处。这里正处交通的枢纽地位,东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与伊州相邻。

玉门关是战略要地,盛唐知识分子想建功立业,就把出玉门关当做一个积极的意象表达自己积极进取的渴望。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其实这就是诗人的心理矛盾。

《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就出现了一个典故“生入玉门关”意思就是能活着回到家乡。

唐诗就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戴叔伦《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表现了战死沙场无怨无悔的决心。

胡曾《咏史诗·玉门关》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

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表现了战争胜利,衣锦还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凉州词》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就是充满了幽怨之情,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是春风不度,而且是朝廷的目光不看玉门关的将士,不体恤他们的疾苦。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首诗中,即描写了塞外的苍凉景色、笛声悠悠,又体现了士卒们怀念故乡却无法返回的深情。

“玉门关”一词,频繁出现在唐诗中,那么,它到底是哪儿,为什么诗人们常常提到它呢?

汉武帝时,汉朝逆转了之前几代君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被动局面,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下,汉军面对匈奴接连取得胜利。大约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这十年时间,汉朝为了对从匈奴那里取得的胜利成果进行巩固和发展,便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这四郡的设立不只是起到军事意义,其经济作用也不容消失。河西走廊是汉朝和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为了在匈奴南下侵扰时进行及时的发现和防备,汉武帝又建造了玉门关和阳关,它们和敦煌郡遥相呼应,互相援护,保障来往商人的路途安全。

元鼎元年(公元前111),玉门关的修筑工程开启,大约历经十一年,到元封六年(公元前105)正式建成。据说,因为著名的和田玉便是从关隘处进入中原,所以“玉门关”因此得名。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龙勒有阳关、玉门关, 皆都尉治。”玉门关同阳关一道,被修筑在因龙勒山得名的敦煌郡龙勒县,即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部。

不过,后世则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唐宋时期的重要地理书籍,如《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都主张,汉时的玉门关是建在寿昌县(即今天敦煌市南湖乡)往西北一百多里的地方。有的人则认为玉门关最早的地址位于敦煌之东,或是汉时的玉门县处,玉门县现在已经改名为玉门市,其旧址在今赤金镇,后来才被迁徙到敦煌西北部。

后来,小方盘城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线索。在敦煌西北八、九十公里外的戈壁滩上,伫立着一个被风化了多年的四方小城堡。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有“玉门都尉”字样的玉简,于是判断此地很可能就是汉玉门关的旧址。

汉朝时玉门关是西域和中原沟通的必经之地,想要进入中原,先得到达玉门关。东汉永平十六年(73),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此后三十余年,他在西域积极活动,凭借胆略让五十多个大小国家向汉朝称臣。永元十二年(100),已经六十九岁高龄的班超请求回国,在奏疏中,他言辞恳切地说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永初元年(107),西域都护段禧被龟兹国的叛军所围困,中原到西域的道路被断绝,朝廷中有大臣提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认为西域地区艰险偏远,又经常背叛,派遣官吏士兵过去驻扎种地,所消耗的钱粮将会是无穷无尽的。于是汉安帝下令取消西域都护,玉门关被废弃。

不过,丝绸之路代表着的军事意义和贸易利润是巨大的,于是后来,玉门关又被重新启用,历经数次废和立,它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不过,随着历史的演进,玉门关的位置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隋唐时期,玉门关由敦煌西北迁到敦煌以东的瓜州晋昌县,即今天的甘肃省安西县东南,根据学者的考察,这时的玉门关和汉时相比已经差了二百四十公里。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根据那时的地理著作,玉门关搬迁到了唐朝时玉门关以东的约两百公里处。再根据考据,五代的玉门关应当是为适应当时的军事局势而移动到了今嘉峪关市的石关峡处。宋代,玉门关被正式废除,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班超的那句“生入玉门关”,也是许多戍边将士的心愿,他们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在塞外和各部族征战拼杀,想要活着回到玉门关,甚至回到家乡,往往只是个美丽的奢望。

诗人们目睹塞外的苦寒和荒凉,惊讶于将士们的艰苦生活条件,想到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对回乡的渴望,便不由得以玉门关为寄托,创作出许多名篇。关外,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关内,是剑南江北、儿女情长,能够常常沟通二者的诗人们,写下这些诗词也就非常自然了。

目前认为,汉代“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戈壁滩上的“小方盘城遗址”。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玉门关”与“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而西汉的龙勒县就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方。

西汉“玉门关”的设立

玉门关,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所置。说到玉门关,就不得不提阳关,这是一对姊妹关,同时而建,皆为汉朝时期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要道。玉门关是伴随着河西四郡而设,因西域和田玉石运输取道而得名。

玉门关与阳关均修建于汉武帝时,时间在公元前121年至前107年间。阳关与玉门关分距南北,两关相距约几十公里。丝路自敦煌向西,在玉门关和阳关被分成了两条丝路,一路是向西北经玉门关及鄯善的天山北路,一路是向西南经阳关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山南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匈奴,大败匈奴后,自此河西走廊被打通。同年,汉武帝将河西走廊分设武威、酒泉两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关隘玉门关和阳关。

两千多年前的玉门关是一个繁华的边关,商队络绎不绝,驼铃久久不息。内地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特产茶叶、中草药等,通过这座丝路关隘运往世界各地。大量的苜蓿、菠菜、葡萄、胡麻、胡萝卜等内地没有的作物,也渐渐在内地生根。

玉门关地处丝路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河西走廊以西的北线。王莽篡汉后,玉门关封闭,丝路中断。东汉时期,玉门关改为玉门都尉所辖。南北朝时期,丝路繁荣不再,到隋唐之时,丝路获取捷径改道,经安西到哈密,玉门关也迁至今甘肃省安西县(瓜州县)。从此,旧玉门关逐渐衰败。

“玉门关”遗址的发现

1907年,英国籍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小方盘城遗址北面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汉简的文字记载判定出小方盘城附近就是汉代玉门关所在地。1944年,遗址附近又发现了许多的汉简,其中一简上书有“酒泉玉门都尉”字样,再结合史书上玉门关的方位,可得出小方盘城遗址就是汉代玉门关的一部分。

小方盘城遗址呈方形,四周黄胶土夯筑的城垣清晰可见。城墙高约十米,为上窄下宽之形,设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小方盘城应该只是玉门关的一部分,因遗址面积仅有几百平方米。1982年,在小方盘城西五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古关遗址,应该也是玉门关的一部分。

诗人笔下的“玉门关”

说到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脍炙人口的唐诗,比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些诗词都表达了地处偏远的玉门关边塞环境的恶劣和距离的遥远。

玉门关作为边关,出关之后便是西域,之后更是生死未卜,玉门关作为边塞咽喉要道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兵家必争的关隘要地,自然就成为了边塞诗人们笔下的常客。诗人们同时也会借着描写玉门关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将士马革裹尸的豪迈之情和对漂泊人生的感悟。

总而言之,玉门关因边塞诗人而广为人知,边塞诗人因玉门关而佳作不断。玉门关见证了古丝路及西汉的辉煌,同时也代表了边关的偏远与荒凉。

玉门关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王维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守玉门关的将士是何等的孤寂荒凉?

这句诗无论是从诗句本身的美感还是意境来说,比之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都要好很多。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玉门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会频频被诗人写进诗中呢?实际上,玉门关是历史上一处极为重要的关隘,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玉门关的设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初期,匈奴的势力发展极快,在汉朝的西部形成了一股极大的势力,而汉武帝初登基就盯上了匈奴以及西域地区。

而也是在汉武帝初期,因为匈奴和大月氏之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共同对付匈奴。虽然张骞并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但是历经十三年的辛苦却是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

此“凿空”式的出使为后来开拓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更是为汉武帝对付匈奴和沟通西域各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之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用兵,卫青、霍去病、赵破奴等将军都曾是抗击匈奴的大将军,而正是因为汉武帝用这些大将来对付匈奴,让匈奴节节败退,也就有了后来的河西四郡。

分别是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并建立长城,设下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这就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列四郡,据二关”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他们都在敦煌郡内。关于阳关,也有著名的诗句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这玉门关和阳关是必经之地,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作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有将士戍守,其地位可见一斑。

而玉门关之所以被叫做玉门关,还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关系。我们知道,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玉门关就不再寂寞,它每天都不知疲倦的迎接东来西往的商队和使者,这里从来就不缺悦耳的驼铃声、人们的叫喊声,这里的一切都是热闹的、喧嚣的。

而西域的玉石源源不断通过玉门关运往中原各地,也因此,这一关隘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即玉门关,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名字,至少在诗歌中很是出名,也很好记住。

实际上我们看,玉门关就是将东西方隔开了,玉门关内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大地,而玉门关外存在着的则主要是游牧文明,这样的区别在当时是很大的,关内和关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况。

也因此,玉门关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隘,历来为中原所看重,总也少不了戍边的将士。

玉门关本身因为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生存环境在现在看来是很恶劣的,它距离敦煌市有九十公里,距离罗布泊大约有一百五十公里,而其四周则是戈壁、荒漠、河流和湖滩,总起来说,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

只不过,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汉朝时期的玉门关是何等的壮阔辽远了。现在一般认为,玉门关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遗址已经被确定下来,而其中城墙的高度在十米左右,宽度约在三米,而墙基的宽度大约在五米左右,整个的方形关城由黄胶土夯筑而成,很是坚固,只不过也经不起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尤其还是西部那样的恶劣环境,能保存下来部分城垣已经是很不错了。

一般认为,这个小方盘城遗址就是玉门关遗址,当然,这也是存疑的,并没有确切的史籍资料和出土文物来佐证这件事,玉门关也可能距离小方盘城还有一段距离也说不定,但确定的是,玉门关和小方盘城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说起来也很是可惜,汉朝时期就开始存在的、鼎鼎有名的玉门关,在现在居然无法真正确定它的遗址。但玉门关的历史地位并不会因此就有所降低,小方盘城遗址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会是玉门关遗址。

所以,现在玉门关遗址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