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专有高中毕业证吗广东省,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吗

访客52024-03-26 11:54:07

进宅大吉和乔迁之喜的区别

你好,进宅大吉与乔迁之喜虽然都与新居有关,但却有所区别。进宅大吉是指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入住新房的时候借助卜算、风水等方式祈求新居的吉祥之意,希望在新家里平安吉祥、事业顺利。

高升专有高中毕业证吗广东省,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吗

而乔迁之喜则是指庆祝一个人或一家人搬到新家的喜事,通常会送上贺礼、送上祝福,祝愿新居生活幸福美满。可以说,进宅大吉更注重吉祥祈福,而乔迁之喜相对更侧重于庆贺喜事和祝愿。

1. 进宅大吉和乔迁之喜都是指开心的事情,但代表的内容不同。
2. 进宅大吉是指喜气洋洋地入住新家,一切都顺利。
而乔迁之喜则是指搬家去住新房,有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新生活。
3. 二者的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进宅大吉通常是由新居主人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乔迁之喜则是新居主人会在新家举行一个小型的party,邀请朋友参加。

乔迁之喜是买新房了,搬新家了叫乔迁之喜。进宅大吉就是进了这个大房子,非常吉利,这个大房子可以是新房,也可以是旧房。乔迁之喜是这一家人搬进新房子。这两种房子都可以说是吉祥房子,搬进去的人,日子都会过得红红火火,紫气东来还有都可以升官发财。总之这两种房子都是好房子。

进宅大吉是吉利,乔迁之喜是喜事。进宅大吉意思是住进去大吉大利,吉星高照,紫气东来,万事如意,不会有不吉利的事,红红火火,无灾无害,无病痛,一切顺心顺意。乔迁之喜是搬到新家,也可用于官职高升祝福,升职位是喜,搬迁进了新住处是一种喜事,新环境,新住处都是喜。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吗

包衣奴才,地位高吗?哈哈, 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白问吗?既然贴上了奴才的标签,还能有什么地位。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清朝就不一样了。

之所以这样说那肯定是有它自身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长点见识。

包衣全称“包衣阿哈”,系满语音译,乃是家奴之意,其中“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连起来就是家里的奴才。这里肯定就会有小伙伴不解,为什么称家里的奴才?这是因为这部分包衣哈哈(男仆)和包衣(女仆)呵呵都是为王公贵族甚至皇室服务的。像内务府的包衣就是只服务爱新觉罗家族。就说这大清王朝的天下都是他爱新觉罗家族的,服务他们地位能不高吗?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他们地位高在哪?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包衣奴才的来源。部分人是普通旗人因为犯罪被罚为奴,或者因为生活贫困,而将儿女典当为包衣奴才,还有的是早期女真族互相攻伐,战俘包衣奴才,这里面既有朝鲜人,也有汉人。

包衣的奴才的地位虽然比奴隶高。但毕竟还是奴才,所以他们的一切还是要听从自己的上级——八旗贵族,其中包括娱乐、仕途、婚丧嫁娶。这些人享有人身自由,其实还是蛮好的。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八旗贵族人提供服务娱乐,帮助他们经营活动。换句话来说,只要是八旗贵族人想要做的,都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包衣奴才的地位也是分等级的,等级的高低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主子。一般来说上三旗的包衣奴才要比下五旗的包衣奴才的地位要高一些。如果他们的主子当上了皇帝,那么他们的地位自然就更高一些。因为大清朝有规定包衣奴才是不可以入仕为官的。但规定毕竟是规定,他们的主子都当上了皇帝,肯定会一心向着自己家的奴才。所以个别情况下他们还是可以做官的,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是康熙的包衣奴才,官至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游,四次就住在曹寅的家中。

唯一不爽的就是包衣奴才的儿女也是包衣奴才,世世代代均是如此。但真的就没法改变吗?当今社会通过勤奋好学也是有机会跻身上层社会,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包衣奴才也是可以提高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抬旗,去掉包衣奴的身份,成为八旗子弟。

前段时间热映的《延禧攻略》,想必大家都看过吧。里面深受嘉庆帝宠爱的令妃(魏璎珞),本来是正黄旗包衣,后来被抬旗入了镶黄旗,但正因为魏佳氏是包衣奴才出身,所以没有被乾隆封为皇后,而封为皇贵妃。身为奴才,谁敢想有一天能和天子在一起,而事实证明包衣奴才就有这个本领,所以说地位在那摆着,比起一般的奴才,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清代,“包衣奴才”并不是真正的奴才,只是相对于皇帝和王公贵族来说,他们是奴才。但是他们的身份地位并不低,不仅可以入仕做官,甚至还可以像和珅一样做军机大臣这样的大官。真正奴才是“旗下家奴”,他们是整个八旗体系里面地位最低的,甚至还不如汉人。

清朝的包衣奴才比较特殊,包衣虽然是奴才,却是有人身自由,而且还可以当官,其身份地位要看是为谁服务,为皇室家族服务的包衣地位是很高的,干的好的甚至能官居一品,成为清朝统治阶层的权柄人物。

包衣这个词来源于满语,意思是“家里的”,包衣人在满语里全称是包衣阿哈,意思是家里的仆人,从名字上看,包衣的出身是比较卑微的,但是包衣是奴才却不是奴隶,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主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杀死或转卖给别人,是没有人管的,对于包衣,主人只能责罚,却是无权将其杀死,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赠送,乾隆皇帝的惇妃仗着自己生了十公主,因为女儿得宠的惇妃经常会为了点小事打骂宫女,这些乾隆都不管她,乾隆四十三年,惇妃一怒之下把一个宫女活活打死了,这下却闯了大祸。

在清代,想当一个宫女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是旗人,在《清宫史》中有这么一条:“凡三年一次引选八旗秀女……凡一年一次引选内务府秀女。”

八旗秀女自然是不必说了,内务府秀女是内务府包衣的女儿,就是皇家奴才,也是旗人的身份,内务府秀女在宫中基本上是干些洗衣擦地的打杂累活,地位并不高,这宫女被宠妃打死了要放在明朝根本不算什么事,乾隆却为此大发雷霆,本想着要把惇妃位号摈黜的,只不过想到十公主,才手下留情,革去惇妃的妃位,降级为嫔,没有了抚养女儿的权力,与此案有关的本宫首领太监,受到革去顶戴并罚钱粮二年的处分。

包衣的身份说高自然也是不高,因为八旗内的官员和兵丁都可以拥有,不过包衣的总管理权在国家,只有皇家拥有赐予或回收的权力,也就是说包衣是皇家分配的,包衣奴才被分给封主家,是实行世袭制,世世代代为封主服务,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他们的身份也只能是成为包衣奴才,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家主来安排,从这点来看,包衣的出身并不高,包衣即是家奴也是家臣,为家主耕田种地、料理家务,也能陪家主出征作战,如果有战功的,家主可以报请朝廷,给予升迁,这些人可以在朝廷当官,不过就算是当了高官,回到封主家也只能以仆人自居,就算封主家已经落魄了,也要行以仆人之礼,为封主家操办家中各种事物。

说包衣地位高,主要是看服务的对象,最高的包衣自然是皇家的,因为包衣附属臣仆身份只是针对他的封主而言,和别人没关系,所以上三旗包衣地位就很高了,这上三旗是归皇帝亲自统领,上三旗包衣组成了内务府,这内务府是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地方,是清朝油水最多的地方,内务府伺候的对象是包括皇帝在内的皇室成员,这上三旗包衣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有点类似明朝的太监,不过他们可没有被阉割,就象曹雪芹就是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

曹雪芹的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的奶妈,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两岁时就沦为了努尔哈赤的俘虏,在襁褓中成为了皇太极的“包衣阿哈”,后来却成了首任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也任了江宁织造,六十余年里,江宁织造一职一直由曹家子孙担任,这是一个肥缺,可以说《红楼梦》贾家有多少钱,曹家就有多少钱,而且曹家还负责向皇帝直接呈送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

曹家只不过是众多内务府包衣的一个缩影,在清朝有不少内务府包衣出身最终成为封疆大吏的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包衣的地位是随家主的地位高低而定的,包衣即是家奴也是家臣,上三旗包衣出身虽然卑微,地位却比许多普通旗人高多了,相比之下,下五旗包衣就惨多了,因为他们伺候的对象是各位宗室王爷,从出生开始在职业上就遇到了“天花板”,基本上就只能在王府里混个属官了。

八旗中真正的奴隶

这事儿要扯起来可就长了,其实清朝所谓的包衣奴才完全是满洲语言汉字化造成的误解,在八旗建制里包衣非但不是奴才,相反应该算一种事务官的角色。在顺治末年清朝就明确过包衣和奴隶的名称区别,只是很多人没有留意而已。

从阶级上八旗的结构其实应该这样的,天下最大的是皇帝,皇帝大于等于旗主(兼任旗主),旗主大于领主,而领主下边是正身旗人和包衣人。在地位上正身旗人大于等于包衣人,就是说正身旗人也可能去做包衣的事情,但地位高于他们。

在八旗结构中真正的底层奴隶叫“旗下家奴”,这部分人连个户籍都没有,完全依附主家存在,法律上类似明代的贱民。他们不能参加科举、捐官,不能和旗人通婚、被旗人杀了也不用赔命,就算杀掉他的是汉人也会减一等罪。

在出关以前这些“旗下家奴”大抵是来自于战争中掠夺的汉人平民,因为彼此缺乏了解,明末时期的汉字文献常误写作“包衣”。后来清军出关,大量圈地掠夺,又产生了一大堆奴隶,连普通旗兵都有五、六个奴隶。于是他们把出关前的奴隶叫“陈奴仆”,用来区别两者。

这样新陈混杂的结构必然造成混乱,康熙时期权臣索额图之子阿尔吉善家里就多大541个奴隶,加上名称与包衣混淆,经常有正经的包衣人被当成奴隶收拾一顿(真的)。于是顺治才下令彻底在名称上区分两者,包衣和旗下家奴完全是两个阶级。

不过旗下家奴是有上升渠道的,他们可以通过立功来“开户”,“开户人”就是正常的旗人。而且一直到清末旗下家奴也有来源,电视剧里演的官员犯事,被皇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就是当这玩意儿,据说这些会写字的奴隶还挺受旗人欢迎的。

包衣真正的角色

其实所谓包衣完全是后金半原始社会的产物,最早《满洲实录》记载就是女真统治家族或者下层家庭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成员,字面上直接翻译就是“家的”“家里的”,后来不正确的引申为家仆。

其实最早他们与正身旗人的地位大抵相当,只是负责的职务不同,正身旗人主要用来训练和打仗,所以常被称为“外八旗”,而包衣们通常负责护卫、家务、差役、随侍、生产管理,所以常被叫做“内八旗”

因为后金政权一直都属于掠夺型,所以明显“外八旗”获得利益更方便,也更容易晋升为领主,所以渐渐的压了包衣一头。但上三旗的包衣依然是一般人惹不起的存在,因为人家算老大的“家人”,晋升空间比下五旗正身都大。

包衣内的阶级

包衣中其实也是有阶级存在的,比如上三旗包衣就被称作“内务府属”,是皇帝的“家人”,故此身份地位完全等同正身旗人,不止有独立户籍,还可以做官,享受一切旗人的待遇。乾隆时期的内阁成员来保就是包衣出身,雍正年间的军机大臣高斌也是包衣出身,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来自内务府。

而下五旗的一般叫做“王公府属”,因为是王公的“家人”,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混的好了有户籍,混不好兴许没户籍,当官前景也不如上三旗,大部分只能在王公府混个属官。不过如果朝廷征调这些人为官无需家主同意,那算有点前景。

总体来说包衣虽然比较像家仆,但主家没有任何权利虐待,随便殴打都不行。道光年间惇亲王绵恺私自囚禁包衣,被皇帝直接降成郡王、革去宗令,还罚俸三年赔给了包衣,气得绵恺当年就暴毙而亡。而且清朝这200多年的时间里,也不乏仆大欺主的例子,康熙的堂兄杰书就被包衣把岳父家给拆了,这倒霉孩子还得请示完康熙再去处罚。


总结起来吧,清朝的包衣不是奴才,即使是奴才也是相对皇帝王公而言的,在八旗体系里虽然结构偏下,但地位不低,有良好的上升渠道。真正倒霉的应该是“旗下家奴”,他们的地位还不如种地的汉人,扯淡完毕。

在清宫剧里面,经常听到包衣这个词,包衣不是包裹,也不是衣服,而是奴才。

包衣是满语音译过来的,男包衣叫“包衣哈哈”,女的叫作“包衣赫赫”,一个哈哈,一个呵呵,包衣见了主人要笑脸相迎,不准哭丧着脸。


包衣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三种:一是犯了罪的平民,这种人虽然犯了罪,但罪行较轻;二是生活太过窘迫,过不下去了,就把儿女卖到了内务府做苦力;三是战败方的俘虏,男俘虏一般充了军,女俘虏长得漂亮的被人收了做妾,长相一般的只能干苦工了。

这些包衣中,绝大部分是满人,少部分是汉人,极少部分是朝鲜人,为什么满人占大多数呢?因为在满清看来,汉人低人一等,他们更希望同族之人来服侍。

龙生龙,凤生凤,包衣是终生制的,他的子孙后代都是包衣,从这一点来说,包衣的命运挺悲催,很难出人头地,但凡事都有例外。

如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是正黄旗包衣,嘉庆的生母魏佳氏也是包衣。


这不禁令人好奇,包衣身份如此低贱,皇帝又是如此尊贵,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皇帝怎么肯娶包衣当老婆呢?

这是因为满人和汉人不能通婚,皇帝选老婆,要么选蒙古人,要么选满族人,满族人本来就少,容易近亲繁殖,所以,为了扩大选择范围,保证皇帝子嗣的繁衍,内务府也被纳入了选秀范围。

虽然内务府可以参加选秀,但能够入选的少之又少,没有背景的包衣很难选上,因为名额大多被内务府的大领导占用了,如魏佳氏的父亲是内务府总管。

包衣虽然地位很低,但服务的对象可不低,全都是帝国最有权力的那一小撮人。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分为上三旗和下三旗,上三旗属于皇帝直接统领,地位高人一等;下三旗由王爷统领,地位稍逊。

上三旗的包衣隶属于内务府,直接服务于皇室成员;下三旗的包衣属于王爷府管理,所以,服务对象不同,地位不一样,发展机遇也不同。


如曹雪芹祖上就是内务府包衣,曹雪芹曾祖母是康熙的奶妈,康熙上位之后,曹家就此飞黄腾达,此后六十多年,江宁制造这个肥缺一直花落曹家,康熙几次南巡,次次都在曹家落脚,这实乃天大的荣耀。

所以说,上三旗的包衣虽然出身低微,但因为服侍之人身份高贵,所以实际地位并不低。

在《新世界》里,徐允诺是关老爷子的包衣,虽然徐记车行财雄势大,但徐家一样要像供奉祖宗一样供养着关老爷子和关宝慧。这其实涉及到满清八旗内部的一种人身领属制度:包衣阿哈。

包衣是家奴,世世代代都如此。

包衣阿哈系满语音译,“家仆”之意,“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仆”,简称“包衣”。

包衣一般有三种来源,一种是平民犯罪沦为奴仆,或家贫卖儿女到人家做奴;一种是奴才生下的儿女,叫家生子;一种是战争俘虏。无论哪一种,只要进了家门,就世世代代为奴,包衣和他的子孙,婚丧嫁娶、日常起居都要由主人决定。无论日后富贵贫穷,这种主仆关系永世不得更改。《新世界》里关老爷子虽然家败,但徐家一样要好好侍奉着主子,关宝慧直呼徐允诺大名,对徐天吆五喝六就是因为这种从属关系。

包衣的荣辱生死,在主家的一念之间。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是包衣出身,比如曹雪芹。曹家就是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阿哈,也就是皇族家的包衣,《雍正王朝》里年羹尧也是胤禛家的包衣。主家富贵,可以推荐包衣出去做官,年羹尧就是包衣出身做官最大的代表人物;但是包衣的生死也在主家一念之间,一时生气打死包衣,官府也不会追究。

很多包衣的女儿都给主家做小妾,这是合法的,无论主家七老八十还是年富力强,包衣绝对不敢拒绝。当然因为这种婚配制度,也出了不少“名人”,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就是正黄旗包衣,嘉庆的生母魏佳氏也是正黄旗包衣。

反哺报恩报仇,也在包衣一念之间。

在清代,有很多贵族因为某些事情家族破败,大多数包衣也就四散而去。有个故事,知州去县令家做客,县令得知知州夫人是旗人,特意请了一个不入流的吏员的旗人妻子过去相陪,二人见面知州夫人跪拜吏员妻子并全程侍奉在旁,都不敢上桌吃饭,知州夫人原来就是人家的包衣出身,无论自己如何荣华富贵,见了主子也不能忘了身份。

但是,很多包衣被放出去做官后,因为主家败落不相往来的有很多,其实见面双方都很尴尬,能够不忘出身,想徐允诺这样依旧奉养主家的包衣其实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因此,包衣的出身并不露脸,能否做出一番事业首先看主家能否给机会,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先理清楚一个根本性的常识:在大清朝,包衣不是“阿哈”,也就是说包衣不是奴才,而是“正身旗人”。

这些被称为包衣的人只和主家有着从属关系,而并非主奴。所以包衣们不仅都是大清天下的citizen,而且还是“一等”的。

包衣在满语“booi niyalma”,意思为“家的人”,在有清一代只有帝室和入八分的宗室家族才拥有包衣。顺便说一句,所谓入八分的宗室,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种。而阿哈,即满语“aha”,直译为“奴”,是清代旗人普遍拥有的奴隶,最普通的旗兵也都拥有几个阿哈 。

在旗人社会,包衣和阿哈(奴才),都是“自古以来”的存在。但与阿哈的来源不同,包衣不仅仅是包括家臣、降虏,还包括了穷亲戚,也就是小宗。

所以,包衣与其说是一个社会阶层,还不如说一种私人关系。与之类似的是古罗马社会,某个豪门大族的家中总会有一些等着救济的穷亲戚或是“被保护人”,这些人不仅不是奴隶,而且从法律意义上讲,他们和自己的恩主之间还是平等的。当然,只是法律上的“平等”。

包衣身份不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包衣出身的旗人家庭和皇家密切的姻亲关系。比如,说纳兰明珠家也是包衣抬上去的,但是结发之妻乃阿济格之女。后来明珠飞黄腾达,并有了纳兰性德这样优秀的儿子;日后纳兰性德之女也加给了一位包衣出身的旗人少年,就是一代悍将年羹尧。雍正帝的结发之妻孝敬宪皇后也有包衣背景,入关前乃父费扬古曾入正黄旗包衣佐领,后来才又出了包衣;

至于帝室也与包衣家庭有姻亲,比如嘉庆帝的原配,道光帝生母,孝淑后的原籍也是正白旗包衣佐领 。

在八旗世家,包括清宗室在内,小宗之人往往会沦为大宗的包衣。举个例子,以京师旗人世家为原型的《红楼梦》,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

比如荣国府“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哥儿和代管家塾的瑞大爷,就是一个类似于贾府中包衣的存在。

贾府的辈分依次为“水、人、文、玉、草”。而瑞大爷的曾祖父,也就是家塾教师贾代儒的父亲,应该与贾演、贾源是堂兄弟。

而贾瑞是贾代儒的孙子,与贾宝玉、贾珍、贾琏等人同属玉字辈。但是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几乎就是跟詹光、单聘仁这些清客们一样,都是寄人篱下。

而贾芸的情况更糟糕,不但要讨好自己的叔叔辈分的贾琏王熙凤夫妇,还要认比自己小的宝玉宝玉做“父亲”,以此来讨生活。

总之,在雍正朝之前,王府小宗基本就属于大宗的包衣。

而在入关之前,闲散宗室的户口甚至还在辛者库 。

皇帝家真有几门穷亲戚啊!

成人高考一般什么时候交学费

录取之后缴纳第一年学费,每年缴费一次。不是一次性缴完,一般是在报考院校、院校的函授站点这两个地方交。 成考所需要的学费是不同的,每个地方的每个学校中的每个专业缴费都是不同的,大多依据专业而定。比如说普通高升专有的学校1450元一年,而有的学校可能达到1750元。 医学类的普遍是3200元一年,而艺术类的高达3800元一年。因此,具体缴纳的费用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学校以及层次来定。

小学一年级语文里,什么是一类生字,什么是二类生字

田字格里的字是一类生字词,旁边的空白的田字格里是让学生在上面按照第一个写好的田字格里一笔一划的写出来,写两边,旁边再写组词,在这田字格上方的两条蓝色平行线的字是二类生字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二类字并且还要会组词。

一类字是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字,这类字老师往往是要求孩子必须会写会默及运用,而二类字是课文后绿线中的字,这类字老师只会要求孩子们认识及会读而不硬性要求做到会写会用,这类字一般会出现下一学年的一类字中,孩子如学有余能做到会写会默下学年会轻松些。

一类生字是要学的生字,
二类生字是上面要认的

一类生字是课本中写在田字格里的,要求会写、会读、会注音、会组词、会写笔顺。

二类字一般在一类字上面,标了拼音的。这些字要求会读会注音。

扩展资料

特点用途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1、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2、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3、尽量不用变读;

4、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5、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6、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7、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增补规则

调值符号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调值55(高平˥˥)。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调值35(高升˧˥)。

第三声,(上声,或折调,ˇ(∨),调值214(降升˨˩˦)。

第四声,(去声,或降调,ˋ(\),调值51(全降˥˩)。

隔音符号

1、ɑ,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2、两个拼音容易发生误读的或两个相同元音属于不同词的,这两个拼音间加标隔音符号(’),如:堤岸 dī’àn;答案 dá’àn。

大写规则

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姓氏和句首字母要大写。如:王维 Wáng Wéi、北京奥运会 Běijīng Àoyùnhuì;我们是学生 Wǒmen shì xuéshēng。

人民教育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里,生字表有两种,上面一行是带有拼音的生字,叫做二类字,下面的一类是单纯生字,后面带田字格可以组词的,那是一类字。要求二类字会认会读,一类字除了会认会读,还要会组词造句

一类生字是必须要知道怎么拼读,怎么书写,怎么组词,是必须要记在脑子里的,二类字是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时候知道这个字的读音,组词,没有特别强调会书写,当然你如果会写,是增加自己的识字能力,如果可以一类字和二类字还是都学会书写,拼读,组词。

一类生字是课本中写在田字格里的,要求会写、会读、会注音、会组词、会写笔顺。

二类字一般在一类字上面,标了拼音的。这些字要求会读会注音。

扩展资料:

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