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艺术家排名谁前谁后呢?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都是大家,豫剧名家有哪些

访客72024-04-08 00:43:55

豫剧艺术家排名谁前谁后呢?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都是大家

中国戏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河南豫剧是中国五大戏剧剧种之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广泛的流传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近年来据说在新疆也有不少人在唱豫剧、热爱豫剧,豫剧的特点是婉转、凄美、脍炙人口,老少皆宜。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不断传承和发扬,覆盖面越来越大,参与人群越来越多,上世纪60年代,经当时的河南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潜心挖掘、整理和表彰,对在豫剧旦角做出突出贡献的5位艺术家进行表彰,这5位艺术家分别是陈素珍、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形成豫剧著名的5大门派,加上河北的桑振君,共6大门派,如今,这六大门派的创始人称得上是豫剧界大师级的人物。

豫剧艺术家排名谁前谁后呢?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都是大家,豫剧名家有哪些

关于给这5位豫剧大师排名问题,我觉得大可不必。据说当时推荐表彰5位大师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了她们各自分布的地域,以及所表现出不同类别豫剧唱腔艺术的代表性等,除了陈素珍大师的水秀、舞蹈等表演多样性给予较高评价之外,其他并没有特别强调谁强谁弱问题,多年来,5位大师以及桑振君大师所代表的门派,为弘扬和发展豫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所有豫剧人心中的永久的神、永远的大师。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和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其中就包括河南豫剧,现如今,6大流老一辈派创始人除了90多岁的马金凤大师依然健在外,其他的5位大师均已作古,好在今天,我们还能欣喜够看到,在当今的豫剧界,有越拉越多的豫剧名家和豫剧新人依然活跃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像虎美玲、牛淑贤、张宝英、张梅莹、柏青、苗文华等6大门派新掌门人,以及李树建、贾文龙、金不换、汪荃珍、李金枝、杨红霞等,老一代艺术家的有王善朴、关灵风、杨华瑞、刘忠河、贾庭聚等,他们或唱戏、或教学、或授徒、或钻研艺术成就,愤其一生,甘守清贫,正在沿着先辈大师们未走完的路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发展豫剧事业做默默无私奉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的强力兴办和不断发展壮大,又有越来越多的戏剧爱好者广泛参与其中,更是对豫剧事业的繁荣、传播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相信豫剧的明天回更加美好。

毫无疑问是常香玉为首。有的观众偏爱祥符调,总想把常香玉排在陈素真之后,可以理解。但这样排名又为偏爱豫西调的观众所不能接受。我是各种流派都喜欢,看问题也许会客观一点吧!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呢?是欣赏囗味使然。对于坤角,我喜欢各种流派,但老生行我不喜欢豫东老调。看京戏不喜欢李世济、张火丁、池小秋那样的发声方式。对京剧小生唱腔有点儿排斥。推己及人,很理解戏迷们偏爱一方。现就客观理性地罗列几条,以供参考。常、陈对豫剧改革贡献都很大,但常香玉更能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常派不仅把豫西调和豫东调糅合,还从多个兄弟剧种中汲取了很多养份。特别是河南曲剧,被借用得恰到好处。花木兰和红娘的唱腔融入曲剧元素后,使人物更鲜活,观众更爱看。陈素贞嗓子坏太早。我今年66岁了,别说舞台,电台存放的录音也没听到过陈素贞亮嗓,河南电台播出的宇宙锋,嗓子哑得很严重。如果古稀之人听到的全是嗓子坏了以后的录音,会对影响力大打折扣。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常派剧目花木兰流传甚广,全国老少都耳熟能详。如果再看看人民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是不是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呢?

如果从入戏行的时间讲,那陈素真肯定是最早的,出名也是最早的,如果说按入行的戏龄讲,非常香玉大师莫属,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常大师一生没有离开豫剧舞台,为豫剧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而陈大师在一生中却有一、二十年离开了豫剧舞台,二是声腔,做为戏剧演员没有好嗓子还唱的什么戏,包括各个剧种,对于戏剧观众来说主要还是听的多 看的少,看戏包括听戏,听戏却不包括看戏,三是思想境界,常大师捐飞机之举在中国戏剧界没人能比,四是对豫剧的影响和推广,陈与常相差巨大,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总上所述,常大师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几位大师,排在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按本人自己的看法,几位大师的排名应该是:常、马、崔、闫、陈。

泻药,这种问题我不知道是啥意思,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偶像,这是外力不可转移的。

现在观众喜欢听啥?真是唱腔优美,插浑打科,丑角戏更易被人接受,或者老是那几段老戏,还能说出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等理由。

看了看评论区,真是,98的老人家手机玩的贼溜,我等汗颜。不过作为98的您,你的评论恐怕不足为凭吧。

说实话,豫剧里,男的高手不多,论实力唐喜成和李斯忠是成就最高的,至于牛得草,主要是丑角。海连池是曲剧,再往后就要排李树建,王善朴。曲剧是任宏恩,胡希华。就到这里吧。

至于女中豪杰,说实话,这不是吹,不管那个角,你不到开封唱,那是差的多,就连马连良到开封,先是请了诸多人吃饭,才没折在开封,可见开封人耳朵有多刁。就像说书的不去马街。

过去第一个在开封唱响的是陈素真,然后是常香玉,小闺女闫立品。还有三鼎甲的司凤英。不过从诸多方面证据来看,陈素真是35年前成名,包括司凤英更早,常是36年后大红,诸多不说大家可能都知道。单说一件事,常在开封的成名作不是秦雪梅,而是西厢中的红娘,笔者有幸和早年间的老先生评价,豫西调的话,嗓门比较大,因为开始是武戏见长,而西厢是文戏,所以,开始虽然曲调和唱腔确实吸引人,但是从剧情到动作等等吧,缺乏应有的规整,甚至有很多老先生会在舞台下微微一笑(不知道你们知道这什么规矩?),后期常请人帮忙才稳住阵脚。直到巩县一个煤老板成立了闻香社才算是真正和陈开始打擂台。至于常求人的事,那就算了,这事咱是没听到。

直到解放后,政治的威力渐渐显现出来,陈完败,但在56年比赛还能和常平起平坐,足见陈的功力。甚至当年还有位亲戚在河南影剧院倒卖戏票,因为看不到陈素真,只能看别的,工资定的挺高,但是票价并不是最高。(可见黄牛的嗅觉和排名)。而河南在排名时是用的拼音排名,另外,据笔者所知,河南文化届常的徒弟最多,而陈差的多。所以有些东西,只要自己心中有数,不要非的计较这种无味的排名

豫剧大家,不甚了解排列名次,只是从小爱听花木兰,比较催人奋进的戏。穆桂英挂帅,五十三岁还管三军的唱词,慷慨激昂,精忠报国不分男女!

三上轿,那哀怨的唱腔,如同真事就在眼前,听得我鼻涕一把泪两行!从此我记住了崔兰田这位大师!

记得是六五年以后,朝阳沟响遍了城市乡村,正是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时候,不能说这部戏没有起作用!热血青年,唱着朝阳沟里的词:在农村干它一百年而奔赴农村。

杨兰春先生真是奇才啊!朝阳沟里的唱腔唱词真的是达到了颠峰!太美了!响遍了神卅大地。文革时期,除了唱红歌就是朝阳沟了,开大会时,会前放会后放。甚至于后来抓革命促生产时,也是播放朝阳沟。

朝阳沟剧组的演员每一个都是明星,都是经典!

我说不上哪个大师排行第几位,在我这里都是第一!

从长远的影响力上看,常香玉第一、马金凤第二,崔兰田第三,陈素真第四。不是老戏迷已经不知道陈素真了。马金凤现在还建在。不错从徒弟的影响力上看崔派应该第一,因为张宝英的影响力较大,其次是马派,学的人太多,第三是常派,挂名的太多,真正学好的一个也没有。

豫剧名家有哪些

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曾居住于:陕西、湖北、甘肃、河北,而后定居于:天津市。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崔兰田 (1926年-2003年04月05日),女,豫剧大师,生于山东省曹县。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阳市人,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 ,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豫剧三鼎甲之一 。

回族出过哪些名人?属于哪些地市

①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原藉是河北省沧州,后在上海开骨伤科诊所,教授武术,1962年的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里面有王老精彩的画面。②著名武术家常振芳先生,山东省冠县人。③著名武术家张文广,原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创立训练中的〈四千次作业法〉,河南省通许县人。④电影艺术家达式常、李黙然,⑤中国举重名将马文广,山东省曹县人,⑥中国举重名将李顺柱,江苏省南京人。⑦著名武术家马金标先生,山东省济南人。

回族,古今名人辈出,现不全面地列出一些,挂一漏百,基本资料及情况。欢迎补充。

一,古代。

清官海瑞,祖籍海南琼山。

航海家郑和,祖籍云南昆明。

明代重臣马文升,祖籍河南禹州。

二,现代。

白崇禧,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祖籍广西桂林。

马步芳,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祖籍甘肃临夏。

马本斋,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祖籍河北献县。

三,文艺家。

马三立,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人。

马连良,马派京剧创始人。北京人。

四,明星。

刘诗诗,演员,北京人。

蒋欣,演员,新疆乌鲁木齐人。

马思纯,演员,安徽蚌埠人。

陈建斌,演员,新疆乌鲁木齐人。

于伟和,演员,辽宁抚顺人。

蔡国庆,演员,北京人。

五,播音主持人。

撒贝宁,央视台,湖北武汉人。

海霞,央视台,河南郑州人。

回族出现过很多名人,这里与读者分享几位。

刘瑞方(1915—1996),天津市人,回族。1936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第2团营政治委员,宿县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四师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7军分区3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青海省西宁市军管会文教处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第二政治干部学校训练部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兼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政治学院特邀研究员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6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

刘世昌(1921—2010),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县人,回族。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8年春参加河北游击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曾任回民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代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回民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冀中反扫荡、粉碎冀中“五一”大扫荡、沧石路、清河、高纪庄突围、延安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区沈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辽吉军区沈北支队政治委员、辽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袁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满都户、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青年部部长、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空军学院政治委员等职,为空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贡献。
1964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2010年9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马思义 (1914—1967),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人,回族。1946年入党,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马思义青年时曾被马鸿逵部抓兵,1941年6月率部投奔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曾任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八路军三边独立团回民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直属留守兵团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定西军分区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平凉军分区副司令员,西海固工委书记,西海固专署第一副专员,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副州长,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7年8月13日逝世。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