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要带高中毕业证吗(劳动合同要带高中毕业证吗)

访客32024-03-18 03:02:21

国企或央企合同工是正式的吗

首先,你必须了解什么是正式职工?

劳动合同要带高中毕业证吗(劳动合同要带高中毕业证吗)

现在“正式职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期内享受企业的各种待遇,由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过去的“正式职工”是指“在编职工”,即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前参加工作,并享有视同缴费年限。是当地市级以上劳动部门计划内招工,俗称“在编职工”。那时企业没有招工自主权!

现在企业招工有自主权,招录员工一律签订劳动合同!

续签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享受的权利,都按《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执行。

这种“正式职工”,不是终身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国企或者央企合同工是“正式职工”吗?

主要看签订的是哪类劳动合同。

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是“正式职工”。

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就不是“正式职工”。

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就不是“正式职工”。

签订的是临时用工协议,就不是“正式职工”。

不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是哪类“劳动合同”,合同规范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都受到法律保护!

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老旧制度深入人心,国企没有改制之前,是同公务员一样,实现带编制度。举个例子:某国企有100人的编制,如果现在企业有110个人,那么有10个人是没编制的,这种编外人员就不属于企业的正式工。但是,国企改制以后,实行合同聘用制,跟现在的私企一样,签订劳动合同,取消编制,这时的合同工就等同于正式工。可是,后来又有劳务派遣制度,又细分成了企业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合同工,同为合同工,劳务派遣却又不算是企业的正式工。所以,最终判断是否是国企还是央企的正式工,最明确的就是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国企(央企)还是劳务派遣,如果是国企,就是正式工,如果是劳务派遣就是非正式工。

央企也好,国企也吧,只要是直接与企业签,就是正式职工,其他都不是,国企与央企为什么总有人说效率低,其实主要大家都认为是“铁饭碗",大锅饭而己,这只是其一,主要是企业亏与赚和职工沒有太大关系,各种制度都挺好,什么竞争上岗,业绩考核,考勤制度,落实起来太难,一个职工背好几个管理层,怎么办呀,其实,国企与央企,应该和军队一样,五年一签约,好的职工留下,不需要的可以退休,不断提高企业的活力,随时代发展而进步,优秀可以干到70岁只要企业愿意,管理层也一样,不合适就退出,根据年限制定退休工资,这样才更有利于国家企业的发展和进行,不断有新鲜血液循环,才更有利于与世界竞争力。

首先,明确一点,在国企或者央企,只要是通过正规招聘、面试、与国企或者央企签订正式合同的员工,都属于正式员工。

大多数国企或者央企,不像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那样,采用逢进必考的原则,一般只需要面试通过了就能进。

国企或者央企的招聘,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

校园招聘的一般都会重点培养,发展前途更好,现在的国企或者央企基本上都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制度针对校招生,比如三年做到主管级别,五年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等等。

当然了,社会招聘的也有一些重点岗位,但是基础岗位的占大多数,想升职加薪就比较困难了,能力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讲究人脉和关系。

再说说目前国企或者央企的现状吧。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以为进了国企或者央企,就是拿到了铁饭碗,可以高枕无忧了,只能说国企央企相比民企稍微稳定一些。

现在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在裁员,国企央企也不例外。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绿地、华润、五矿、远洋、中海、金茂等裁员的不在少数。只不过不像民企那样流氓,国企央企裁员必定可以拿到法律规定的补偿。

大环境下行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抢跑赛道,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正式员工,曾经听起来让人多么羡慕的一个身份,但是随着国企市场化进程加快,所谓正式员工其实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只不过大家习惯意义上还是喜欢使用这个词,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企虽然普遍开始实行全日制合同制用工,但是无固定期限式的合同,其实差不多就是终身用工,所以很多人还是认为正式工这种说法还是存在的。另外一方面,很多国企为了区分全日制合同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的方式,也还是习惯将全日制合同工当作是正式工,至于劳务派遣用工,相比于全日制合同工,就好比是没有身份和没有保障的代名词。

其实国企和央企用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索,从开始的几乎是终生制,到后面的正式工再到现在的全日制合同用工,每一种摸索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毕竟国企和央企虽然背后是国有资本,但是用工方式还是要合乎市场规律,还是要合乎法律规定。当然一提到国企和央企,即便现在实行的是合同制用工,但是由于人们固有的观念,加上很多央企领导甚至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而且一旦进了国企央企,很少有人被开除,除非是他自己辞职,不然基本就是所谓的铁饭碗,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国企还是觉得大多数都是正式工,国企上班就是铁饭碗,甚至是仅次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好工作。

所以,正式工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全员合同制用工要想和正式工不再划等号,还需要国企央企在市场化进程中继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我是从国企且央企出来的,我知道是咋回事。60年代生人,什么都赶上了的那一代人,这事情要细唠可话长。该提问就混淆了几个概念性杂揉到一起了,不细分开是很难说清楚的。

一、书面用语和民间俗称

就象提问中说到国企或央企,就需要细辩一下:

所有的央企都是国企,什么是国企就是国有资本合资或控股的企业。但国有资本又分由国资委代表国家管理,还有地方上的如省、市、县甚至乡镇等地方政府也有投资办企业的,它也是国企,民间通俗称之为地方国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是央企。

劳动法规定所有企业用工都必须签定劳动用工合同,把企业和个人的责权利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履行该合同的用工理论上都应该称之为正式工。

正式工在民间通俗说法里面对应的应该是非正式用工,这个在理论上是不合法的。这就涉及到灵活用工制度。

其实真实想表达的就在于合同期限的长短了。

二、灵活用工制度

当年国企改革有个难以突破的地方,就在于全民所有制的用工制度,一朝入职保终身。当时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灵活用工制度。把一部分具有一定年限的职工转变为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终身职工;一些新入职的职工签订具有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正式工;还有一部分就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灵活用工。

结果就出现了一些现象:

正式工(编制内)=无固定期限合同工(即终身合同),合同工=有固定期限合同工。

正式工是编制内的,档案由企业存档。比如通过高校校园招聘、签三方协议、有报到证的应届毕业生。合同工是编制外的,档案不在企业而在人才市场,比如通过社会招聘的社会人员。

三、合同工与劳务派遣用工

其实所有的合同工都应该是正式工。与之对应的应该是劳务派遣工,它是不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由劳务公司派遣过来的,这部分人理论上也应该是正式工,只是他的劳动合同是与劳务公司签订的。

我自己先乱了,不知道讲清楚了没?也可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但倒不出来,全是亲身经历。

为什么有些银行负责放贷款的信贷员都必须是正式员工而柜员都是合同

现在银行实行的是全员劳动合同制,所以不存在正式工和合同工制之分了,信贷员一般都是在银行从业多年的老员工了,一般都签定了长期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柜员一般都是新毕业的青年员工,签定的劳动合同一般都是短期的劳动合同(也有少数劳务派遣)。

看了半天没有一个回答靠谱!飞刀在银行做信贷20年,对此了如指掌!给大家说说看!

1,银行等很多单位都在多种用工

简单说就是都在银行上班,有的人是跟银行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与其他公司签订劳务合同。

这种非银行劳动合同的人,也在银行上班,有的也有福利。有的银行叫做……外包员工,派遣员工,或者非正式工,各种都有。

2,监管对银行使用外包员工有明确要求

企事业单位不允许有人的外包!不允许某个人包给第三方。

只允许业务外包………因此在监管看来,外包员工的存在,是因为有可以外包的工作,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来干!

3,核心工作不允许外包

所有银行都规定,核心工作不允许外包,例如,贷款调查,贷款审查等。

因此关键岗位就必须是银行正式工,例如,放贷款,现金管理等。

只有一些非重要工作可以外包,例如业务宣传,客户情感服务等等。

很多人不懂银行,不懂人力,飞刀时间做的长,啥子都懂一些。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我。

首先纠正一点,所有银行员工都是合同制的,只有正式编制和派遣制的区别。,所谓派遣制,就是与劳动服务公司签合同,是不过上班地点在银行而已。如题主所说,通常银行的信贷员都是正式编制,而柜员则有些是派遣制的。

其实在以前,银行无论信贷员还是柜员都是正式编制。现在出现这种分化,说到底是银行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福利开支而做的改变。

这里边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人员流动的原因。信贷员是一个银行赖以生存的人力基础,说白了就像企业的销售人员,但是比销售人员的责任要大。要培养一个好的信贷员,没有三年是不行的。如果是派遣制的话,根本无法留住信贷员,而银行没有信贷员,基本就是玩不转了。而柜员则是一个相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高中生经过三个月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其人员流动性很大,银行相对也不是很重视。第二个是责任的原因。信贷员必须是正式编制,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如果其出现贷款不良,还可以要求其进行清收处理。而柜员的工作全程在监控下完成,加上还有授权、录音录像等,柜员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犯错。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正式员工不是很重要。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我曾经就做过能够放款的非正式员工,转正以后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柜员。题主描述的情况可能是某几家银行但绝不是所有银行。

首先澄清一下,在银行无论正式员工还是非正式员工,都是合同工,只不过合同签订双方不同。正式员工的合同是由银行和员工进行签署。非正式员工是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进行签署。

在工作内容上,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在贷款业务上

有些银行确实有规定,必须是正式员工才能办理信贷业务,也就是银行经常说的签字权。有了签字权才能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负责。为什么会这样来设定呢?这主要是因为用工合同上反应出来的雇佣关系使得非正式员工不需要承担这样的责任。这既是对非正式员工的保护,也是对银行涉及到风险的授信类业务的负责。

但即便是非正式员工没有签字权,这些非正式员工也是可以办理信贷业务的,只不过业绩不会直接加挂到他们的名下。有些银行采用的方式是,为非正式员工按业务办理数量来核定绩效。还有些银行采用的方式是由正式客户经理分一定比例的业绩给非正式客户经理 ,这个非正式客户经理也就是银行经常提到的客户经理助理。

在柜台业务上

相比贷款等授信类业务来说,柜台业务的操作难度较低,而且几乎不涉及到太多的操作风险。柜台里无死角的监控设备,正式员工的人工复核,操作系统的账务复核,多重机制来确保非正式柜员不会做出有损银行和客户的行为。

换句话说,如果柜台业务都不敢用非正式员工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岗位可以用非正式员工了。

总结:

我也是从非正式员工转成的正式员工,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能切身体会到非正式员工为了转成正式员工所作出的努力,甚至也很能理解非正式员工对于银行像防贼一样防范自己的悲观。

可是当我后来进入总行后,我开始逐渐发现在众多非正式员工中确实有一两个员工不规矩,作出的行为损人不利己,对银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银行要防的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两个,而不是绝大多数,但奈何银行也没有火眼金睛,只能所有都进行防范。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