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走出了哪些名人,山东出过宰相吗

admin12024-04-26 16:29:35

南阳走出了哪些名人

南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名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南阳走出了哪些名人吧!

南阳走出了哪些名人,山东出过宰相吗

先是著名的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他以诗词著称于世,被誉为“诗圣”,出生于南阳。他的名篇《琵琶行》和《长恨歌》不仅广为传诵,也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接下来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他是南阳人氏,以小说著作《警世通言》和《南柯记》著称于世。他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所传颂。

还有著名的近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萧红,她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重要人物,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社会思潮,被誉为“红色传奇、女性文学的先驱”。

此外,南阳还出过著名翻译家钱钟书、著名哲学家胡适等知名人士,他们的杰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阳这座城市,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迁,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的辉煌成就和文化精神将不断传承,永远闪耀在我们的文化长廊中。

南阳盆地在历史长河中,是个人才汇集和人才辈出的地方。

仅仅从历代时期走出的名人就有二十几位。其中最有名的是: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衡,公元78年-139年。平子,南阳西鄂人,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范蠡,公元前536年-448年。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理论家等。

百里奚,公元前700—621年,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秦穆公时贤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

南阳近代走出的名人,有镇平县人彭雪枫,唐河县人冯友兰等。

建国后,南阳还走出了90位将军,抗美援朝空军战斗英雄,方城县人杜凤瑞等。

所以,南阳名人荟萃,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早就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一些现代的学者还将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161)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释之,字季,是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是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张释之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有重要贡献。

山东出过宰相吗

自古山东出宰相,山东的宰相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高的地位,那山东的宰相有哪些呢? 姜子牙,山东日照人。商末周初时人,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建立齐国,姜子牙的大名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 诸葛亮,山东临沂人。三国时期任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房玄龄,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被唐太宗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田单,山东淄博人。战国时人挽救濒临灭亡的齐国,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 晏婴,山东潍坊人。春秋时人,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前后50余年。 公孙弘,山东潍坊人。西汉名臣,汉武帝时期任宰相。 据统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山东的宰相接近两百位。你还知道哪些宰相是山东的呢?

俗话道:山东出宰相,山西出大将。齐鲁大地,宰相辈出:伊尹、诸葛亮、王猛、王导、房玄龄等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贤相都是山东人。

而山东出这么多宰相很重要的原因是,古人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对山东影响深远。先看看圣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另外山东还有一个宰相村。以上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帮助,谢谢大家


1清朝刘墉,山东潍坊市诸城人,父子两代皆宰相。刘墉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以为政清廉、忠于职守而受清廷赏识与器重。

2刘统勋,刘墉的父亲,清朝名相,山东潍坊市诸城人,谥文正,清朝第一个非满人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

3房玄龄,唐朝开国良相,山东济南市章丘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4诸葛亮,山东临沂市沂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5姜子牙,百家宗师,山东日照市人,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也称吕尚。西周初年,姜子牙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辅佐文王,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6伊尹,山东菏泽市曹县人,一说菏泽市东明县人。他开始当做饭奴隶,后提为厨师。后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烹调学说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

还有一句话山东出名相,山西出大将。

所以齐鲁大地门人很多,山东人性格也比较豪爽。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俗话说:山东宰相山西将。不止出过宰相,而且出过很多个宰相,比如:伊尹、诸葛亮、王猛、王导、房玄龄等等!

有人曾经统计过,山东历代出的宰相有170多位,这个数量可以说很庞大了!那么为什么山东会有这么多宰相呢?

首先圣人之乡的熏陶,山东号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集中体现!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代的山东人!

其次山东自古以来对外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好似山东人的胸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开阔豁达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东人开阔豁达的胸襟!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如果小肚鸡肠的小心眼,那可真的做不了宰相!

其实这种人才辈出的情况主要还是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分不开的,自幼就受圣人的熏陶想不出名都难呢!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管仲

2.诸葛亮

3.房玄龄

4.刘墉(刘罗锅)

5.刘统勋(刘墉父亲)

6.傅以渐

7.庞籍

8.张齐贤

9.王旦

10.王朴

11.王导

12.王猛

13.韦贤

14.公孙弘

15.陈豨

16.陈平

17.晏子

18.孟尝君

19.田契

20.姜子牙

21.伊尹

22.王曾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从古至今山东出过的宰相数量多达20多位。其影响之远,犹如泰山一样,记载在历史的长河里。#这就是山东

1,姜子牙

公元前1156年~前1017年,周朝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源于此。电视剧《封神榜》,就是讲述姜子牙辅佐武王灭纣的故事。后世称他为兵家鼻祖。

2,孟尝君

公元前?—公元前279年,“战国四君”之一,齐国军事家,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其中“鸡鸣狗盗”典故就是出于孟尝君门客。主张合纵抗秦势力。

3,陈平

公元前?-前178年,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陈平一生“六出奇计”,为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

4,公孙弘

公元前200年—前121年,汉武帝时期任宰相,而且他还是西汉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开创了丞相褒侯的先例,一生“独尊儒术”。

5,诸葛亮

公元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主要功劳协助刘备垫定三国鼎足之势,后六出祁山,出世北伐,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房玄龄

公元579年—648年,唐朝李世民的开国宰相。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7,刘墉

公元1720年-1805年,乾隆时期宰相。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原型。以为政清廉、忠于职守而受乾隆皇帝赏识与器重。

项羽与秦朝作战时,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军哪去了

前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在世期间,国力极为强盛,秦始皇幻想着自己的千秋大业无限的传承,秦一世,二世,没想到的是,短短十多年,大秦王朝居然已经开始岌岌可危,大厦摇摇欲坠,全国各地爆发多次义军起义,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以及项羽刘邦所带领的义军直捣黄龙,屡破秦军,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秦军到底去哪了?

第一,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彻底将秦军打蒙,自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王离领兵四十万与项羽的五万大军在巨鹿展开终极大决战,战争的结果出乎意料,随着战争的深入,各路参战义军越聚越多,强大的秦军最终战败,王离军全军覆灭,章邯军二十万人投降,至此,强秦已然危在旦夕。

事实上,章邯王离的这支大军,并不是完全的秦军主力,而是由劳工囚徒等各色人群临时组建的杂牌军,难怪战斗力低下,战败也就情有可原。

第二,那么问题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主力到底去哪了?难道就此失踪了?

1.建造万里长城,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动用了大量的军队以及民夫,劳工,因此在巨鹿和项羽五万大军决战时,秦军也是无兵可调而临时将囚徒,劳工,部分军事临时组建的四十万大军,偏偏文官出身的章邯最终还战败,还带着二十万秦军投降,致使秦朝元气大伤。

2.其实巨鹿之战时,秦军还是主力其实还在的,其中有蒙恬将军的三十万主力驻扎河套边境,赵佗将军的五十万主力在南越驻守,那问题来了,当时事态紧急为什么两大主力不及时回救呢,要知道蒙恬亲手建立的三十万秦军乃虎狼之师,战斗力极强,打强悍的匈奴都游刃有余,到底什么原因呢?

现实就是,蒙恬扶苏被杀,部分将领获罪,余下的也是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因此河套三十万大军也没有及时回救。其次,在南越的五十万秦军,虽不及蒙恬的虎豹营那么强悍,但是如果及时回援至少也能阻滞义军进击速度,给各路秦军回救提供时间,那样,历史还是可能会改写,可惜还是这句话,一切没有如果,在这危机时刻,南越赵佗,选择的是袖手旁观,最终秦灭亡,而赵佗也自立为王。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军主力分别北上和南下,驻扎咸阳,六国各地为地方军(郡县的军队)驻防。


在项羽起兵的时候,秦军主力分别是长城军团、南方军团、中央卫戍军团。在陈胜吴广起义后,中央卫戍军团立刻出兵攻打起义军,长城军团统帅王离率10万大军南下,而南方军团在赵佗的率领自立,断绝了和内地的通信,使得秦朝对于南方军团音信全无。



陈胜吴广起义后,一路直逼咸阳。中央卫戍军团被吴广歼灭,章邯率30万囚徒组成的军队和长城军团王离率领的10万人会师之后,击败了吴广的部队,吴广被杀。陈胜在对抗章邯的战争中失利,撤退途中被车夫杀死。至此陈胜吴广起义军土崩瓦解,而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军势力逐渐崛起。

在巨鹿中,项羽率领2万楚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九战九捷击败了章邯。章邯投降,20万秦军降卒皆被坑杀。自此秦国主力基本上被全歼,子婴便在刘邦进军咸阳的时候,投降了刘邦。后来项羽杀了子婴,秦国彻底灭亡。

注:图片来源网络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对秦军做了两方面的安排。一个就是派了五十万大军,到岭南开疆拓土去了。另一支军队,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支军队就是大将军蒙恬带领的三十万秦军精锐部队。

蒙恬这一支军队,主要是在北方抵御匈奴,还有修建万里长城。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基本上都是这样被用掉了。

秦始皇派到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在秦末和大秦断绝了关系。

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秦始皇派都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听说秦始皇去世了,新即位的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下人都在反叛他的统治呢。

所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就主动和秦国断送了联系。

他们在岭南建立了一个南越国,在汉初的时候,南越王一直向汉朝称臣,汉武帝的时候,他就派大军把南越给统一了。

所以,秦朝灭亡之际,去岭南建立南岳的这一支军队,他们是指望不上了。

蒙恬留下的三十万秦军,交给了王离,被项羽在巨鹿歼灭。

我们再说蒙恬带领的三十万大军在秦末是起的什么作用。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后,赵高伙同李斯,胡亥篡改了秦始皇的遗照。秦二世当了皇帝之后,就把大将军蒙恬给杀了。

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就交给了福将王离来统领。

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王离带着这些军队,开始参加平叛。他们打到河北巨鹿的时候,就把巨鹿城给围了起来。

当时的赵王和国相张耳都被围困在了巨鹿城里。

本来王离是想把巨鹿城给拿下,然后在继续去平叛其他地方的叛军去呢。

但是,在这里王离遇到了项羽带领的楚军,最终王离的军队,都被项羽给干没了。这一战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巨鹿之战。同时,也是项羽的成名之战。

章邯的秦军,最终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坑杀掉。

王离的军队灭亡之后,秦军就剩下章邯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了。

章邯这些军队,都不是正规军,他们都是在骊山修秦始皇陵的民工。秦末的时候,章邯因为手里没有人。

所以他就把民工给训练了一下,开始到战场上杀敌了。

在这期间章邯带着这些军队,打了很多胜仗,其中陈胜,吴广和项梁都是被章邯杀死的。

到了王离被项羽在巨鹿打败之后,章邯见大事不妙,他就投降了项羽。项羽就把章邯投降过来的二十万大军,全部给坑杀了。

这就是秦末秦军的全部动向。

秦朝的军队相当强大,这是能够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基础保证,正是有一只能征善战的部队,才确保了秦朝能够取得这么大胜利。但是到了秦朝末年,但是却出现了秦朝没有军队镇压的局面,特别是到了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群雄四起,起义队伍不断,当时的秦二世命令章邯组织了一些犯人和狱卒组成的队伍去镇压起义军,我们不仅会纳闷曾经强大而且不可一世的军队都去哪了?

其实军队依然存在,当时两大主力部队,都在镇守边疆了,一个是蒙恬率领的长城兵团,大约有30万人,主要是负责北方镇守边关,防御匈奴,这是这支部队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是南越兵团,这个大约是50万人,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去平定岭南,镇守南方。

这是秦朝末年的两支主力部队,共计80多万人,我想这两支部队共计80万人,放在当时已经是一直兵力很多的部队了,也是主力部队。剩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地方部队,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部队,驻扎在中原地区的各个地方,战斗力都是相对脆弱,也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

所以说与刚刚兴起,虎虎生威的起义军来说,难会被处于弱势。或者被打败,直到出现了章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和他领导的军队,才开始出现反扑的局面,可惜章邯遇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彻底战败。

项羽与秦朝作战时,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军哪去了?

秦军曾是世界上最能征善战的部队,亡周室、吞六国。但在秦亡之时,这只部队去哪里了呢?其实在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原文:“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这段意思是说,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如影随形地跟着。

从中可以看出,在秦楚之争之前,本应守护大秦帝国的秦军,就已经纷纷倒戈,转头攻秦,成为加速帝国灭亡的重要力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 不得不说是秦帝国很多重要制度不合理,在暴政和特定条件下导致隐患的集中爆发。秦国以严刑峻法统治天下,对触犯规定、律法的处罚极为严格。陈胜、吴广就是为了避免延误带队到达日期被斩首的命运,才率众起义。而此时秦底层民众早已对秦暴政不满,纷纷响应。

另一方面,秦始皇是在出巡途中暴卒,未来得及安排好后事,培养好继承人,导致刚刚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争相夺权、排除异己,帝国政权分崩离析。而秦代的制度决策基本出于秦始皇一人,大一统之下权力非常集中。不像明代君权、内阁、各部等权力相对制衡,即使皇帝不上朝也能够保证帝国的基本运转。

在群龙无首、各地烽烟四起的时候,秦大一统之后,残存下来的六国势力——各地“豪强”,趁势而起纷纷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部队”,与秦帝国抗衡,加速了其灭亡。

简而言之,这时的秦军早已失去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锐气,而成为疲敝之军,在秦末乱局中,或是加入农民起义军,或是被豪强拥兵自重,或是成为逃兵……即使还有残兵余部,也在各方势力的进攻下被吞没。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就这样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