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难忘的逃学经历,晋州市二中高中毕业证

访客72024-04-02 03:40:57

你有哪些难忘的逃学经历

我在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段逃学经历。

你有哪些难忘的逃学经历,晋州市二中高中毕业证

那时,农村学校有麦忙假,秋忙假。麦忙假就是收麦子的时候,大约六一前后;秋忙假是收玉米、花生的时候,大概九月下旬,假期都是大概十多天,那时的暑假比较短,大概二十多天,近一个月。

毕竟农村学校的学生都是土生土长农村人,很多老师也是农村的,这两个假期正好可以帮衬家里,干些农活。

但是假期作业还是要布置的。

我小时候很贪玩,写作业不当事,总是磨磨蹭蹭,一般不到最后关头不动笔,不过好在我发笔较快,也总能在最后关头搞定作业。那时的孩子都是散养的,而且在我爸妈眼里,我是个乖孩子,不惹事,又听话,成绩也还可以,占个中等偏上,所以他们基本不过问我的学习。

二年级暑假过后,升三年级,上了一个月吧,放秋忙假,大人们忙着掰玉米、收花生,我也跟着干些农活,但主要是跑着逮蚂蚱、蛐蛐,洗净了炒着吃,香喷喷,满嘴流油。

就这么疯了十几天,忽然惊觉,明天就要开学了,我慌了,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呢,语文、算术、自然,加起来可不少,我趴小凳子上赶紧做。

然而,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大家都没有熬大夜的习惯,如不是农忙时节,基本七点八点都睡了,像老年人,冬天基本上六点都睡下了。所以我赶作业赶到太阳下山,再在昏暗发黄的灯泡下写一会儿,不得不收起本子,满怀忐忑地睡觉去了。

第二天,正式开学,我因为作业没写完,不敢去学校,就跑到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树林里,继续赶作业。写了一天,终于写完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因为害怕没去报道而被老师责罚的缘故,还是这一天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开心挺惬意,反正第二天我也没去学校,继续在小树林里转悠,然后第三天,第四天……

记不起来具体几天,大概一周左右吧,我都是这么过的,上学时背起书包离开家,该放学了,我就背起书包回家。也一直没露馅,因为我总在放学路上问我同学,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回家后就按照同学说的,把作业给做了。

直到那一天上午,我正在树林里晃悠,我爸来了!

我惊慌失措。

然而,爸没有训我,也没有打我,只是说,“跟我回家,吃饭。”

回家后,妈已经做好了饭,还挺丰盛,有肉,有鸡蛋,有油烙馍,原来那天我生日。

吃过饭,爸送我去学校,见了我的班主任常老师。

到现在我还记得常老师的话,“××是个好孩子,非常聪明,学习也很认真,长得又可爱,学校的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我一直悬着的心落地了,感激的看着班主任,泪水开始在眼圈里打转。

班主任摸了摸我的头,“快回到座位上,上课时间到了。”

我抹了一把眼泪,进了教室。

后来,我才知道,班主任见我的座位空了几天,就打听我的情况(那时候人没那么金贵,学生辍学的情况不少,常有学生上着上着不来学校了,不像现在,学生晚到一会,老师早把电话打给家长了),有同学把我逃学的事告诉了我爸。正好我们村的村医在小树林看到我好几次,也跑我家跟我爸说,你家儿子是不是逃学呢?我爸这才知道,立即去找我,把我带了回家。还有,多年后爸妈提起这件事,还是会说,即使那天不是你生日,也舍不得打你,最多吵你一顿。

而经此一事,我好像瞬间长大了,更觉得不该辜负班主任的夸奖,开始收心归位,真把学习当回事了,在那一学期中段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三,之后的小学初中高中,我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多年后,我参加了工作,某一次职称考试,考场设在我市第一小学,监考老师进得门来,虽十几年不见,可我一眼还是就认出她来了,不由得鼻头一热。

是的,她正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常老师。

至此,我们又续上了十余年前的师生情,直至今日。

我唯一的一次逃学,是在幼儿园。

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把我寄养在奶奶家和三爸一家居住,然后在当地上的幼儿园。幼儿园离我奶奶家大概几条街的距离,刚开始是堂姐接送我,后来就是我自己上下学。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一样由幼儿园管午餐晚餐,走读制的孩子是早上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在家午睡后又去幼儿园的这种上学方式。

记得是个夏季的一天早上,我最要好的一个朋友问我想不想看电影,说她有不用花钱就能进电影院的方式。瞬间心动,两个萌萌哒的小朋友就这么愉快地制定了逃学计划。

中午出幼儿园以后,对来接我回家的堂姐说,中午去嬢家里吃饭(我嬢也在这个县城的另一条街居住)。堂姐问我为啥,我说那天和嬢约好了,于是成功将堂姐骗走。等堂姐走以后,我和另一个小朋友手牵手去电影院,谁知在路上,还真遇上我嬢了。我嬢看见我们两个很奇怪,问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吃饭,我说我们正要回去,只是走过来看热闹。然后在我嬢的眼皮底下倒转回去慢慢走,等我嬢骑车离开了,我们马上又走回来。

真心觉得好刺激,那个时候觉得好好玩哦。

到了电影院以后,我朋友所谓的不花钱的办法,就是尾随着大人一起进电影院,当作别人的小孩子。于是我们两个在旁边一直盯着人来人往,终于物色好了一男一女,立即跑过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假装打打闹闹地混进电影院。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电影院工作人员压根没和我们较真的缘故吧,我们自己还觉得自己很聪明,高兴坏了。

电影院前面一两排的空座位很多,我们就坐在那里看电影。说实话,很难看,看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我们两个居然就横躺在椅子上睡着了。

等我们醒来的时候,周围全部围满了大人,其中还有气得脸色发青的我嬢和我堂姐。

后来我才知道,我嬢到底不放心,后来去我奶奶家问,结果一听说我两头撒谎,立即又和我堂姐冲到幼儿园,听说没去幼儿园,大人们都慌了,四处去找,最后终于才在电影院找到酣睡在第一排的我们。

其实我也很委屈,电影难看不说,中午饭也没吃,就和小朋友分吃了一个馒头塞肚子,回家被三娘、堂姐、堂哥、嬢、姨爹围攻挨骂,体验感太差了。

谢谢邀请。提到小时候,就来精神了,逃学那是必须的。四年级秋季时候,老师在前面黑板写字,我与要好的倆哥们打开后窗翻窗逃离学校,那时真是彻底的逃,一溜烟老师都没注意就穿林子里去了。三人发誓谁也不回家,谁回家谁孙子。渴了喝溪水,饿了采集野果充饥,熬到晚间八点三人全都尼古拉低头卸甲的,最后分伙各回各家。听说家里都急疯了,第二天上学,一个黑眼圈,一个不敢坐,一个走路瘸,我就是那个不敢坐下的。

谢谢邀请,上小学是万万不敢的,要说逃学还是初中时记忆最为深刻。我们最为隐蔽的逃学路线就是男厕所的墙头有个豁口,学校找人堵上了还没有等到水泥干,这边就有捣蛋的学生给扒开了,学校看履次修补无用就在墙头上插上了玻璃碴子,但是怎样的困难还是难不倒青春期的孩子们好奇的决心,最终没多久还是被攻破。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

谢邀。小时候我上一年级,总不会写字,老挨老师打,所以不想上学,有一次在家睡觉,不上学,被我妈发现了,拧着我的耳朵,狠揍一顿,把我到学校,从此,风雨无阻,不敢轻易逃学。

2023年栾城一中录取分数线大概是多少

2023年石家庄市栾城区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具体如下:

1155 栾城中学 561 484

2156 栾城区第二中学 430

0002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600

石家庄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23中考17个县(市、区)普通高中控制线。

具体内容如下:

晋州市373分;新乐305分;正定321分;井陉340分;无极360分;

深泽410分;行唐332分;灵寿325分;平山358分;

赵县350分;元氏348分;高邑326分;赞皇390分;井陉矿区424分;

藁城330分;鹿泉358分;栾城380分。

参考栾城一中2021年录取分数线为505分。

栾城一中,这是辖区内的一所非常优秀中学,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1966年多,年年以来,栾城一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始终在全市各中学当中都是一流的,栾城一中的领导班子,这是一个团结的班子,他们代理全校教师员工开展业务活动,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原则,取得了一点成绩,受到人民的双手称赞。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东汉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人口史》等

东汉末年的动乱始于北方瘟疫流行。黄巾起义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张角等人宣称能用符水、咒语为穷人治病,进而传授太平道,抓住了穷人的心理,于184年3月在河北地区掀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让东汉政府焦头烂额,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卢植分兵三路讨伐,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将起义军主力镇压。下曲阳(河北晋州)一战,皇甫嵩将10多万黄巾军斩首,筑成“京观塔”。

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瘟疫并未制止。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不少北方人流入江东、荆州、益州和交州等地,将瘟疫扩散至南方地区。整个建安年间,瘟疫有数次大规模爆发,不少我们熟知的人物因为感染瘟疫而亡。

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冲、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五人、东吴大将甘宁、吕蒙、刘表之子刘琦、曹魏大将张辽等人。

曹植在《说疫气》中描绘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丕也感叹到“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雕落

医学家张仲景对此有更为直接的感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因瘟疫损失了三分之二。东汉末年瘟疫之流行可见一斑。

除瘟疫外,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造成大规模饥荒。193年,曹操和吕布大战于濮阳,却因蝗灾过境、粮草不继而被迫休战“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关中地区的饥荒尤为严重。李傕、郭汜在长安击败吕布、王允后发生火并,当地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曹魏将领王忠是当时的亲历者,他为了活命不得不吃人三辅乱,忠饥乏噉人。后来曹丕把路边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鞍上,以此讥笑王忠在关中吃人求生的经历“五官将知忠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頉间髑髅系着忠马鞍,以为欢笑。”

更甚者,关中地区还出现了专门吃人的贼寇,挨家挨户抓人充饥。《魏略·勇侠传》中记载了鲍出救母的故事,当时“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鲍出悲愤的说“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然后独自追击,砍杀十多名贼寇,将母亲解救。

为解决军粮问题,当时的军阀是想尽了办法。程昱不得不在粮食中夹杂人肉干作为补充。而河北袁绍则“仰食桑椹”,淮南袁术则“取给蒲蠃”,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都拿来吃了。鉴于饥荒的影响,曹操于196年兴办屯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也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瘟疫、饥荒和无休止的战乱造成了东汉末年人口的大量损失,从6000万降至2000多万。面对累累白骨,曹操写下了《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人口从6000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下降到了不足2300万,人口下降了60%还多,你说东汉末年的动乱有多可怕?三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不会愿意投胎到三国——太容易挂。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曹操在中原大地上见到的景象,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首先是战乱,社会阶级矛盾导致了战乱。由于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问题——举荐制,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有名望的有权利的人推荐人才。于是举荐制度形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大氏族的崛起。汉朝也出现了四世三公这样的局面,皇帝很弱小,氏族很强大。

氏族贵胄们把持这人才上升通道,把朝廷里的肥缺都安排称了自己的人。比如袁绍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朝廷除了中央军之外,没有特别强悍的力量。人才选拔制度导致了氏族政治。

但是,是人才就不甘心永远做底层。举个例子来说,董卓这个人,三国演义里这是一个奸贼。但是三国志里记载,董卓在西部和羌人打交道,董卓是从底层干起来的。饱受氏族们压迫的奋斗者们,在被召回进京后。其报复心里就开始了,董卓对氏族们的十分不满,因此两者之间积累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

从此天下大乱开始,各地军阀势力互相混战,社会生产力集剧下降。冷兵器时代,人是最主要的力量,当然也是最容易消亡的,每一场战役下来,都有大批量的人挂掉。

瘟疫——可怕的瘟疫,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掉大量人口。

同时,由于战死的人太多。来不及掩埋处理,进而导致了瘟疫的爆发。被污染的水源等,加速了瘟疫的传播,可怕的瘟疫,建安七子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被瘟疫叫走了。瘟疫的爆发不止一次,魏文帝时期,描写的瘟疫场面是:家家户户有人去世,室室有哭声。

这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一将成名万古枯。

先看一般人不注意的事实:曹操,220年,病死;夏侯惇,220年,病死;张辽,222年,病死;于禁,221年,病死;刘备,223年,病死;马超,222年,病死;法正,220年,病死;吕蒙,220年,病死;蒋钦,219年,病死;鲁肃,217年,病死……

公元220年前后,病死了一大批人,除了上面的,还有一些没记载死因的。当然,他们当中有些年龄大了,有一些却正值壮年。


公元119年,中国有记载的大地震就发生了42次。无数人死亡,从而引发了大的瘟疫,此后的100多年里,每隔两三年发生一次……不是因为中间瘟疫被消灭了,而是因为灾区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瘟疫无法大规模传染了。一旦过两年有了新的源头和疫区,就接着爆发瘟疫。

实际上,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有记载的全国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也就是说,除了战场死人多,瘟疫造成的各种疾病,更是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


曹植当时专门记录了瘟疫的惨状,“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瘟疫杀死了无数的老百姓,也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名人,比如“建安七子”当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都是死于瘟疫。

公元220年左右,大瘟疫达到了高峰期,就连洛阳城,也被疾病肆虐,一大半人都死了。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明确的死亡统计,我们只能从史料中进行推测。

东汉汉桓帝时期,瘟疫还没有大规模爆发,当时的人口大约为5600多万人。到了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人口仅为1600多万人

说十室九空,真不是夸张的。

所以,东汉末年的老百姓,真的是生不如死。

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开始,国家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死于饥荒、战乱的百姓非常的多,人口数量从6000万以上降到了3000万以下,可以想象这个时期的战乱多么的严重。黄巾起义的开始标志着汉朝政权彻底的走到了尽头,而这个时候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就算躲过了自然灾害,也躲不过战争的摧残。

东汉末年到底是因为什么乱了?

东汉末年到底是因为什么乱了,广而流传的是黄巾起义,有人说是太监乱政,有人说是外戚势力也有人说是董卓入京,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真正引起东汉乱的罪魁祸首是曹操。

黄巾军说白了就是农民起义,宗教色彩的农民起义,所谓官逼民反,为啥造反,不就没饭吃么,造反是为了吃饭,没明确的政治目标,而且黄巾军指挥调动不统一,大多各自为战,最后被各个击破,小小黄巾军最多搞点内乱,要推翻汉王朝还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太监势力十常侍实际包括十二个人,他们作为太监们的头头,利用亲近帝王的机会,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插在全国各地担任各种职务,最终造成朝纲不稳的局面。虽然太监得势,但是在军事方面来讲还是欠缺一定实力的。

外地藩王董卓进京之后,通过一系列手段,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部队,而且还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

经过这几大势力的闹,东汉的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动荡,只是东汉的上层势力有矛盾,下层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割据,这个天下也并没有改姓。

曹操、袁绍等老牌士族认为董卓必不能长久,所以曹操辞官而去,曹操回家之后,得到陈留当地巨富的赞助,高举义旗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表面上看起来这十八路诸侯都是来勤王的,但其实不然这十八路诸侯才是走的时代最前端的人物,袁绍、曹操、公孙瓒、刘表、孙坚等每个都是之后称霸一方的霸主,他们来这并不是为了救皇帝,当然除了曹操剩下的都是为了来看看将来与自己争天下的到底几斤几两。十八路军队散了之后就发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到处都是军阀间的战争以及受苦的大众。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了很久。袁绍的地盘很大,有很好的后勤保障,但是曹操这里非常缺少粮食,曾经因为断粮打算退出官渡。后来荀彧给曹操送来一批肉干,根据野史的记载,这些不是普通的肉干,而是人肉制成的,这一批的肉干大约两千人制成,可以想象这场战争是多么残酷。

很多军阀交战的时候,取得胜利之后采用屠城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对手的实力,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董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手下的军队是一支虎狼之师,经过的地方基本上是寸草不生,将百姓悉数杀光。

东汉末年的自然灾害

东汉末年的自然灾害为瘟疫、地震、水灾,导致了人口急剧的下降。

很多战争之中还伴随着可怕的瘟疫,瘟疫在古代可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这中间疾病有很大的传染性,而且古代缺少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战争、饥荒、瘟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东汉末年人数骤减的原因。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瘟疫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瘟疫,那时“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当时正值黄巾起义,又恰逢瘟疫肆虐,真可谓祸不单行!中原地区陷入极恐怖的状态,一个关于当时户口比较的数字可以说明瘟疫的严重程度。

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合计户数只有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仅存十分之一。

结语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