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遗迹和历史吗,大邱庄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站

访客42024-03-01 10:18:01

你的家乡有遗迹和历史吗

我的家乡是山东济南,济南的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市内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今天就说说齐长城,齐长城遗址主要在山东中东部,在春秋时期开始建造,距今已2000多年。齐长城西起黄河,东到黄海之滨;东西共计千余里,可以说齐长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现在的学者经实地测量齐长城全长618.893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齐长城历经平阴、长清、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肥城、五莲、诸城、胶南、黄岛。

你的家乡有遗迹和历史吗,大邱庄高中毕业证查询网站

(图片来源网络)

现存齐长城,主要有长清段、泰安段、莱芜段、五莲段等遗址,其中保存最好的莱芜段57.832公里。在济南境内的就是长青段,以及莱芜段(还有十多天莱芜就划入济南了,所以就先提前把莱芜拉进来了)。齐长城的修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它的修建,吸取了当时城池防御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战争、建筑、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我认为很值得研究和探索。从大历史的环境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王室逐渐衰落,而晋、齐、鲁等国则日渐富强,特别是位于山东东部的齐国正崭露头脚,渐渐崛起。逐渐占据了霸主地位的齐国虽发展迅速,但是,强大的晋国却一直是当时齐国的心头大患,而且当时其他各国也是和今日中东一样,利益纷争、打打杀杀,对齐国也是一种威胁,因此确实需要设防,因为卧榻之侧的原因,不能允许晋国酣睡。正是出于这种目的,齐桓公开始在此修筑城墙。随后,齐灵公、齐威王又不断将长城沿泰沂山脉向东继续修建,至齐宣王时已修至东海。此时,鲁弱楚强,扩修齐长城重点开始变成防备楚国,明、清、民国等时代的地区实际掌权者又对莱芜境内的齐长城进行过维修,所以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我们还是在国道附近、群山之中找到这些齐长城的遗迹,而且是全程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齐长城是有故事的,齐长城附近有座杓山(济南莱芜区境内),因山顶形似倒扣着的勺子而得名,杓山山峰处原有山寨,当地人叫杓山寨。具体在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西杓山村头,立着长勺之战遗址碑,杓山下这片开阔地带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发生地,成语“一鼓作气”就死来源于长勺之战。

(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名山,母亲河一一养育我们的黄河穿流而过,还有着古朴淳厚的乡亲,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兵圣孙武出自我们的老家一一一山东惠民,惠民曾古称武圣府。现在酿造的兵圣酒,武定府酱菜也很有名,去惠民可要尝一下呀很不错的。现在修建的孙子兵法城非常古朴大气巍巍壮观也值得游览一下。近代的魏氏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是原魏集镇民国时期大地主遗留下来碉堡式庄园,也是大家非常值得期待观光的。


有些人总说商丘没有商朝以前的遗址,根本不是商朝兴起之地。然而商丘的商朝以前的遗址星罗棋布,并不是古文化的不毛之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早商文化等,在商丘境内均有发现。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商丘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这是因为离黄河故道稍远的缘故,而且商丘遗址的名字大多带岗或堌堆,说明这些被发现的遗址原来是高地,才幸免于被黄河泛滥淹没,而商丘别的地方就没这么幸运了,商丘的历史就这么被淹没在几十米的黄土之下。

梁园区

灵台寺遗址:

灵台寺遗址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周集乡苑庄村西。为近圆形土堆,南北约32米,东西约31米,高约2米,由夯土筑成。经调查,此遗址上部为战国至汉墓群,下部为龙山晚期文化遗址。

睢阳区

半塔遗址:

半塔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半塔村北50米处,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米,略高于地面,上面灰土层内含有各时期的杂乱陶片,为扰土层,半米以下为商、周文化层,有大量的先商文化遗迹。再下为原始社会末期文化层,采集有绳纹、篮纹和方格纹陶片,素面、磨光黑陶片,并有彩陶片。另发现有陶窑遗迹、兽骨化石和鹿角化石。该遗址属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并有早于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存,年代距今约为4500年~5500年。

坞墙遗址:

坞墙遗址位于商丘县东南约30公里,在坞墙集的中部,地为坞墙公社东街大队。遗址原为一凸起的台地,由于历年取土,四周已积水成塘。从水塘四周暴露出的灰土和铲探情况判断,遗址范围南北约70、东西约100米左右。1976年冬,调查了此遗址,采集到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早期、殷商及东周不同时期的陶器残片。为了进一步了解商丘地区原始社会末期及夏、商时期文化面貌和发展关系,1977年春,对此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工作自5月5日开始,17日结束。开探沟、探方4个,揭露面积105平方米。

降隆堌堆遗址:

降隆堌堆又名降龙堌堆,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8公里处今睢阳区娄店乡江庄村周庄自然村西,现在台高2米多,占地总面积6800平方米,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的古代人类的堌堆居住遗址。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掘出龙山文化等文物遗迹及殷商、春秋战国和汉代等时期的器物。相传曾是尧的封地。

潘庙遗址:

潘庙遗址位于商丘市高辛镇潘庙村,该遗址文化遗存有龙山、岳石、东周、汉四类文化,其中以岳石文化最具典型。

虞城

魏堌堆遗址:

位于虞城县城西南魏堌堆,被确认为是龙山、商、西周文化遗址,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从魏堌堆遗址的发掘文物来看,谷熟在夏末商初应该有很发达的文明,可能是都城所在地。

营廓遗址:

营廓遗址位于营廓镇营廓集。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延续到商、周、战国、汉,直至明清。1978年,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初步调查钻探,发现有龙山、商周、汉唐、宋元等各个时期的文化堆积,说明自五六千年前这里一直就有人类聚居。在遗址北部东水塘坡断层中,采集到两片彩陶片,为红衣黑彩条带纹饰,反映了大汶口文化的风格与特点。

王集遗址:

位于河南省虞城县西北10公里,王集乡王集西街,面积约4000平方米,该遗址,原是个大黑土层堆积,上建有寺院,故叫堌寺,后寺廓,叫黑堌集,现叫古王集,亦简称王集。1983年3月,王集西街社员沈发建和沈祥儒在院打小井时,发现了西汉石棺墓,在出土中,又发现了西周陶片、商代早期鼎腿和龙山方格纹、兰纹、绳纹陶片及灰土骨器等

东大寺遗址:

东大寺遗址位于虞城县南25公里杜集东南角。该寺原叫西古寺,后因白海古道变迁寺西,改叫东古寺,现叫东大寺。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1978年县文物普查队,对此处进行初步考查,在寺基外,发现上下叠压四层汉代砖、石基。并在台基中发现有:蚌器、骨器、鹿角及商代陶片(商代晚期残鬲、烧灰沌净、没被土污)。在石棺下,又探出:方格纹、兰纹、绳纹、磨光及附加堆纹等龙山文化陶片。

堌堆坡遗址:

堌堆坡遗址位于虞城县西北17公里王集乡堌堆坡村西侧,面积为3000平方米,据1978年和1984年两次文物普查,都发现此处有汉代陶片,在仓颉墓周围,探出方格纹、兰纹、绳纹,附加堆纹、磨光等陶片及灰土、蚌壳等。以上实物揭示,此处是龙山文化遗址。

马庄遗址:

马庄遗址位于虞城县沙集乡马庄,发现了殷商殷墟类型文化。

宁陵

葛城遗址:

葛城遗址位于宁陵县石桥乡西北十五里葛伯屯村西北50米处,面积为20000平方米。夏朝时葛天氏后裔葛伯被封为国君,名葛伯国,建都于此。

童饷堌堆遗址:

被杀童子之墓在城关镇东南1公里,当地俗称“童饷堌堆。”清宣统三年(1911 年)《续修宁陵县志》卷二载:“童饷堌堆在县南二里,又名童相。砖包,高丈余,宽四丈余,今上祀大士。”童子墓高出地面0.5米。类似的史迹在其他地区均未发现。因而葛伯屯与童饷堌堆为葛在宁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堌堆遗址:

丁堌堆遗址位于程楼乡丁堌堆村,面积2000平方米。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洛阳考古所支洪远曾率领地、县文物考察队在此进行勘探、考察。经钻探,文化层厚约3.7米,分三层:第一层,深一米许,有灰土层,含有篮纹灰色陶片;第二层,深2米许,有黑土层,含有黑色和灰色绳纹陶片;第三层,深3米许,含有方格纹、篮纹灰色陶片,且有炭灰遗迹。

柘城

李庄遗址: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

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

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

遗址中有一个埋有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的“九牛祭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关系。李庄遗址里的一个祭坑里有9头牛,表明祭祀的重要性和祭祀者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个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里是没有前例的。

孟庄遗址:

柘城县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孟庄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过将遗址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属商代早期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 1992年7月~1995年进行了发掘。

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存、龙山城址、二里头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其中,龙山、二里头及商代时期三叠层是中原地区的首次发现。遗存有房基、陶窖、墓葬。出土了大量各时期的遗物。并发现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遗迹及一具少女骨架。

孟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夏商更替等主要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建立该地区的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老君堂遗址:

老君堂遗址位于远襄镇老君堂村,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中部为夯土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遗址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汉代墓群,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墓、画像石墓,墓内文物较为丰富。下层为新石器文化聚落遗存,曾出土一些绳纹陶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有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币,在钱币学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史堌堆遗址:

史堌堆遗址位于老王集乡史堌堆村,是一处商代文化遗存。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10米,文化层厚7米。遗址东端有一大坑,层面显现清楚,文化层中出土大量的商代器物碎片。如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陶片。这些陶片对研究商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曾引起中外考古学者的高度重视。

高庄遗址:

高庄遗址位于陈青集镇高庄村,是豫东新石器文化遗存中较为典型的遗址。该遗址略高于周围地表,南北长750米,东西宽150米,下为不同时期的墓葬。有两汉墓葬、战国墓穴、新石器文化层等。在地表层中,随处可以拣取到新石器时代陶器碎片和汉代的墓砖、陶器残片。该遗址经考古部门多次勘查、试掘,发现有商周时期陶片、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

北王庄遗址:

北王庄遗址位于伯岗乡北王庄村,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墓群叠压在一起的一处文化遗存。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80米。上有一高7米、直径25米的夯土台,台内为汉代墓群,发现有汉代的小薄砖墓、空心砖墓。出土有大量的方格纹陶片、粗绳纹陶片和鼎足、鬲足等重要文物。在夯土台断面和地表文化层内,能随手拣到许多文物碎片。

郭村岗遗址:

郭村岗遗址位于牛城乡郭村岗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存。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厚2.5米,上层为汉代墓群,下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上层在地表即暴露出汉代的小薄砖墓、空心砖墓。墓内出土有陶猪圈、陶灶、薰炉、彩绘陶器等文物。村外还出土有铁器、铜器、五株钱等。

青堌堆寺遗址:

青崮堆寺遗址位于远襄镇李安楼村,是柘城境内较大的商代遗址之一。该遗址现为略高于周围地表的平坦耕地,面积22000平方米,文化层深约4-6米,文化内涵丰富,耕土层暴露有商代晚期文化遗迹。出土有鬲、鼎、罐等器物和大量的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等纹饰的陶片。

唐庄遗址:

唐庄遗址位于伯岗乡唐庄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在遗址发现有汉代的砖室墓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汉代的灰陶罐、陶壶等陪葬品及新石器时代的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等纹饰陶片,在遗址表面随处可见。

睢县

周龙岗遗址:

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

犁岗遗址:

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

乔寨遗址:

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

民权

牛牧岗遗址:

牛牧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城西20公里牛牧岗村北。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原遗址建有“云古寺”。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拆掉。现地面下0.8米有该寺的砖墙基,表面有碎砖瓦片、瓷片和古代陶片。西部有3个和尚冢,北坡上挖了一个长方形深坑,挖乱了文化层,发现有仰韶文化的黑白色彩陶片,还出土有龙山文化的绳纹、方格纹、篮纹陶片。在断崖东边暴露出一个残灰坑,呈梯形,上窄下宽,出土有素面磨光陶片,细绳纹陶片,红色夹砂陶片和一些残蚌器。断崖北有的土质较黑、发现有一件可复原的圈足盘和商代铜镞、小孩头盖骨、烧上块、木炭屑等。

吴岗遗址:

吴岗遗址位于民权县白云寺镇吴岗村南,高出地面1米多,长宽各500米。文化层堆积达4米以上。在此采集到的商文化陶器有鬲、深腹罐、大口瓶等。商文化层下为龙山文化层,发现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遗址现状有灰坑、窑址、房基面、瓮棺墓葬。1974年当地群众在遗址西北角1米处发现一口铁锅,敛口大腹,沿腹处有6个棚翅,为宋代遗物。锅下扣有一带流长把铜勺,重2.6公斤。另有一双系白瓷扁壶,两面腹部绘有花草及花纹。

李岗遗址:

李岗遗址位于民权县白云寺镇李岗村,李岗遗址叠加了自龙山文化时期起始,包含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内的数个文化层。因遗址蜿蜒逶迤,形状若龙,当地俗称龙行岗。

东山子遗址:

东山子遗址位于人和镇宁车湾村西约1.5公里处的一片苹果林中,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碑载,该遗址为新石器和商代遗址,为高出周围地表2米的土丘漫岗,1974年对其进行调查,在耕土层下发现砖砌汉墓,出土有铜质章、铜镜、五铢钱、彩绘陶器。汉墓群下为灰土层,发现有方格纹、绳纹、篮纹陶片及夹砂红陶片,对研究中原古代文化和聚落分布极具价值。

夏邑

蔡楼遗址:

位于夏邑胡桥乡蔡楼村东南高出地面5米呈正方形边长100多米。俗称“姜仁堌”,是夏邑十八堌之一。下层发现有商周时期的陶片、蚌壳、鬲足、陶网坠;中层为汉代墓葬区;上层为古寺庙基址的扰土层。

三里堌堆遗址

三里堌堆,原名渣头堌。据《夏邑县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记载:“渣头堌在县西南五华里”,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处三里庄村后,故群众称之为“三里堌堆”,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高出地面约4米,原顶部遍生荆棘,现已全开荒成为耕地,整个堌堆上各个时代的砖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质为黑色粘土。

清凉山遗址:

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清凉山遗址原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规模较大的清凉寺,故俗称此堌堆为“清凉山”。

吴家寺遗址:

吴家寺遗址位于商丘市夏邑县城西13公里桑固乡吴庄村东侧。据史料记载,桑固地古称"桑林社",相传这里是商王成汤"祷雨处"。该遗址是豫东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古文化遗址,文化堆积相当丰厚,为研究豫东地区原始文化和商周文化渊源等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马头遗址:

马头遗址位于夏邑县西南二十五公里马头集南街东侧,整个遗址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原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规模较大的寺院,名“崇觉寺”。

永城

王油坊遗址:

王油坊遗址位于永城市酂城镇王油村东北400米处,为一旧黄河淤泛之土丘,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经中社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

洪福集遗址:

洪福集遗址位于卧龙乡洪福集西北侧,南北向台地,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平面约1.5米,保存完好,文化层厚2.5米以上。上部为周、汉代地层,1.2米以下为河南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地层,含黑陶和线状纹红衣黑彩陶片。

造律台遗址:

造律台遗址位于酂城集南端,南北向高台,长54米,宽34米,高7米许。文化层厚8—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1936年,河南省古物研究会考古人员曾在遗址南端上部进行过探沟发掘。该遗址为豫东地区古文化遗存的最早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堌堆遗址:

黑堌堆遗址位于龙岗乡王楼村西北约300米处,圆形灰土台,高出地面约1.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以上,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1977年春发掘该遗址,清理出房基9座、灰坑1个、墓葬1座,出土器物的类别、形制、纹饰等与王油坊、造律台同期文物相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桥遗址:

曹桥遗址位于新桥乡曹桥村北平地中,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1936年,李景聘(河南省古物研究会人员)在此发现有灰陶片、三足器、带孔残石器等,并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位于卧龙乡潘楼村赵庄西10米。赵庄遗址的四周地势平坦,遗址为南北向椭圆形土丘,长120米、宽90米、高0.8米,面积约108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较厚,文化遗物非常丰富,地表暴露大量的灰色陶片,能够分辨出器形的有鼎、鬲、碗、盆、豆、罐等,从遗址上采集的文化遗物来看,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堆积。

书案店遗址:

书案店遗址位于裴桥镇书案店西北约300米处,北邻包河,南北向台地,长180米,宽150米,中高1.8米,地表遗物丰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周代文化遗存。

胡道口遗址:

胡道口遗址位于新桥乡胡道口西北约800米的浍河南岸河床上。原为台地,因河道南移水击,使文化层破坏较重。下层是龙山文化,上层是周代文化。

大刘庄遗址:

大刘庄遗址位于裴桥镇大刘庄东500余米处,北邻包河,南北向台地,地表遗物较少,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江堌堆遗址:

江堌堆遗址位于酂城镇夏庄东南400米的浍河北岸上,南北向台地,文化层厚2.5米以上,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萧竹园遗址:

萧竹园遗址位于酂城镇萧竹园村南300米的浍河北岸上,南北向台地,商代遗存。

李大庄遗址:

李大庄遗址位于顺和镇李大庄东400米处。原为台地,今韩沟纵穿其中,破坏严重,东岸遗存少许,西岸南北长240米、宽40米。堤上是从沟内翻上来的堆积土,遗物丰富。沟壁显文化层,厚约1.5米。商代遗存。

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苗桥镇王庄,在苗太公路南侧,遗址从地表到坑底深约4.5米,汉墓打破龙山文化层,其中龙山文化层可能不超出两米,龙山文化层遗存单纯、单薄,这显示龙山文化部族在此停留居住的时间并不长。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