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题卡疑似被调包一事,河南省永城市假高中毕业证

访客42024-02-25 20:55:03

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题卡疑似被调包一事

首先刚听到这个消息,我个人真的感觉十分的震惊,这是高考!号称国内最公平的一次考试,竟然会出现这种情况,且不论事情的真与假,至少从四名考生提供的信息来看真实性很大!

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题卡疑似被调包一事,河南省永城市假高中毕业证

其中一位考生言道高考时她写的作文题目是“不负时光,不负少年-致2035的你们”。但是在省招生办查到的答题卡上作文题目却变成了“富强中国,不负年少”,倘若不是考生自己记忆出错,那么这件事情就是真的了,河南省招生办相关工作人员涉嫌乱用职权,徇私舞弊。

都知道高考是一场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竟然会被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就毁了孩子的一生。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严惩。

其实说句实在话,国内不少考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且不说高考。就我所了解的考研,2016年考研试卷泄题,2018年考研数学试卷泄题。经历过18年考研的都知道,个别超纲试题都被某位老师给预测出来,有些题目仅有少数数字变化。

但是教育部给出的结果是不存在泄题情况,只要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很多事情都会不了了之。

但是我相信,就今年的情况,考生得分分差如此之大,就肯定不是一句发挥失常能解决的了的。一位考生估分627分,但是最终成绩只有335分,差分将近300分,任谁也不可能会这样的。

希望河南教育厅能认真处理这件事情,还考生一公道!

高考对于大多数的考生及其身后的家庭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在如今这个草莽英雄辈出的互联网时代,高考的现实意义已经有所下降,但是人们依旧将高考视作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发生在河南的这起疑似高考舞弊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受牵连的考生地理分布范围较广,表明了“舞弊”的面很大。

在以往曝光的高考舞弊案中,牵涉的人员一般只涉及到某个考点甚至是某个单一的考场。而此次被曝光的这起事件中,波及的考生分布在周口、洛阳、商丘、信阳等河南省下属的多个城市。这就说明了如果舞弊行为确实存在,那么牵涉的人员其来头恐怕不小。

第二、考生的高考成绩与其平时表现的反差大,表明了“舞弊”的性质恶劣。

这些质疑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考生平时在校的成绩都不算差,即便发挥失常也不会出现高达几百分的波动,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家长将子女抚养长大培育成人,其中历经的艰辛可以想象。子女们十几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因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最终以坠崖式的结局收场,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是无法接受的。

第三、招办的反应不符合常理,让人感觉另有隐情。

面对考生家长的质疑,招办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而当考生家长要求公开试卷信息时招办更是直接予以了拒绝,其中的原因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招办的做法显然也是令人生疑的。

我们姑且不论已有的刘中锋诉河南招办要求公开试卷信息一案的判例,从当事人苏洪之女儿向警方报案后,警方受案初查时招办的不予配合的表现来看,其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第四、高考舞弊的行为在以往确实发生过,如果舞弊成为常态那么将阻断弱势者上升的通道。

高考对于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在以往见诸于报的高考舞弊事件并不罕见。舞弊也就意味着失去公平,在没有公平的前提下,高考只能是强势者的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神经无疑是敏感的,任何一丝涉及高考的风吹草动都能牵动所有人。

我在大学时期有一名同学,平时英语学习成绩不佳,奇怪的是他在入校时英语成绩却是惊人的高。这个萦绕在我心头疑问最终在大三那年揭开了,原因就是当年的他在高考中涉及舞弊行为,在东窗事发后他无声无息地被学校劝退了。

就河南的这起事情而言,我们还不宜过早地就下结论,事件的真相还有待于相关部门的后续调查。高考舞弊不是一件小事,我相信事情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如果您认同丹妹的回答不要忘记点赞并关注哦

答题卡是否被调包,现在分析很多,有人觉得这匪夷所思,从调包的操作和动机看,进行这样的调包操作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有“能量”进行调包的人,完全可以采取其它方式;也有人觉得一切都有可能,说不定有人胆大妄为加以操控,而且,举报者是实名举报,还有两人是检察官。对此,需要进行严肃的调查。由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是被举报方,因此,调查不应该由本省教育部门主导,而应该成立独立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家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应介入调查。

如果“调包”属实,这将是惊天丑闻,表明高考严密的阅卷管理体系被攻破。但不能因丑闻就回避,只有直面这一问题,才能加强高考的安全管理,树立高考考试评价的公信力。有人担心此次丑闻太大,因此有关方面会加以掩盖,难以得到事实真相,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掩盖丑闻会制造更大的丑闻,这是基本的常识。在引起全国舆论关注,以及四名家长追问真相的情况下,彻查才是唯一的选择。

确认答题卡是否是考生本人的,至关重要,由于调包涉及到条形码、考生姓名、座位号、考生号、答题内容等内容,因此,调查组针对考生的答题卡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一步追查。从目前爆料提供的信息看,座位号、考生号都有被涂改,作文题也被指不是考生自己所写,但也存在疑点,诸如,如果要调包,应该条形码、考生姓名、座位号、考生号等,都被涂写后改为新的信息,因为这张答题卡是由其他考生答好调包而来,而模仿笔迹写作文的难度也是具有很大难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需要公正的调查回应公众的关切,给考生负责任的交代。

而针对答题卡被调包的质疑,也有很多网友建议,应该公开试卷,允许考生查阅本身的试卷。就这起事件来说,要调查事件真相,肯定需要在司法部门介入情况下,由考生本人查阅自己的试卷是否属于自己。但是,从制度设计说,允许对考试成绩有怀疑的考生查阅本人的试卷,则不可行,因为试卷保密(对考生信息进行密封)原则,是保证阅卷公平公正的基础——包括这起调包事件,如果确被调包,也是由于有关人员违背保密原则,对试卷进行启封、调包——在知道考生本人的信息情况下,查阅甚至进一步重新评阅试卷,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包括有权有势者借查阅试卷的机会,重新阅卷,改高成绩。提高阅卷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进一步强化保密原则,对整个阅卷过程严加监控,再就是提高阅卷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一旦被坐实,那么涉及的就不单单是这四名河南考生的问题了,相信全国其它地区肯定也会有高考成绩离奇者站出来质疑。

虽然此事目前正在调查之中,但从这四名学生家长列举出来的事例来看,我感觉不会是空穴来风。如果说高考分数和自己预估分数差个几十上百分这很有可能,哪怕是个别考生真差个几百分的孤例存在也是正常现象,但同时是四名考生都与自己预估成绩差300左右分,而且在查看卷面时名字有涂改现象,作文也非自己所写,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真实的。

看到答题调包,我想到前些年的顶替学籍事件,但答题卡调包性质要严重一万倍,顶替学籍起码还是靠真本事考学,但调包答题卡就是考试舞弊的违法现象了,它严重的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侵害了考生的根本利益。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包含着父母的满怀期望和辛酸,挥洒的是青春年少的汗水和泪水,所有的青春梦想因为一次人为的调包而破碎,这是一件多么悲惨和可恨的事情啊。调包答题卡绝不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而是一部分人的群体行为。既往事实无奈已经无据可查,但为了未来不再让其它孩子重蹈悲剧,我们必须给孩子和家长们一个说法。

  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相信每个人对这个新闻都会感到震惊。

  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

  虽然有包括一名检察官在内的4名家长的实名举报,但事件从逻辑上还有很多疑点值得推敲。笔者也是一名招生考试系统的工作人员,在事情调查结果出炉之前我不下定论。但是从考试组织制度设计层面,捋一捋其中的逻辑:

 一、高考的制度设计存在考生答题卡被掉包的漏洞吗?

  高考试卷在流通、保管环节,全程在公安(武警)的守护之下,任何人均没有单独接触试卷袋的机会,要将两个考生答题卡掉包就更不可能了。

  考点监考员、试卷验收员是除考生外唯一有机会接触试卷的基层人员。由于每个考场的监考员均是每科开考前才抽签确定的,考生要完成4个科目的掉包,至少要买通8名监考员。实际上监考员在考场内没有作案的机会,首先考场内不会多余的答题卡、即使有缺考的答题卡开考15分钟后也已被流动监考员盖章作废;另一方面考场监考员的一举一动全程在视频监控之下,要完成掉包答题卡这样高难度动作几乎不可能。就河南这个事情,4名考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考点,更说明了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基层。

  还有哪些环节有人能接触到答题卡呢?扫描环节,而且这个环节相对考场内操作容易一些,但是其难度仍然很高。首先是全省数十万考生的答题卡集中扫描,作案者如何从全省考生中精准找到这要掉包、被掉包的8人四个科目的答题卡就是个大难题,且扫描地也是全程监控、有公安(或武警)监督的场所,要在层层监控之下完成8个考生全部科目的答题卡掉包,不知要烂掉多少人才能这样操作,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二、如此高风险,收益有多大?

  今年河南一本线是文科547、理科499。而实名举报的4名考生中,仅有1人估分600多分,另外3人估分才500多分,说实话这分在河南真不算高。要知道高考试卷、答题卡此类均为国家绝密级材料,敢掉包答题卡一旦暴露必然重罪,而作案者冒如此大的风险、花如此大的代价(不知要买通多少人)竟然只选择几个500多分的考生下手,这样做的风险与收益,从逻辑上说值得吗?

  另一方面,作案者既然有掉包答题卡的本领,则为何不选择作弊而选择掉包?如用一份新的答题卡为自己的孩子重新作答,不需掉包他人答题卡,这种没有直接受害人的操作方式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何必选择这种模仿他人笔迹作答、掉包的高难度途径?

  实际上,有钱或有权势的父母,需要通过这种高难度、高风险、低收益的途径为子女找出路吗?特长加分、自主招生、出国留学哪一条路不比掉包答题卡更容易风险更小?况且有钱有权势的人,相信其子女的道路早已铺好,什么大学毕业、什么层次的学历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障碍。

  三、事件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吗?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早就开始讨论,有人认为是这几个考生平时作弊或向家长虚报成绩,高考才展现真实水平。我说这种可能性并无恶意,但它确实也是一种可能性。

  笔者在广西的地方招考部门工作,2016年某考生的家长前来申诉,孩子参加了高考,但各科成绩均为0分,要求核实评卷是否有错或被掉包。当时家长走了正常成绩复核的途径,上级回复是成绩无误。家长不服,我们随后翻查了高考的缺考记录表,发现考生四个科目确实全部参加考试,于是再次申请区考试院核实情况,第二次申请回复仍为成绩无误。

  至此,我们发觉了考生的异常,全程均只有家长着急、孩子只一直陪同却从未发声。不得已我们从保密室内调取考生的试卷、草稿纸,发现考生的试卷上只有姓名,没有任何作答痕迹;再翻查监控录像,考生高考四科全程没有作答。考生此时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平时成绩很差,父母逼他参考高考,他就是要故意考0分给父母看的。这个例子很显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父母们无法获孩子的真实信息所致。

  关于此事,河南省教育厅已公开回应,纪委也已介入调查,希望事件调查结果早日公布,给4名考生、家长及全国关心高考公平的人民一个交待,也希望高考在一次次的质疑中经受住考验,越来越走向公平!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欢迎理性评论、交流。

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离奇就离奇在,如果家长的指控为真,这将是恢复高考40多年来性质最为恶劣的作弊事件,甚至可以将多年来鼓吹的高考公平的遮羞布彻底撕破。

为什么下这么严重的判断?因为事件一旦查实所反映的高考问题实在太大!

下面分析基于河南多地家长的指控被查实为真的假设。迄今为止,纪委介入,在披露最终调查结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首先,考生考试结束之后,试卷会被现场密封,并有严密的安保管理措施,如果存在擅自篡改考生试卷,并调包的可能性,那就意味着这个漏洞绝不可能是第一次被人利用作弊,至少河南省考区的试卷安保存在的问题可能由来已久,并多次篡改试卷并调包,几乎不可能这是偶然的事件。

如果河南省的高考试卷安保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那么其它省的高考试卷安保也不大可能就清白。40多年来全国高考,到底这样的试卷安保漏洞还有多少?多久?多大范围、程度被人利用作弊?这可算得上是高考恢复以来迄今最大的丑闻,接下来的咎责处罚势必是一场风暴,而被掀开的查实案例又会引来社会对高考信任的崩盘。这么多年,高考尽管有种种不堪,但它毕竟是一个“公平”的选拔考试,这是深入民心的社会信念,一旦这个信念动摇,被颠覆,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高考犹不“公平”,哪里还能找到“公平”?


其次,从作弊的人来说,精心策划的任何作弊行为必然是基于理性的行为,那么,通过瞒过或收买高考试卷安保系统进行篡改作弊,而且还要狸猫换太子,将高分卷与低分卷调包,从技术上是极难,风险极大,与可能的收益极不相称。

这么说吧,把300多分的考生调包为600多分的试卷,对于付费作弊的买方来说,他们要付出多大大代价?有这笔钱,把孩子送出国去读大学绰绰有余,冒这个险而且孩子高概率还读不走(300分的水准去读600分的高校),败露风险还极大,败露的后果是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敢这样作弊的买主岂止丧心病狂,根本就是脑子进水,肩膀上扛满缸金鱼。

而且,对具体操作作弊的人来说,得多大诱惑才敢如此操作,才收买得动?哪怕是替考,相比于篡改试卷调包,风险也要小很多,可行性也要大很多。要知道,篡改试卷那可是白纸黑字,留下的证据实锤,比罗永浩老师的产品还结实。

即使是买通篡改试卷调包,凭什么就能迅速确定哪一份试卷比300多分更高?那可是4科试卷悉数篡改才有可能把600多分卷与300多分卷一对一准确定位篡改并调包,这难度,堪比徒手研制出龙芯一号。

否则,即使篡改掉包其中一科悬殊分数的两份试卷,130分的换给30分的试卷(总分150),对总分的影响也就100分左右,要达到悬殊近300分,技术难度实在是太高。

如果说,因为考号录错,张冠李戴,倒有可能出现300多分的试卷与600多分的试卷弄错考生。问题是媒体采访披露的试卷答题卷确实有人为篡改的痕迹,因此大体上可以排除因为差错而不是作弊造成的可能性。

所以,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等调查结果公布自然也就真相大白。最后,再说另一种可能性。2013年也曾曝出过类似指控高考试卷被调包的事件。当时惠安考生杨婷婷指控试卷被调包,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及时向媒体公开杨婷婷的四科考试卷,虽然语文科答卷存在考号被涂改,但四科考试卷确认笔迹一致,杨婷婷指控不实。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对当时去采访的记者谈到:

至于这次河南曝出的四个地方的考生家长指控高考试卷策划篡改调包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不妨及时公布这几名考生的四科考试卷,那么是离奇的惊天丑闻,还是个别考生编造谎言,不就水落石出了么?!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