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高中毕业证样本,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访客32024-03-14 13:54:28

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回答平台提问: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打油诗据一些诗歌文集记载,源唐代诗人张打油,其以白话俚语句式,不计平仄拘束,以诙谐的词句,形象的比喻,作诗,比较著名和流传较广的有咏《雪诗》巜咏雪》《安禄山》等诗,本人最先接融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张打油的这几首诗,是清本诗抄的手抄夲,里面有二首是这样的:

咸阳高中毕业证样本,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合米煮成粥一瓯,

东风吹开几道沟,

恰似一湖西湖水,

渔翁垂钓江上头。

其讥讽的是尖酸刻薄的东家财主,给他当家教私塾先生,却每天吃的是照得见人影的汤粥,连长髮都垂到碗里了,其吟完做长工的又接吟

二:

数米煮成粥一瓯,

鼻风吹起二道沟,

远望像面清圆镜,

近见长工在里头。

他更是把稀粥比喻成镜子,来讥讽财主东家,就是这二首的打油诗使我印像最深刻,后来接融学习的诗词多了,从广西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对联趣谈中,才发现学习到唐张打油的几首诗,因张打油的《雪诗》巜咏雪》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大众喜爱,后人便把此类诗词称为打油诗,其《雪诗》文下-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二;《咏雪》文如下:

六出飘飘降九宵,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帚的使帚,

使锹的使锹。

据传张打油|主要就是善作俚语俗诗,深得人民群众喜爱,故后不少文人墨客纷纷效仿,现代鲁迅,郭沫若同样是写有打油诗的,打油诗作为诗歌的一种艺术体载,与李白杜甫一样都是很受人民大众欢迎的,这里谈到了本人认识接融这俚语诗到逐步了解到张打油诗的由来,感受认识最深的又是长工诗了。好了,平台交流,希望广大诗网犮有更多的奇诗妙对奉献平台,交流共享,哑了期待。

问题: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前言

一说起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会背上两句,如: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还有: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打油诗常常被人与顺口溜作等号。至于什么是打油诗,还真不太好界定。并不是平白浅显的都是打油诗,比如没人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打油诗。

老街觉得,语言过于通俗、口语化,不太文雅的诗,大约可以算是打油诗吧。

一、这个和尚不一般

如果这样说了,我以为打油诗的高手中,王梵志算是一个。

王梵志是隋末唐除的人,半路出家为僧。王梵志作诗完全用白话 ,对于读者来说不存在理解障碍,所以其作品流传甚广。他的这些白话诗,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妙的打油诗了: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王梵志的诗,不仅仅在普通百姓中流行,对于后世的诗人也颇有影响。因为这些诗并不是简单的打油诗。

二、王梵志打油诗的特点

例如上面举例的四首绝句,每首押韵都是非常严格。隋唐出现韵书以后,诗人押韵几乎都是符合韵书的,王梵志这四首诗分别押韵纸、未、寘、药、啸。这明显是一个学习过诗歌创作的人。

另外王梵志的“打油诗”具有一定哲理性。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王梵志

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举了“吾有十亩田”和“城外土馒头”两首诗的例子,来说明王梵志诗中的避世思想: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郑振铎评价:

这样直捷的由厌世而逃到享乐的意念,我们的诗里,虽也时时有之,但从没有梵志这么大胆而痛快的表现!”

北宋黄庭坚对王梵志的评价极高:

"是大修行人也"。

唐朝的《云溪友议》记录了王梵志的十几首诗,并评价到:

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开其语,则吟以王梵志诗……其理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可见,打油诗写好也并不容易。

三、王梵志打油诗的传人

王梵志对于后世的禅门诗人影响最大,唐代著名的诗僧寒山、拾得、皎然等人秉承王梵志衣钵,写下了许多梵志体诗歌。

例如寒山的《拾遗二首新添》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拾得:

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
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

另外还有不少诗人喜欢用“王梵志体”作诗,不过他们的诗更有文人气息,离打油诗就距离远了。例如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注云"梵志体":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结束语

上文举例的这些“打油诗”可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所以通俗如口语,但是其中隐含的哲理远不是“白狗身上肿”可比。

可见诗词一道,除了文辞的有优美以外,是不是有思想也很重要。

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王梵志的那几首打油诗。

@老街味道

谢邀!打油诗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据说来自唐人张打油。打油诗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风趣逗人,有的亦暗含讥讽,应该说非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

我最喜欢的是唐人张打油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据说就是打油诗的起源。不得不承认,张打油的诗在中唐时代的确是别树一帜 ,引人注目。这首打油诗写的是雪,但通篇不见一个“雪”字,可雪的形神却跃然字里行间,最为传神的就是那个“肿”字。有人评价张打油的这首诗,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野花香】

打油诗,诗歌中的奇葩。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诙谐幽默,小巧有趣,喜闻乐见接地气。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也有它独特的诗的语言。即音韵美,形象美,诙谐美,口语美。音韵美 : 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形象美 : 活脱脱,真切切,如闻真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诙谐美 : 忍俊不禁,会心一笑耐寻味,这是打油诗的灵魂。口语美 : 大实话,大白话,但鲜活生动,妙语生辉,这是打油诗的"标配",是第一要件。

诚然,打油诗只是诗苑中的一朵小花,一朵盛开于村野、其貌不扬的小小花。我爱这朵小小花。爱之切,献个丑 :

【丁二传,牛!】小蚂蚁,上热搜,二传竟然下三球。打得对手干瞪眼,你说二传牛不牛?【大衣哥转型升级了】甩掉大衣穿西装,眼镜架在鼻梁上。一步登天住高楼,欧式傢具贼高档!


看了本节的所有答案,本人均持有异议。特别谈如下几点意见。

一、打油诗的定义。百度称:"打油诗是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这是一个错误的定义,对于顺口溜这样来定义也是很不全面的。什么叫俚俗,就是通常的老百姓。它排斥了文人按照俚俗表达生活感受的客观状况。如果仅仅是趣味性的诗体或称韵文,按照诗经的理论,文人的表达称为雅,老百姓的表达称为风。但是不管文人还是非文人,都存在骂人、讽刺暴露或发泄负面情储的韵文,比如刘三姐骂跟屁秀才:"山里的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文人骂官吏"我愿孩儿愚且鲁,平安做官到公卿。"同是骂人,却要归于不同的诗类,显然不当。同样归于顺口溜,又缺乏趣味性。因此,顺口溜的主体中排斥文人是错误的。我主张如此定义:顺口类是一类以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为内容的韵文。

二、打油诗不具有独立的形式意义。也就是说,它依靠内容分类,而不具备任何形式特征,它可以是古体诗,近体诗词,还可以是顺口溜,也就是说它是多种韵文或诗体的交集。

三、张打油不是打油诗的鼻祖。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是今人、任何时代的古人的共有情怀,骂人发牢骚绝非启源于唐朝,唐朝的文人中有许多著名的打油诗的范例,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石壕吏》等都是。

四、张打油的诗《雪诗》和诸位评论所举的例子竟没有一首诗具有"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的内容,充其量定为顺口溜。例如《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符合"趣味性俚俗诗体"的定义,绝对谈不上发泄等内容特征。凭这首诗把张打油定为顺口溜鼻祖也是极不恰当的。例如诗经中关于风诗的例举《关睢》、《蒹葭》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同样是顺口溜,为什么特别衷情于唐人张打油呢?

以上个人一孔之见,愿与大家共议长短。

咸阳人

不论古代和现代的打油诗,只要意境美,文笔流畅,也会有许多人喜欢的。

因人的文化水平不同,懂诗词歌赋的人毕竟是少数,不懂的才是受众,阳春白雪自然高雅,但能欣赏它的人有限,下里巴人通俗受众颇多。

这也是文学领域,不可逆转的现象,有些打油诗在头条获赞甚多。一是它通俗易懂,二是对读者来说,它不拘韵律尽情挥洒。

这就是曲高和寡,平庸甚众的道理。

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赋,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以铺陈扬厉的手法状物写情,讲究押韵和对仗,是非诗非文、亦诗亦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郭绍虞先生把赋概括为跨诗与文的“两栖动物”。

代表作品主要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诗词歌赋。古散文皆赋,因拼凑韵律,假借文字费解。后改为白话文,赋就不存在了。所以现代人要读懂古文更费解了。经类,药类,卦类,阴阳宅类,针灸类,等金汉类。又如老子,道德经,阴符经,参同之类,故意隐藏弦外之音,话外话不向白话文直白,更难理解了。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脸面寻列缺,发热合谷收。之类的。

野狐试答

题主好,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韵文体,介乎在诗歌和散文之间,赋起源于战国,胜于两汉,宋以后逐渐衰落。

一赋的起源

《周礼》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作“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是铺的意思,《诗经》中的赋,作为铺陈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赋体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制,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虽然并没有以赋来标示,但西汉刘向校书时称为“屈原赋”,后世也把屈原作为赋的鼻祖。

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总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随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赋又有着一些具体的特点。

二两汉大赋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始,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汉大赋一般都是长篇巨著,结构严密,气象宏大,文采飞扬,肃穆凝重,具有庙堂气息,被看作赋的正宗。汉大赋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典多,偏难字词很多,有以此夸示才学的嫌疑。汉赋是“劝百讽一”,劝帝王节俭,结果是以夸富和炫耀为主,汉大赋代表作有《上林赋》、《子虚赋》。

三魏晋骈赋

骈赋也叫排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骈赋全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句组成,句式整齐,辞采华丽,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很强,一般都比较短小。魏晋南北朝骈赋著名的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鲍照的《芜城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很强烈,名家辈出,佳作如云。

四唐代律赋

唐代科举考试已经很完备,赋列入到了国家考试的科目之中,于是产生了专用的试贴赋,也就是律赋。律赋是对骈赋在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对声律和对仗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而失去了文学性的律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五 宋代文赋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从讲求形式的六朝骈赋向散文转变,出现了一些不太讲求对偶、音律、辞采、典故等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清新自然,文质彬彬,兼具了先秦散文和六朝骈赋的优点,著名的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宋以后赋这种文学样式渐渐淡出,元、明有杂剧、传奇,明、清有小品文、章回小说,明清散文虽有唐宋派、桐城派,但在文学上已经不处于主导地位了。

六 我喜欢的赋

尼采说:“世间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血书者。”

我最喜欢的是《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这些赋既有着优美的文字,更有着一个活生生的作者站在背后,文字的背后有着他们的悲苦、辛酸,甚至血泪。

赋是我国古代带一种重要文学样式,讲究文采,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

一、《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经过广泛流传,对赋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早以赋命名的文章《赋篇》,作者荀子,著名的散文作家,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百家争鸣的繁盛时期。

二、早期的赋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辩论色彩。

比如宋玉写的词赋《风赋》,居然将风阶级化,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风本来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可是宋玉告诉楚襄王,风从不同的地方产生,也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帝王享受的是雄风,带着花香,具有大王之风;而百姓的风刮动沙土,是雌风,吹到人身上,极不舒服。

宋玉另一篇更出名的就是《登徒子好色赋》,其中对美女的描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句话流传至今,根据宋玉的描述,将对妻子感情专一的登徒子,描述成了一个好色之徒,于是后来跟着延伸为对不庄重的男子的称呼。

由此可见赋在当时的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赋具有辩论的特色。

三、明代徐师曾将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标志着赋这种文学体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古赋即汉赋,汉朝时期,国力鼎盛,因此这一时期作品,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因此辞藻华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此时流行骈赋,最主要的是生命个体抒发个人的情怀。

其特点为追求对偶排比句式,语辞华丽,声韵和谐,注重抒情写志。

随着汉语声韵学的产生与唐代科举制度以诗赋的现实需求,延伸出律赋。

其特点为讲究文字、韵脚、平仄、破题等限制,主要应用于考场上,主要是看临场发挥,因此成就较弱。

中唐以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韩愈柳宗元倡导文体革新,反对骈文的空洞无物与华丽辞藻的文风,提出文以载道,促进了新文赋的成熟。其特点是更加追求内容的充实。

老师您好!我很高兴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句子的字数方面主要是四字或六字句;

2句式方面不仅追求错落有致,还追求骈偶

3语言方面追求声律谐协;

4文辞方面比较讲究藻饰与用典;

5内容方面,则倾向于写景,以景抒情。

我最喜欢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例如曹植的《洛神赋》,描写洛神女之美的句子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华荣婀娜,令我忘餐。

读各位大文豪佳作,夜深深而不寐,思绵绵而增慕。

谢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我比较喜欢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你会怎么写

盘古的简历

档案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盘古

曾用名:盘瓠、槃瓠

性别:男

民族:盘古氏

血型:?

身份:大神

职业:开天辟地(这个?很猛)

生卒:很久很久以前

身高:天有多高,我就有多高(这个?够狂)

体重:地有多重,我就有多重(……)

相貌:你整天活在我的世界,还问我长什么样!?(……)

常用工具:斧子

家庭关系:父亲,盘圆;母亲,火鸟

备注:曾经有个妹妹

名称来历

传说盘古的老爸叫做盘圆。

盘圆的老爸叫做盘粒。

盘粒的老爸叫做盘扁。

盘扁的老爸叫做老古。怎么改姓了?

老古的老爸叫做蒙古。敢情蒙古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呀?

蒙古的老爸叫做古老斯古。这个?好像是中亚风味的。

盘古的家人之所以会取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百家姓的,而是因为盘古一家人的名字,都在围着盘和古俩字打转转。

听着这一连串稀里古怪的名字,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行了,老盘家或者老古家,都是大神。

工作经历

传说在一百万年以前,宇宙的形状是一个鸡蛋。

为什么会是鸡蛋呢?对不起,我不知道。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呢?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鸡蛋皮的外面究竟是什么?Sorry,没人知道。

鸡蛋皮的内侧究竟是什么?I’m so sorry,也没人知道。

鸡蛋黄是什么?对不起,我知道,是大神盘古。

据说鸡蛋黄,也就是我们的盘古大神,在鸡蛋里面冬眠了一万八千年。

然后,在某一天,盘古大神突然苏醒。

可能是长时间受困于鸡蛋里面的缘故吧,盘古感到四肢乏力,想要伸伸腿、跳跳舞、做做健身操之类的,却一动也不能动。

于是乎,大神爆发了。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天生神力,顺手抓起一把斧子,居然把天地给劈开了。

接下来,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一阳一阴。

还有那夜空的星星,是盘古的头发和胡须,而盘古的躯体也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则变成了雨露。

职业瞻望

剧情是这样的,一百万年以前,地球上还是一个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世外桃源。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架UFO光临地球。

突然,UFO向地球上的一片空地上打出一束强光,只见一个鸡蛋形状的物体顿时出现在强光照射下的地面。

然后,UFO就走了,而鸡蛋状物体里面装载的就是盘古。

由于UFO飞走之前忘记留下钥匙,盘古无法打开鸡蛋状载体的舱门,于是顺手抄起里面的一个象征权力的斧子,把鸡蛋状物体劈开。

顿时,神清气爽,苍天大地、山脉河流映入眼帘。

接下来,盘古将其劈开鸡蛋状物体的经历,和他在地球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

怎么样?够神秘吧?

CUT!

半夜三更,一束亮光打在乌漆麻黑的地上,还不够神秘?

编剧要嘛!

现代科学界就有一种有关人类起源的假说,即外星说。比方说埃及金字塔,就有人以为是外星人所建。

原来,人类只不过是外星高等智慧生物的种子?

(节选自:曹恩硕新作《漫话五千年:神话时代》第1章-盘古开天)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