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凤鸣山中学高中毕业证(重庆凤鸣山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访客32024-04-18 00:34:51

《三国演义》小说,赵云称得上是刘备集团的“救火队长”吗?为什么

《三国演义》中赵云称得上刘备的救火队长。战神赵子龙历经的战争,江南平定之战,博望坡之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真正救火是长坂坡一战,面对曹操百万雄兵,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刘禅。留下了千古佳话,

重庆凤鸣山中学高中毕业证(重庆凤鸣山中学高中毕业证图片)

小说里,赵云绝对称得上刘备的救火队长。但他救得都是小火。

哪里危险,哪里就有赵云。多次救过刘备和他家人的性命。

赵云救刘备的次数太多了。汝南、新野、荆州、长坂坡,都是赵云豁出性命,保障刘备的安全,截江救阿斗,又一次立下大功。特别是长坂坡一战,赵云七进七出,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救出后主阿斗,重挫了曹军的锐气。为刘备逃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没有赵云,刘备很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

但是我们上面说过了,赵云救的火都是小火。却没有战略战役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这是由赵云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赵云刚刚参加刘备集团时,主要是刘备的亲兵卫队长。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军事战略谋划。他的主要任务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在危急关头保护刘备逃跑。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兵慢慢多了起来,赵云也开始领兵作战。但也没有独当一面。在后来的攻取蜀中、夺取汉中的战斗中,赵云是都是按照战前部署稳步推进,没有执行过紧急的救援任务,称不上“救火队长”,至于汉中之战救黄忠也不算“救火”,因为劫粮道,本来就是赵云和黄忠两个人的共同任务,彼此救援是应有之意。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赵云还在蜀中,等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已经来不及救援。

只有刘备讨伐东吴,在夷陵大败,退回白帝城。赵云率领人马紧急增援,吓退东吴追兵。这算是有一次“救火”。

赵云是很多三国迷喜欢的一位角色,其忠义的品性,俊朗的外貌,高超的武艺与胆略是三国众多人物中近乎完美的存在。

既然作者是问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赵云能否称得上刘备集团的"救火队长",那么我们就从赵云在刘备集团几次著名战例来分析:

首先,赵云大放异彩一战,是长坂坡单骑救主。 因为曹操谋取荆州,立足未稳的刘备集团寡不敌众一路南逃,乱军之中把妻儿都丢散了!赵云毅然孤身单骑返回长坂坡寻找,不但救回蜀汉未来接班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七进七出,斩杀敌将数十,搅乱了曹操阵营部署,为张飞在长坂桥部署断后疑兵赢得了时间,客观上为整个刘备集团南渡赢得了喘息之机! 假如没有这精彩的一战,在曹操集团全力追杀下,溃败的刘备集团能否熬到关羽从江夏借兵来救那一天很难说。赵云靠这一战天下成名,并在巩固了自己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其二,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集团,并用草船借来数十万箭,种种优异表现引来周瑜的猜忌和杀心!是赵云趁借东风时接应诸葛亮,并且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吓退追兵。在孙刘联姻期间,孙权集团为换取荆州欲扣押刘禅,也是赵云"截江夺阿斗",如果没有救回作为刘备集团核心智囊的诸葛亮或者作为刘备集团未来接班人的刘禅,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很难说!

其三,公元219年,黄忠定军山截粮被魏国大将张颌徐晃围困,赵云从汉水营前往接应救出黄忠!225年随诸葛亮南蛮平叛,斩杀洞主金环三节,生擒祝融夫人。228年七旬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擒杀西凉名将韩德一家四子!

从选举的战例来看,赵云总是在刘备集团最关键,最紧急的时刻力挽狂澜,为蜀汉的发展延续立下汗马功劳,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算是刘备集团的"救火队长"。


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救火队长!赵云担得起

在战场上有很多种类型的将领,有的善攻,如疾风雷霆;有的善守,如山岳不动;有的善伏,如恶虎潜林;有的善围,如巨蟒绞石。

而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则是非常特殊的一种猛将,他善于在危境中将人挽救出来。

自古以来,锦上添花者常有,而雪中送炭者难得。所以,刘备这个人不愧是大枭雄,颇具识人之明,独具慧眼,初次见过赵云就立即心生收纳之意,用尽各种手段百般拉拢,想从大哥公孙瓒那里挖墙角。

其实刘备解围北海之时,还与另一员猛将有过交集,他就是太史慈。但刘备对太史慈毫无收服之心,不温不火。而在徐州解围后,反而对赵云依依不舍,洒泪相别。

刘备的眼力非常独到啊。虽然太史慈号称东吴第一猛将,但他的战绩非常不理想,在太史慈的战斗生涯中,确实杀死一大堆喽啰兵,但没有斩杀过一个有名有姓的敌将。再看赵云,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赵云是三国时代参加战斗次数最多,斩杀敌将多,生擒敌将最多,破围次数最多的猛将。赵云一个人的斩将战绩就相当蜀汉其他四虎的总和还要多。

除此之外,赵云还是个优秀的“救火队长”,他在历次战斗中救人无数,对很多人都有救命之恩,还多次扭转战局。咱们来检点一下:

1.磐河之战(救公孙瓒)

公孙瓒与袁绍翻了脸,双方在磐河摆开战场。公孙瓒亲自挥槊出战,袁绍军中猛将文丑挺枪相迎,“战不到十余合”,公孙瓒不敌,败阵而逃,文丑追击,公孙瓒四名部将拦阻,被文丑杀一退三,纷纷逃走。公孙瓒逃往山间,马失前蹄,栽落山沟,文丑正要来杀,赵云突然出现,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救下公孙瓒。

2.界桥之战(挽回败局)

公孙瓒再率兵与袁绍在界桥交锋,公孙瓒派大将严纲率骑兵劲旅“白马义从”发动冲击。袁绍军中猛将麹义以劲弩集群应对,大破公孙瓒。麹义趁势率精锐部队发起反冲击,阵斩严纲,直入公孙瓒中军,砍倒帅旗,公孙瓒部队全面溃退。

赵云当时正在后军中,见军阵动摇,立即冲出来,正遇麹义,“战不数合”,挑翻麹义,发动反冲锋,直逼袁绍中军,挽救了战局的恶化。

3.穰山之战(救刘备)

曹操率兵攻打刘备,双方在穰山摆开战阵。曹操袭扰刘备后方,刘备准备趁夜撤出战场,但遭到曹军的八面伏击。赵云保护着刘备苦战一夜,被打散。

刘备逃跑途中遇到高览和张郃的前后拦截,部下刘辟战死,刘备进退两难。危急时刻赵云冲阵而来,一枪挑杀高览,再三十合击败张郃,救下了刘备。

4.长坂坡之战(救糜芳、简雍、刘禅)

曹操率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派轻骑日夜兼程追击刘备。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的队伍,一夜鏊战,刘备属下被打得四分五裂,各自逃命。

赵云单枪匹马在乱军中搜寻刘备的家小。先救下受伤的简雍,再救下被俘的糜芳,再找到幼主刘禅,怀抱幼主在乱军中七进七出,陆续斩杀曹将五十余名,血染征袍,杀出重围。

5.夜射船索(救诸葛亮)

诸葛亮七星坛祭天,借来东风。周瑜大惊,认为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神功,鬼神莫测之术”,心生大忌,派徐盛、丁奉前去追杀。

赵云驾小舟接上诸葛军师,在暗夜的江面上一箭射中东吴战船上的蓬索,保护诸葛亮安然返回。

6.截江夺阿斗(再救刘禅)

刘备的夫人孙尚香携阿斗坐船返回东吴,赵云得知,立即沿江策马追来,找到一叶小舟,驾船追赶。

赵云追上大船,拔开剑雨,跳上船中,从孙尚香侍女手中夺下阿斗,在张飞的支援下救下刘禅返回荆州。

7.雒城之战(救张飞)

张飞率兵前去雒城支援刘备,与川将张任对阵,中了张任的诱敌之计,陷入包围圈,“进退不得”,难以脱身。

赵云赶到,杀入重围,一个回合生擒川将吴懿,打破包围圈,救出了张飞。

8.米仓山之战(救黄忠、张著)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和副将张著率兵偷袭曹军囤粮重地――米仓山,却遭到曹军猛将张郃、徐晃的包围。

赵云闻讯赶来,匹马冲阵,连斩曹军两将――焦炳和慕容烈,杀入重围,将黄忠和负伤的张著救出。并虚设空营,威慑曹军不敢进击。

9.马当山之战(救刘备、关兴、张苞、吴班)

刘备征吴,结连营屯兵,被东吴都督陆逊抓住了弱点,奇兵突袭,火烧连营,刘备全军败退,溃不成军。刘备残军退至马当山,遭到吴军大将朱然的伏击,关兴、张苞身负重伤,难以突围。

赵云率兵赶到,杀入乱军中,“战不三合”,一枪挑杀朱然,救出刘备、关兴、张苞和吴班。

10.萁谷断后(挽救败局)

诸葛亮一出祁山,连得雍凉三郡。曹军大将率兵来援,轻兵袭取街亭,蜀将马谡兵败,蜀军后路面临被切断的危险,诸葛亮紧急下令全军回撤。

赵云率兵后撤,亲自挺枪断后,斩杀敌将苏颙,一箭射掉万政的盔缨,震慑敌军不敢追击,全军不损一兵一卒,粮械完备,安然返回。

自古以来,善于打胜仗的将领比比皆是,但在大军溃败之时,能力挽狂澜的战将凤毛麟角,非常罕见,而赵云就是这种类型的将才。

有了赵云这样有勇有谋,有责任心的将领在身边,主帅是最放心的。无论遭遇到怎样的败局,陷入怎样的险境,都不需要发愁,因为赵云能够威慑敌军,将本方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关键的时刻扭转局面。所以赵云确实是刘备集团中的“救火队长”,有了赵云,主帅打起仗来如吃了定心丸一般,永远不必担心最坏的结果。

谢邀。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看了,“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如果说从救人的角度讲,那赵云是当之无愧的救火队长。

穰山之战

穰山之战,是刘备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前线对峙,带兵偷袭许都,结果曹操快速回防,刘备在首战告捷的情况下,还是被曹操用计击败,并且曹操布下了层层埋伏,刘备十分危急。

当时,关羽、张飞都不在身边,赵云带着刘备杀出血路,但赵云被许褚、李典、于禁等人截住,刘备自己跑路,又被张郃和高览前后堵截,刘备差点要自刎了,千钧一发之际,赵云突破了曹军的围攻又赶了过来,斩杀了高览,又击退了张郃,救了刘备的小命。

长坂坡之战

此乃赵云的成名之战。在乱成一团的长坂坡,赵云数次杀进杀出,和曹军的铁骑死战,先后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又怀抱幼主刘禅,杀出重围,单骑救主,保住了刘备仅有的血脉。

截江夺阿斗

刘备征讨西川时,孙权派人接回孙夫人,孙夫人还顺手带走了阿斗。赵云得知后,火速追赶东吴的大船,吴军在船上齐射赵云,结果赵云用枪拨开箭矢,吴军又用枪乱刺,结果赵云使青釭剑砍断枪头,随后赵云一跃一丈远,飞上了吴军大船,抢回阿斗,再次保住了刘备的血脉。

猇亭之战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生死关头,吴军穷追不舍。猇亭之战,赵云由于和刘备意见不合,所以被留在后方运送粮草,赵云见火光冲天,赶忙来救,击杀吴军大将朱然,救了刘备的老命。

此外,在入川之战时,赵云还救出过被围困的张飞,汉水之战时,赵云救下去劫粮的黄忠和张著,赵云是一位在战阵中游刃有余的人物,身手灵活,胆大心细,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如果从救人性命的角度讲,赵云可以成为刘备集团的救火队长。

但是,如果从全局角度看,那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明显是更应该冠以救火队长的头衔了。刘备奔波半生,在新野一筹莫展之时,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指引了方向,开始一飞冲天;关羽丢荆州,刘备败于猇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是托孤白帝城,千斤担子交给了诸葛亮。在整个蜀汉集团的生死存亡之际,是诸葛亮只手补天,如果这么看,诸葛亮才是当之无愧的救火队长啊!

重庆沙坪坝区上桥村哪里能报考计算机等级证

你可以到凤鸣山那里那个指南针学院去报考噻,只是可能要比非本校学生的报名费要贵点,还有你们上桥应该也可以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考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还有其他需要帮忙的请说就是了。

抛开政治因素,只从军事角度来看,马谡真的非死不可吗

冷兵器时代的带兵打仗,有两种形式:长官负责制和曹参制,两种制度并用。掌兵权者,俗称元帅,实施兵、将分管。士兵五人一小组,设伍长;十人一队,称什长。再往上设曹长、参将,分管若干伍、什长及有关兵丁。将领只在元帅中军帳下议事和听遣,并不涉及曹参杂事。这与火兵器时代的师旅建制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将领并不一定实际担任军事长官,而是按元帅指令实际执行任务时才统领若干曹参子部,执行完毕则向元帅归还领兵权,依旧置身帐下。

回到本问题的发生发展。马谡其人,被授予参军之职,享有将领待遇,故有机会参与元帅帐下的运筹活动。他凭借熟读兵书,兼有聪颍及口舌之利,深得诸葛亮赏识。在镇守街亭这样的军旅要事面前,诸将争相把守,诸葛亮还是把任务给了马谡,并拨付曹参兵丁两万五诸葛亮对马谡能力深信不疑,但忧心两个问题:第一,马谡对曹参制的适应问题,即马谡会带兵否?第二,马谡奶臭未干,曹参听令否?故诸葛亮派老将王平为副将,旨在让王平必要时起到老将的弹压作用。这是诸葛亮在守街亭方面的一项重大失误。马谡乃一后生,虽谈吐不俗,毕竟军旅生手,正该向老将学习带兵打仗之术,却让老将当副手,无法节制血气方刚的牛犊冒失之举。遂有王平与马谡在守卫街亭的方法上发生争执,王平被分兵五千另起炉灶而获幸生,马谡带兵两万上山走向死亡。失街亭丧军旅从本质上说来是诸葛亮的识人和用人错误。不管有没有军令状,诸葛亮都要找一个替罪羊,马谡死得屈枉。在识人向题上,诸葛亮比刘备差得多。刘备和马谡见过两面,他告诫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乃庸才尔,未可大用矣!"诸葛亮缺乏对青年人正确的培养、考察和使用,既失了街亭,也误了卿卿性命。如果他指令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副将,将会是另外一番局面。为什么杀了马谡之后,诸葛亮掩面大哭不止,是先帝识人之明使他深深愧疚所致。

咸阳人

一场败得战役原因很多,街亭固然重要,可是打一场败仗就要杀领兵将领,似乎,对马谡太过严苛?

问题说到,不提其他因素,可是,就是因为考虑到军心,平衡蜀国内部各势力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政治上的不和谐,才会引申出军事上的冲突。不提政治很难说清马谡之死。总之,马谡不死,蜀国可能动荡,很多人会不服。权衡一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谢谢

答:“我是将军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马谡就相当于加强版的纸上谈兵赵括,而诸葛亮任用马谡的情况却比当年赵王任用赵括的情况复杂的多。于情于理于法或者从军事上,不管是哪个角度来说,马谡都是非死不可的。”

一、违背先主遗言,于理不符。

根据《三国志·马良传》记载刘备临终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生前早就看穿了诸葛亮想把马谡培养成接班人的想法,因此而告诫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嘴上说着好好,心里却没当一回事。现在马谡捅了天大的篓子,更是应验了刘备的说法,现在诸葛亮再不行动表示一下,不把马谡给斩了,那蜀汉政权到底是他刘备的,还是诸葛亮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要知道当初不听先主的话这就相当于抗旨不遵了。所以,于理上面不把马谡杀了说不过去。

二、诸葛亮任人唯亲,不杀马谡,难以服众,于情不符。

当初就派谁去守街亭的问题上,大家就有过讨论。是诸葛亮一个人力排众议让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人去守军事重地的。大家都不服气,现在好了闹出事了,诸葛亮如果不把马谡杀了如何对得起那些无辜死去的士兵,就算是亲儿子也不带这么偏袒的吧!何况马谡也只算他的得意门生。所以于情上面也必须杀马谡。

三、军事上马谡独断专行,违背相命,由于个人主观原因丢失了军事重地。不杀,于法不符。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的时候,曾对其叮咛嘱咐要与王平商量着来。而王平曾在马谡进行街亭军事部署的时候三次劝过他。第一劝,劝马谡要在路口安营扎寨。第二劝,劝马谡不可屯兵驻扎于山上。第三劝,劝马谡要小心魏兵断了蜀军的水道。无奈马谡全部不听,王平也只能表示我尽力了,我太难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街亭丢了,北伐无功而返,全因马谡一人之罪。而客观的来看这场战争失败完全是因为诸葛亮的人事安排,再不斩马谡,恐怕诸葛亮自己的位子都保不住了。所以说不管怎么看,马谡都是非死不可的。

马谡死的到底冤不冤?

照将军看来,马谡死的一点都不冤。有人可能会说了古代战场上打败仗的将军多了去了,也没见得非要一一砍尽,为什么独独容不下一个马谡呢?

抛开前面的原因这里单独说一下,自古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刘备的蜀汉政权本来就是靠巧取豪夺得来的。派别争斗从来没有停过,以前刘备在的时候还可以镇的住他们,现在刘备不在了。益州集团本来就对荆州集团不满,外加诸葛亮处处压他们一头,他们肯定会伺机报复的,马谡丢了街亭对他们来说正是个好机会,可以大做文章。而诸葛亮基于这么多原因,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所以说马谡从他街亭失败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了,那就只能是死亡。

大家对比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一条回答再见!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