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县高中毕业证图片大全,请您晒一下小学的毕业照片,并说出母校的名字

访客62024-04-12 01:52:23

安徽建工学院是几本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已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二本院校。

安徽金寨县高中毕业证图片大全,请您晒一下小学的毕业照片,并说出母校的名字

安徽建筑大学(Anhui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安建大,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其前身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始建于1958年。学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郭沫若先生曾为学校亲题校名,享有“皖江建筑人才摇篮”的美誉。

安建大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建筑类高校就业联盟(ACEA)成员,也是中国千年古建流派之一“徽派建筑“研究与传承的主要高校。

安建大有南、北两大校区,占地面积1531亩,图书资源近300万册。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

安徽建工学院已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是二本院校,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现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6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0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 学校设有12个学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

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安徽建筑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在安徽是本科一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安徽建筑大学是一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安徽建筑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认为安徽建筑大学是二本大学。

合肥建工学院原来属于二本院校!自从三本国家取消了升为一本院校了!现在叫安徽建工大学!安徽建工大学新校区位于紫云路老校区位置金寨路!我们广大学子在参考志愿时一定要看清楚!不能盲目的填写志愿!安徽建工学院现在叫安徽建工大学。

请您晒一下小学的毕业照片,并说出母校的名字

我的母校是铜山区何桥镇庄里寨小学,我的小学、中学都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后来我师范毕业了,毅然选择了回到母校任教,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破烂低矮的教室到青砖瓦房,再到高大教学楼;从一个农村教学点发展到一所农村实验学校,我亲眼目睹了学校三十年来的巨变。三十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忘初心,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废寝忘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仅最近几年,就有近百位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

我们学校有着百多年的光荣历史,从清末明初的私塾学校,到今天的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平安校园等,一路走来,栉风沐雨。如今因为这里要建空军机场,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再次做出牺牲,主动搬迁到离这里十多里的地方。我们学校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暑期后搬到一所新建学校——金寨路小学。

从此,我们家乡再无庄里寨小学,庄里寨小学成了我们的美好记忆。今天写下这些话,就是为了永远记住我的母校——庄里寨小学。

小学时候没有照片,因为家居偏远山区,而且家庭十分贫寒,印象中那时候照一张一般照片好像是两毛钱左右,偏远农村没有兴起拍毕业照,如果拍估计5毛左右一张,我们小学名称(岗上小学)民校,每天只上半天课,还要放农忙假帮家里农忙。

我的小学是武汉市黄陂区韩畈小学,我在那里渡过了快乐的五年童年时光,这个学校是建在一个山坡上的农村小学,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孩子少了,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去城市,学生数量很少,最近逐渐停止招生了。

后来这个学校被人承包进行了养鸡,养猪。学校一直废弃,几乎都快倒塌。这样一直被废弃了近十几年,门窗全无,院子里杂草丛生,杂树长了近一个人高,完全是一个荒废了的地方!

周围都是杂草,人根本就进不了这个地方,四周还有野猪出没,完全失去昨日的乐趣!

2018年,由武汉望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将原有的房子进行了装修设计,并新做了部分建筑,和之前的房子一起组成一个中式庭院,并突出徽派民居的特点,白墙灰瓦,马头墙 ,中式照壁,大门。成为黄陂区旅游景区之一武汉望月山房,这里改变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线!


曾经的绿皮火车上,你经历过哪些难忘的事

绿皮火车上难忘的事,当然有,虽然有点可笑,甚至是丢人,但确实难忘,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还是会常常记起,就像刚才发生不久的事情一样。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了,二十多岁的我独自从兰州坐绿皮火车去西安,坐的是硬座车,车厢内人多,座位都满满的。

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太好,上车也没带什么吃的,只带一个水杯,车上可以打水喝,吃的就免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我身边靠窗坐着一位体态较胖的男子,看穿着像工人或者干部,比较有钱的样子。

车上坐了几个小时之后,肚子都饿了,这男子就从一只黑提包里掏出来一只用纸包着的烧鸡放在面前的小桌上,还有一小瓶白酒,然后就旁若无人地吃喝了起来,一边吃烧鸡一边喝白酒,这在那个年头算是很高档的了,反正我是吃不起。

车上的空间很小,烧鸡和白酒的味道很浓烈,这让坐在旁边的我不好受了,虽然尽量不往那边看,但是那种诱人的味道只往鼻子里钻,我能做的就是端着自己的杯子不停地喝水,还不敢大口喝,怕把水喝完了,就盼着旁边的人能快点吃罢,结束这残忍的诱惑。可他却偏偏不慌不忙、仔仔细细地一口烧鸡一口酒,还要发出吧唧嘴的声音,直到慢条斯理把那一只整鸡吃完!

这期间我无法起来走开,因为车上人太多,怕别人占了自己的座位只能坚持着。说实在的,我当时很惊奇——一只烧鸡他吃完了!又很嫉妒——他吃喝的那个过程太长了,对坐在边上的我来说就是一种无情的折磨!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生出了一个愿望:啥时候能过上痛痛快快地一边喝酒一边吃烧鸡的生活。

这个愿望当然实现了,常常喝酒吃烧鸡,并且吃过很多种烧鸡,只是从来不在车上吃。遗憾的是当年火车上的那个烧鸡味再也没有遇到过,留给我的只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这可能是没坐在火车上吃的缘故吧。

绿皮火车,一个时代交通的标志,几代人难以抹掉的记忆!

1980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村领导通知我当天一定要和村保管员一起赶到江苏徐州商定一件有关小麦良种供销事宜。当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钟,我们俩人即刻赶往郑州车站,由于车票紧缺,我们好不容易买到了下午一点多钟由成都始发开往上海的路过车次的站票。

车到站了,我们看到挤不上的列车,怎么办?是去还是退票?在忧郁之时看到了开着的车窗,保管员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大个子,他两手把我从车窗推进车箱,我又把他拉进来。可上车才知站的地方也没有,左推右扛我们俩算每人站着了一只脚,好在人与人挤的太紧,有效的减轻了着力腿的受力,就这样站了六个多小时到了徐州。

徐州站是一个中转大站,下车的人多,人拥人惯性下车后腿亦不听使唤,我俩坐在站台上二十多分钟才走走出车站。

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次人生经历和抹不掉的记忆!

最近一次乘火车出行也是在三前的国庆节期间,乘坐的火车是早已习以为常的空调车箱。

本博最早乘坐绿皮火车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只记得车厢内的坐椅是用木头条做成的,车厢地板也是木板铺成,火车头还是冒着黑烟的那种蒸汽机车。

真正体验乘坐绿皮火车的苦辣酸甜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练就了一身奔跑、翻跃、跳窗、金鸡独立的乘车功夫。当时个人刚刚参加工作年轻力壮,每当进站时使出浑身劲头往前冲,目的就是为了抢占坐位。过路车多数时间买的就是没有座位的票,能够挤上去就万幸了。

某年从烟台开罢全国化工订货会,因中途需要到徐州下车与合作方敲定供货的具体时间,待事情办完继续前行时因列车严重超员,车门打开只准下不准上。由于车上人太多,结果是下车的人也下不来,上车的人也上不去。车上年轻人只好跳窗户,而站台上需要上车的乘客也只好翻窗进去。原本超员的车厢上去也只能立在原地两条腿自我调节,形成金鸡独立的姿势。

那年头出差在外奔波的辛苦程度,确实令人不寒而栗,每每回忆起仍历历在目。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建速度日新月异,体现在高铁发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令世人刮目相看。蒸汽机车与它所牵引的绿皮车一同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空调车厢所取代。人们外出旅行再也不用遭受到像沙丁鱼灌头那样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体现在交通运输方面更为突出名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民间流传很广的用现在话说叫段子:大队支书两腿行,公社书记瞌头虫,县委书记帆布蓬,地委书记两头挺,省委书记天上行。当今放眼望去即是在偏僻的乡村,农家小院里也停放着私家小汽车,农民也没有人再开着手扶拖拉机走亲串友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是任何人须臾离不开的事情,告别落后的绿皮火车,让人们出行乘坐舒适、快捷的高铁,节约了时间成本,缩短了与异地亲友之间的距离。

绿皮火车功不可没,虽然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留给人们的记忆仍然值得回味的。(原创于:2021/02/20)

我居住的小城,至今绿皮火车还在运行。但从小城新闻上得知,今年火车站要改造修建了,绿皮火车有可能要下岗了。曾经的绿皮火车,有着太多的眷恋和不舍,因为在人生的一段中经常乘坐绿皮火车。

于是今年元旦特意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票,重温一下曾经的绿皮火车。今日的绿皮火车上,已不是昔日的绿皮火车上的情景了。

元旦放假人很多,也有不少沒有座位的旅客,过道上也站了些人。但是没有了嘈杂,拥挤和难闻的气味,有的是干净的环境和戴着口罩的旅客。没有了用蛇皮袋装着的大包小袋的行李,有的是体面而漂亮的拉杆箱。没有了乘客坐在一起山南海北的侃大山,有的是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车箱里静悄悄,看着车窗外移动的景物,思绪回到三十多年前。我喜欢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去旅游,但能买到有座位的火车票那是寥寥无几的。每次外出都要备上一件绿颜色、沉甸甸的老雨衣,用来铺在火车座位下,让孩子睡在地上。特别是夏天,天热人多,车箱内的空气污浊,由其是在车座下睡觉的孩子,混身都是汗水,小脸上抹的脏呼呼,想起来都感觉对不起孩子的童年。

我则备着个小折叠椅,丈夫则看机行事,如果有空地可坐,就买上一扎汽水或啤酒,即可座又可喝。苦中作乐,记得有一次买到一张卧铺票,把孩子高兴的跳起来,直呼万岁!

如今外出旅游要么乘飞机,要么坐高铁,太幸福了!但我也经常象忆苦思甜似的对孙辈们说起乘坐绿皮火车的难忘之事。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青春、工资基本上是交给了铁路、公交、电讯上了,那时火车上海到芜湖经南京火车要摆渡约二小时,然后公交也要摆渡(人工手拉)约一小时。那时外地所谓的公交车其实就是解放军的军车......这些事现在想来好象都是童话里的事。

“瓜子,花生,矿泉水”,“来来来,让一下把脚收一下”,“票拿出来看一下”,还有从窗户塞进来的行李和被父母托着从窗户放进来的孩子,以及上车时被挤得脚无法落地的场景,是我仅坐两次绿皮火车后刻在骨子里记忆。

我仅有的两次坐绿皮火车的记忆都非常不美好。第一次是刚出去打工时,挤不上火车,遇到好人相助才得以上了车。

第二次是打工一年回家时,这次就太难忘了。我和堂姐还有她的一个同学一起回家的,她们俩去买票,让我照看行李。

走的时候,我几个玩得好的朋友每个人给了我20块钱,让我在路上买水喝,我直接把钱放在了牛仔裤的裤兜里,虽然只有一百多,但因为都是零钱,叠起来厚厚的看着很多的样子,我被小偷盯上了。

牛仔裤是有点紧身的,所以当小偷的手伸进我裤兜的时候,我马上感觉到了,并抓住了那只手。但小偷不止一个人,看我发现了,他的同伙一个人踩住我的脚,另外的人拼命的挤我,这样我的脚不能动,身子就站不稳向一边倾斜,被我抓住手的小偷趁势再打了我一下,就这样一分钟时间不到,我的钱就被那伙人拿走了。

堂姐买票回来时,对着吓得瑟瑟发抖的我好一顿骂,说我怎么就这么的没有用。

垂头丧气的我上了火车,却发现我的位置上已经坐了人。我拿岀票请他让一下,他无动于衷,让我花钱买他就让。

我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沿途的村民,他们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很熟,以占别人的座为生,岀门在外一般的人都会大事化小,给他们点钱了事。他们拿了钱就继续去找空位或者下一站下车坐回去继续。

我已身无分文,哪有钱给他,只能站他旁边。他以为我是故意不愿意出钱,也和我耗上了。就这样过了两三个站,他们熟悉的就那一段铁路,所以每过一个站他都会找我,让我多少给点钱就把位置给我。

我说我被小偷偷得身无分文,他根本不信。过了三站,他不得不下车的时候,看实在在我这里没办法拿到钱了,他把手伸向了我的那袋食物,那是我那些没给我拿钱的工友买的水果和水。“你没钱,那这个位置就用这些东西换了。”说完提着食物一溜烟的下了车。

堂姐因为气我一直没有理我,我吓到了也不敢岀声,一天一夜我滴水未进。

回到家后,我腰上生了一块疮,圆圆的像铜钱一样,很痒,它从中间向四周长,那时候总能在电线杆子上看到什么病什么病的,没有一点生活阅历的我甚至都不知道那病的传播方式。

我以为那占我座的人有那病,我坐了他的位置就传染给了我,我不敢和任何人说,认为这是无法开口的病,于是在家没有一周的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自己完事,但很戏剧的被父亲发现了,带我去了医院,那就是一种癣而已,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坐过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是一代人的记忆,有人收获了天南海北的纯真友谊,有人邂逅了美好的爱情,而我真的是非常不好的记忆,以至于现在偶尔的还会梦起。但也感谢那些经历,让我发奋成长,没再经历。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