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分享一首您原创的七绝,邯郸教师资格证2021年考试地点

访客52024-03-27 04:54:17

能否分享一首您原创的七绝

现在我把自己昨天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与大家分享吧,致无锡高架桥垮塌中的逝者以哀思:

能否分享一首您原创的七绝,邯郸教师资格证2021年考试地点

《秋雨》——悼亡魂——

秋风凛凛雨霏霏,
霜叶纷纷孤雁悲。
危桥崩塌天降祸,
亲人梦断残魂飞。

《秋雨》的平仄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风凛凛雨霏霏,

仄仄平平仄仄平。

霜叶纷纷孤雁悲。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危桥崩塌天降祸,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亲人梦断残魂飞。

一、什么是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对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一种近体诗。

一是要求篇幅固定。全诗只有四句,每句七个字,总共二十八个字。

二是要求严格押韵。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三是要求符合平仄律。这个要求比普通的押韵难度高,这也是七言绝句的极其讲究的地方,在一般情况下,每一句诗都是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组,平仄交互使用,不能胡乱安排平仄音节。

二、七言绝句的平仄律和押韵种类有哪些?

七言绝句的平仄律是根据其首句头两字的平仄来区分的,一般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

其一是平起式。在平起式中又分为两种: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其二是仄起式。而仄起式也分两种:

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三、七言绝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追求诗的意境美,而需要打破其严格的平仄律,灵活性地运用平仄而言的一种说法。

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诗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律可以有变化,但是,对于诗句中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律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必须要符合七言绝句的的平仄律的要求。

但是,这样的变化往往要注意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的七绝忌讳。

四、七言绝句的平仄律标准句型可以参照吗?

七言绝句一般有有四种标准句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句子的最后两字是平平,称为平平脚。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句子的最后两字是平仄,称为平仄脚。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句子的最后两字是仄平,称为仄平脚。

4、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句子的最后两字是仄仄,称为仄仄脚。

邯郸教师资格证2021年考试地点

邯郸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具体地点会在考试前公布,通常会在当地的教育部门或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上发布。考生需要提前关注官方通知,及时了解考试时间和地点,并按时前往考场参加考试。

在考试当天,考生需要提前到达考场,遵守考试规定,准备好所需的考试材料,认真答题,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笔试)考点考场分布。

1、邯郸市十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建设大街先锋路1号。

2、荀子中学位于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铺民生路1号。

3、邯郸市第三中学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和平路374号。

4、邯郸一中新校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中华南大街666。

5、邯山区一中位于邯郸市高开区高铁桥与邯临路交叉口向南1500米。

6、邯郸四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高开区英才路9号。

7、邯郸二中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中华北大街869号。

8、邯郸市职教中心位于邯郸市丛台区联纺东路539号。

9、复兴中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人民路西段前进大街18号。

10、邯郸大学位于邯郸市邯山区清河路768号三中南(钢苑中学)位于邯郸市中华南大街109号。

11、冀南新区位于邯郫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头。

12、峰峰十三中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滏阳东路41号。

13、峰峰十四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黑龙洞路。

14、肥乡区职教中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平安路。

15、肥乡五中位于邯郸市肥乡区肥乡镇泰安路与希望街交叉口西北角。

16、肥乡第三中学位于邯郸市肥乡区广安路135号。

17、永年一中位于邯郸市永年区新洛路72号。

18、永年二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区第=中学(中华北大街东) 。

进士是什么官职

谢谢提问!回答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邯郸永年区的一座进士府。这座进士府当地人也称“赵家大院”,位于永年区河北铺村。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弘大气派,沿轴线由多进院落组成。现仍完整保存有上马石、大门、照壁、垂花门、书房、更道、车马道等。据村里老人们讲,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进京期间,从西安返京途中曾在此小憩,但真假有待考证。进士府现为永年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接下来正式回答问题。其实进士根本就不是一个官称,而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一种称呼,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博士,虽然你已经有博士的学位,但还不是国家的公务员。

在明清时期,学子们只有通过了朝廷的最后考试,才能称为进士。其等级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一、二、三甲都称进士,所以这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进士可以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官职大小不一定,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一辈子也等不来任命的机会。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后,读书人开始有了一个公平入仕的机会,也就从那时起,才有了进士、举人这个称号,而中了进士以后到底可以做什么官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了解当时的选官制度。

学子们通过了乡试之后,便要在次年的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地点就在京城的贡院,取中者都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贡士还要进行最后的殿试,才能成为进士。

殿试,顾名思义就是在皇宫里的某个殿举行,清初是在太和殿,乾隆后期移到保和殿。殿试是以皇帝名义主持的考试,取中者由皇帝授予进士,俗称天子门生,这也可能是皇帝所要达到的一种政治目的。

殿试由皇帝来决定名次,其排名一共分为一甲、二甲、三甲这三个档次,每个档次里还有更细的排名。一甲只有三人,大学士会把前十名的卷子提供给皇帝,皇帝圈出三名,按名次称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授进士及第。


谢谢邀答。进士是什么官职?这个问题还需要从科举制开始说起。进士,顾名思义,即进入做官的阶层,取得了封官资格。进士不是官职,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的功名,是一个学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古代科举考试,宋代以后分为四级考试制。最低层是院试,是学院村塾里的学子参加县里的选拔考试,入围者谓秀才,即优秀人才。这是初级学位,不放官。只能取得参加乡试(省试)的资格。然后参加乡试,及格者为举人,即推举选拔的人才。举人如逢地方缺员可直接放官。举人是第二级学位,获取会试(京试)的资格。会试入围者即进士。这是最高学位,如逢皇上要直接选拔人才,这便是殿试,皇上直接主持,录取三甲(三等)一甲仅三名:第一名即状元,(状是试卷,元是第一)第二名榜眼,(黄榜第二,如眼晴的位置,故为榜眼)第三名探花,(即避讳最后一名,委婉的称往下看花,古人设探花节,故为探花)。二、三甲因时代不同录取人数亦不同,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一甲称赐进士及弟,直接放官。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二丶三甲不放官,进翰林院进修三年(相当于今博士后),然后择优放官。综上所述,进士是学位名称,一般不直接放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最近收集了很多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什么是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中试者皆称进士。进士不是官职,也不完全对应现代的学历,它是国家通过征辟来任命官员的一种科举制度,因为在古代社会,只有具有士的资格的人才有被征辟的机会。进士之所以叫进士,最初字面意思就是说,一个人通过了国家的统一考试,获得了士的地位,就有机会被国家征辟任命为官员了。

进士之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从隋朝605年首次开进士科,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历经1300年的时间,可谓历史悠久!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进土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傍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一般为百人左右,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般为二百人左右。全国也只有300人左右,所以是很不容易的。在1300年的时间中,曾经产生出700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不计其数啦!

为了进一步了解进士的来历,我们还要简单了解一下科举制度。到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合格后即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乡试在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考后发布正榜所取的叫举人;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录取三百名为贡士,贡士就是准进士啦;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者最后分成三甲,一甲头三名,二甲第四名至第100多名,三甲第100多名至第300名。所以,贡士300名,最后进士也就300名,贡士只是通过殿试后划分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由此可见,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啦!

进士是对进士科前三甲的统称。

在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里有这么一个画面,故事的主人公范进不过中了个举人,就高兴得疯了。于是众人叫他丈人打他,可是他老丈人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打不得。在这里可以看出,众人对高中的举人范进都是很是尊敬的,可是在举人之上还是有一个进士。

进士科考试后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都称进士。获得进士头衔后,就等待朝廷礼部安排官职。


进士不是官职,那考取进士有何用?

虽然进士本身不是官职,但是基本等于官职,不过进士也分三六九等。三甲的进士,一般都是直接授官的,也就是说你考中了同进士出身,就已经有了铁饭碗,在国家体制内了。可是由于处于进士底层,所以就会被安排到一些偏远地方任职,一般都是知县官职,官居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那么进士中的一甲呢?他们会直接进入翰林院,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状元)和编修(榜眼,探花),官居六品,无实权。同时二甲,进士出身的人也会选部分进去翰林院,叫庶吉士,无官职。

有人会讲,这么优秀的人也就这样啊,可是你知道翰林院是做什么的吗?翰林院相当于黄埔军校,培养高管的地方,进去了等你出来的时候就是高官, 最差的也是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最好的,官居一品,升任大学士!就是留在京城在皇帝身边做事,有这么一句话形容翰林院: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所以进士在古代是鲤鱼跃龙门的分水岭,考过去的最差也是七品县令,最好的可以留在皇帝身边任一品大学士。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本人认为

进士科作为科举制度里的一科,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发展,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也是皇帝为了巩固社稷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早期的科举制度里,考生是必须由官员举荐的,底层阶级的读书人是不能自行报名参加的,同时也不是定期举行的,是皇帝临时下诏书举行的。所以很多官员就唯亲是举,结党营私很严重,皇帝是最讨厌拉帮结派的。不利于他的统治的。

到了唐朝,才真正形成科举制度。读书人自己报名,不论阶级,定期举行,严格的考试制度。考取功名的进士,是直接为皇帝服务,这就无形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压了朝廷内权高位重的集团,或者起到制衡的作用。所以,这些由翰林院出来的天子门生,是很受大臣们巴结的。

所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喜欢本文的多多点赞评论哦!

作者:一别成久违

隋文帝推行科举考试后学子分等级考试合格后,朝廷赐予的最高等级的学位(学阶),并不是官职名称。科举考试的学位分三等,在本府、本县(州)参加省一级官员主持的考试合格者为秀才。秀才在本省首府参加朝廷派员组织的考试合格者为举人。举人进京参加全国考试,被录取者授进士。

河北邯郸自古出美女,邯郸历史上都有哪些美女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从毛遂到蔺相如,从荆柯刺秦到完璧归赵,每个故事都充满了轰轰烈烈。壮士多的地方美女肯定很多,

赵姬,秦始皇的母亲,绝色美女,吕不韦为之倾倒。

蔡文姬,才华横溢,最早的女书法家!

罗敷,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美到极致!

洛神甄宓,曹操为其夺邺城。还有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的卓文君!!

即使在现在也有邓丽君,姚楚楚模特,孙庆梅足球,张伟丽搏击,走在邯郸的大街上,尤其人民路,中华大街上美女如云,估计你们来了叫你们如醉如痴!!

邯郸盛产美女是有原因的。来一起看看历史上邯郸出过哪些美女。

1、赵姬,秦始皇的母亲。《史记》中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的绝色美女。

2、吴孟姚,赵国武灵王的皇后,赵惠文王的母亲。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邯郸位于巍巍太行山东麓,广阔的华北平原之上,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物产丰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气温相对温和,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更是定都于此。南北东西各色人等在邯郸交流融合,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为出美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邯郸自古出美女有古诗为证。古诗有云:“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乾隆皇帝南巡至邯郸,写诗赞叹:“邯郸古来佳丽地,征歌选舞掐银筝。”

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有:才华盖世的东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生个儿子叫嬴政的赵姬、被写进《陌上桑》的美丽善良民间女子秦罗敷、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舍身取义的奇女子貂蝉、赵国武灵王的皇后,生有儿子赵惠文王的吴娃、与司马相如相爱,成为流传千年的人间佳话的卓文君、曹丕的妻子甄宓、传统戏剧《玉堂春》中身世凄惨的苏三、以擅长表演魔术“九连环”闻名遐迩的李赛儿等,都是名传千古的邯郸美女。

邯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多次视察邯郸,并提出:“邯郸是要复兴的”。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来自东北、西南的各路建设大军汇聚邯郸,中国的“鲁尔区”建设迅速启动。外地人的涌入给“邯郸出美女”添加了新的时代注脚。

现当代的邯郸涌现出了情歌皇后邓丽君、中国内地女演员孙菲菲,以及王莎莎、郑亦桐、刘与千和段丽阳等一众美女。

世人们都说,邯郸自古出美女,尤其在中原区域流传比较广泛。这自古出美女,不仅夸邯郸古代美女就很多,现在也不少。

在悠久的邯郸历史上,仅见诸史料记载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美女才女奇女,就有四五十名之多。下面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几位邯郸古代的美女。

不按美貌的排名顺序说。

第一个是蔡文姬,相必大家认识蔡文姬大多数都是从王者荣耀上认识的,这次就知道了,蔡文姬是邯郸古代美女。

蔡文姬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世的美貌女子。她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俗话说就是全才,但是她的这一生并不顺当,而是坎坷流离,当时董卓作乱时被其部将虏至长安,后来在兴平二年又为南匈奴虏归左贤王,居南匈奴12年,听着就让人心疼。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念其自己的好朋友蔡邕无后,便遣使者以金璧赎归邺城安居,并让让她在铜雀台上演唱了其作品《胡笳十八拍》,诗中备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贯穿着强烈的悲愤之情,是对汉末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

第二个是罗敷吴娃,他是赵国武灵王的皇后,即赵惠后,名吴孟姚。

她的经历比较梦幻,当时是在赵武灵王十六年史,赵武灵王游大陵,一日梦见一名少女鼓琴,唱着这一首诗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之时将梦告知众大臣,并具体描绘少女的形象。吴广听说后,觉得少女和自己的女儿吴孟姚很像,于是将吴孟姚献于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吴孟姚,封她为王后,赵人称之为“吴娃”。吴娃成王后不久,生下公子赵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这是她的一生。

第三个是赵姬,她可厉害了,她应该是众人周知,是秦始皇的生母。

赵姬是赵国邯郸人,出生的年份还没有得到考证呢,去世于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她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成为秦庄襄王的王后。赵姬的身世,在《史记》中说是“赵豪家女也”,一说是“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的绝色美女,吕不韦将其送与秦国质子异人,后生子赵政(嬴政)即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她为帝太后。

第四个是貂蝉,这可谓是家喻户晓了,本就是四大古典美女之一。

貂蝉是以”闭月羞花“而著称。她身世在正史中鲜有记载。故其藉贯无确切史证,众说纷纭。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在邯郸冀南古玩市场发现了永年县出土的一件唐代墓志和一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细读铭文,发现唐代墓志中提到”貂蝉里“,宋代石刻中提到”貂蝉村“。这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约有千字。文中提到”乾兴元年八月一日戊戌时立“,其中还有”永年县貂蝉村木匠都料马谊“等工匠的名字,明确提到了永年县貂蝉村的地名。 唐代的村级组织称”里“,到宋代则称”村“。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宋代石刻可以看出,当地有个貂蝉村。而貂蝉生活的时代距唐代不过400余年,郝良真表示,有了唐志和宋刻这两件实物证据,可以推断貂蝉必然和永年有重要联系,极有可能是永年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有关貂婵的惟一存世实物。

低五个是甄宓,他是曹操的儿媳妇儿,是曹丕的媳妇儿,曹植的嫂子。

在后来被魏明帝曹睿封为文昭皇后。据《世说新语》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冀州牧袁绍之子)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急召甄,左右曰:‘正宫中郎(曹丕)已捋去’。公(曹操)曰:‘今年破城,正为奴耳’。“其意为,(曹操)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夺取甄氏。可见甄氏之美。曹植也暗恋甄氏,曾作《洛神赋》以记其怜爱之情。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燕赵大地不仅出慷慨悲歌之士,还是一个美女频出的地方,其中的邯郸尤其如此。

下面简单介绍几位:

苏妲己

苏妲己应该是有记载以来邯郸地区的第一位美女。相传,苏妲己本是千年狐妖,是女娲派到纣王身边的卧底。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却是有苏氏部落的公主。当初,有苏氏被商朝打败,无奈之下被迫和亲,将公主苏妲己献给了纣王。从此纣王被苏妲己迷恋的神魂颠倒,放松了对周国的监视,导致周国做大,并趁商军东征的时候攻破朝歌灭亡了商朝。

吴娃

吴娃越艳是形容江南美女的一个成语。

其实吴娃本来和江南没有关系,吴娃是赵人对赵武灵王的第二任王后吴孟姚的称呼。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赵武灵王梦到了一位绝色美女,醒来后还是留恋不止。于是就在酒宴上跟众大臣说了这个梦,还向大家描绘了这名女子的长相。下面有一个大臣叫做吴广(不是起义的那位)一拍大腿说:陛下,您梦中的女子就是我的女儿啊!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孟姚送到宫中面见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 看,果然这名女子和梦里那位长的一样,于是将其纳入宫中。赵国人从此管孟姚叫做吴娃,而吴娃也成了美女的代称。

赵姬

邯郸美女中,为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人当属赵姬。

她本来是吕不韦府上的一位歌女,不仅能歌善舞,长得更是美丽不可方物,深受吕不韦的宠爱。后来被吕不韦忍痛送给了公子异人。不久之后为异人生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历史上的邯郸美女远不止这几位,艳绝三国的貂蝉,满腹经纶的蔡文姬都是邯郸人氏。不止是古代,今天的邯郸仍然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