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可以调入技校当老师吗,有高中毕业证能代教小学吗

访客32024-03-03 19:30:45

小学老师可以调入技校当老师吗

小学老师调入技校当老师很不合适,但是你所说的这位教师则更适合到技校当老师。

小学老师可以调入技校当老师吗,有高中毕业证能代教小学吗

该小学教师是机械专业的工科硕士,这样的教育经历不知道为什么去小学当了老师,虽然硕士学历在小学教师中可能是比较高的,但不一定能教好小学生,专业也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技校是技工学校的简称,是专门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学校,与以传授文化基础知识为重点的中小学不同,各级各类技校侧重的是专业劳动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校内进行某一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相应劳动岗位的用人需求,为就业做好准备。

所以这名教师更合适的去处正是技校或中职高职学校,在这类学校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

这是很多老师都面临的问题、

首先,如果你想要去技校当老师,你要考虑清楚,一般技校都是针对高职高专孩子进行教育的,与小学孩子孩子差别较大。一个是下青春期孩子,一个是带不懂事的孩子,不同学习之间差异性较大,你去技校想教什么,有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呢?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可以参加国家级别的老师招聘考试,入选了就可以调入。

其次,你想考虑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心态与观众与青春期孩子不一样,基于你目前的学历是满足要求的,你学的机械专业而且在大学有代过课授课能力肯定没有问题,基于教学经验这一块问题也不大,主要你需要参加定向考试,只要能够正式录取这个是没有问题。

成年人教育比幼儿教育是好教点,也仅仅在管理上舒服些,但是对于知识的追求比幼儿阶段要求更高,因为幼儿阶段孩子还小,学习更多是引导,但是到了中学阶段中后期一般都是自学能力较强的,老师在专业方面需要多提升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们的需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有这样的学历,这样的专业,还担心什么。但这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问题是你要去审请,要找到一间接收你的学校,这样才可以走调动的手续。

不过说起来,你为什么当时选择了去教小学呀,你是喜欢小学还是技校呢?两者是不一样的学生。你要按自己的喜爱做个判断才好选择。

古人为什么主张易子而教

“易子而教”出自《孟子·离娄》。

所谓“易子而教”,这里的“易”,就是“交换,互换”的意思。把孩子互换,由对方来教育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听说古人有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的情况,想半天想不明白。便问老师孟子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回答说:

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啊。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以正道教导受教的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孩子,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必然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另外,如果孩子反诘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这岂不又伤害了父亲?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所以,古时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教”的道理啊

以上是孟子说的,我认为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可能因素,第一个,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因为以前很多知识都是师承的,所以需要易子而教,第二个,以前人流行这样来教育,所以大家都跟风学习,后来就慢慢形成了易子而教的文化,第三个,自己舍不得教育孩子,确实管不住,没有办法,只能易子而教。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实际上可能这个易子而教仅仅是以前人的一个习惯而已,我们只是过分的解读了,不过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断地解读探讨,从而发现更多的道理。

古人为什么主张易子而教?因为在管教的时候,能下得去手。

你我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怕老师,是从内心深处;孩子怕父母打,那只是肉体上的。

同样的道理,易子而教,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易”,即交换。”易子而教”,就是家庭之间相互交换子女进行教育。孩子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易子而教有其传统,在实践上也有其优点。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便有”易子而教”的习俗,我们可以追溯到《孟子·离娄上》。

一、孟子认为易子而教原因为“势不行也”

中国有一句俗话:“自家羊自家拴。”自己生养的子女要做父母的自己亲自教育。这似乎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无需赘言。

孟子像

然而,事实上并非没有特殊情况,我国古代就有“易子而教”做法。据《孟子》书记载,公孙丑曾经问过孟子。

公孙丑曰:

“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

“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教育

孟子说因为在情势上行不通。教育必定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没有成效,接着就会发怒。一发怒,便会伤感情了。“老人家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可自己却不从正确的道理出发。”这样父子间就会相互伤感情。父子间相互伤感情,关系就恶化了。

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来教育,父子之间不用善的道理来责备对方。如果用善的道理来责备对方,就会有隔膜,一有隔膜,那就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好了。”

总结起来,孟子认为不易子而教,不仅容易伤害父子感情,而且教育效果不好。

二、易子而教在实践上的优点

由此看来,古代有人相互交换子女进行教育,是因为家庭教育失败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教训,我们应该汲取。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互交换子女进行教育,不失为弥补家庭教育常常出现的弊端、挽救失败的家庭教育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上,易子而教也有其优点:

  • 一方面能够真正敝列严格要求,孩子不会象在父母面前那样撒骄而不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它各种要求。
  • 另一方面,扩大了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范围,有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外有的家庭也采用了类似中国古代“易子而教”的做法。不过。人家不是被动的,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主动的,是有意识地那样做。

比如,在节假日外出旅游度假,就相互交换孩子,这个家庭带着另外一个家庭的孩子,另外一个家庭带着这个家庭的孩子,让孩子和别的家庭的成员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社会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他们长大离开家庭进入社会打基础。同时,也为了克服个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局限性,吸取别人家庭教育子女的长处,以取长补短。

这样做的家长是很明智的,有远见的。这种做法,也反映国外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是开放性的。

易子而教,实践证明,程疗上这么做,是很有成效的。自古以来,人就重视教育问题,更重视儿女教育,如何教育好儿女,古代大家孟子就提出了“易子而教”,我粗略读过《孟子》,也粗略浏览其中的《离娄》,印象中,易子而教就是在《离娄》里提岀的。离娄之明,鲁班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师旷之聪,尧舜之道,不以六律,不正五音,不以仁政,不治天下。子不易教,难成大任。易是变异,交换,儿女的教育要交换来进行,才是最好的。

俗说:父母所生,朋友所教。为何子女要交换来教育呢?我初当人父时也思考过这问题。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亲人教育对子女影响不小,小时尤大。小时不可不重家庭亲人教育,而且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可是,有的就是不会教育,不会以身则,不会做好榜样,这样,对儿女成长是不利,儿女渐长大,有的根本就教育不了,所以必要送出去让别人专教。

自身有能力条件专教者不多,大多要无通有无,取长补短,所比想更好成人成材也要易子而教,当然,后来有了专业学堂,学校,老师,这就更好做到传道、受业、解惑了。韩愈在《师说》里也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特别是生在富贵之家的,受溺宠太甚,更要懂得易子而教,择师而教的道理。

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其意就是我的孩子由你来教育,你的孩子由我来教育。由于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对孩子,父母容易感情用事,娇惯溺爱,舍不得严格要求;孩子也会因为觉得是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放任自己。这是家庭教育很难避免的弊端。孩子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依赖心理就会大大降低,无形中使之改变原来的缺点。

  其实,在国外也有“易子而教”的做法。不过,他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们为了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休假期间,往往是这家的孩子交另外一个家庭带着外出旅游度假。另外一个家庭的孩子交由这个家庭带着外出旅游度假。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很有好处。

“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易子而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在中国古代,就曾经有过“易子而教”的做法。所谓“易子而教”,这里的“易”,就是“交换”的意思。这是说,我的孩子由你来教育,你的孩子由我来教育。

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孟子》一书里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听说过去中国有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的情况,百思不解。便问老师孟子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说:“那是因为,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求孩子行正理正道,可家长自己却没有做到。孩子做不到,家长发脾气训斥孩子,孩子却说:‘您要求我行正理正道,可您为什么不按照您对我的要求去做呢?’

孩子这样一质问家长,就伤害了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相互产生对立情绪,就没有办法亲自教育了。于是,只好和别人相互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由此看来,家长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没有首先做到,这是家庭教育常常出现的一个弊端。古人很明智,便“易子而教”。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易子而教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父母教育孩子,无为为上,既不要责善,也不要溺爱,而应该以爱和陪伴为主线,行身教之实。

很多贫寒家庭的孩子,父母天天种地扛活,并不天天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却有大出息。反之,有的富贵家庭,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自己经常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孩子反而厌学,稍长,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其间的差别,正是无为和有为,身教与言传啊。

现在孩子读小学应不应该由大人接送

这个提问应该换个方式提问,小学一到四年级,要求家长或者指定人员接送。小朋友是不能自己上下课的,因为还没有辨别事物的能力,所以存在风险。四年级以后家长可以到学校签免责协议,承认是家长同意学习已经义务提醒了。

所以不能说现在的孩子娇气,是现在社会治安和交通车辆实在太多了,不放心他们自己上下课。

如果家里人不忙的情况下 还是接一下比较好。因为现在孩子比较早熟 放学肯定跟同学贪玩不想早回家,时间久了肯定会沾上一些不好的风气 自己偷买垃圾零食 对身体也不好。女孩更要接了

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小,路途远,又无公共汽车,大人不送,怎放心孩子一个人行路?人多,车多!

就算近也不放心!

我家离学校几十米,因在一个十字路口,人车特多,我也不大放心,我还要送过十字路口……!

待大一点,我就不用接送了……!

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女,一般不用接送!

……!!!

家长接送可以被称为是“优育”的体现!

原因如下:

1、让未成年人普遍流动在大街上,会增加社会秩序维护的压力!目前的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出生率最高的一代,上下学,集体解散在社会中,任凭未成年的判断力,很难不会给社会秩序造成问题!

2、学校完全可以考虑校车接送学生,这样可以体现为国家在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可是目前由于国情尚没有普及!(大家可以参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3、人人都是独生子女,谁都不能保证在如今交通发达,车比人多的马路上孩子不出意外;要知道一个孩子关系一个或两个家庭,这和30年前不一样,人多力量大,家家都有兄弟姐妹好多个。接送孩子也是保障家庭的幸福啊,难道家庭幸福不是大家期望的吗?

4、社会文明进步,谁也不能说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就是娇宠!难道汽车的发明让大人们躲在车的庇护里出行是一种娇宠吗?难道人类造高楼别墅遮风挡雨告别茹毛饮血是一种退步吗?

5、大人们闯红灯、酒后驾车、街头骗子横行!给社会秩序造成不安,这些难道是娇宠我们这代孩子造成的吗?大人们从小没有学习好,给现在的孩子们造成危险,难道也需要现在的孩子去勇敢面对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离家近,不过马路,车辆不多,可以不接送,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能接还是接吧,谁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呢?交通事故,磕磕碰碰,万一再有坏人就更危险了,什么意外都应该考虑到,尽量避免发生,否则追悔莫及。离家远过马路的话则必须接送。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