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证什么时候发

访客12024-05-01 12:28:19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大名府成也因其“地理位置”,败也因其“地理位置”。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证什么时候发

大名府地处山东丘陵与太行山之间,是扼守黄河冲积平原与海河平原的咽喉要道;穿过大名府,北上直达北京,南下就是洛阳。在古代,扼守大名府,就是守卫王朝中枢的最重要的防线之一。

从春秋时期开始,大名府就开始凸显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当时,大名府隶属于卫国,被称为五鹿城。

一直到北宋,中国的都城大都在长安—洛阳—开封之间转换,大名府作为王朝中枢的北大门,其存在意义不可忽视。

北宋时期,宋仁宗更是在大名府建立陪都,史称“北京”。

建立陪都之后,大名府的人口暴增,一度达到百万规模,在当时世界上,大名府乃是不折不扣的“大都市”。欧阳修、寇准等名臣,都曾在这里任职;“穿越之子”王莽,就出生于大名府。

大名府如此重要,以至于在北宋之后的多次南下、北伐战中,都未能幸免。比如金军灭北宋、蒙古灭辽、太平天国北伐等等战役中,大名府都遭到攻击。

说到底,冷兵器作战的年代,大名府作为重要的关隘,进可攻退可守。进攻方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将其攻克,对于后勤补给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大名府的落寞,也因其地形的制约。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定都北京,大名成了北直隶下边的一个县。在大名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顺天府、保定府、真定府;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北京”,成了大名县,级别甚至连真定府都不如。

此时的大名府,真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尴尬”。

往北,离北京太远;往南,离南京更远。从南京到北京,有京杭大运河,直接绕过大名府,从山东穿过去,比绕道大名更近;而且,此时的大名县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更尴尬。

清朝初年,明朝的北直隶被独立出来,成为河北省。

顺治十六年,河北省再次更名为直隶省,大名府也迎来了最后的“高光时刻——直隶省巡抚驻地设置在大名府,即,河北省第一个省会。

可是,翻开地图仍不难发现,大名府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

大名府位于直隶省的最南端,与直隶省北部没有多少联系,与保定联系也不多。因为京城的影响,直隶省大部分地区都归京城直接管辖,大名府的存在感低之又低;而与大名府贴近的河南、山东等地,又不归直隶管辖。

不出所料,大名府在当了几十年省会之后,在雍正时期,还是被撤掉了。

自此,大名府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能光耀人前。

1898年,京汉铁路规划图出炉,这条从北京到汉口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将南北贯穿,为沿线所有的城市都注入新的活力。可是,如此重要的线路,偏偏没有路过大名府,而是路过了当时的一座微不足道的小城市——石家庄。

从此,直隶省多了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少了一座“北京”大名府。

再后来,大名府的地位一落再落,成了邯郸市下面的一个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鹿城、大名府,现如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大名县。

历史上,与大名府有同样命运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洛阳、开封、君士坦丁堡等等。

可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人说电视剧《水浒传》的播出,提高了大名府的知名度,真可谓是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水浒传》中的""大闹大名府""发生在北京大名府。有书君也是通过《水浒传》知道了大名府,下面来说说大名府的历史和现状。

先说说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

1、曾经辉煌有特色

大名府历史悠久,曾为国都、陪都。

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作为四大京城之一的大名府人口百万,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达到顶峰。宋真宗时作陪都,为了抗击辽兵,鼓舞士气,每当辽兵进犯,皇上就到大名督战。

因此大名城内给皇帝建了个行宫(据记载规模比开封的小,样式相同),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繁荣景象。当时的名气仅次于首都开封府。

大名府再次辉煌是在清朝入关之后。1658年,清朝将大名府设为直隶省会,曾一度成为直隶省的第一省会。但两年后迁都真定,再后来迁到保定,至此大名府辉煌不再。

现在随着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名县也被列入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名府随之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对大名府念念不忘是他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他还有丰富的文物,保留着历史建筑的传统格局的风貌。独特的城市特色也吸引着人们。

整个城市像龟身,城南门下有一暗沟通往外河,恰似龟首,令人惊叹。

大名府以立体空间的角度,构思了与其它城市不一样的龟形特色。十字大街中心像龟背,古城中间高,四周低,以中心向外围渐次降低。

城区街巷结构严谨,形状规整,街道对景,主次分明,构成棋盘式方格网状,上面的城楼、牌楼、衙署、书院、庙宇、古宅旧第、教堂等建筑就像井然有序的龟壳。

2、大名府的前世今生

大名府,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部。广义上的大名府不仅仅指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春秋时期属于卫国都城,是著名的""五鹿城""。唐德宗时改称大名府。北宋代替后周,又称大名府,到宋仁宗时期建陪都,是为北京大名府。

金朝时期把原来大名府称为大名府路,元朝时期称为大名路。大名府1401年时被改道的黄河整体淹没,沉积于4米河沙之下,对大名府感兴趣的人期待它有朝一日重现江湖。

后来明朝在大名府旧址上重建大名府,但此大名府已非彼大名府。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平,大名府名为京师大名府,因北京的辖区为直隶,又称直隶大名府。

侠义的大名府,主要指如今的大名县。在明朝大名府旧址附近,前身为大名府。名称开始于五代后汉,后来又叫大名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裁府并县,废大名府为大名县至今。从此中国不再有大名府。解放后的曾建大名市,现为县属邯郸专区(邯郸市)所辖。

3、历史悠久之地名称常变,区划也常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哪一处有名之地能永远长盛不衰。

比如距离大名不远的""开封"",曾是名副其实的""八朝古都"",至今成为四县城市。像这样有名又沦落,常常被风水轮流转厚此薄彼的地方不在少数。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地方有相同名称,在相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名称是常事,区划常变也属常事。大名县,地点在三省交界处,地名更迭频繁,区划也不断调整。

唐朝时大名府在魏州的辖区内,后变换为冀州,当地的百姓翼州人、魏州人之间来回变是常事。

人世间但凡经过繁华之后都会落幕,这是历史兴衰更替的必然现象。

再说历史上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1、战略要地会随政治中心的衰落而衰落

古往今来任何一座城市的兴衰都和所在地区,甚至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大名府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北宋的首都在开封,而幽云十六州却在外族手里,这就导致了边界线南移,大名府的战略地位瞬间提升。

北宋时期辽军经常南犯。当时大名府南面是黄河,如果大名府失守,开封就会不保,因此大名府是护卫都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北宋没有被辽夺走, 却被金攻灭。此时的大名府不再是军事重地。

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领兵灭元。收复了中原政权失去455年的幽云十六州全境。随着北方幽云十六州的收复,南北方分界线北移,大名府的战略地位完全下降。

因不再是军事战略重地,便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2、政治中心会因迁都被弃时过境迁薄弱而薄弱

大名府,曾经繁华一时,街上车水马龙,遍布小商小贩,人们生活与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情景相差无几。在当时,百万人口的城市绝对称得上是""国际大都市""。

清军入关以后,满人治理天下,设立大名府为直隶省会。但好景不长,直隶省很快又被清政府迁到了保定,大名府就又逐渐走向了衰落。

因不再是政治中心,大名府随之得不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变得薄弱而薄弱。

3、经济发达地区会伴随着交通的衰弱而衰弱

我国历史上南北交通运输主要靠大河运,正好运河从大名府穿过,历史上南北交通运输便利,商贾云集。

宋代的大名府东门就是运河,现在叫卫河。从历史及现实来看,哪个地方交通发达,哪个地方就会繁华;反之,会因为交通的衰弱而繁华不再。

大名府等一系列城市因大运河而兴,又因大运河衰弱而衰弱。

另外,清末修筑平汉铁路时,开封、安庆一线原计划经大名府、开封南下。但因为信迷信,袁世凯担心会给家乡河南项城招来灾祸,将平汉路西移,改道邯郸、安阳、郑州,直接导致了东路大名府、开封的衰弱。

因不再是交通要道,没有人来回奔走于此地而衰弱。

人、地的兴盛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也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历史悠久的大名府的顺势而升,随时而落是自然现象。

有书君觉得现在大名县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地吸引人们的关注,也算得上是对曾经辉煌的又一次回归。大名县续写着大名府新的历史发展篇章,不必再哀叹它自然变迁的命运。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关于大名的遭遇,静夜史只想说沦为县城已经相当不错,至少还是座城。而距离大名不远的“邺城”,南北朝时期名副其实的“东都”,自隋文帝的一把大火后,就一撸到底,永世不得翻身,至今沉寂在田间地头,连村子都算不上。

而包括大名府在内的诸多名城之所以沦落至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河北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名城名地简直不要太多,尤其是冀中南地区,区县分布极其密集,而这些区县随随便便一座县城,就是千年古县起步。大名作为河北省历史上的州府,有名是理所当然的,而沦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名城荟萃绝不是大名沦落的根本原因,古往今来任何一座城市的兴衰都和所在地区甚至全国的战略密不可分。

大名府的有名,是因为北宋。

自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世的中原政权就失去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基本屏障,包括后来的北宋。

宋太宗在两次伐辽失败后,彻底断绝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转而在燕云十六州以南的河北平原上构筑防线。具体表现为在太行山前大植柳林,迟滞辽国骑兵锋芒,东部则大量开凿运河,甚至人为改道黄河。

而除此之外,北宋在河北平原上还营建了河间、沧州、真定、邢州、大名等州府,作为军事重镇。而大名相比于其他州府,地理位置更靠近开封,是北宋在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鉴于此,1042年,在辽朝意图南侵的危急时刻,北宋宰相吕夷简提议在大名修建陪都,作为开封北部的屏障,大名由此成为北宋第五个都城,号北京大名府,后置大名府路,领北京、澶、怀、卫、德、滨、隶等州军,显赫一时。

但这一荣耀在1127年北宋灭亡后戛然而止了。由于南宋退居秦岭淮河以南,大名府成为金国国土,设大名府路。由于此时的大名地处金朝腹地,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因此地位逐渐下降。

远超建立后,推行行省制度,凸显“犬牙交错”,大名军事价值更加不值一提。不过大名作为中书省的一部分,开始了隶属河北省的历史。

但由于大名府靠近黄河,这使得大名不可避免要受到黄河的威胁,大名府城也在1401年被黄河淹没,大名府整体被彻底掩埋,今天的大名府是明朝在洪水后重新修建的。

大名府的回光返照,是1644年清朝入关后。1658年,清朝将大名设为直隶省会,但很快就在1660年迁到真定,再后来迁到保定,至此大名府的辉煌再降一级。

大名的沉寂,除了因军事战略价值的失去,更重要的是因为黄河的存在,使大名在被黄河冲刷了一次后,连基本的身家也失去了,这些身家就是大名府下辖的州县。

明朝建立,尤其是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河北省作为直隶省成为著名的京畿之地,而大名府作为直隶最南端的府,经过明清两朝的演变,逐渐形成东西距120里,南北距360里的局面。下辖一州十县,包括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大名府向南延伸越过黄河,使河北成为黄河沿岸省。

但这一局面在1949年建国后发生了改变,为了治理黄河及剿匪,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省之间设置了平原省,平原省由河北省南部,主要是大名道南部地区、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的西北部组成,下辖了6区56个县,管辖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历史上的大名府被彻底拆分。

而在1952年平原省撤销时,原来被划走的大名府地区却并未“回归”,作为和河南省的土地“置换”,河北省获得了原属河南省彰德府的涉县、武安市及临漳县,而原属大名府的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等地被划入河南省濮阳地区。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彻底夺走了大名府作为地区市的所有条件,剩余的大名县最终成为邯郸地区的一个县直到今天。

所以,大名府的没落,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注意题主所说的今天大名县,虽然也是历史上的一座有名府城,但已经不是北京大名府了,只是明朝大名府。

所谓北京大名府,是宋仁宗庆历二年所建陪都,史称“北京”,《水浒传》中所提到的北京大名府就是指这所陪都,当时人口达百余万,可谓国际大都市。可惜这座府城最终因为黄河改道,被淹没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

大名府广义上就不仅仅指北京大名府了,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座座城池被湮没在黄沙之中,又一座座城池在原地拔地而起。

那么,让我们共同来探探大名府的前世今生吧,为何最终成为一座名不经传的县城呢。

春秋时期,此地属于卫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此外,南方广州被称“五羊城”,都是“禄寿吉祥”之意;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唐德宗时改称大名府,此为大名府的由来。

五代时期,后唐时称兴唐府,后晋时称广晋府或天雄军,后汉、后周时称大名府。北宋代替后周,继续称大名府,直到宋仁宗时期建为陪都,被史称为北京大名府。之后,黄河改道被淹没。

金朝时期此地被称为大名府路,元朝时期称为大名路,明清时期任称为大名府,但此已不是北宋时期的大名府了。

清朝时期大名府属直隶省,曾一度为直隶省第一省会。民国时期,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大名府被降为县。

解放后,魏县曾一度被纳入大名县,大名县一直隶属邯郸专区,或者邯郸市管辖。并且于2019年5月5日大名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实现全面脱贫。

我们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一座又一座的雄城,不过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展中,很多雄城却未能长久保持住自己的辉煌,随着历史的变幻,它们纷纷被淘汰在了历史的车轮后面,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现如今辖属于河北邯郸市的大名县就是这样的一座没落雄城。

现在,大名只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小县城,整个县非常的贫穷,直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才勉强摆脱了贫困县的身份。

在看到现如今的大名时,可能很少会有人想象得到这个小县城名字背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历史。

大名府的辉煌

大名的辉煌源自于春秋时期,在春秋时期,它曾有过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五鹿城,是春秋卫国的重城。

在春秋之后,大名又先后变换了不少名字,一直到唐德宗年间,才初次拥有了大名府的名号。

在唐朝灭亡后,大名府的名号也发生了几次变化,一直到五代十国的后汉时期,才重新被改回了大名府的叫法。

那次改名之后,大名府的名字算是彻底确定了下来,接下来无论历史再如何变化,它都保存住了这个名字。

而在大名府的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当属北宋时期。

在北宋的时候,北宋的皇帝总共在他们的国土中设置了四座京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东京开封府,除了开封府之外,其他的三座京城分别是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

作为北宋的四大京城之一,大名府的繁荣是不言而喻的。

那时候,大名府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人,城市规模非常庞大。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这里面所说的繁荣、庞大是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的。

在那个时期,一座城市能拥有上百万人口,就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了,而现在,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到处都是,如果人口没有达到上千万级别的话,在现如今是称不上多么特别的。

如果把那个时候的大名府和现如今的一些城市比较的话,那么它其实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在它所存在的年代里,却很少有城市能比得过它。

大名的渐渐没落

在北宋之后,由于政治影响力的减少,大名府的辉煌慢慢消退。

在清朝灭亡之前,它一直都保留着自己的府级(地级市)行政级别,虽然不复北宋时期的辉煌,但在全国的大范围中,却也还算得上是一处有名的地界。

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大名府甚至当过一小段时间的直隶省(河北)省会。

不过在到了民国时期之后,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民国时期,大名被撤去了府级行政功能,自此之后从府沦落为了县。

除了1945年建过大名市之外,大名其余时间级别一直停留在县,至今没有得到提升过。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论武艺他在梁山中要第一号,这个人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为了打败史文恭,宋江派吴用来到北京大名府,假装算命先生将卢俊义骗上山。在当时,北京大名府的名气,也仅次于开封府,说到这,大伙肯定想知道,这个北京大名府,到底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答案就是——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

邯郸我们都知道,邯郸学步嘛,春秋战国时赵国的首都,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更换过城市的名称。可这个“大名”县的大名,还真是不够响亮。

我们去搜索一下一下大名县,显示的内容是,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有七十多万人,土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六百多个行政村,大名县经济发展较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城。

有没有搞错,当年那个大名鼎鼎的繁荣昌盛的大名府,竟然沦落成为了一个贫困县,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具体来看一下大名县的发展史。

大名府,在历史上,两次被定为首都(北宋陪都、卫国五鹿城),曾经繁华一时,街上车水马龙,小商小贩遍布,人们生活富足,和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场景相差无几,在当年,绝对称得上是“一线大都市”。

大名府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时期,当时辽国兵力强盛,北宋和大辽常年交锋,而攘外必先安内,赵匡胤处处防着手下的将领,搞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让军队的战斗力极度削弱,因此和大辽的交战中,始终处于下风。自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相让,中原地区就象失去了一道屏障,北方的游牧民族,想侵入中原就变得十分轻松。

宋太宗有心伐辽,但实力却不允许,两次伐辽失败后,眼看燕云十六州再难有回收之日,为了防御大辽的入侵,他只好在燕云十六州的边境布兵驻防,具体位置就在太行山脉上,当时的大名府,与沧州、河间、邢州皆被视为国土重镇,守护着北宋的心脏。

因为大名府更靠近北宋的首都开封,所以就被北宋当做防御的最后一道墙,如果大辽攻破了大名府,那就意味着北宋即将灭亡,因此大名府位置,在当时极其重要,所以北宋就在大名修建陪都,大名府就这样名声鹊起。

当时,北宋总共就建了四大京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府占其一,宋真宗还曾亲临大名府,征战大辽,当然也是无果,不过作为四京之一的北京,可以想象的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北宋没有被大辽吞下,却被大金灭亡。 北宋灭亡以后,大名府自然就落入金国的手里,鼎鼎大名的大名府,就更名为金国的大名府路。这时的大名府,因不再是军事重地,便渐渐失去了失去昔日的辉煌。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满人治理天下,设立大名府为直隶省会,为大名府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好景不长,直隶省很快又被清政府迁到了保定,大名府就又这样逐渐走向了衰落。

建国以后,因为治理黄河,以及剿匪的需要,政府设立了平原县,平原县分割了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交界之地,大名府的南部地区就划归平原县。

平原县撤销以后,大名府被划走的地区,变成河南地区的涉县、武安、临漳县,这次的划分调整,把大名府直接从一个地区级的市,降为一个小县城,一直延续至今。

大名府的兴衰,历程几转几回,从春秋时期到现在,依然屹立在那里,大名县虽然经济发展的缓慢,但作为一个历史名城,仍保留着非常多的历史古迹。如今的大名县,已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其长久的历史文化,值得大家前去观看。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