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建成有后人吗,孝昌县一中录取分数线2023

admin112024-03-24 15:15:40

大唐太子李建成有后人吗

(李建成之墓)

大唐太子李建成有后人吗,孝昌县一中录取分数线2023

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的亲儿子被李世民全部杀死,女儿全都活着。李建成宗法上的男性血脉可以查到在武则天执政后期还存在;而李建成女性血脉后人可以一直查到唐德宗时代,唐德宗的户部尚书是李建成亲外玄孙。

我先说说李建成儿子这边,再说女儿。

前面说了,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亲儿子被李世民全部杀了,但是李世民在给李建成出殡的时候还是假惺惺的把自己第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作为李建成宗法上的儿子。

事实上按照贵族制度传统,李建成虽然亲儿子全部被处死,但是只要有嗣子存在,那么李建成这一支就不算绝嗣。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嗣子就是李世民第十三子赵王李福。

(李建成嗣子赵王李福墓志铭拓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建成这一支确实风水不好的原因,赵王李福的儿子李穆死的时候居然没有儿子。

这就比较尴尬了,李世民给自己大哥过继嗣子,结果李建成嗣孙绝嗣,这不仅代表着李建成这一支再次绝嗣,还意味着李世民第十三子赵王李福也绝嗣了。

于是朝廷又把李世民第七子蒋王李恽庶出第八子建宁郡公李休道之子李思顺过继给李穆,成为嗣赵王。

大概李建成这一支风水真的不好,武则天当政后期,担任汾州司马的李思顺被人诬告“谋反”,当时武则天正满大街迫害李唐宗室,当然是宁杀错不放过,李思顺被下狱论死抄家。

幸亏遇到一个好法官徐有功据理力争,虽然李思顺在狱中已经被虐待致死,但是他的家眷武则天还是开恩没有“籍没”。

这就是正史里关于李建成男性后人最后的记载,之后就没有记载了;不过从李思顺担任汾州司马来看,李思顺应该是有后人的;不过在武则天朝,李建成—李福—李穆—李思顺这一支从李思顺后人开始,就完全是平民老百姓了,也不知道唐中宗继位后有没有恢复李思顺爵位,如果有的话,那么李建成—李思顺这一支大概就是作为远支宗室至少活到了安史之乱以前;如果唐中宗想不起来,那么李建成这一支,宗法上就完全是平民百姓了。

说完李建成儿子,再说说李建成的女儿。

根据目前出土的墓志铭,李建成的几个女儿在玄武门之变后都还活着,但是活的并不轻松,除了李建成二女儿闻喜县主李婉顺婚姻幸福以外,其余几个女儿婚姻都不喜欢。

闻喜县主李婉顺嫁给了当时著名的一个家族,自己公公是唐太宗朝的吏部侍郎,自己老公刘应道最高官职是礼部郎中,她的儿子刘令植做过礼部侍郎。根据墓志铭,李婉顺是在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去世的。

李婉顺这一支是李建成亲生儿女里目前唯一有后人活到安史之乱以后的,我稍微多说几句。

(李建成亲外玄孙刘从一,唐德宗时期的户部尚书)

李婉顺亲儿子刘令植(李建成亲外孙)的儿子刘孺之(李建成外曾孙)担任过京兆少尹以及汝州刺史的职务,刘孺之的儿子刘从一(李建成外玄孙)最高做到了唐德宗朝的户部尚书,去世时年仅四十四岁。

而从史料看,刘从一应该是没有亲生儿子的,他的儿子是嗣子,也就是过继的,名叫刘义玄,不过很遗憾,目前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刘义玄的生父究竟是谁,如果是刘从一的兄弟,那么李建成的血脉至少延续到了唐顺宗朝。

李建成另外两个女儿乐陵县主、归德县主婚姻都很不幸福,乐陵县主一直被囚禁在高墙内,快三十岁才匆忙封了一个县主,嫁给了北周燕国公于谨的后人于善询,只不过此时于善询这一支已经式微,而且于善询还有过发妻,李建成女儿乐陵县主嫁过去其实是做填房,而且于善询很快就去世了,乐陵县主嫁过去没几年就守寡了。

归德县主目前有没有婚姻都还不得而知,只知道李建成有一个女儿被封为归德县主。

综上所述,李建成亲儿子全部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处死,而李建成宗法上的后人最多可以追述李思顺(李建成曾孙),之后就无史料可考。

但是,身上流着李建成血脉的后人最远可以查到唐德宗时代,他二女儿的曾孙刘从一还担任过唐德宗的户部尚书,如果刘从一的嗣子刘义玄是刘从一兄弟的儿子,那么李建成的血脉还能延续到唐顺宗时代。

大唐太子李建成一生有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年幼时不行夭折,其他五个儿子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李世民残忍的统统杀掉。关于李建成的两个女儿记载较少,特别是大女儿,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事迹,恐怕只有当世人知道她的情况。李建成的二女儿叫李婉顺,因为父亲李建成玄武门被杀害的原因,李婉顺的一生也是曲曲折折。

作为皇太子的儿女本应当享尽荣华富贵的日子,却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葬送了他们的生命以及锦绣前程。

历史就是如此残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本身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李世民成功了,李建成不得不躺枪,他的后人也跟着倒霉。

权力和欲望真的是害死人,如果李建成的子女们如果可以投胎转世的话,但愿他们不要再生在帝王之家了,哪怕过着平淡的生活也好!


李建成有后人吗?答案是明确的,有!据史籍记载,唐隐太子李建成公育有六子五女、共十一个孩子。但从中国古人对“有后”的传统定义来看,李建成却又是绝嗣之人。这一切还得从唐武德九年的那场军事政变说起……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光所有侄儿

唐武德九年,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在玄武门内诛杀了一母同胞的哥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被杀了,但血腥的屠戮远没有结束……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一不做、二不休,杀绝了彼时活着的所有亲侄儿!因为三弟卫怀王李玄霸、五弟楚哀王李智云早殇无子,其他弟弟都尚未成年,所以彼时李世民的所有亲侄儿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生。除李建成的长子李承宗早殇、死于武德九年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在世的儿子悉数被杀、无一幸免。

“隐太子后裔”从何说起

前面说到,“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杀光了隐太子李建成的所有儿子。可奇怪的是,唐王朝却有一脉宗室是作为“隐太子后裔”存在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说白了,其实就是李世民在“猫哭耗子假慈悲”!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之后,李世民废黜了他们的皇太子和齐王尊号,将李建成降为为息王、李元吉降为了海陵王。四年之后,李世民又假模假式玩死了“猫哭耗子”,说什么不忍兄弟绝嗣云云,把自己的儿子赵文王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为嗣子,因此李福一脉便成了他大爷李建成的后代。更让人无语的是,李世民居然把自己跟李元吉遗孀杨氏所生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这也是没谁了……把人家老婆给睡了,生个儿子还过继给人家当嗣子,这是嫌李元吉头上不够绿吗?

可李福同样是个绝嗣之人,为了让他这一脉能够香火不断,“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把七大爷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过继给了自己那位绝嗣的十三叔李福为嗣,承袭了赵王爵位。因此,后来唐王朝的“隐太子”后裔其实是蒋王李恽的后代,根本不是李建成真正的后代……

李建成虽然儿子悉数被杀,但女儿没有被杀

在中国古代,只有儿子才拥有继承权,女儿、哪怕是嫡出的女儿也是没有继承权的。没有继承权就意味着对皇位不具备威胁性,因此在杀光所有侄儿的同时,李世民对一众侄女终究还是网开一面、刀下留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都幸免于难。

目前,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拥有正式封号的有李建成的两个女儿闻喜县主李婉顺、归德县主李氏(名讳不详)和李元吉的小女儿归仁显主李氏(名讳不详)。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他女儿史籍虽然没有详细记录,但没有被杀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李世民没理由杀几个、留几个,不是吗?既然有三个明确没有被杀的,杀掉其他几个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众女儿当中,闻喜县主李婉顺的是由墓志出土的,因此生平也最为详细,她是李建成的次女。“玄武门之变”后,李婉顺姐妹和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被李世民安置在了宫外长乐坊内,待遇还算过得去,后来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对郑观音这位大妈还非常照顾,这是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郑观音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八岁。

贞观十三年,十七岁的李婉顺被二叔李世民正式册封为闻喜县主,下嫁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李建成的这位二姑爷也不是泛泛之辈,他的父亲是唐王朝的吏部侍郎刘林甫!可见,李世民并没有因为兄弟之间的矛盾而刻意刻薄这个侄女。而且,根据墓志所载,李婉顺与刘应道婚后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李婉顺为什么没有被册封为郡主而只是被册封为了县主,这主要还是和唐王朝的制度有关。唐王朝和明清不同,亲王的女儿一般封县主而非郡主,郡主是转为皇太子之女设置的。贞观十三年,隐太子李建成的封号仍然是息王(亲王)、谥“瘾”。作为亲王的女儿,李婉顺只能被册封为县主而不是郡主。至于李建成被恢复皇太子之位,那是三年之后、贞观十六年的事情了。彼时李婉顺已经出嫁,李世民便没有再“节外生枝”、给她晋封郡主了。唐高宗龙朔二年,李婉顺去世,年仅四十岁。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杀光了隐太子李建成所有的儿子,但他的女儿们却都幸免于难了。因此,李建成的的确确是有后人的。但从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上讲,李建成也的确绝嗣了。后来的所谓“隐太子后裔”,其实是赵文王李福的“后裔”,而实际上却是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的后代。因为李福后来也绝嗣了,最后过继了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为嗣、由他承袭了赵王爵位。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亲手弄死了自己亲哥、开国太子李建成,《旧唐书·李建成传》记载“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直接给射死了,为斩草除根,下诏杀死李建成所有儿子,李元吉的也一样,《旧唐书》就四个字“坐罪诛死”。

玄武门之变遗址。

所以说太子李建成有亲儿子吗?答案是没有的,因为都被李世民给杀完了,李建成除长子早卒,剩下的5个儿子全被诛了,李元吉的也是5个儿子被诛完了。

李世民画像。

如果问李建成有后代吗?答案是有的,当时李世民只诛了男性,女性留了活口,由太子妃郑观音抚养,而郑观音墓志铭写着“殡于第五女归德县主之宅”,意思是郑观音是在自己5女儿归德县主之宅出殡,县主是唐朝的爵号,虽然低,但也是有品级的,5女儿,最少有5个女儿,所以李建成是有后人的。

李世民最早给李建成盖棺定论封号是戾王,多年后气消了不少,于是改戾为隐,但李建成的墓志仅50多字,记载死亡和下葬时间,而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铭上千字。

有人问一个严谨的,李建成有子嗣吗?答案是有的,子嗣是传宗接代的人,只要在宗法上认可就行,所以继子也算,当然女儿不属于这个范畴,李世民皇位坐稳后,觉得当年对兄弟几个做的太绝,于是对李建成进行追赠,并“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把自己13子李福过继给李建成为嗣,所以李建成是有子嗣的。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事变”爆发,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相继被杀。作为该事件的总导演李世民,斩草除根的道理,自然是懂得的。

太穆皇后窦氏为李渊生四子,即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卫王李玄霸、齐王李元吉,四人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三子李玄霸喜文好辩才,四子李元吉骁勇好武,《隋唐演义》中的第一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应是此二人的合体。

公元614年,年仅十五岁的李玄霸去世。这时李家还是隋朝的高级公务员,大唐的开国大业,便落在了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身上。在后来的皇位争夺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抱团取暖,形成了明显的二打一“斗地主”格局。

(李元吉剧照)

有人会问,李元吉为何选择李建成而非李世民?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一方面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正统性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李建成以李元吉帮助自己上位,然后以册封李元吉为皇太弟为诱饵。同时李元吉也认为,李世民难缠,李建成好对付,这也是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节奏,二人自然而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唐朝的开国,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公元617年,当隋王朝被瓦岗军等打得千疮百孔之时,李渊父子趁机在太原起兵,并迅速占据关中,第二年便建国称帝。

大唐建国的这一年,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这一年也成为李建成一生重要的分水岭。

在618年之前,对于唐王朝的贡献,李建成和李世民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甚至李建成略高于李世民。这与二人的年龄有关,李建成长李世民10岁,太原起兵时,李建成28岁,李世民18岁。

大唐建国之前,李建成便携家眷在河西之地联络天下豪杰,积极募兵,为起兵做贡献。后率师攻略河西,占据关中并据守潼关。在这两年中,李建成对大唐立国的功绩是显而易见的。

公元618年大唐立国,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这时,李建成的工作重心转向协助处理政事。“太子监国”向来是历代惯例。西汉建立后,太子刘盈监国,刘邦四处征战;朱棣称帝后,数次征伐蒙古,也是太子朱高炽监国。

(李世民剧照)

在唐朝,情况有所不同,李建成监国处理政事,而攻略天下的军事重任,则交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李建成留居长安,远离战场,而李世民是天生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一路所向披靡。从大唐建国至玄武门之变时的八年间,李世民的军功威望达到极盛。甚至李渊创造性的发明了“天策上将”这个职务授予李世民,因为实在封无可封。

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和李建成的嫡长子身份,同时对皇位产生了冲击,二人之争势在必行,“玄武门之变”终究爆发。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在长安皇宫北宫门的玄武门,发生了兄弟相残的惨剧。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李元吉被尉迟敬德所杀,李建成的家人也必然受到波及。

据史书记载,李建成有六子,即太原王李承宗、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义,长子李承宗早夭,其余五子全部被诛。

李建成于公元615年迎娶太子妃郑观音。在此之前,李建成有无妻室并不可考。若以615年为界,李建成的儿子最大不会超过11岁。李渊在公元620年分封了一批子孙为王,在这之中并无李建成三子李承德。我们可以推测李建成的三子、四子、五子、六子均于620年之后出生,年龄不会超过六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建成在逻辑上应该是没有孙子的。当然,有孙子也未必保得住。

(郑观音剧照)

除了孙子,我们再来看看李建成有无外孙的可能性。外孙也是血脉的一种延续。据史料记载,李建成有五女,惟有次女李婉顺可查。李婉顺生于公元623年,玄武门之变时年方三岁。后被封为闻喜县主,嫁与刘应道为妻。刘应道先后担任吏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等职,二人夫妻情深,育有四子。

公元628年,李建成被追封为息王,以王礼下葬。

642年,被追赠太子,谥号“隐”,史称大唐“隐太子”。李世民将李怀仁过继给李建成为子,以延续“隐太子”之香火。

后世有人传说,大诗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由于并没有相关的证据,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定。

还有一点,李建成娶郑观音的时候,已经26岁了。古人在这个年纪,至少已经结婚10年了。在这10年的时间里,李建成和谁结婚?有没有孩子?历史上都没有记载。照理应该是有的。那么,这些孩子是不是被杀了,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李白是不是李建成这一部分子女的后代,也不确定。

后人之所以关心李建成后代的事情,恐怕也是因为可怜李建成,替他委屈的心理作用吧。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孝昌县一中录取分数线2023

孝昌县第一高级中学:507.5

拓展资料

提前批:体育艺术专业普通高中学生招生计划

达到当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和专业测试合格线的考生(即“双交叉”考生)优先录取,根据学生的专业测试意愿和综合成绩(中考文化成绩专业测试成绩的40%60%),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至录满为止;

招生学校特长生计划未完成的,对专业测试合格名单中专业总排名前50%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根据学生志愿意向和综合成绩(中考文化成绩40%专业测试成绩60%)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但中考考生文化成绩不得低于当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50分。各校未满额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转为本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取得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证书,经组核实,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50分的,根据考生意愿直接优先录取。

  答:孝昌县一中录取分数线是330分。

  具体如下:

孝感市直属初中学校、孝南区330分。

孝昌县341分。

大悟县325分。

云梦县385分。

应城市360分。

安陆市360分。

汉川市338分。

第四批: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录取时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中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招生计划、考生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录满为止,必须服从专业调剂。

未被任何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的应届考生,按照征集志愿计划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中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招生计划依次录取,录满为止,必须服从专业调剂。

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合理吗

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这得是多么难得的小概率事件呀。合不合理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说实话,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一、77年考入大学的大学生可是宝贝。中断十年的高考在1977年中恢复了,570万考生参考,录取27万人,录取率是4.7%。那时的大学生真的是天之骄子,非常珍贵。所以无论毕业分配在哪里都会得到重视,估计分配在高中、大学的可能性大。因为当时太缺乏人才了,正宗大学毕业生是各单位都喜欢的宝贝。

二、当年大学毕业的老教师还是初级职称真的是小概率事件。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大学毕业在88年职称开始职称制度时就可以定初级职称。而四年后就可以评高一级职称,由于当年大学毕业生的稀缺性,就是再不济也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93年就可以评上中级职称,哪怕运气差点,也可以多等两年也能升为中级职称呀。如果不是在小学当教师,现在应该是高级教师或副教授,水平高点的在大学可以当教授了。
三、现在还是初级职称最大可能是曾经离开过学校。我认识一个80年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很有才的一个老师,由于觉得学校的发展受限,就离职出去创业了。正好那时在实行职称制度,所以当时他只有初级职称。出去十多年后,创业没有成功,只好又回到学校,这十多年他既没有教龄,也没有职称,回来后工资拿初级职称岗位工资。回来几年后本可以评中级职称的,估计是出去创业事业不顺利,身体一直不好,最后就开始病休,也就无法评中级职称了。这样的事真的都让他赶上了,才变成80年代高材生现在还是初级职称的教师。
说实话,上世纪的大学生比现在真的珍贵多了,因为当年是精英教育,国家也是人才短缺,象这种77年考入大学现在还是初级职称的教师可以说是被耽误的大学生。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提出这种问题,就是没有基本的历史常识,用现在的政策去套上世纪的事情,荒唐可笑。77年考入大学的人,现在是初级职称的可能性直接就是0。除了一种特别的情况,这种特殊情况,我们等一会再说,先说通常的情况。

一、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大学的人都是特级优。

这一年考上大学的,分配到学校当教师的很少很少,太抢手了,根本轮不到学校。别说大学,就是一个中等师范,现在是没有人看得上的中专学历,都是被抢的对象。那时候,中小学队伍里,中专大专大学毕业的比例,简直低的可怜。

笔者的叔叔是1988年的“五大”毕业生。也许提问题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五大”毕业生吧?当时全日制的中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根本就不够用,所以就兴办电大、职大、夜大、函大、业大,那时候连自学考试还没有开始。

在一个乡,叔叔同学三人一起就读一起毕业,当时是小学教师在职读的电大,一毕业,中学校长就三顾茅庐来了,叔叔的两位同学去了中学,叔叔坚决不去。恢复职称制度后,直接就是中级职称,连初级职称都没经历过。

77年考上大学的人,要比叔叔他们牛的很,教龄也长了好多,实行职称制度时,凭着第一学历超高,教龄又够长,直接就是中级职称,连过渡都不需要。

刚开始评职称时,学历和教龄最重要,别的都放一边,同等条件下再看。而像这位教育老前辈,一所学校里是很难找出跟其同等条件的。一个学历就无人能及,加上教龄,还有能跟其相比的吗?那现在的情况去套当年的情况,不是很荒谬吗?

二、这种情况下,至今可能是初级,只有这一种情况

那么,77年的大学生做了老师,至今有没有可能还是初级职称呢?只要是一直在学校工作的,没有任何可能。我说的这种情况是,这位老师,到学校工作不久后,在教师实行职称制度前,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从事的不是教师工作。

比如被借调或者调到了政府机关,这种情况,凭着那资质和文凭,再回到学校的概率非常小,混个副科就是最差的。当然,一定也有混不好的,或者不想在外面混了,想回到学校做老本行。

如果是刚实行职称制度时回来,也绝对不会是初级。但是,回来的迟了。其走出教师队伍时,大专或者大学文凭,那是别人仰望的存在,等到其回来时,已经稀松平常了,小学教师都本科化了,中学教师里研究生学历都不稀奇了。当初的优势,已经变成了劣势,想晋升个中级都很难,这倒是事实。

但是,这种情况并非常态,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这位77年的大学生并不是教师,怎么可能评上职称呢?

对于笔者的分析,大家觉得对吗?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