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具代表特色的菜是什么呢-钟祥市九九年高中毕业证图片

admin42024-03-22 13:15:17

湖北最具代表特色的菜是什么呢

武汉三蒸?我江苏人,觉得湖北菜好吃,微辣,量足。湖北菜不大讲究档次,感觉是豪放,就像湖北人的性格。湖北武汉最典型的场景是无论大街小巷,吃饭不用找,到处都是。还有武汉的夜宵,这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我在武汉两年,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记忆里最深刻的依然是吃。好吃!

湖北最具代表特色的菜是什么呢-钟祥市九九年高中毕业证图片

湖北菜有哪些经典代表呢?湖北菜,又称楚菜、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
湖北菜的名菜并不少,只不过都被热干面和辣鸭脖给掩盖了,因为再美味的名菜也抵不过一道天下闻名的小吃普及的速度更快。不过如果有机会去湖北地区,那一定不要错过下面的这些景点菜肴。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形以丘陵低山、平原为主,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是全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省份之一,素称“千湖之省”。湖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早在明清之际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湖北的菜肴。


蒸武昌 又饮长江水,再吃武昌鱼。可见武昌鱼几乎就是湖北地区必吃的一种淡水鱼。


粉蒸鮰鱼 将鮰鱼切成块,拌着炒米饭一起蒸熟,最后浇上香油,非常特殊的蒸鱼菜。


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以武昌洪山出产的质量最佳。旧时传为贡品。用特产红菜苔炒湖北特制的腊肉,天然的一道美味菜肴。



菱角红烧肉 特色的水产菱角用来和猪肉一起烧,远超土豆烧肉的口感。


黄陂三合 所谓“三合”是以鱼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


千张肉 看起来像扣肉,但是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个肉片都切得非常薄,所以才来的千张肉的名字。


橘瓣鱼丸 湖北水产丰富,自然做鱼丸就是家常便饭了,这种做成橘子瓣形状的鱼丸,非常有特色。


莲藕排骨 吃了那么多次的莲藕排骨,殊不知,这道菜在湖北是家喻户晓的菜肴。


沔阳三蒸 '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这是一个没有什么菜不能蒸着做的地方。


皮条鳝鱼 荆州、沙市一带的皮条鳝鱼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脍炙人口。制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将鳝鱼炸三次,最后呈现外脆里嫩的效果。


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红烧之后香气扑鼻,皮酥肉烂。


以上的几道湖北菜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哦,起码这篇文章让您已经不再是只知道热干面和辣鸭脖的存在喽。



感谢阅读,请关注我的【小秀私厨】吧!【小秀私厨】,一个分享简单、快乐美食的私厨。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并转发给更多的小伙伴。如果你有更好的做菜方法,欢迎留言。让我们一起交流做菜的经验,分享下厨的乐趣吧!

湖北菜多的是,江河湖泊多,平原丘陵山区多,食材丰富,又九省通衢,有本地特色,又集外省菜之精华,形成湖北特色菜肴。全省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几个特色菜,其小吃多,以武汉为最。代表:红菜苔,武昌鱼,排骨藕汤……,其中荆州,恩施,黄冈,宜昌……等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马上过大年了,是吃货们大饱口福的日子。 而且今天是情人节,带上爱人,到处尝遍美食,即游览的风光,又有舌尖上的美食之旅,多么美好和幸福的事.......

今天为大家推荐湖北经典美食,保证看的直流口水!湖北菜是中国鄂菜的代表,因为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为主,湖北菜讲求注重“味”本,鲜嫩柔滑的特色,注重清蒸,清炖、清炒,而红烧、黄焖、卤制之类的菜肴,则口味浓郁,综合南北菜之长,适合大众口味。湖北菜的经典菜是清蒸武昌鱼


毛主席曾经提到“常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鱼肉滑嫩鲜美,口味极佳的美食,健脾胃,补虚养血的功效,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沔阳三蒸鲜嫩软糯原汁原味,所说的三蒸就是蒸水产、蒸蔬菜、蒸家禽。汤蒸、粉蒸、扣蒸、酿蒸等,蒸法就有十几种。如:粉蒸鲶鱼、粉蒸莲藕、茼蒿蒸螺蛳等

排骨藕汤

莲藕软烂,味道浓郁醇香,颜色呈紫红色既有肉的香味,又有莲藕的清甜。

龙佩风

选用黄鳝和凤头鸡制作而成,经过煮、卤、炸等多种方法烹制而成,香浓浓郁。

桂花酒


湖北菜还有很多,就先介绍这么多。感谢关注!

什么菜最能代表湖北菜?

感谢邀请,给予回答。

湖北省人民政府在2018年把鄂菜改为楚菜。并宣布了楚菜的十大名菜,我在以前作了介绍,大家可以回看。

今天我向大家摧荐洪山菜苔炒腊肉和清蒸武昌鱼,最两道菜在食博会上获得奖并称为楚菜的绝代双骄。回答完毕。


当然是湖北第一名的荆沙甲鱼壮阳菜系列


甲鱼烧鳝鱼牛蛙,滋阴壮阳,营养丰富,



要说他们家最好吃的,我觉得还是甲鱼泡饭

因为甲鱼裙边的胶质都是胶原蛋白,和甲鱼肉一起融入甲鱼汤里,浓稠的汤汁美容养颜,滋

光谷九峰停车场店天天坐不下,只好摆到外面,冬冷夏热,也挡不住吃货的热情,这家店因为离光谷同济医院近,甲鱼汤天天卖断货。

连土豪都开着超跑提前来定位置。
中午吃完没有走 ,晚上又来了一排

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但为什么是嘉靖即位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年仅三十岁。朱厚照一生阅女无数,后宫嫔御也不少,却能有生出哪怕一个孩子来……不仅没有儿子,连女儿也没有!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纳妾的成年皇帝。而他的原配孝康敬皇后张氏,只给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即明武宗朱厚照、四岁夭折的太康公主朱秀荣和一岁夭折的蔚悼王朱厚炜。在朱厚照驾崩之后,朱祐樘一脉便彻底成了绝户!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换句话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不仅没有儿子,连亲侄子和活着的亲兄弟都没有!那么,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无非两种可能:一、“父死子继”——过继一个堂侄来当嗣子、继承皇位。二、“兄终弟及”——找一个堂兄弟来继承皇位。很显然,时为皇太后的孝康敬皇后张氏并不想成为太皇太后,而让自己的儿媳孝静毅皇后夏氏成为皇太后、来跟自己争权夺利!所以,她根本就不想给朱厚照过继一个堂侄来当嗣子。思来想去、权衡利弊之后,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最终选择了尚在三年为父守孝期内、还没有正式走完承袭兴王爵位流程的朱厚熜。

▲孝康敬皇后张氏画像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孝宗朱祐樘最年长的弟弟——兴献王朱祐杬的嫡次子,因为嫡长兄岳怀王朱厚熙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了,朱厚熜得以事实嫡长子身份成为了兴王世子。在朱祐杬去世之后,作为兴王世子的朱厚熜得以承袭兴王爵位。但是,按照明制朱厚熜必须给亡父守孝三年之后才能正式承袭兴王爵位。可就在三年守孝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了……

▲兴献王、睿宗献皇帝朱祐杬画像(存疑)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后,规定了一套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在皇帝之前则由嫡长孙或事实嫡长孙继承皇位,只有嫡长房的嫡脉男丁死绝了,才能轮到嫡次子;没有嫡次子的话,才能轮到庶出的儿子,同样是年长者优先。如果最年长的庶子也死了,只要他有嫡子存在,依然是他的嫡子优先;在这位庶子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排行在他下一位的兄弟。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嫡后长,嫡排在长之前,庶长子岁数再大也没用,只能让嫡出的弟弟、甚至嫡出的侄子捷足先登!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画像

明宪宗朱见深无嫡子,所有的儿子都是庶出,明孝宗朱祐樘是庶出第三子,在两个哥哥全部夭折之后便成了事实庶长子,因而继承了皇位。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皇位传承规则,在朱见深一脉庶长、庶次、庶三房全部绝嗣之后,理应由庶出的第四子继承皇位。虽然彼时兴献王朱祐杬已经死了,但是他有嫡子、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还活着。在朱厚照没有过继儿子之前,朱厚熜是合法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所以,并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朱厚照或者张太后、杨廷和等人垂青朱厚熜,所以选择了他。而是按照明王朝的祖制,不给朱厚照过继一个儿子而采取“兄终弟及”模式,就应该由他来继承皇位,这也是为什么朱厚熜一到北京就抛出“继统不继嗣”这颗“重磅炸弹”的底气所在。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按照张太后原先的设想,是把朱厚熜过继给他的三大爷明孝宗朱祐樘为嗣子,然后再以皇子或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但朱厚熜不干了,坚持自己是根据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诏和祖制来继承大统的,而不是来给三大爷朱祐樘当过继儿子的!奈何,彼时以朱厚照的名义颁布的遗诏已经昭告天下,岂能朝令夕改?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也只得妥协,同意朱厚熜不继嗣而直接继统。接下来便是明世宗朱厚熜与群臣长期拉锯、先后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争来了兴献帝、睿宗献皇帝和兴献后、兴国太后、圣母章圣皇太后的名分,史称“大礼议”。

▲明孝宗朱祐樘画像

综上所述,明宪宗朱见深的亲孙子虽然不少,但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皇位传承规则,在彼时朱见深所有活着的孙子中,明世宗朱厚熜是法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除非明武宗朱厚照过继了一个嗣子,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下,过继嗣子等同亲子,这位嗣子自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朱厚照的生母孝康敬皇后张氏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并没有给朱厚照过继一个嗣子,而且直接以朱厚照的名义昭告天下,由朱厚熜继承皇位,企图造就既成事实,继续当自己的皇太后、而不是太皇太后。奈何,张太后也没用想到朱厚熜小小年纪却少年老成,硬是钻了流程的空子,坚持继统不继嗣……最终让张太后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竹篮打水一场空”!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试想,如果孝康敬皇后张氏如果知道明世宗朱厚熜此人不好控制,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来继承皇位!大不了在明武宗朱厚照的堂侄里选一个来过继给他当嗣子就是了。真要是那样,明王朝的历史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嘉靖皇帝名叫朱厚熜,他的父亲名叫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封为兴王,封地为安陆。

承天府和钟祥就是一开始的安陆,旁边那个德安府和安陆是后来的安陆。

明宪宗死后由三子朱祐樘继位,之后朱祐樘去世,由其子朱厚照继位,因此作为藩王的儿子朱厚熜是无缘皇位。可是正德十六年,朱厚照死了没有子嗣,因此朱厚照被选中成为新的皇帝。

明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孙子辈的人数更多,为什么偏偏朱厚熜被选中成为皇帝?

第一,孤家寡人,易于控制。

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因此朱厚熜没有兄弟,并且朱祐杬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也就是说朱厚熜也没有父亲。

而其他孙子都有很多兄弟,并且父亲基本上都活着。如果从这些人里选择,这些父亲兄弟必然会威胁到朝廷大臣的权力,而朱厚熜孤家寡人没有人,立为皇帝就不用担心有人来争夺权力。

第二,年龄幼小,没见过世面

朱厚熜这个时候才十六岁,在当时这个年龄做皇帝还比较小,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并且,朱厚熜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安陆。那里是位于湖北西部一个偏远小城,也就是说朱厚熜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这样的人当皇帝势必要仰仗这些大臣,这样朝廷大臣就不用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第三,父亲排行靠前,法理充分

选择皇帝要靠血缘,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和明孝宗关系最近,因此朱厚熜在继承人排名上要远远优先于其他兄弟,这是最不会引起人们反对的理由。

《明会要》朱元璋对皇位继承作了明确规定“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为免除后顾之忧,又作补充,以嫡长制与宗法制结合的传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嫡长制,如皇帝无子,则依血脉亲疏选继承人,这是宗法制,所以明武宗朱厚照死了,选定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按此制度来的。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朱厚照31岁死的,生前爱玩,没想着播种,无后,于是依继承制,在血脉最亲的范围找,跟朱厚照最亲的肯定是兄弟,也就是他爸明孝宗朱祐樘所生的儿子,结果朱祐樘因坚守一夫一妻制,就生了一个朱厚照,独子,所以前面提问说,朱厚照为什么不找子侄继承皇位,不是不找,而是朱厚照没有亲的子侄。

明武宗朱厚照。

按血脉最亲的范围继续找,老爸朱祐樘这支绝嗣了,只能往上捋,到爷爷明宪宗朱见深的堆儿里找,朱见深广播种,有十几支,后代很多,血脉一般亲,怎么办,与宗法制结合的嫡长子制来了,血脉众多里找最年长的,朱见深是长子,他的最大的个弟弟是兴献王朱祐杬,好了,朱厚照的皇位继承人在朱祐杬这支选定。

如果没有嘉靖朱厚熜,皇位继承人会落到朱见深六子益端王朱祐槟的长子朱厚烨的身上,图为江西抚州益庄王朱厚烨墓。

这时的兴献王朱祐杬已经死了,就算朱祐杬活着也不可能当皇帝,他当皇帝岂不是乱了辈分,而也不可能选朱祐杬的孙子,他孙子是朱厚照的堂侄,血脉更远,只有朱祐杬的儿子与朱厚照的血脉最亲,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在朱祐杬的儿子中产生,刚好,朱祐杬就一个儿子,既是长子也是独子,朱厚熜,所以嘉靖皇帝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天然的。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意外驾崩,而当时他才三十一岁。

原本皇帝英年早逝也没什么,反正明朝皇帝大多都夭寿,可尴尬的是,明武宗膝下并没有留下皇子,他的父母也没给他留下亲兄弟,因此只能在宗室中选择继承人。

最终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成为继承人,因为按照宗族礼法,朱厚熜是次序最长、与明武宗关系最亲近的宗室,他成为新君理所应当。

受制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古代就算是皇帝也往往不太长寿,但像明朝皇帝这么普遍短寿的却比较罕见,甚至于之前的唐朝、宋朝皇帝平均寿命都比明朝长。

武宗朱厚照,一个充满争论的皇帝,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玩。

朱厚照在位期间,经常受到内侍唆使而离宫出巡,正德十二年,武宗不顾群臣反对,一年出巡四次,正德十五年,武宗再次出宫游玩,结果不慎落水,染上恶疾。

次年,武宗在豹房龙驭宾天,可群臣很快就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朱厚照在位十多年却始终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到底由谁继承成了大明朝首先需要解决的事。

自古以来的继承传统,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还有就是兄终弟及,然而朱厚照的父亲就是那位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朱佑樘,他根本没给朱厚照留下其他兄弟。

孝宗与张皇后鹣鲽情深,一生仅有两子,但次子朱厚炜早夭,只剩朱厚照。

朱厚照在位时间不算短,十六岁的时候就册立了夏皇后与其他一群嫔御,他的后宫之中也并不缺人,甚至于豹房之中也有不少,可朱厚照始终没有一子半女。

不论如何,朱厚照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儿子,那么皇位只能传给宗室之中的其他人,由于武宗并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所以真正传位给谁,还是看内阁的意思。

武宗弥留之际,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原则,从与武宗同辈的近支宗室子弟中确定继承人,而选中的就是兴献王世子朱厚熜。

其实按理来说应该选择朱厚照的子侄辈,然后立嗣,可尴尬的是,当时近支宗室找不到。

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比较年长,而他的一大群弟弟们,膝下子嗣大多比较年幼,根本没到生孩子的年纪,想要为朱厚照挑选子侄立嗣也找不到人选。

上溯一辈,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子孙当中,朱厚照其实是最年长的孙辈,他要传位,按照礼法的话那就是朱厚熜,因为朱厚熜是朱厚照最年长的在世堂弟。

朱见深膝下共有十四个皇子,而在朱厚照驾崩的时候,仍旧在世的仅剩衡恭王、寿定王、汝安王、泾简王与荣庄王这五个人。

朱见深的长子与次子都早夭,再来就是孝宗,皇四子乃是兴献王朱祐杬。

如果朱厚照需要传位,那么首先考虑的就是朱祐杬的子嗣,而朱祐杬的长子朱厚熙早夭,紧接着就是朱厚熜,当时朱厚熜已是兴献王的世子。

所以,从宗族礼法的长幼亲疏次序来说的话,朱厚熜的确是最有优先继承资格的宗室,可朱厚熜乃朱厚照同辈,如此一来,也意味着朱厚照绝嗣。

若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册立朱厚熜之后,意味着小宗入大宗,朱厚熜需要奉张太后为母,以明孝宗为父,从此就不再是兴献王的儿子。

可传位圣旨乃内阁拟定,存在着漏洞,朱厚熜抓住“入统不入嗣”不放,开始了大礼议。

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只是继承皇统,并非是要继承孝宗一脉的宗祧,而群臣纷纷反对,这场名分之争旷日持久,结果成为了朱厚熜敲打群臣,巩固皇权的重要契机。

大礼议结果朱厚熜胜出,其生父朱祐杬被尊为皇帝,朱棣的庙号也因此从太宗变成成祖,而明孝宗这一脉还有武宗朱厚照,也彻底绝嗣,宗祧无人继承。

公元1521年,大明最大的纨绔子弟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享年31岁,由于他没有儿子,又没有亲兄弟,最终经过重重筛选,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那么朱厚照为何没有生出来儿子呢?他又为何成为明孝宗的独子的呢?朱厚熜又为何能成为帝王呢?

励精图治的明孝宗,却让朱厚照成为了独子

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佑樘,他18岁继位,在位18年,在位期间,拨乱反正,勤于政事,任用贤明,实现了明朝的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

同时朱佑樘和他的皇后非常相爱,自始至终,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再加上朱佑樘只活了30多岁。他只生下了三个孩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夭折)、太康公主。

图 明孝宗朱佑樘

由此,朱厚照成为朱佑樘死后,明帝国唯一的继承人,没有兄弟和他争权夺利,虽然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朱厚照,非常聪明,但也养成了贪玩的性格。

喜好玩乐的朱厚照,却没有为帝国生下继承人

等到1505年朱佑樘去世,15岁的朱厚照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但成为帝国的掌权者的他,没有了父亲的管束,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随心所欲的玩耍。

图 明武宗朱厚照

1521年,朱厚照去世,但在位16年的他居然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帝国只能重新选择继承人。

朱厚熜的脱颖而出

朱厚照无子,自然优先选择他的兄弟或者子侄继位,但朱厚照没有兄弟,自然也没有子侄。只能再往前从他父亲明孝宗的兄弟或者子侄中选择人选继位。

朱佑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紧接着就是朱见深的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但朱祐杬早在1519年就已经去世,朱祐杬的长子夭折,次子朱厚璁时年14岁,和明孝宗朱佑樘一支最近,偶次朱厚璁成为明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是为嘉靖帝。

那么这种选择继承人的方法有什么缘由吗?

朱厚照已经是厚字辈的人了,所以帝国的继承人就一定得是厚字辈的人,再加上朱厚照没有亲兄弟,就相当于得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但朱见深有十多个儿子,孙子自然更多,如何选择呢?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第三子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第四子朱佑杬了。朱祐杬已经去世,他最年长的次子朱厚熜就成为最为合适的继承人人选。

首先是兴献王朱祐杬是宪宗第四子,和孝宗朱祐樘年龄最为接近,同时,1521年,兴献王朱祐杬已经去世,他最年长的次子朱厚熜,时年只有14岁。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也更容易被大臣引导,权力的交割也更顺利。

但看起来人畜无害的14岁的少年朱厚璁,却并不简单

图 明世宗朱厚璁

朱厚璁只有14岁,但城府极深,他还没有进宫继位,就开始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争地位。大臣们自然觉得新继位的皇帝相当于“过继”给了明孝宗,以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身份继承皇位,这样就得称兴献王为叔,称明孝宗为“皇考”,这样的决定让朱厚熜非常不满,此事最终引发“大礼议事件”,最终朱厚璁的生母蒋妃被接进京城,朱祐杬由皇叔变为“本生皇考”,又变为“皇考”,其尊号从“兴献王”变成“兴献大王”最后成了“明睿宗献皇帝”,杨廷和等大臣被贬,嘉靖帝彻底掌握了大权。

总结

倘若孝宗有其他儿子,或者朱厚照生下了儿子,那这最终的皇位就和朱厚璁没有一点关系了,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也可能会就此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璁势必改变明朝的发展走向。

古代哪个皇帝喜欢文章又臭又长

必定是明嘉靖皇帝啊,喜爱青词,更是因为对这种文章的喜爱造就了奸臣严嵩。

青词,又叫绿章。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唐代开始,翰林院专门制有《道门青词例》,规定了青词的体例,至此,青词进入官方序列。明世宗信奉道教,好长生术,宫中每有斋醮,就命词臣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谓之“青词”。 [1]  唐代开始,规定了青词的体例,青词进入官方序列。青词的真正发扬光大是明嘉靖年间,而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词臣均以“青词”邀宠, 步步高升,官居宰相(大学士),故有是称青词宰相。

在所有青词里面,嘉靖最喜欢的是袁炜的那首对联“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