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哪些人写过七言绝句-横州市高中毕业证样本电子版图片

admin22024-04-18 12:22:19

现代有哪些人写过七言绝句

谢谢邀请!按题主的要求,选择了几首现代人写的七绝 “藏头诗”:

现代有哪些人写过七言绝句-横州市高中毕业证样本电子版图片

《洞房花烛》(新韵)

洞辟中门摆喜筵,

房廊处处笑声喧。

花成蜜就良辰夜,

烛燿纱帷共枕眠。

《百年好合》

百般恩爱内心藏,

年久时长想断肠。

好日良辰终盼到,

合欢花艳有芬芳。

《花开并蒂》

花好月圆圆好梦,

开枝散叶叶枝繁。

并头莲结累累籽,

蒂落瓜熟果满园。

《共谐连理》

共浴情河爱不移,

谐龢谐惬两心痴。

连枝长就相思树,

理咏诗篇唱和随。

《美满良缘》

美如仙女俏韶娘,

满腹经纶俊艾郎,

良日吉辰携子手,

缘来分到入新房。

《喜结良缘》

喜上眉梢好事来,

结交连理拜烛台。

良辰吉日心欢悦,

缘定今生永伴陪。

《白头偕老》

白驹过隙爱仍贞,

头上金釵证誓盟。

偕手一生甘苦共,

老怀欣慰结双行。

《比翼齐飞》(新韵)

比似七夕跨鹊桥,

翼舒直上九天遨。

齐肩共舞心相靠,

飞进琼台筑爱巢。

《相敬如宾》

相识相知爱慕萌,

敬服之意自然生。

如胶似漆长厮守,

宾姓当能固笃情。

以上这几首诗是小老头我写的(曾发表于本头条号),献丑了。

我就是现代人,感谢提问给我机会!附自创如下。第一首七言,蛇纹豹点湖中菱,水晶标明六个楞,钻戒出身八面体,谁批万物几何形。第二首,宇宙生灵下九重,形名夲质各不同,黑白赤绿青蓝紫,万物缘何晶彩中。第三首,社会一如泡菜坛,不分品质将人腌,洁身自好诚可贵,却在难能把持间。第四首,混沌初开先有汽,清盈聚散变成云,纠结冷暖天飞雪,化解寒凉水满坤。第五首,核桃脑恨皱纹身,杏子一心苦做仁,水性楊花无意处,薄情柳絮長成荫。

我这个现代人白话七言易懂你说稍有哲理吗?不敢恭维别人,故选择自创回答。

堪舆玄空七绝句:

(1)

山中年年结雾烟,

阵势巍峨插碧天;

山高日夜生明远,

大平南宁降横州;

金云生定半天吹,

归结祖宗万笔荣;

(2)

乾山乾向水流乾,

合山合水胸中立;

三百六十龙神足,

三十六公朝天子;

千水万水归一水,

水曲迢迢又湾湾;

广东大海作明堂,

洪福滔天作圣君;

(3)

五山无极山,

鼓响胜天边

固是天子地,

万世着帝袭。

此地结三穴,

上穴出神仙,

中穴出帝君,

下穴出臣相,

(4)福人居福地,只有九代阴功大福之人方葬得着,无福之人勿需强求,谨记。这个就是福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不修福,后人多流汗。


问题:现代有哪些人写过七言绝句?


前言

现代人写七言绝句的多了,只是现在的时代,写新诗的人更加出名,其作品更好理解,更容易引起共鸣,所以也流传的更广。

而写旧体诗的人虽然也很多,但是因为唐诗宋词的光芒太耀眼,连元明清民国的诗人都被忽略,更何况现代的旧体诗人呢?

一、近代民国的七绝

民国的文人,大多受过旧式教育,旧体诗的创作都是基本功,大多数人都能写一首好诗。

即使是写杂文的鲁迅也有不少好诗流传,例如这首七绝《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枪林弹雨中,陈老总也有闲情作诗言志,《梅岭三章》之一: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马君武嘲笑张学良一枪不响丢弃东北,作七绝《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

二、现代诗人

主席的旧体诗水准很高,他在庐山写过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个仙人洞,前一段时间,老街去庐山时也专门走了一趟。总感觉庐山的“无限风光”似乎没有想象的好。

据导游说,李进同志当时还没有资格参加高级别的会议,因此有时间畅游庐山摄影。有一张仙人洞拍的不错,于是主席给李进同志写了这首诗。李进是谁,大家应该都知道。

钱钟书的《清明口号》挺有意思,看出了钱老的幽默感:

清明时节雨昏沉,名唤清明滥到今。也似重阳无实际,满城风雨是重阴。

第一句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化出,但是昏昏沉沉的阴雨天,怎么偏偏叫做清明呢?就如同重阳节的时候不是重阳(晴天),而是重阴(阴天)

叶嘉莹,是至今依然健在的真正的诗人,他在一九四二年北京沦陷时,曾有七绝《颐和园》:

飒飒西风苑树寒,颐和景物久阑珊。当年帝子今何在,父老相传泪未干。

叶先生从北京到台北,从台北到北美,又从北美回到了国内南开任教。叶先生多年耕耘传道,桃李满天下。

三、 拙作几首

老街是旧体诗的爱好者,学诗也是从七绝学起,至今也仿效古人做过不少七绝,录入几首请大家指正:

《 送别》:

一棹斜阳波似锦,孤篷摇碎故人心。笛声飘渺萦南浦,已是天涯独自吟。

《春》

东风吹绿渐均匀,款款新春到暮春。燕去燕来如过客,花开花落欲愁人。

《阳关曲》

折柳飞花风满楼,春寒带雨似穷秋。劝君莫唱阳关曲,曲尽无人不泪流。

《离歌》:

天边孤棹入清秋,逝者斯夫讵可收?不道离情似急雨,一时萧瑟满江头。

结束语

七言绝句,有少量的古体诗,但是大多是格律诗,是刚开始学习旧体诗最常见的诗体。

从形式上来说,七绝比较简单,是学习七律的基础。

不过,诗体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同,学习各种诗体的创作,仅仅是基本功而已。

而作好一首七绝就很难了。大家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诗人是活到老写到老,但是大多数人即使活到老,也未必能留下一首可以流传的七绝。

@老街味道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现代人写的七言绝句显得十分珍贵,也很稀奇。今天来与大家分享毛泽东主席写的七绝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毛泽东在1961年9月9日为李进同志拍摄的一张照片题的诗。照片拍摄的是庐山仙人洞的风光。

这首诗的人意思是:你看,在那苍茫迷蒙的暮色之中 ,一株高大遒劲的松树,气势高昂地挺立在天地之间。即使天空黑云翻滚,山雨欲来,那棵松树依然昂首挺立,毫不惊慌 ,显得镇定从容、泰然自若的样子。好一个天然形成的仙人洞啊,怡然自得地傲视着眼前的一切。要想领略到无限壮丽的风光,就要不畏艰险,勇敢攀登。

这首诗意境优美,涵义深刻,境界高远,令人荡气回肠。诗中体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登高望远、傲视群雄的豪迈气魄,表达了诗人要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而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攀登的雄心壮志。

短短的四句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涵义。音调也是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这说明毛泽东主席的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再加上伟人那超越众生的非凡气魄,所以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诗作。显得优美流畅又大气磅礴。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毛泽东诗词”这个话题。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谢谢您阅读完毕以后,再关注“喔小咪”。

古代官员到很远地方赴任都有什么凭据?如果有人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怎么办

从理论上来说冒充官员短期还是可行的,老舍的父亲当时在紫禁城当禁军,出入皇宫的凭证就一个腰牌上面写着“面黄无须”,这腰牌上面没有任何姓名、户籍、职位,只有一个特征。

你说皇宫作为世界上最森严的地方都这样,到民间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还能严格到哪里去。

古代官员的身份凭证不算严格,很容易被冒充。

古代的官员基本上都不在本家任职,所谓走马上任就是这个意思,并且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人事档案。

而能证明自己的文件都放在吏部,传递信息基本靠马,来回走一次快则一个月,慢则要半年到一年,所身份这东西验证起来极为不易。

而古代官员到地方任职也就两样东西,委任状和身份证明,这合起来叫“官凭”。

委任状其实就是古代朝廷用来人事变动,身份证明就是身份证,用来证明我就是即将上任的官员。按朝廷正常手续,委任状是由吏部颁发,官员自己一份,吏部存档一份,上面注明了委任者的资料。

这些东西以后就是自己保存,没有有效期限,除非你被罢官了,官印给下一任官员即刻,而你的委任资料就会被吏部注销,你也不在是官场中人。

那么,官凭会被比人冒充走吗?

会的,并且这也不是一两次的事。

崇祯年间,一位被委派去雷州担任知府的官员,在带着家眷赴任的路上,遭到了山贼打劫,官员和他的家人都被杀。

而离奇的是,这批山贼的首领竟然想当官了,然后他就用官员的官凭来到雷州,接替了前任知府,自己有模有样的上任了。

这个山贼慢慢还当上瘾了,一直当了两年的知府,没想到百姓对其评价还不错。直到有天,被杀的官员的儿子来找父亲,发现了这伙山贼的身份。

他到锦衣卫保安,最后锦衣卫安排了宴席,把这伙山贼骗到埋伏好的地点一举抓获,而山贼们也如实交掉了事情的所有经过。

假冒官员需要什么条件。

第一、天下府县虽然很多,但能抢劫官员的地方只能是周边的县,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分的不同,估摸也就1500个县左右。所以,就算山贼的山寨对着城门口,一年估计也劫不了几个官员,如果天天估计要饿死。

第二、说是劫官,但并不简单,古代上任的官员在正式接任前都不是八抬大轿送走的,基本都是起码车,简单点的骑驴带着书童,到地方了再把家眷接过来。因此,正常来讲很多人并不知道马上面的人是什么身份,古人也知道即使走官道也会遇到匪徒,所以都不会鲜衣怒马打扮,如果是这样就等着被抢吧。

第三、做官员起码得识字吧,并且还要对本朝的官制、律法有所了解。你杀掉的那个官员,他要去哪里赴任,是个什么官等等。话说如果有这般能力的劫匪,何必去犯杀头的大罪?

第四、既然冒充了官员,那么再怎么不像也要装。古代官员都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团体。偶尔吟诗作赋、品茶论道什么的都是信手拈来。但一般的山贼哪里懂的这个,一旦有人请你参加饭局立马就露馅。

为什么没法长期冒充。

你就变再怎么冒充也无法完全掌握被杀官员的全部信息。上面说过,官员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宗族关系以及利益群体。

官员金榜题名后为官上任前都有自己的老师,也有同僚等,还有一些宗族亲人投靠你,这是一个非常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靠一个临时被杀而冒充的山贼顶替,怎么可能把原来主人的身份全部摸清?

如果有人问你的恩师是谁?

有亲戚投靠?

家人写信往来?

等等这些问题就没法解决,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锦衣卫那边就会得到消息。要知道古代的锦衣卫遍布天下,除了刺探周边国家军情外,剩下的都在监控天下官员,他们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说,古代冒充官员做一阵子跑路是可行的,如果做久了就回露出马脚。有人说唐僧的父亲不就是被杀后,被人冒充还当了很久的地方官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个杀唐僧亲生父亲的人并非一般的水贼,其中原因大家可看我另一篇问答,有详细解释。

过去到很远的地方去赴任,一路上都有很多驿站 ,你人没到这边的驿站早就有文书下达通报。所以过去300里快骑,500里快骑一站一站进行传达,所以那边早就有人侍候。如大官到了一个地方官早就提前迎接!小官就到驿站休息換了文书,或早早这边有人一同前往至下站,也有武官骑马上任。

这些官员有时到一个驿站坐桥也要好几天才会到,而且有的也有随从和派人护送一同前往。有的官员要几个月才能到达上任的地方。

到了目的地新官上任有委任状的,而且一站接一站的都有更换文书和当地政府盖章,还有送行人员交接,一般都不可能顶着杀头罪名去冒名顶替!!!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且听纵横跟大家侃一侃!

从唐僧父亲陈光蕊被冒名顶替看中国古代官员调任制度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唐僧的父亲陈光蕊的悲惨经历,新科状元,娶了丞相的女儿殷温娇,在魏征的推荐下到江州担任知州,套用现在的话“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然而,在赴任的路上竟然被水贼刘洪所杀,并且替代陈光蕊担任了江州知州!

从明清的情况来看,高中状元普通情况下不会外调担任地方官,而是授翰林院修撰,相当于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担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正常进士到地方也就是担任个县令,这些天子门生尽管出身高,但都是起点低,必须从最小的官做起。

所以,陈光蕊从状元直接当江州知州,有点跳跃性,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科举考试是在隋唐时期才兴起的,官员所任何职并没有固定的去处,而是哪里有缺去哪里,尤其是隋唐时期的进士很难考,不像明清时期二十岁就能考中,在隋唐时期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上,有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在魏征推荐下让陈光蕊去担任知州也有可能。

这是有科举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进士赴任,那么,在没有科举的情况下,地方官都是哪里来的?横竖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主要有察举征辟制以及九品中正制,实际上都是有人举荐,然后官府在任命,尤其是察举征辟制,根本就是在地方上选举人才,向朝廷举荐,而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征辟制最大的区别在于,朝廷要对选举的官员进行考察,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地方官出自地方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隋唐科举制成型之前,极少可能出现官员到很远的地方赴任。

科举制打破了古代门阀对地方政治的控制,通过科举出来的士子来帮助中央控制地方,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只有唐朝时期才出现士子大规模去地方任职的现象。

想要冒充官员在古代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

说到这里,大家对古代的官员选拔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古代的官员,特别少,越往前越少,能够称得上官的,别管是几品,那都是命官。

古代最小的官是县令,“皇权不下县”表示皇帝能够任命的官也就是到县一级,然而古代的县可比现在少很多,宗女查的资料是,唐朝往后基本保持在1500个县左右,而现在光县级行政单位就有2800多个,有二倍之多,乡镇一级更是达到4万多个。

所以,古代的官员真的没有几个,尤其是那些官员都是饱读诗书,经过层层选拔才出来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八股文,会吟诗作对,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字。

古代的文化都是被知识分子垄断的,没有身份,没有钱,你连读书都没有资格。

而古代的土匪,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会写字的都是文化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随便在街头摆张桌子给人写信都够活了,谁还去当土匪,土匪都是被这个社会逼迫的,没有生存能力,才落草为寇。你想想土匪杀了命官后再去冒充,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古代有自己的一套甄别官员身份的方法

尽管古代没有身份证、户口本这些可以随身携带并且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一个是敕牒,一个是告身,敕牒就是朝廷发的委任状,上面有吏部的印章,唐僧走的哪个国家都要拿出自己的通关文牒,想必跟这个东西差不多,就是证明你的身份;一个是告身,这个告身则是用于证明上任者本人的真实身份,为了防伪,也是由专门的部门印制,在告身上面注明了上任者的籍贯,年龄等,有特殊的生理特征的也会写入。

有了这两样东西,基本就很难被顶替了,除了这些之外,大部分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都会有“鱼符”“腰牌”的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明朝崇祯年间雷州知府在上任的路上就被山贼杀死,并且被顶替,然后他儿子来投靠他的时候案发,这个人应该是很厉害的人,竟然冒名顶替了两年,在地方担任三年就要回京城述职,也就是考评官员的政绩,冒牌的官员怎么敢回京!

说点题外话,开个脑洞!

再回过头来说说刘洪的事情,刘洪更厉害,以一个水贼的身份,竟然冒充了18年,唐僧长大后找到担任宰相的外公,这才捉拿了刘洪。

你说说这个刘洪到底是怎么成功顶替18年的?直到看了《让子弹飞》我才明白,鹅城的县长好几任都被杀了,被谁杀了,表面说是被张麻子杀的,实际上却是黄四郎,为了维持黄四郎在鹅城的权威和统治,到这来上任县长都是自寻死路。

在陈光蕊担任江州知府前,这里可能也是地方举荐,而陈光蕊新科状元第一个到这个来的中央官员,因此遭到地方门阀势力的针对,于是杀害了陈光蕊,并且让他们自己人刘洪当了知州,不然不可能在江州当了18年知州还没有升迁。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九月,此时大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一怒之下把光绪帝囚禁到了中南海瀛台,光绪成了“囚徒天子”。

就在九月二十日这天,在武汉南昌“悦来”客栈入住了主仆二人,但见这少主30来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身边跟着的仆人嘴上无须,说话娘娘腔。

当时店主有点纳闷,但并没太在意,于是让二人住下了。

到了晚上店主去送开水,走到门前,听到紧闭房门的屋内有说话声:“皇上早点安歇吧,明天还有事情要做”。

店主心头一惊,蹑手蹑脚走到窗前,弄破窗纸往里偷看,只见仆人跪着帮主人脱鞋,床上锦缎龙凤图案的被子已经铺开,少主手中把玩着一方大印……

店家不敢再往下看了,吓得哆哆嗦嗦几乎不能站立,少主手中把玩的肯定是皇上的玉玺,这东西没人敢冒用,僭越皇家之物要被砍头的。

难道是皇上微服私访?店主仗着胆子进屋放下热水就退了出来。

店主一夜忐忑不安没睡好觉,一大早上报了官府,县令大吃了一惊,“皇上到来没迎接,这要是怪罪下来……

转而一想,“别慌,我找个光绪皇上的画像偷偷比较一下再说”。县令长了个心眼。

到了晚上,县令在店主的带领下偷偷把真人和画像比较了一下,确实很像光绪,然后在厕所里偷看仆人解手,发现仆人果然是个太监。

这下县令心中有数了,到了白天急忙带金银财宝觐见“皇上”。“奴才见驾来迟万望皇上赎罪,”只见皇上不屑的说道:“你退下吧,叫你们的巡抚张之洞速来见朕”。

皇上的意思是说,“小小的县令没资格和我说话,叫张之洞前来觐见”。

县令马上传达了皇上的“圣旨”。张之洞听了先是一愣,心想,光绪被囚禁在瀛台,难道有人帮他逃出来了?”

张之洞果然是个老江湖,经多见广,宠辱不惊。他并没有着急去见光绪。而是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

很快传回了信息,光绪帝仍然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张之洞很快明白了,这个光绪是假冒的。

主仆二人被捉了起来,经过审问,果然是假冒的光绪。

原来假冒光绪的这个年轻人是个戏子,由于长得和光绪相像,经常在戏中饰演光绪皇帝。

有一天他萌生了冒充光绪行骗地方官员的念头。于是出钱雇了宫中一个太监帮他行骗,谁知道第一站就碰上了张之洞?假皇上和太监双双被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皇上都敢有人假冒,官员到很远的地方上任有何凭证证明其身份呢?如果有人冒充或者伪造凭证怎么办呢?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了状元后,带着怀孕的妻子去远方上任,在中途船上被贼人刘洪所害。

然后刘洪拿着陈光蕊的一些证件上任做了巡抚。还有电影《让子弹飞一会》中有这样的情节,匪首在半路杀了上任的官员,然后自己冒充上任,难道古代冒充官员这么容易吗?

我们来看看古代官员上任都有哪些证件?古代官员上任就凭三样东西——敕牒、告身和官印

【敕牒】就是官府发的委任书,上面盖有吏部的印章,有简单的个人的资料(如图)

【告身】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用来证明自己就是上任的新官(如图)

【官印】是证明你的官职,官职越高,官印越大,权力就更大。每个朝代的官印形状都不同,造型不一,各有特色。(如图)

到了隋唐时,朝廷还颁发了一种叫鱼符的证件,也就是用木头或铜刻成鱼形,上面刻有个人的资料,一分为二,官府保存一半,个人持有一半,上任时两者合对一起则证明是真的,否则是假的。(如图)

武则天称帝后,一度将鱼符改为了龟符,三品以上高官佩戴金龟袋(装龟符所用)于是后人将条件优越的新郎称为金龟婿,其典故便出自于此。(如图)

从以上凭证可以看出,古代冒充官员上任其实并不难,因为凭证上没有照片。这也是为什么贼人刘洪,杀了唐僧的父亲冒充上任,多年为官没被识破的原因。

为了防止冒充官员上任,从五代开始,敕牒上出现了描述官员的岁数、相貌等,但这终究不是照片,且符合描述的人也很多,终究作用不大。朝廷一旦发现有假冒的官员,一经查实,斩立决。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官员上任一般要有两个东西作为凭证:一个是吏部颁发的委任状,一个是朝廷发给的“官凭”,也是一种特殊身份证。伪造冒充理论上有,但严酷的刑罚古代让贼大胆儿都望而却步。

一、委任状相当于今天的人事任命文书

吏部在制作任命文书的时候,会制作两份东西,一份有被任命人拿着带去上任,一份由吏部存档,也就是说已经给这个人建立了个人档案。这个档案可不是只记载了他的姓名、籍贯等简单的信息。而是记录了这个人的生平,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几代人的信息,已经什么时候考取的功名,甚至写过什么出名的作品,参加过什么事件等等。也就是说在任命这个人之前,吏部已经把他的祖宗十八代和过往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了。今天叫政审。

委任状一般用纸质或帛制,上面盖有吏部的专用印章。上面注明了由什么人、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任什么官职?这份东西到了地方要有地方存档的。吏部这个打印一般无法作假,别说制作的印记复杂了,见过的人都不多。民间想伪造出来一个几乎没什么可能。

二、官凭就是个特殊的身份证,证明你就是委任状上说的这个人。

官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比如战国时期的“虎符”,他就是一种官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时候,就是盗用了虎符。到了唐代,因为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所以都改为“鱼符”了,宋代叫“腰牌”,明朝叫“牙牌”。形状改了,内容没有变,都是官员的身份证明。上任的官员到了之后,把委任状交给地方,把官凭出示给地方的人事官员核对,严明身份后方可上任。

三、伪造凭证上任的情况历史上也出现过,不过属于典型的“二货”,不但很容易都能被发现,而且冒充朝廷命官的罪名,足以“灭其九族”。

北宋时期有个官二代叫李飞雄,这个人曾经伪造凭证假冒钦差,在官驿中白吃白喝,还带上了一些趋炎附势的驿站小吏(可能有些是临时工),到处招摇撞骗,终于在清水县漏出了马脚,被押送回去,夷了三族。官场中,自有广场的规矩和语言,不是象《西游记》里的强盗都能冒充陈光蕊当了十八年的官。地方官自有在朝中待过的,官员之间的裙带关系相当复杂。冒充这样的事情先别说做起来难度大,光被发现后“诛灭九族”的酷刑都能让正常人都望而却步。

以上共探讨!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