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开原市普通高中毕业证图片

访客12024-04-24 08:56:10

“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开原市普通高中毕业证图片

只是皇太极的政治规划。

努尔哈赤时期,满清还比较弱小。就像武昌起义的革命军,强迫旅长黎元洪就职充门面一样,努尔哈赤为了壮声势,自称后金。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自认是当年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又大败北宋汉人的金国后裔。

其实,建州女真当时基本和金国女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其中一个部落勉强算是后代而已。

说白了,这就是拉亲戚为自己充门面。

然而,皇太极时期大明内部大乱,反而女真强大起来。

皇太极认为,女真已经有实力问鼎中原,没有必要谎称是后金,就将族名改为满,将国号改为清。

这又两个好处。

第一,满族也就是新生的一个融合民族

满族严格来说并不是仅有女真人,还有大量的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

崭新的民族,打破了原有的狭隘民族主义。

同时,当时女真各部还有溯源,改为新民族就消除了女真各部的分歧和怨仇。

第二,便于入主中原

金国在汉人眼中,可不是什么好饼。

首先金国曾经在中原烧杀奸淫,被汉人当作野蛮人,非常鄙视。

其次金国最终失败了,大部分金国女真人都被杀绝,同样被汉人鄙视。

最后如果打着后金旗号,是不是要将国家交给完颜家族的后裔?

改国名为清,也就意味着和金国断绝历史关系,便于入主中原。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名族之一,清朝也是满族人建立的。然而满族是女真族发展而来的,那么为什么女真族要改为满族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1.为了振兴

女真族原来是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一带的游牧民族。先秦是萧镇氏,隋唐时是靺鞨(mò hé)五代时称为女真。宋代时分为了生女真和熟女真,熟女真受辽国统治,生女真住在东北。北宋末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落,改国号为金,与宋朝合作,灭了辽国,称霸北方。南宋时,金国多次入侵南宋,但后来在成吉思汗的崛起下,金国被蒙元灭了。金国灭亡后,女真人散居东北。明朝时,在东北设了三个卫所,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努尔哈赤吞并了女真各部,复用了国号金,史称后金。所以我们看到女真在历史上起起伏伏,到了元明时期,他们也没有恢复到金国时期的强大,努尔哈赤使女真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更换为满族也表示他们振兴的开始。

2.为了统一

女真族是散居的,有什么事,相互联系很不方便,努尔哈赤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于是发动了女真族内部的斗争,统一了女真各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即位,废除了女真的族号,称为满洲,把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汉族,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多等多个民族都纳入了同一个族名下,满族就这样形成了。满族其实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它是多个民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民族,所以这样就不能叫女真族了,就必须换一个新的名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就不得不重新命名族名了,也是为了统一东北地区。

3.为了掌权

民族名称统一后,皇太极就开始对明朝发动攻击,想夺取明朝的政权,统一的民族力量大,也好发号施令,容易调军,指挥作战。所以皇太极的这一做法,使得后来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顺利进入紫禁城,使清朝掌握了国家权力。

公元1636年5月做了后金十年大汗的皇太极,在南征北战后不再满足于在辽东做他的大汗,他开始有了更大的雄心,他想统一整个天下做天下之主。于是皇太极迈出了第一步,那就是登基称帝做皇帝,后改“金”国号为“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而在这里我纠正题主的问题,那就是女真族改名后其实不叫满族,而是满洲族。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呢?这里到底有何用意呢?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满洲绝非是地名。众所周知当年后金唯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很多的小部落或者女真的姓都喜欢用所居住的地方来作为名称,比如清朝雍正名臣隆科多,他的姓佟佳氏的佟佳就是地名。但是皇太极所改的满洲就绝非是地名,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所以皇太极以地名来做族名这一猜测绝对是不存在的。

而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满洲来源于当年西藏进贡的时候称清朝皇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就是吉祥的意思,而满洲正是有曼珠演变而来,就是指吉祥的民族。但是我们先不说曼珠为何会演变成满洲,要知道西藏对清朝开始进攻的时间是在1642年,而皇太极却是在1636年就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所以以曼珠演变而来的说法也是极为不靠谱的。

当然关于皇太极为何将女真改为“满洲”,而不是其他的族名,人们对此还有着多种的猜测。比如有人说皇太极会用“满洲”来做族名是因为他的先祖叫“李满住”,为了纪念他的先祖同时为了避讳,所以取音译为“满洲”。还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王朝都流行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而在当时明朝是火德,而满清想要替代明朝就需要是水德,所以皇太极在当时就将国名改“清”,族名改“满洲”,刚好都有三点水。而这些猜测我们不细看好像都有些道理,但是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不对劲。拜托,人家满清用的是满文,而不是汉字,你拿满文翻译过来的汉字来猜测皇太极为什么要改“满洲”,你觉得靠谱吗?

可以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有确实得证据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太极要用“满洲”来作为族名。而目前最让人接受的一个论点就是皇太极会用“满洲”来作为族名,是因为在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满洲利亚”指的是吉祥、幸福和平安的土地的意思,而皇太极也希望自己治下的族人们能够吉祥、幸福和平安的活着,所以才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当然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得知,毕竟当时皇太极为何要将女真改“满洲”这个族名,我想只有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或许在当时人家只是觉得“满洲”这个念起来很好听你呢?总之这又谁能说的准呢?

满族人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他的祖先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自称是后金人,也就是女真人的后代。

努尔哈赤一开始他只是一个靠采人参为生的农民,他在进城卖人参的时候,喜欢听汉族人讲的评书,特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军事斗争常识,给他很大的启发。

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兵以后,很快的打败了明朝在东北的军队,割据一方,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他们的目标了,并不是只限于东北满洲地区,而是像他们祖先那样,要染指中原,统一天下。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他更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总结了他的祖先失败的原因,随后在军事上打服了蒙古人,并与他结成了联盟,并承诺要与蒙古人共享江山。

在皇太极的身旁,有着许多有着高深文化的汉族人, 利中原儒家思想,影响着皇太极,这些个知识分子了,不断的给他出谋划策,皇太极也觉得女真人在历史上,与中原人有着深仇大恨,将来进中原后,很有可能造成中原人对他们的不满,于是便把自己的政权,由后金改成了国号大清。

随后又对女真民族,和他的文化做了改组,并将自己的女真部改为满洲人,也就是现在的满族人,并把蒙古文稍作改动,做成了自己的文字。

其实这个满族人并不是以血统为基础组成的民族,而是以政治的目的组成的集团,在这个民族里面包括了一部分朝鲜族人,一部分蒙古人,历史上留下来的鲜卑人,契丹人,还有其他一些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有先降的汉族人,他们都亨有女真人一样的特权,使他的这个满族人团体更加强大。

至使他们以政治为先行条件,以强大的军事为主导,很快的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清王朝。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

而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便是由女真族建立,说到这里,疑问就来了,因为有的资料上面会显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而满族和女真族是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清朝的前身后金这个政权说起,明初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而清太祖努尔哈赤便是建州女真的首领,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史称后金,这个后金政权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后来努尔哈赤逝世后,皇太极继位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并在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即满族。

而把“女真族”改为满族的原因,主要是缓解了百姓对清朝政权的抵触,因为在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在对外作战中,特别是与宋朝的作战中,有屠城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而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后金”,不论是民族还是政权名称都会让百姓想起曾经的历史,激起百姓的愤恨,所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族,一方面是缓解百姓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是适应封建王朝的规程,仿明制,不再称大汗,而是称皇帝。

感谢邀请。首先必须澄清,不是“女真”改名为“满”,而是“建州女真”改名为“满”。历史上的金国女真大部分是融入汉,其实就是改为“汉”了。

(这本古书明确记载,金国女真被元朝称为汉人,是其汉化的最直接证据。)

要理解建州女真改名的真实原因还必须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1.“满”的概念。

2.女真和满族的关系。

3.他们从哪里来?

关于“满”的概念,其一是和民族特点有关系。当时的满洲人以渔猎为生,民风彪悍,部落众多,部落之间矛盾多,争斗不止,不但争强好胜,更以掳掠为荣。明代的《燕行录》等有大量记载,他们长期在关外掠夺,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产资源获取的需要。明朝对其掠夺性极为鄙视,将这些部落一概斥之为“女直”,意为和金代的女真一样野蛮,视其为“蛮”族。这种概念根深蒂固。

其二,和努尔哈赤有关系。长期生活在李成梁身边,对“蛮族”的歧视产生了反感,并把这一切归因于明朝的“压迫”。当然,这都是借口!他出于民族自尊,决心彻底摆脱蛮族的落后愚昧标签。随着个人的野心不断膨胀,彻底改变蛮族的意识越发强烈。

其三,欲用“乱认祖先”的方式摆脱“恶名”。起初他发现金国女真的名号在当地名头很大,由于金国灭掉北宋,势力覆盖黄河以北,很多人忌惮其名,具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于是,他一厢情愿地认了金国女真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为其六世祖。

(这才是金国女真)

然而,这属于“病急乱投医”,并没有改变其“蛮族”的恶名。因为金国女真在中原人心中有着难以磨灭的恶劣影响。

怎么办?努尔哈赤苦苦寻找着出路,但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完成民族改名。

但他做的一件事直到今天仍无法洗刷他的罪名。


那就是如何壮大女真!网上很多人说,满洲人20多万就入关了,为什么汉人那么弱?这种说法就不对!满清入关的军队有15~20万,但入关时,其人口已经逾百万!这些人中,辽东汉人就有百万之众!

关于这些汉人如何编入女真,可以参考“辽东之屠”,可以说,始于努尔哈赤时代的“剃发易服”,乃是一项国策,并非如网上所说,是汉人孙之獬提出的!实际上,努尔哈赤这么做就是要彻底在东北“割据”、“称王”,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日后可以入主中原!因为,彼时的“后金国”显然没有这个实力!这从他对明朝的战争一直以“袭扰”、“掠夺”等游击战、劫掠等野蛮性可见一斑。

今天网上很多人说,东北是满清入关带来的嫁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所谓满洲虽然是族名,它还是后金割据东北后对东三省的自称!历史上直到明代,东三省都称为“辽东”,汉代的“汉四郡”也属于“辽东”!可见其名其地由来已久,并非满洲人带来!

事实上,建州女真祖先从通古斯来,当时很落后,海西女真直接称其为蛮族。据朝鲜史书记载,这些来自东边的“难民”被朝鲜驱赶,最后被明朝收留安置在东北。所以,建州女真不是金国女真,它完全是努尔哈赤假托女真之名号,为了混个“脸熟”,和当地其它女真亲近、摆脱“愚昧落后”形象而编造出来的!

此女真非彼女真!圈起来,⭕下次考试重点!

然而,努尔哈赤没有做到的,他的后人做到了!

这个人就是皇太极!1635年,“满洲”的概念在他胸中如烈火般燃烧起来,愈益清晰,他诏告天下,把女真族名改为满洲。他从此以满洲人自居。并且,他还诏告天下,不再承认自己是女真人!

随着八旗制度的确立,汉八旗的诞生,满洲人的汉人队伍不断壮大,清末,他们都以旗人自居,后来都成为满族的一分子!

总之,随着满汉融合,满人中汉人血统占六成,基因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辽朝灭亡后,曾经盛极的契丹族去了哪里,为何现在56个民族里没有契丹族


【宋辽史】载:乔峰死后,很多契丹人纷纷投奔大理。段誉不忘结义之情,在大理国划出固定区域,安抚契丹人。那时辽金已经开战,在虚竹的帮助下,把灵鹫宫,七十二岛,分别作为契丹人的安置区。当时的大理,在得到契丹人的补充后,国力强大。


在宋亡之时 ,整个中原武林,一起投向大理 ,段誉成了众望所归的领袖 ,迁徙大理的少林寺僧人,扫地僧巧遇发疯的慕容复,用易筋经打通慕容复经脉,活血化瘀,三天后精神恢复正常。慕容复跟随少林寺来到大理,段誉以礼相待,王语嫣也对表哥照顾周到。契丹人本就是属于鲜卑族,段誉就让慕容复管理大理境内以及灵鹫宫,七十二岛的契丹人事务。


元朝建立后,大理成了反元的主要力量,在慕容复与少林十八罗汉的带领下,契丹人成了一支反元主力 ,段誉九子,其中王语嫣生五子。虚竹七子,梦姑生三子。慕容复与阿碧生三子,阿紫没有死,生下了乔峰的孩子。这些身怀绝技的年轻一代,担当了抗击元朝的重任。

段理,乃段誉和王语嫣所生,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年轻后辈中,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娶虚竹女儿,慕容复女儿为妻。在对元朝的几十次战争中,都以元军的失败告终,元军虽然勇猛,可面对大理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元军闻风丧胆。元朝皇帝采取了和亲,把两个公主嫁给段誉的儿子,扫地僧把一身绝学传给段誉小儿子段丰,据【世界史】载:当时的大理英雄,包括契丹人和大理军兵,一直打到今天的叙利亚,争服了半个地球,当时的叙利亚一片荒漠,大部分居住着勤劳的俄罗斯人,于是契丹人就留在了叙利亚,与俄罗斯人世代友好,共同开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家园。

契丹人虽然没存在56个民族中,确实兴旺发达,部分契丹人,经过与汉人通婚,已经汉化。

契丹族去哪里了?这是不少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提到契丹人很多人就会想起乔帮主自带音响的出场方式和降龙十八掌。现在在学术界也多有争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我国56个民族的之一的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

契丹族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来改为辽国。在辽国建立的210年间,辽国对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所灭。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自然就在金国的统治之下。元朝建立后实行等级制度,在第三个等级里就包括了契丹人,女真人和金原统治地区的汉族人。一部分契丹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同化到其他的民族中。

如今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嫩江两岸,他们信奉萨满教,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经研究他们的很多习俗很多与辽契丹人的历史相关记载的习俗相似。经过出土的一些契丹人头骨,提取的DNA,研究发现和达斡尔族的DNA的同源性很高。

在当今的云南。云南的施甸县等地都有蒋姓,阿姓。他们自称本人,而且当地的蒋姓宗祠也被,称为耶律祠。据传他们是元朝远征大理,缅甸的时候,派出了契丹人耶律家后代。上世纪90年代,对于,云南契丹后裔的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迈向热潮,现在基本承认云南居住着很多契丹人后裔。他们不登记为契丹族,而是以汉族,布朗族或者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的形式,登记在册。

文/红雨说历史

契丹族从鲜卑族一支转来,兴起于辽河上游,是唐朝培植大以压制西边突厥的,武后时曾经起兵造反,几乎灭唐,后来被剿平,唐亡后藩镇割据,中原内乱,北方契丹九部,趁机做大,耶律阿保机利用诡计,除掉了诸部首领,统一了契丹,建立辽国,阿保机即辽太祖,在唐朝时契丹人就汉化了,唐灭后又恢复了契丹族,虽然他们都精通汉文化,但却创立了契丹文字,但语音还是汉语,辽国兴盛三百年,几乎占有中国整个北方,五代时频繁南下,几欲入主中国,都因中原人反抗强烈而作罢,那时中原虽乱,却是武人当政,骁勇善战,辽人无可奈何,只能遥制梁唐二代,后晋的石敬塘认辽太宗为父,可他比辽太宗还大二十岁,意为一家两国,又割了长城以南十六州之地,从未收回,以后北宋建立,仍然受制于辽,北宋有恐辽症,每战必败,虽称一统,其实河北山西之地,不完全属于北宋,辽兵随意来往,后来北宋联金灭辽,但文官当政,不仅没有收回十六州之地,反而连失自己的城池,但金兵甚是厉害,也不讲什么战略战术,只凭蛮力就把辽国灭掉,辽国灭亡后,其国士分属金,北宋,西夏,蒙古,当然,国土上的人民,自然归了这些国家,契丹族本已汉化,只是后来又烣复了契丹族号,也没有自己的文明,而且历史上已多次改族了,据说契丹人在辽亡后大致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南迁归宋,直接汉化,成为北方汉人,也有迁到江南的,一部分归了金,变成了女真人(在东北地区)或是蒙古人或西夏人,另一支往西,在耶律大石率领下,建立了西辽,即今中亚广大地区,一般所谓民族,都是互相同化,其实历代出现了那么多民族,其实都还是原本土地上原来的往民,只是不断地在改变自己的民族名号,为什么要不断地改来改去呢?因为总有某个小部落出来一个杰出人物,他带领本部落崛起壮大,所以不断扩张兼并周围的部落,这样一个新的民族就出现了,给自己的部众起个族名,弄个国名,弄得好的就去统一中国,弄得不好被人灭掉,部众被人家分散开,分别安插,如五胡内迁,防的便是复族复国,女真兴起,不就是完颜部落由于出了个完颜阿古达而勃兴百年吗?现在女真人不也消失了吗?其实人都还在,只是换了个族名而已,他们先是蒙古化了,后来又恢复了女真,以后又改称满族,现在虽仍称满,实已汉化,看来民族同化,如水走下,总是文明程度高的一方同化文明程度低的一方?所以民族同化具有方向性,但不知将来同化中华者为谁?

契丹民族在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亡,享国218年。此后契丹部分皇族逃亡西域地区,建立西辽,在1303年又被蒙古所灭,又享国178年,总计契丹建国时间长达396年,应该算是寿命比较长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了。

契丹从唐末开始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之上,在整个五代和北宋时期,契丹逐渐做大做强,建立了一个强悍的大帝国,与北宋南北对峙,最终先亡于女真,后亡于蒙古。而契丹民族的子民因为战乱原因也不断分散,融入到了很多民族之中。一个强大的民族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竟然连本民族最基本的融合力都没有办法保持。

那么,契丹民族到底去了哪里了?根据学者的研究,这个民族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契丹族与回鹘族融合】

大辽帝国的灭亡,使得契丹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分化阶段,由于位于中原地区的大辽国被女真所灭,部分契丹族跑到西域地区建立了西辽,和当地的汉族、回鹘(维族的祖先)等民族杂居,最终融进了这些民族之中,完全丧失了本民族的凝聚力。

【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

战乱造成了民族的大迁徙,有的契丹族入居中原或南徙南宋,和汉族杂居,逐渐汉化。比如在元朝末年,部分契丹人的后裔,如石抹帖木儿定居浙江台州,已完全汉化;又如耶律楚材父子已完全成为一个真正的儒者,接受汉文化了,其他契丹人在元代散居各地与汉族杂居,也逐渐汉化。因此这部分居汉地的契丹人最后融入汉族之中。

【契丹族与女真族的融合】

契丹族因为分化严重,散居各地,有的在东北地区,被金朝分迁到上京、济、利等路和女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女真化。

【契丹族与蒙古族的融合】

早在辽帝国时代,契丹已开始了分化过程。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契丹族就已大量接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而被汉化,主要从事农业。而居住西北的契丹人则受蒙古族各部的影响,仍以畜牧狩猎为主,这些契丹人的语言和习俗本来就和蒙古各族相近,逐渐被同化。金代的契丹族,一部分入西辽,入西夏,部分留居女真统治的地盘,部分进入南宋,但到了13 世纪,蒙元尽灭诸国,所有契丹统归于元朝。

【契丹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

在元代的契丹人或入蒙古、或入汉族,或在西域,并有少量入朝鲜,甚至在伊朗也有极少量的契丹人。部分少数契丹族人与满族、土族、彝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基诺族、傣族、景颇族进行了融合,契丹族消亡殆尽。

【契丹族部分演变成达斡尔族】

辽代契丹人曾有相当数量迁移到以后达斡尔的居住区,早在939 年,因为东北地区的乌古部水草丰美,就徙三石猎户居之,成为今天达斡尔族的祖先。据统计,目前国内 有13 万达斡尔人,在国外,罗马尼亚有 2 万达斡尔人。这算是契丹族幸运存下来的比较纯正的孑遗。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名气的民族。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的一个族群。他们就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这个名称的意思是”镔铁“也有刀剑的意思。可见契丹是一个马背上的和刀剑立国的民族。

契丹起源的考证:白马青牛的神话传说

根据《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和《辽史·地理志》记载:

“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即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即西拉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这段话的意思大意是说古时候相传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这就是关于契丹一族起源著名的“白马青牛传说”。当然这只是个神话传说,做不得真。可是后来据学者考证文中提到的木叶山是确有其地,也一般被认为是契丹一族的发祥地。大致位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与文献上的地名基本一致)。

据历史和考古学者多方考证过后,比较正统的一般认为契丹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一、匈奴说——有人认为契丹是汉代匈奴一族之后,主要依據《旧五代史》、《冊府元龟》等书的記載。这也是因为在史书上记载的契丹人的服飾可以看出契丹人的服装保留了很多匈奴的特征 。

二、鲜卑说——在契丹有一个传说:认为始祖发迹在木叶山,認为死后灵魂要回到黑山去。黑山和木叶山都在鮮卑族所聚集之地,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契丹族应該是鮮卑族的后裔。主要依据有史书有《新五代史》、《契丹国志》、《辽史》等书。

三、匈奴鲜卑混种一说——有学者认为契丹起源于民族大融合期间。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类学者就觉得竟然契丹保留了匈奴和鲜卑一族的特色。那他应该是两族相结合的产物。



大辽国:契丹人的兴盛与没落

一、契丹国的建立

契丹一族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唐朝的时期。那时候的契丹共有八个部落,彼此并非是一条心的。可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其中身为八族之一的迭剌部除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他就是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花了几年的时间统一了契丹八部并于公元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后才把国号改为“大辽”),建年号为神册。此外他还令人建立自己的契丹文。

二、辽国的鼎盛时期

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国极盛时期的版图,”東至于海,西至金山,暨於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溝,幅员万里“,是一个很大的帝国。

大辽王朝最强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1125年,辽朝灭亡。

在宋朝早期辽国曾经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断南侵,成为宋国早期的一大外患。直到”壇渊之盟“签订了以后,双方才大致上的能和平共存。

辽朝也有一个著名的圣宗盛世,由于辽圣宗年纪小,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摄政。他们两母子在治理国家这个期间,把国家打理得井井头条,也是辽国最鼎盛的一段时期

三、辽国的衰弱

辽朝到了辽道宗期间,曾发生过一次内乱,史称“滦河之乱”。其后大辽国国势日衰,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到了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也是辽国的最后一任皇帝。

被统治的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族在外拥兵自立,并与大辽皇朝对抗。1115年,辽朝又再次发生内乱。完颜阿骨打乘机攻克辽国的首都上京城,辽朝灭亡。

契丹族的是如何消失的?

契丹族的消失,在史学界主要有三种主流观点:

一、彻底覆灭说:有几十万的契丹士兵死于战争之中,被金国所消灭。另外一部分则归顺金国,并随着金国的东征西讨而遗落在了各地,现在想找也找不到他们的族群了。

二、奴役与消亡:有不少契丹人在辽国灭亡之后依旧留在原本的地方,那就是现在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一带。但是受到金国的压迫和文化上的封锁,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又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就渐渐的忘了自己的祖源,和其他民族彻底的融合在了一起。

三、逃亡与同化:有一部分的契丹王室的追随者和一些居住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侥幸在这个战争中存活了下来。但是为了灭金复辽,一部分向西逃亡,并在西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比如说“西辽和后辽”两个国家。

但是后来被消灭了以后也就渐渐的在哪里定居了下来并逐渐的与当地的民族融合在了一起,不分你我了。另外的一部分则被迫投靠在了蒙古人的旗下,随着蒙古大军活动,最后也别他们给同化掉了。

从以上三种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契丹的消失基本上都是与民族融合有关。就是因为种族同化和文化传统习俗上面的消失,导致契丹这个族群的灭亡和消失。

近代发现的达斡尔人,被认为是契丹族的后裔。

一个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名叫达斡尔族的族群被学者们找到了。他们自己也称自己为契丹族的后裔。可是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任何的记载,只能靠口诉相传历史。

学者们在考察中发现在一些建筑、服饰和剪纸方面和契丹文化极为类似。过后学者们通过DNA检测也证实了达斡尔人虽然并非纯种的契丹后裔,但在血缘关系上也已经非常接近了。

END.

作者:博文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