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名字的由来,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访客52024-03-24 21:13:46

贵州毕节名字的由来

毕节名字的来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在史书上记载都有,毕节县历史研究的学者黄文远先生在一次讲课的时候讲过。但是不确定真正的哪个是真那个是假。毕节这个地方真正有行政划分是从汉代开始,但是有毕节这个名字是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开始的。毕节名字由来的第一种说法是毕节城建设完工那恰好是除夕佳节,于是当时的管辖者就为其命名为毕节,取毕于节——完工于除夕佳节之意。

贵州毕节名字的由来,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第二种说法: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二月置毕节卫,为毕节之名之始,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毕节卫置毕节县,以后沿用。毕节是彝族语地名,彝族语读作"比跻"为彝族一个家支头人的名字。《毕节县志》载:毕节为"顺元路亦奚不薛路地,平迟安得长安所,属湖南,置毕节驿。建置之初时逢除夕,故曰毕节",这段话似有望文生义之嫌。而《夷书》说法则较为恰当:"毕节称比跻,系白罗罗之名,因好其地为"比跻",久之叫着毕节,……汉人为除夕之证,彝族人作人名之称,其矢一也,其地则皆今之毕节。

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我是76年高中毕业,77年参加高考,当时感觉考的不错,老师都夸我考的好,但没有被录取。自己认为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我家成分是地主,政审不合格,所以78年就没有参加高考。但我一个同学是富农成分,78年考上大学走了,受此影响,79年我又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当时全校10个班,780多人参加高考,够本科线仅12人,我非常幸运走进大学校门。

后来才得知,77年没有被大学录取,是因为我们考场有个女同学作弊,整个考场作废。这个女同学的爸爸是公社书记,组织老师给做题,数学没有抄完,把老师做的题给夹到试卷里了,被判卷老师发现。其父亲和参与做题的老师、校长都给双开,20多人受到处分。

上了大学后,我们基本就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寝室,基本没有看过电影电视,就中国女排五连冠时看实况转播,吃晚饭时有时候听听广播小说,印象最深的是听《岳飞传》。每天晚上自习课都是10点以后,早晨天一亮就拿着日语课本背单词,朗读。

学校每月发给18块钱,包括假期都有,除了吃喝还能剩两块多钱。特别感谢国家,当时思想很单纯,就是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打好基础,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工作五十年。

四年毕业后听从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努力工作。我们班共三十个同学,90%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技术骨干,现在部分已经退休,明后年就都到退休年龄了。我们班级别最高的是部级,厅局级5人,县处级19人。

回憶1977年高考的时代。我记憶犹新,始终难忘,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上山下乡知青,并幸运地参加了这场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见证那个时代的高考内容、场面、录取等背景。

我是一九六八届初中复课闹革命的返校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在三个村办的初中班任语文老师,五年后顺利参加了恢变高考制第一年考试(1977年)。曾记得那时的高考题目相当容易简单,文科内容:作文题目(湖北):《一个学雷锋的故事》,文题有点难的是文言文的翻译,句子成分的划分。其他好简单,数学都是初中方程类似内容。只考语数两科,我只考132分,被录取黄冈师专,而且成绩在所在地乡镇是高的。

但最后政审不过关,(1968)一打三反运动我的爷爷被打成叛徒(被诬陷的,直到76年被县统战部平反)那时,我未被录取而灰心丧气,甚至怨爷爷对革命不忠,影响了前途,我牢骚满腹了好长一段时间。

其实,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是国家的一次大转折,恢复高考制对百废待兴的国家很需要人才,国家对恢复高考后在大学里历炼的人才很看重,都分到国家各个重要领域里工作,不少的学生成了国家的栋梁人才,有不少的成为科学家。尽管那时录取起点低些,但经过党的培养和大学的学习,成就了不少国家急需的人才。

就在与我一同参加考试的几位同窗同学,都成为了教授以上的学位,而我未录取都一直在平凡教育干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与他的相比不知隔了多少层次。这就是人生道路上平坦与坎坷之分。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学制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大学停招或搞推荐已经十年了。读书有时连书都没有,专门学工学农学军和批判资产阶级。则恢复高考时的题目从现在看起来并不难,但在当时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高中生几乎什么都没学。我大队(村)一名女生在高考数学考试中利用求根公式推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再根据韦达定理做题。就她一人能这样思考,并正确解答。她是全公社(乡、镇)唯一考上的女生。自1977年开始,连续四五年录取率都相当低,低于5%。那时考上的学生素质都相当高,而且是统招统分的。大学学风相当好,考上的人一般都是发奋读书。分配工作后,一般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业务精英,在国家科技人员青黄不接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不久就成了领导阶层,现在大多退休了。

回答供参考。

问题所谓的“恢复高考”,准确说应该指的是1977、1978两次全国性高考。至于“什么水平”,不妨这么来看:

1,参加考试资格,因为“暂停高考”已经十一、二年,期间正儿八经高中毕业就是1966、1967这两届高中毕业生。毕业时就二十岁左右了,加上十一、二年,恢复高考时一般都三十二三岁,绝大多数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一直坚持努力耕读不辍、工读不辍的比例极少,坚韧不拔者,多直奔“考研”,其杰出者毕业后多留校任教,今天很多高校名师、科技名家大抵6出于此辈。也有少数参加高考的,但所占应试人数比例极小,所以当年参加考试资格定为“同等学力”。

2,因此,参加那两届高考的,大多数是既有一定文化基础,具有奋发精力坚持自学不辍的1968届高中生以及1968、1967、1966届初中生,再加上“文革”后期毕业一部分高中生。

3,这些参加高考者,之所以能在百分之几的录取率中胜出,一定是十几年里经历各种各样的折腾及磨练,仍旧坚韧不拔者。或者自个坚强而努力进取,或者家学渊源,或者“高人”指点,或者走投无路 ,总之其必有过人之处。

4,因此,他们的“水平”,除了体现在“独木桥”竞争胜出上,更多的是,进入不管什么状况的大学(因为当时“百废待兴”,各学校的大多处于差异不大的起跑线),都如鱼得水,如饥似渴,继续发扬自学不辍的精神,再得饱经风霜,枯木逢春般的老师精彩指导讲授,平时从不缺课,讲座争靠前,自习到晚点,被窝私接灯,经常被“查电”。如此这般,自觉、自律、奋进,“水平”自然就基本符合所有课程的高要求了,进入社会后,也自然与那些后来“自考”什么硕士、博士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5 ,至于他们什么水平,请看当年胜出今天仍然在国内外科技界,教育界,领导层领头的七十岁上下的那些老人就知道了。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高中毕业3年,参加工作两年多了。由于宣布恢复高考到考试,只有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连课本都找不全,仓促应试,自然没能考上。之后,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暇奋发复习,终在1978年遂了心愿。曾看到资料,这两届参加的考生分别约六百万和八百万,录取率在5%左右,如我所在的县录取率仅有4%。应该说,除极少数应届毕业生之外,都是拼搏出来的。同学们年龄悬殊,我班最小的将满16岁,最大的已过32岁;成分复杂,有来自工、农、兵、学等不同背景。那时校园环境和学习条件简陋,学习生活艰苦单调,但大家都精神振作,刻苦磨砺,比学赶帮,志向就是为中华振兴而读书!学习生活很有规律,以读书为中心,基本是宿舍、教室、自习室、食堂成一线,很少上街消费,唯一的奢侈就是隔几个星期相约同学看场电影,也有请艺术系的同学教跳舞和观看校内文艺晚会。社会风气和校园风气极好,学校规定在校生不得谈恋爱。弹指四十年过去,至今回味无穷,觉得是自己人生上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人就是78级的考生,虽然当时的底子薄,但是我班上的同学几乎是人人努力学习的,举例来说,晚上九点半熄灯,很多同学都点蜡烛学习到很晚,其实也不是想考研,就是觉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大家都勤奋学习。至于说录取率比例大概是7%吧。后来毕业后,我班同学当上中学副校长以上的占到约一半。

贵阳户口可以到毕节读高中吗

可以

贵阳市的学生可以去毕节市读高中的。但是不是正规的转学籍而是借读。为什么呢?

你是高中应当使户口所在地。如果你到其他的地方就读的话,必须是借读的而没有学籍。

如果拿高中毕业证的话或者是参加高中会考的话参加高考的话还要回到原籍进行考试。拿到的毕业证,仍然是现在贵阳市的高中某学校的毕业证。

当然,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到毕节市。如果父母的户口已经到了毕节市,那肯定就可以到毕节市去读高中了。前提是你在贵阳市必须有高中学籍。就可以把学籍转到毕节市。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