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见丈母娘时,发生过哪些意想不到的事,50岁初中学历能查到吗

访客32024-05-02 10:20:13

女婿见丈母娘时,发生过哪些意想不到的事

第一次见丈母娘,发生的事,虽然难堪,却也好笑。

女婿见丈母娘时,发生过哪些意想不到的事,50岁初中学历能查到吗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女友家,女友就给我打预防针说,她妈性格大大咧咧,思想前卫,你可要小心伺候哦。那天,买了一辆永久牌轻便自行车,作为见面礼,(丈母娘指定要买的)。看到自行车,丈母娘高兴坏了,非要立刻马上学会骑车,拗不过,女友要我来实现丈母娘的愿望。丈母娘人高马大,学起来特别费劲,我跟着她车后面,累的气踹嘘嘘。一不留神,车子倒了,眼看丈母娘要摔个仰八叉,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把抱住了丈母娘,哪知道,我身体单薄,结果可想而知,被这胖女人压在地上,动弹不得。那个难堪啊,让女友捧腹大笑,可怜我一身的灰土啊。丈母娘爬起来,意犹未尽,说:来来来,继续骑。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丈母娘非要让我喝酒,以示犒劳。我看到满桌子的佳肴,酒瘾大发,全然不顾女友来之前的不许喝酒的忠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就这时,一股疼痛感,从大腿传来,低头一看,是女友在使劲揪我,意思就是让我喝了,可我疼啊,大叫一声,众人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我那个狼狈样啊,脸瞬间通红,酒也清醒了,蔫了……直到现在,我去丈母娘家,还在调侃我……

朋友黄杰的丈母娘,居然是在一家足浴店工作,那天两人见面,黄杰头都不敢抬。

说起我这个朋友,真的是个会玩的人,吃喝洗泡按摩马杀鸡,样样都有兴趣。可能是家里有钱,所以让他过成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黄杰在他爸公司上班,每个月就给他3000块零花钱,平时也就是送送文件什么的,工作相对轻松。

前不久,黄杰在酒吧勾搭了一个美女,听说叫陈静(化名),我们见过几次面,人还蛮漂亮的,身材也不错。

陈静也是个经常出来玩的女生,基本一周五天在酒吧跟朋友喝酒蹦迪,家里蛮有钱,也算是个小资家庭。

两人不知道是看上了对方哪里,短短几日,就变得如胶似漆,好像恩爱了很久,整天在朋友圈秀恩爱。

大概过了2个月,黄杰突然告诉我们,他要跟陈静结婚了,两人已经商定了这件大事,就等双方家长表达意见。

两人说好一个日子,先去陈静家里拜见准丈母娘,说真的,黄杰第一次这么严肃的对待一件事情,那时候我们都不敢喊他出来玩。

一周后,到了黄杰和陈静约好的日子,今天陈静的妈妈特意没去工作,在家准备。

陈静是个单亲家庭,爸爸因为事故走了,留下她和她妈妈相依为命。可能就是因为这事,导致陈静她妈根本管不住她。

到了陈静家,黄杰心里有点激动,毕竟这种大事,他还是第一次面对。等陈静她妈从厨房出来,黄杰和他准丈母娘都愣住了。

陈静她妈反应过来,破口而出说了句:“居然是你。”

陈静一时间有点发懵,自己男朋友怎么和自己妈妈认识,马上要两人解释给她听。

原来,黄杰经常去一家叫帝国足浴店的地方洗脚,一来二去,就认识了陈静她妈,还经常过去点她的钟。熟了之后,黄杰变得有点过分,偶尔会言语调戏陈静她妈。

陈静她妈就是受不了黄杰的这样,所以离开了原来的足浴店,换了一家工作。

黄杰看到自己准丈母娘,尴尬的头都抬不起来,一脸通红的像个呆鹅一样站着。最后,还是陈静率先打破尴尬的氛围,几人开始吃饭。

也不知道,黄杰是怎么办到的,陈静还是嫁给了他,带着她妈住进了她和黄杰的爱巢。

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生活里不管是任何一个人物,事物,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我们身边。

一饮一啄,一切皆有定数。黄杰要是没有处理好自己和陈静她妈之间的问题,肯定娶不到美人,这后果,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曾经轻浮的表现。

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端正,不要被任何事情害得我们出现人性的缺失,否则,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会出现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丈母娘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一个人把我女朋友带大特别不容易,第一次登门拜访时我买了很多礼物,想给未来丈母娘留一个好印象。可丈母娘见到我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问我爸的名字,当我如实相告后,丈母娘直接给我撵出了门,让我带着买的东西赶紧走,以后也不要登她家的门。

面对丈母娘的训斥,我和女朋友都一脸茫然,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了她。在我再三追问下,丈母娘让我回家我没良心的爸爸。看到丈母娘气得语无伦次,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心头涌上,难不成我和女朋友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

带着巨大的疑惑,我决定回家找我爸寻找答案。我趁我妈不在的时候,试探性的问我爸年轻时是不是犯过全天下男人都容易犯的错,我爸被我问的晕头转向,让我有什么事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我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张淑兰(丈母娘的名字)的女人时,我爸迟疑了三秒钟,然后说是自己对不起她。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一出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的狗血戏码已经在我脑海中上演。

我爸听到淑兰阿姨的名字后,立即陷入了回忆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如果不是我及时把他喊出来,估计等我妈回来时他还是一副情难自已的样子,那就有他苦果子吃了。

整理好情绪,我爸给我讲述了他和淑兰阿姨的青葱往事。

我爸和淑兰阿姨年轻时谈过恋爱,而且是彼此的初恋,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后来恢复高考,我爸考上了大学,而淑兰阿姨却落榜了。但是我爸并没有因此抛弃淑兰阿姨,而是让淑兰阿姨等他,承诺毕了业就会回来娶她。

爸爸上大学后,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和淑兰阿姨写信。可是爸爸不知道的是,奶奶压根不想淑兰姨当自己的儿媳妇,每次都去邮局把两封信取走,奶奶都对邮寄员说说会把淑兰的信给捎回去,可实际上一封信都没有给过。

没有我爸消息的淑兰姨,以为我爸背弃了当初的承诺,气得大病一场。那个年代还不像今天这么包容,淑兰姨被我爸抛弃的消息立即在村里传开,什么闲言碎语都有。迫于无奈,为了淑兰姨的名声,她家里人给他介绍了一外地男人,不久就结婚了。

而作为故事的男主角,我爸压根什么都不知道,便被扣上了渣男的帽子。等我爸回家时,淑兰姨已经远嫁,一切都为时已晚。造成这一切的还是自己的亲妈,爸爸只好无奈接受。

知道真相后,我也为爸爸和淑兰阿姨的爱情惋惜,但我更关心的,是女朋友有没有可能是我的亲妹妹。听完我的问题后,我爸气得踢了我两脚,说我脑子里净是不健康的东西,他们那个年代牵个手都不好意思,怎么会有其它的。听完爸爸的话我就放心了,还好不是我最担心的那种可能,那其它的阻碍就都不是问题了。

爸爸觉得不管怎么样,当年都是自己辜负了淑兰姨,于是决定亲自登门道歉。丈母娘看到我们全家时,起初拒绝开门。但我爸说当年是场误会,希望她能开门听自己解释。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下,丈母娘最终还是心软了,放我们进了屋。

进门我爸就给丈母娘赔礼道歉,并解释当年并没有抛弃她,等他上学回来时,发现淑兰姨已经远嫁,他跑去问淑兰阿姨的父母她嫁到了哪里,淑兰阿姨的父母始终不松口,并告诉我爸淑兰阿姨过的很幸福,别去打扰打了。我爸这才放弃了寻找。

听完父亲的解释,淑兰阿姨叹了口气,感慨都是造化弄人,他们之间注定有缘无分,也怨不得别人。

父亲说他们之间已经注定是遗憾,但希望不要因为老一辈人的恩怨,影响了下一辈人的感情。淑兰阿姨笑着质问父亲:难道在你心中我就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吗?

听到淑兰阿姨的质问,我知道这事成了,她同意了这门亲事!

在感情上,每个人都有很多遗憾,有些遗憾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有些是我们本人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希望我们都能珍惜眼前人,把握好当下,不要等到老了的时候再感慨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对未来最大的尊重就是珍惜当下。(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我一个朋友见丈母娘,居然跟媳妇长得一个样没有认出来,女人保养的好真的可以就像有驻颜术一般,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他一次彩礼娶了两个媳妇赚大了

百闻不如一见,说的真不假。

我那个同事是个很内向的人,自从认识了自己的女朋友确实是没见过丈母娘,有一次看到母女俩的照片惊呆了,说这是你姐姐吗?当时这哥们还有点生气,为什么拿独生女这样的事开玩笑。然后女友跟她吵了一架后来。很久之后才平复,原来有个好看的妈也是很有压力的事。

有一次他去媳妇家做客真的也是认错,母女俩买衣服都喜欢买一样的穿。有一次拍肩膀拍到了丈母娘,可是一张口就听出来自己认错了,就问自己媳妇怎么分辨她们俩,然后他媳妇刻意的带了个耳钉,看到了嘛,这就是记号。听了这个事我们都觉得特别搞笑,我们同事开玩笑就叫他记号哥。

结婚那天我们都去了,想看看这对母女的真面目,饱饱眼福。绝对一模一样一点不假。那天结婚的时候司仪开玩笑说,娶一个漂亮的媳妇还有一个漂亮的丈母娘,以后有福了。当时在场的亲戚哄堂大笑,女人五十岁了能保持二十多岁的容颜真的很完美的人生了,我个人认为。

每天下班他只要跟我们再见,我们就开玩笑说你去媳妇家别跑丈母娘怀抱里了。他也内向一笑了之。


@陌小生情感局 对于丈母娘跟女婿,这个丈母娘为了女儿肯定对女儿很好,所以无论丈母娘年轻漂亮还是如何,一定要像孝顺自己的母亲一样孝顺她,这样媳妇也会孝顺自己的婆婆。一家人其乐融融真就是很完美了。

我以前也是觉得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后来才觉得只有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丈母娘跟女婿还是岳父打成一片,互相映衬有事一同解决,一家人才能发展的更好。

去年我姐首次带着她男友,也就是我家的准女婿来我家,我家人都很高兴,忙里忙外的招待,准女婿第一次来我家,老爸老妈生怕怠慢了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可却忽略了不同地区的小差异,闹出来一个大笑话。

我记得刚吃完饭,我家的那位“准女婿”打开了话匣子,聊的正起劲时,“准女婿”说了句,叔叔阿姨要喝茶吗?老爸说,不喝不喝,我不太喜欢喝那玩意儿,你喜欢喝吗?“准女婿”说,喜欢,多喝茶对身体好……过了两天老妈就自作聪明,花了重金去给“准女婿”买了一盒上好的茶叶(出于体面,一般地还怕拿不出手😂)。后来送给“准女婿”的时候,还加了句,知道你喜欢喝茶,阿姨专门给你买的茶叶,本以为“准女婿”会很感激很开心,没想到“准女婿”很疑惑不解,反应完全不是老妈想象中的样子……

后来才搞清楚,准女婿口中的茶,就是普通的白开水,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想要讨杯水喝,没想到结果却这么意外,还浪费他丈母娘几百块大洋。

后来才了解到,关于白开水,不同地区应该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白开水叫做茶,而我们那里茶是茶,水是水,女婿与丈母娘之间,因为彼此不太了解,才闹出来这么个笑话。

50岁初中学历能查到吗

50岁初中学历不能查到。50岁的人初中毕业应该是在1987年左右。那时的学生档案都是纸质的,还没有电子化。初中毕业证书也没有电子备案。并且经过30几年的风云变迁,有不少当年的初中早已撤销或者合并了。连学校都找不到了,更无法查找当年的初中毕业证书的存根了。到当年学校所属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样也是无法查到的。

2016年的普通话等级证书能查到

2016年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可以查到。

一般是在省级教育信息网查,我是江西的,就在江西的教育信息网查。

同时,你报名以后 准考证上一般有成绩发布网站,以江西为例,一般需要两个信息才能查到,身份证号加你的报名号(也就是准考证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

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下成绩的证书由省(直辖市)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加盖印章后颁发,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须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审核并加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印章后方为有效。有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根据国家及有关部委的要求,现阶段各类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的等级标准如下: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以上水平,教师和大学生为二级以上水平,公务员和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为三级以上水平。

扩展资料: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划分如下:

1、三级乙等:考试得分60分-69.99分之间。

2、三级甲等:考试得分70分-79.99分之间。

3、二级乙等:考试得分80分-86.99分之间。

4、二级甲等:考试得分87分-91.99分之间。

5、一级乙等:考试得分92分-96.99分之间。

6、一级甲等:考试得分97分-100分之间。

普通话资格考试可在网上报名,报考人员须在网上提交报名申请,或者到报名现场实地报名,再得到报考资格确认后,方可参加考试。

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一年两次,全国统一的,具体安排看当地政策。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

应试者经过测试,成绩达到60 分以上者,即可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制作。证书内记录应试者的测试成绩和相应等级。

2003年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正式),取消了关于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有效期的提法,这就是说,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全国通用、无有效期限制。

八九十年代技工学校的学生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水平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讨论不同等次的学历相关性,显然要受到社会背景的限制。如果真的要把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学生与现在的学历相比的话,单纯比较知识水平的话,可能现如今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就可以完胜八九十年代技工学校的学生。因为当今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然提高了很多,在八九十年代,高考中的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人大有人在,但与现在高考相比,明显高考成绩的水平要差很多。

虽然在知识的宽度与深度上,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学生无法与现代的学生相比,但是他们毕业之后的待遇可并不低。虽然他们属于技工学校,但是毕业之后包分配,可以到国有企业、国家机构等成为正式工人或者事业编制人员,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端公家的饭碗。曾经一度,技工学校非常抢手,很多学生为了尽快工作拿工资,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也不愿意去上大学,而是去上技工学校。他的热门程度可一点不比现在的重点院校的竞争激烈程度低。

如今的学生知识水平比较高,无论是知识的宽度还是深度,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但我们现在的学生即使到了本科、研究生学历,也必须自己找工作,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得到国家的安排,而是由自己去决定与奋斗,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工作压力也要比八九十年代技工学校的学生要大的多。

综合来讲,无论出于什么角度对比不同年代的学历水平显然无法说明什么大问题,只能说时代不同,学历的重要程度或者受重视程度发生了改变,无法做到同日而语。因此,我们无论出于什么时代,具有什么学历,都必须立足当下,认真工作,积极努力的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时代不同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校没有扩招,能够考上大学本科、专科寥寥无几,考上中专的也是屈指可数。当时选拔十分严格,生源用百里挑一一点也不过分,不仅严进而且严出,不象现在上了大学就成了自由兵,混上几年,拿到招牌就算有成就了。当时中专生为什么优秀?可以用三点来概括:一是生源质量高,百里挑一;二是学生的刻苦学习,学校的严抓重管,同时学生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进了中专校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三是社会大环境,好的社会风气,知识改变一切的氛围,中专生成了用人单位的香悖悖。真才实学不比现在的二本院校差。仅为本人见地,不代表他人观点。


我来说一下我了解的情侣,我的同学是89年上的技工学校,当时的情侣是,初中毕业开始分流,分为四种情况,高中,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上高中就要考大学(大专),上中专和技校的属于毕业国家包分配,中专毕业即成为干部,技校毕业即成为全民固定工,职业高中毕业不包分配,自谋职业。当年技校还是很热门的,专业全是技术工种,毕业去向95%

都是国有企业,当时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人们的思维认为学技术最吃香。职业高中属于最差的学校,就是初中毕业什么也考不上,就上职中,最后也不管分配,自己找工作。但职中设置的专业比技校要好,比如会计,计算机等等,都属于坐办公室的职业。但当年技校分配到企业的同学在工作10--20年以后最终遭遇了企业改制,破产的境况,被迫失业,失业后走向社会,但工厂那点技术在当前社会不被认可,也就是到处打工,很惨的。只有当年分配进入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技校生还好一点,再有就是当年铁路技校毕业进入铁路工作的,还相对稳定一些。所以,8.9十年代的技校毕业生如果进了国企现在是很惨的。

八九年年代技术毕业的学生,由于是吃国家补贴的中等专科学校,学生有补助费,每月几十元,学费象征性交一点,微不足道的。包分配,吃皇粮,农村学生初高中考上地区或省城技校,就是鲤鱼跳龙门,咸鱼翻身。一跃而成城里人。在八九十年代好处太多太多了,如果是农村学生,都是成绩很优秀的好学生,高出本地高中五六十分或更高分数。就是城里学生也是中等生或中等偏上分数。从学历上看,现在还是中专学历,从综合考量优于现在的大专或三本学校。我可以肯答地给提主说。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的学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职业学院的专科或本科。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的学生有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的学生,初中毕业生入技校一般读3年,高中毕业生一般读2年。

那是能考上技校的学生,在现在至少可以考上二本以上。

八十年代的技校有大型国企的技校和社会技校,如XX公司技工学校,XX市技工学校。大型国企职工子弟考本公司技校相对容易。社会考生考技校(包括部分国企技校向社会招生)比较难,其难度超过现在考二本。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是包分配的,工作不用担心。除了家里有背景外,想要在岗位上得到晋升,那必须要技术过硬。所以,大部分技校学生特别是社会考生在技校学习特别努力,很多技校学生毕业在工作岗位都干得很出色。那个年代的技校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工人。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好像不要学费,能否上技校是通过考试,成绩不好是考不上的。所以那是的技校生源素质相对比较高。

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很容易考,学费也贵。尽管现在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好很多,培养的学生综合水平可能比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学校的学生要高,但真正能超过八九十年代的技校生的不多。

八九十年代的技校生毕业分配在国营单位,大部分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干一辈子。那一辈人的技术素质相当过硬,有很多工匠。

现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很多改行的。能不改行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上工作10年就相当不错了。

八九十年代的技校生能在同一岗位专心干一辈子,是因为单位有房分,不要买房子,不用担心失业去找工作,所以能安心工作。

现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工资不高,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想要靠工资来买房,对于普通岗位,几乎不可能。因生存的压力使得现在的技术工人难以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长久的工作。因此,现在的工匠和八级工没有以前多。

因此,培养工匠需要有工匠的土壤。现在,只有央企可能有这样的土壤。私企是培养不出工匠和八级工的。

希望央企好好用好这块沃土,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本人94年大学毕业开始在技工学校任教,对那时期的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年的技工学校数量真不多,一个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差不多有一两所政府主办的技工学校,更多的是厂矿企业办的技工学校。

对于此前的技工学校招生不是很清楚,但对94年及以后的情况是亲身经历,所以比较了解。听说此前的技工学校招收的高中毕业生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大家也知道,因为当年上个高中都是成绩非常不错的学生了,而大学录取率更是太低了。对于城镇户口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考不上大学可以报考技工学校,可以分配工作,而农村户口的高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只有务农了。说句实话,那时即使落榜的高中毕业生,那智力真不不比现在二本学生差。看我们学校不少留校的当年的技校生,大都成为技师、技术能手,也有些继续提升学历后,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那素质还是很高的。



我94开始带的学生就是从全国各地企业来的初中毕业生以及城镇来的初中毕业学生,企业来的学生成绩都不太好,学习也不是很努力,也不太遵守纪律,大都比较活跃。他们都是各单位的子弟,毕业就可以回原单位就业,不担心就业问题。而非企业子弟来源的学生大都成绩比较好,人也很踏实,技术水平较高,也是有单位分配的。

96年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招收中专生,那时的中专虽说不再包分配工作,但学生都还是需要考进来的,成绩都非常好。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发展得很好,有继续深造上大学的,有出去工作在单位混得风生水起的,也有创业成功的。直到2000年以后,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


结论:八九十年代高中毕业上技工学校的学生的智力水平不低于现在的二本学生。当年初中毕业上技工学校的学生,水平一般,估计放在现在也只能上个高职专科。而九十年代的中专生,我感觉放在现在应该可以考个二本以上大学。

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学留言评论。

同学有哪一刻恶心到你了

因为一起出钱买的共用电脑,我和大学室友闹掰了,500元钱让我看清了一个人。

上大学的时候,我家条件不太好,所以我花钱的时候很节约。

记得那时候班里的人都有了手机,当时一个手机要几百元,但是我也没钱买,手里的钱勉强只够生活费。

到了大三的时候,老师建议同学尽量备个电脑,提前练习一下基本的办公软件,为大四的时候写论文和查资料打个基础。

很多人都陆续买了电脑,我也很想买,本来我就很喜欢写东西,那时还给学校附近的工作室写过稿件,但是报酬很低,才几元一篇。

我都是在本子上写好,然后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趁课下休息时间,快速地打出来,再给别人发送过去。

当时想着,如果自己有了电脑的话,就会方便很多。

于是,我就仔细清点了一下自己做兼职的存款,大概2000元的样子。

兴致勃勃地去店里看电脑,逛遍了很多店,也咨询了同学和老师,最终锁定在几款上。

但是,那几款的价格都超过了2000,我老师看我犹豫,知道我的情况,提出可以借点钱给我,以后我有钱了再还她。

这时,我宿舍的一个室友提出,她可以补齐剩下的几百元,跟我合伙买,电脑还是归我所有,条件是在毕业之前,这个电脑算我俩的,她可以随时拿去用。

我想着这样也好,不用欠老师钱了,反正我们是一个宿舍的,相互之间用着也方便。

最终她出了500元,我们拿到了一款联想笔记本,激动地回了宿舍。

让我没料到的是,这给我带来无数烦恼。

她直接就把电脑当成了电视机,只要是没课,几乎一有空就拿出来在那里播放各种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

其他人经常被吸引得围在一起观看,有时她还会拉来其他宿舍的人。

别人要打开自己的电脑去看,她还不乐意,说是一起看热闹。

看着大家在那开心观看的样子,我即使想用,也不好意思关掉。

本来买了电脑是想着写东西方便的,没承想,我还是每次都要写在纸上,只是把抽空使用机房的电脑,换成了抽空使用那台笔记本而已。

这也不算啥了,就当是大家都图个新鲜,也许过段时间就不这样了。

还没等新鲜劲过去,又出状况了。

前一晚她抱着笔记本又不知道在那里看啥,看着看着睡着了,然后翻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压到笔记本了,第二天发现开不了机了。

她就把电脑放在我面前:“电脑坏了,你去修吧!”

本来我就对她的行为不满意了,自然有点不高兴:“你用的时候坏的,应该是你修才对吧?”

她马上跳了起来:“你是电脑的主人哎,东西可是归你的,凭什么我修?我又不是故意弄坏的,它恰巧在我用的时候坏了,但它是你的啊!”

我想和她吵一架,但又觉得没必要,毕竟是在同一个宿舍。

于是,我拿到店里修了,因为换了个什么零件,还花了一百多元。

此后,她好像忘记了这事,再用电脑的时候还是非常随意,一点也没有小心呵护的样子。

没多久,又在她手里坏一次,她依然让我去修。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千不该万不该和她一起拼单买电脑,她似乎感觉反正电脑最后不归她,所以就故意不爱惜。

照这样下去,能不能用到大四都不敢保证。

我和她商量,要么我给她300元钱,电脑归我,要么她给我1200元钱,电脑归她。

那时候距离买电脑半年的样子,我以为说出这条件怎么看都是我亏了的,不管她怎么选择,只要是能不再共用就行。

然而,她坚决不同意,非要继续共用,还说当时出钱合伙购买,就是为了大四写论文的,现在都还没到大四,就不再共用了算怎么回事。

我就告诉她:“那你可以要了电脑,这样就可以大四继续用了。”

但她回答:“我没那么多钱给你,最多给你800,电脑归我,要么就是继续共用。”

我有些急了,提出要还她钱,把电脑归我自己,到底我出多少钱给她,她才愿意退出共用。

当时我心里就想赶紧结束这件糟心的事,本打算实在不行,直接还500给她,就当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然而,她竟然说要么给我800,电脑归她,要么就是继续共用,不能现在就把电脑给我,如果我非要的话,就得给她800。

这可荒了个大唐,合着她用了半年,我要倒补贴给她300,感谢她赏脸和我共用吗?

我的其他室友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和老师说了这事,老师找我俩去聊天,她不当回事:“哎呀,怎么都把这小事告诉老师了?老师,我是在和她开玩笑呢!我就是想和她共用嘛,当初不是说好了嘛!”

老师找我俩又单独聊了一下,提议就按我说的办,我拿300出来,电脑以后就归我自己,然后老师补了200,凑到500还给那个室友。

当时她不要那200,我也感觉让老师出钱实在不应该,提出我出500,以后这事就告一段落了,结果被老师制止了,她让我俩以后谁也不能再提这事,也别被这事影响关系,就当做了个梦,以后还是好室友好同学。

但是处理完这事之后,我那个室友就直接搬走了,去了其他宿舍。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坚决不再和任何人一起拼单买什么东西,如果自己买不起的宁愿不买。

通过那次经历,我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千万不要和认识的人合伙做什么事,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的问题时,基本上都会翻脸。

并且熟人之间共事时,在长期磨合与相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插曲,比如看不惯对方的行为,两个人的观点不一致,某些事无法找到平衡解决方案等,如果这些情况堆积多了,总有爆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不但相互间的关系破裂,还可能会给身心带来巨大折磨。

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尽量少往对方的空间里去参与,这样能减少很多麻烦。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