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毕业证仿制多少钱一个,什么铜元最值钱

访客32024-03-13 13:15:49

传国玉玺价值多少钱

所谓传国玉玺就是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正统。下面我们一一讲解。

安徽高中毕业证仿制多少钱一个,什么铜元最值钱

1、传国玉玺的前身--------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山里得到一块宝玉,呈给楚文王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和氏璧流转到了赵国。秦惠文王听说后,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赵国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完璧归赵”。

秦灭赵后,和氏璧也随即落在秦始皇手中,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上面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2、传国玉玺的屡易其主

据民间传说,秦始皇游楚地秦始皇乘船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有人又将此传国玺打捞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公元前207,刘邦反秦大军首先攻陷咸阳,秦王子婴捧玺投降。刘邦建立汉朝后,沿用了秦朝传国玉玺,在之后几的历代帝王都以传国玉玺作为正统的信物,若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胁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盛怒之下,摔坏玉玺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镶嵌损坏之处。

王莽新朝灭亡后,传国玉玺落入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又传二百年。

东汉末年,玉玺反复易主,玉玺转手经历:孙坚(孙权他爸)—袁术—曹操—汉献帝—曹丕,有意思的是曹丕为遮掩自己篡汉行径,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实乃此地无银。

后经南北朝,至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

隋朝灭亡,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末帝李从珂亡国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3、真假难辨,众说纷纭

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从地下掘得一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为?又流向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至于,传国玉玺的价值。以下图片是清宫流出的一般玉印,便拍出了这等价格,可见传国玉玺经济价值估计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其文化历史价值亦是难以估量。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制,伴随着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应运而生,如果皇帝也需要身份证明的话,那么传国玉玺无疑是最好且唯一的证明。

自从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以来,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2133年,伴随着历朝历代登上皇位的皇帝来说,拥立传国玉玺无疑是最有效果的证明。

但是传国玉玺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就算是在秦始皇时代,玉玺都有失落,相传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时,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突然起了很大的风浪,龙舟几乎要倾翻,当时的秦王政急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洞庭湖中,祈求神灵镇浪,传国玉玺由此失踪。

传国玉玺失踪后,便引出一个故事。

八年后,公元前211年,秦朝廷派往东方的使者在夜色中匆匆赶往咸阳,走到华阴平舒道(今陕西省华阴县)时,有人拦住使者,拿出一块玉璧对使者说:请代我送给镐池君,今年祖龙死。

这人说完,便放下玉璧离开了。然后使者就带着玉璧回到咸阳,并上报此事,经秦朝廷御府核查后发现,此玉璧就是八年前秦始皇遗落在洞庭湖的传国玉玺,引起秦始皇相当大的震撼。

让秦始皇感动震憾的并非是传国玉玺的失而复得,而是夜色中持壁人对秦始皇的诅咒,秦始皇通过占卜,采用外出巡游和迁徒百姓的方法,妄图化解诅咒,然而接下来的事,众所周知,秦始皇死在外出巡游的路上,验证了诅咒。

而这块失而复得的玉璧是否真的是之前的传国玉玺也是有疑问的,要知道现在的洞庭湖水深30米,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洞庭湖水只会更深,这个深度要想在秦朝时期捞出来,除非现代潜水员穿越到秦朝还差不多,在当时是不可能打捞出来的。

而当时的秦朝廷之所以承认这块玉璧是传国玉玺,只有一个原因,没有传国玉玺的秦朝已失去合法性和正统性,与其说是持璧人的诅咒,不如说是秦朝失去了合法性和正统性而灭亡

传国玉玺实际上在秦始皇手中就已经丢了,后世传下去的已经是赝品,不过为了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没人会说自己手中会是假的,就算是私刻也要造一个出来。

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话,当年秦始皇遗落真正的传国玉玺应该还在洞庭湖,要知道2000多年来,洞庭湖水从来没有干过,直到现在,以当时的潜水条件,根本不可能找到传国玉玺,而到现在有了潜水条件,却失去了任何有利的线索及文献记载,无从寻找,那么传国玉玺很有可能还在洞庭湖中。

如果传国玉玺现在被找到了,价值多少呢?

传国玉玺是文物,是没有流通而产生价值的,是不可以用现在的金钱来衡量传国玉玺的,他要么是无价之宝,要么是全中国人民的精神宝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如果传国玉玺被找到或发现,都需要上交国家,由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管,如果可能的话,会对我们开放参观的途径,真希望有这么一天,能发现传国玉玺的下落,洞庭湖,是在你那里吗?

如果现在找到了传国玉玺,那么肯定是会被定为不准出国展览的文物的,而且一定是无价之宝。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说它的唯一性。从古到今,我国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印章,材质不同、大小各异,但是没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帝王执政的信物,只有传国玉玺有这个作用,如果得不到这个传国玉玺,很多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心里都不踏实。可见这个宝贝在中国古代的意义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再说它的传奇经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命令李斯刻一枚传国玉玺,于是李斯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精细研磨,雕琢为玉玺,李斯写了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就是著名的传国玉玺。

秦始皇带着它东巡,在洞庭湖遇到大风浪,眼看着船要翻了,于是把传国玉玺扔到湖里了,风浪立即平息了。后来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使者夜晚经过华阴平舒道,一人持璧拦使者,说“为我遗滈池君”。这块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南巡洞庭、封湘山时,遇风暴投入水中的和氏璧。

刘邦五载亡秦三年灭楚之后,得到了传国玉玺。王莽篡汉室逼迫孝元皇后交出玉玺,孝元皇后把玉玺扔到地上摔掉一个角,用金补上了。王莽失败,刘秀得到了传国玉玺,传到东汉末年,被孙坚得到了,后来被袁绍夺取,又归了汉献帝。

后来归曹魏,三分归晋之后玉玺落到了晋朝皇帝手里,南北朝时期,传国玉玺几经辗转落到了陈武帝手里,经过隋唐时期,到了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李从珂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传国玉玺,伴随着政权更迭而不断易手,经历可谓是惊心动魄,又艰难曲折,有这样经历的文物绝无仅有。

第三、传国玉玺的材质非凡。雕琢传国玉玺的材料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春秋时期的卞和在荆山发现的。卞和在荆山看到一块石头上落着一只凤凰,于是他就知道这块石头绝非凡品。于是就把石头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鉴定一下,玉工说是一块顽石。

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一瘸一拐的又去献宝石,结果和上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砍掉了右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没法献宝了,只能坐在荆山脚下哭泣。

文王派人了解情况,又鉴定了一次,结果把石头剖开,发现了玉石,制成了和氏璧。完璧归赵这个成语讲的就是和氏璧,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可见这块玉料的价值。

就凭这三条足以打败一切文物,哪一件文物存世时,能和每一次政权更迭紧密联系?没有;哪一件文物能有如此昂贵的材料制成?也没有;哪一件文物可以成为皇帝执政合法性的证明?只有传国玉玺。所以如果现在能找到传国玉玺,那必定是无价之宝。

有个专家在一档节目中说值50个亿,几年前的节目了。50亿是市场价值,作为一件历史文物,还是传国玉玺,那肯定是无价的。

文物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但若是非要用金钱来衡量一件文物的话,主要可以就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①这件文物的存世量,是不是孤品啊?物以稀为贵嘛。

②这件文物的大小。比如“后母戊大方鼎”为什么能被成为“青铜之王”?除了它的年代,还不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③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一件文物是否珍贵也要看它的出土年代、所承载的历史背景、所承载的时代信息

④这件文物的学术价值。比如,如果这件文物和历史文献上的某段有关联,或是能补充历史啦、或是能证明某件东西(技术)是起源于中国而不是外来物(技术)等等,就是比较有研究价值吧。

⑤这件文物的工艺水平、完整度、瑕疵多不多啊什么的?就是专注于这件文物本身的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了。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对“传国玉玺”做个简单的评估。它是孤品,而且目前出土的秦朝的玉器本就很少,它是秦始皇时期的,它是统治阶级权利的象征,同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也都极高。史料上记载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由“和氏璧”刻成的、还有很多关于传国玉玺的记载,只要找到了传国玉玺的实物,能证明的东西就太多了。工艺水平嘛,因为谁都没见过也没啥好说的了。所以,专家给出50亿其实可能还是一个保守价。

简单的列一些文物艺术品的价格给大家参考一下:

秦始皇兵马俑的一个头:30万人民币(1987年黑市价)

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天子”白玉圆玺:9586万港元港币(2010年)

乾隆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5.541亿人民币(2016年)

达芬奇的《救世主》:4.5亿美元(2017年)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9.135亿人民币(2018年)

关于传国玉玺,最后想说一点。很多人都认为传国玉玺是取材于和氏璧,这个其实可能性不大。

《芈月传》里的和氏璧大小

去博物馆看过玉璧的都知道,玉璧的厚度完全达不到刻玉玺的那个厚度,虽然早期的玉玺相对小一点,但厚度仍然是不够的。《芈月传》里的那个和氏璧的厚度真的太夸张了,很容易被误导。

战国时期的玉璧

汉代海昏侯的印

汉承秦制,离秦代也较近,大家可以通过上面两张图比较一下那个厚度。如果真能找到这枚玉玺,关于这一点那也是能真相大白了。

如果传国玉玺被找到了,现在价值几何?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打造而成。玉玺的大小有四寸见方,上面雕刻有五条龙,并且在玉玺上还有李斯用小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而秦始皇也希望这块玉玺能在自己大秦帝国的子孙后代中传承。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

秦始皇乘龙舟游玩洞庭湖时,突然湖面风浪骤起,眼看龙舟就要沉入湖底,全船人的性命将要不保,就在此时,慌乱中的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了湖中,瞬间湖面恢复了平静,但是传国玉玺却由此失落。就在八年之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传国玉玺送还给了秦始皇,自此,传国玉玺失而复得又归了秦。

当然,传国玉玺并没有像秦始皇想的那样世代传下去,在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刘邦平秦灭楚建立了大汉王朝并得到了传国玉玺,自此传国玉玺又在汉王朝帝王间传承,但是汉王朝也不是一帆风顺,中途有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要求汉室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孝元太后大怒把玉玺扔到地上,将玉玺摔掉了一个角,之后王莽命工匠用黄金将所缺之角又补了起来。

十五年后,刘秀击败王莽并建立了东汉王朝,自此传国玉玺又回归汉室,并一直传到了东汉末年,在战乱中,玉玺又被孙坚所得,后来孙坚之子孙策为借兵把玉玺又给了袁术,当袁术死后,玉玺又归了曹魏,最终,司马懿统一了三国建立了西晋,玉玺又落到了晋朝皇帝手里,在之后的南北朝、隋唐时期传国玉玺都有出现,到了后唐,废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自焚于玄武楼,至此传国玉玺便失去了下落。

时至今日,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断断续续有传国玉玺的下落出现,但是很多都已经被证实为“乌龙事件”,那么,如果传国玉玺被找到了,现在价值几何?

至今日传国玉玺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使命,因为封建帝王制的时代早已过去。此时的传国玉玺已经变成了一块见证时代变迁的上等玉石,尽管如此,它的价值也不可估量,因为它的前身和氏璧就已经价值连城了,而传国玉玺又见证了二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传国玉玺被找到了,此时它的价值应该算是无价之宝!

传国玉玺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祂的价值就是刻的那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代表了君权神授,天子威仪。每逢大争之世,对传国玉玺的争夺可谓血流成河,因为谁拥有它,就代表了受命于天,拥有了法理正统,天选之人。如果传国玉玺现世,第一时间就会成为无数人争夺的世界头号宝物(对,不是珍宝,宝贝,是宝物),这个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保存的。如果被不良居心的人得到,在有敌对国家支持的话,仅用传国玉玺,就可以召集到一大批狂热分子,后果不言而喻。所以,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传国玉玺是第一国宝无疑。

什么铜元最值钱

前言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铜元俗称“铜板”,在清末与民国两个阶段发行量非常频繁,各省各版别,图案也是五花八门,若是哪个值钱,按照每个省,每个面值及每个材质角度铺开来说,足以写本厚厚的书了!作为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我可以简单扼要地举例说明一下值钱的铜元,尽管前面很多网友例举了若干,我发觉有点像机械流水账,那今天我与各位分享一下它们为何这么值钱的典型

晚清篇典型值钱铜元举例

一.广西当十光绪元宝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当十面值铜元一抓一大把,品相差的都可以垫家里的八仙桌腿了,但是广西省出的当十光绪元宝就出了近十枚的样币后,后面竞不像其它省份那样大面积的铸造,这是因为清代铜元是各省自己造后只允许在省内流通,既不允许自己的铜元流到外省,也不允许外省的铜元进来,有点“自产自用” 的味道

而广西省当时经济实力还不如广东,清廷干脆就把两广的铜元铸发权一股脑交给了对外通商方便的广东省了。所以广西单独成为清末一个不自产铜元的省份,原来试铸的几枚光绪元宝铜元大多都流向国外,能在国内被发现后被馆藏实属不易,市场价自然就高

二.四川当十“山字龙”光绪元宝

四川的当三十铜元大家都很熟悉,但也出过试铸版的“山字龙”的当十铜元,这点可能有部分人不清楚,虽然铜元上打着“四川”二字,其实当时铸造铜元的设备都严重依赖英、美、德、法这些西方列强。初期四川铜元都是由湖北省代铸的,关于此,上海出版的《泉币》一书刊登于1941年3月的一篇文章如下:

“光绪三十年春,四川机器局由于设备未到而委托湖北省代制:鄂局铸当十、当二十、当三十铜币三种也”;

其中当十试铸币就有山字龙 ,现在市场价几乎没有个固定数字,你说值钱吗

民国篇典型值钱铜元举例

大清虽然亡了,但遗存下来的各种西式铸币机构可以继续被重新使用起来,这时候各省又出现了大批风格不同的铜元,其纷繁复杂的版别又沿袭了前清的老路,那就举两个典型的高价值的铜元例子吧:

一.广东一仙孙像铜元

孙文是推倒满封建清帝制的先行者,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广东省于一九三六年试铸过一仙铜元,“一仙”是“逸仙”的谐音,但此铜元未被正式发行,存世量只有三、四枚:

  • 1994年由已故马来西亚华侨收藏家黄元文的家属在香港泰星钱币专场拍出一枚
  • 另一枚由法属留尼旺钱币收藏家伍德华的后人于2008年在香港诺曼.亚克斯钱币专场拍出
  • 第三枚于2011年在北京瀚海拍出

这是一枚难得的地方精品铜元

二.河南当百文黄铜铜元

河南是产铜元大省,现在民间大量留存着双旗嘉禾铜元,但仔细观察的话几乎都是红铜材质,其实当时也试铸过黄铜样币,与红铜背面五色双旗币不同的是:该币的背面是双徽图案,这是因为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后,全国易帜,任河南省一把手的韩复渠提议修改的,该试铸币的出现改变了河南双旗币前期的形象,韩后来在抗战时期故意放弃山东拱手给了日寇,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该铜元由钱币收藏家马定祥先生的后人捐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省值钱的铜元很多吗,以上只是部分举例,但有点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为数不多的试铸币,由于未投入使用被完整地保存后,品相也不受影响,大多成为馆藏后身价不菲,若是突然出现在市场,那必是假货,它们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只走过了百年历程,但留给后人的是更多的思考,谢谢阅读。

收藏一些孤品。这个就要求你自己经常上网或参照铜币书集了。比如安徽省造当制钱十文中心方孔,广西省造十文和新省造十文,图片我就没有去复制了,不是自己的东西 如果藏友们经常去研究铜币,就会少走好多弯路,当你了解自己藏品价格,就不会被一些骗子钻空子,前提是你不贪。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钱币收藏价格表!

前言

铜元的价值大部分都是比较便宜的,因为铜这个东西在古代其实并不是什么比较稀奇的事情,不管是铜钱也好,或者其他的铜器都有很多,因此铜元作为铜钱的替代品,当年也是制作了很多,所以铜元的价值并不大,民国时期的铜元基本上就几块钱,清朝的地方铜元品相好的也能卖到几十块钱,但是大部分都是十几块钱二十来块钱!所以铜元的价格不贵,当然万事也有特殊,有的版别还是比较贵的,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铜元,比如大清铜币一分,还有袁像十文等等这些特殊的版别,价值也是比较大的,有的能卖到上千,有的上万,总之还是要分版别!

铜元最值钱

目前来说铜元最值钱的应该是安徽方孔十文铜元,当然这也跟品相有关系,但是这种东西的存世量基本上就是个位数,所以也不能说价值多少,因为这种东西大部分都是上拍卖会的,基本上也是看现场的气氛,以及人们对这种东西的喜爱,当然现在这些东西都在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手里,一般来说不会流出来,大家也就看看图,实物基本上是看不到了,除非你能达到那个高度,不然也只能在电脑上查图看看!

铜元的收藏价值

其实铜元现在还是可以玩的,当然老孟建议大家还是玩玩清代的龙的铜板,因为民国时期的铜板说实话确实不好看,不如清代的龙的图案,现在铜元也不贵,买一些品相好的,龙鳞全的收藏也是不错的,可能大家买不起银的龙洋,但是买铜的应该都没问题吧,不管是造总的龙图案,还是一些其他的龙,基本上在铜元上也是能够见到的,所以买不起银的可以玩玩铜的!

结束语

铜元最贵的大家还是不要想了,这种东西在我们手里也都是假的,真的都不敢想,还是老老实实找一些自己可能碰到的,比如大清铜币十文这种价值几百块钱,我们手里也是可能会有的,那些动不动上百万,上拍卖会的铜元还是不要想了!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收藏,大家有问题可以邀请老孟回答!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