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归谁管,下过乡的知青现在都在做啥呢

访客02024-05-01 04:30:00

看守所归谁管

看守所由公安机关管辖。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看守所归谁管,下过乡的知青现在都在做啥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第二条 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 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

第九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须凭送押机关持有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改造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押解人犯临时寄押的证明文书。没有上述凭证,或者凭证的记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不予收押。

看守所属于公安局下面的监管场所,归公安局统管。看守所所长由公安局党委任命,其职级相当于公安局内设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看守所以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置,由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安全厅(局)根据需要,可以设置看守所。铁道、交通、林业、民航等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可以设置看守所。

看守所当然是归公安局管啊!看守所是车押和拘留有嫌疑的罪犯,还有酒驾的,还有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那些人,看守所也是社会管理的场所让那些有犯罪嫌疑的,有犯罪心理的人在里面进行教育对社会治安的稳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

看守所归公安管理。看守所一般羁押人员是违反治安处罚条例或者违反交通规则人员,这些人员一般违法犯罪的行为轻浅,多数属于劳动管教方面的。看守所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管理劳教所,是一种劳动教养式的管理方式,应有各地公安机关管理。

下过乡的知青现在都在做啥呢

我是75年3月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当年我17岁。和我一起到这个公社插队落户知青有32人;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知青。

我是78年8月招工进厂的。2015年退休的。老伴比我晚一年退休。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深圳经营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政府经济开发区工作。我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两个外生。儿女独立经营各自的小家庭、我老两口经营我们的小家庭、儿女不啃我们的老。

我每天是这么过的:早饭后,玩头条,中午几乎不是朋友请我喝点小酒,就是我朋友喝点小酒;午睡后,下午和牌友打点小牌、娱乐娱乐;晚上和老伴两人看共同喜欢的电视剧,十点钟正式就寝。一天就是这么轻轻松松,平平淡淡打发了!

下过乡的知青都是50后,已退体多年,老态龙钟的还能干啥?!身体尚可的游游山,玩玩水,体衰多病的宅在家里与病痛作斗争。本人下乡东北六年有余,如今颐养天年。退休十余载一直参于社区党务和志愿者服务,算是老有所为吧。剩下的时间是一机在手,爱不释手,昼夜与机不分手。浏览天下事,结交八方友,学写长文、短篇、诗词、对联,虽没啥文化,水平在地平线以下,可还是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这或许就是老有所乐吧。入头条一年半多了,与头条君们互动交流、互相支持、彼此鼓励,使我这个老知青受益匪浅,自觉文化修养的积淀赋予了当年知青这个词更多的文化内涵,使之逐渐厚重起来。这是我晚年生活不大不小的收获,乐哉,悠哉!

下乡的知青年龄最大是66届高中生,已经76岁了,老三届最小的也七十岁了。

还有70年代下乡的,也都60多岁了。退休了还能干什么?大部分在在家为儿孙服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老人生活状态。当然不是全部。

有的人结婚早,孙子孙女也上高中或大学了,他们不用为儿孙服务了。这部人可以游山玩水,逍遥自在。

也有的喜欢打麻将,万里长城永不到。也有的喜欢炒股,钱进钱出,玩的不亦乐乎,也玩的垂头丧气。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活法。没有好与不好,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好。

现在老知青们已不在为衣,食,住而担忧。也不再怕下岗失业,退休工资多与少也不必在乎了。

只要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赢家,就值得庆幸,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灰飞烟灭。如鸟儿已飞过,天空未留一丝痕迹。

我是69年4月下乡的知青,同车去的十五名知青,男7个,女8个,已知死亡男的4名,女的已死2名,都早已退休。人生苦短,我从20岁下乡在那批中最后一个出来工作,也是唯一安家在下乡所在队,退休后才回到老家城里。都70多岁还能干啥,等候上帝接你去吧!

下过乡的知青基本上是四零末,五零后。现在干什么的都有。

下乡时赶上第一次高考,能力强者考上大学的不少,现在事业有成很多。仍在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事业奔波奋斗着成为富人了。

再有就是一般能力者,回城务工,正常退休了,过着正常退休人的生活。

还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不在人世的也不少。

总之现在下过乡的知青什么情况的都有。什么人什么命,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现在只要是健在的下过乡的知靑,管好家庭,过好自己,热爱祖国,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好好的活着就很不错了。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思绪猛然间又回到了1975年5月13日那个轰轰烈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代,仿佛一下子又年轻了几十岁……

我们那一批“知青”属于山东枣庄煤矿工职工子弟,是一九七五年下乡的第一批“知青”。要问“如今都在什么?”我来告诉大家,当时我高中没有毕业,年龄最小,如今已经退休四年,其他大哥哥姐姐们也早已退休多年了。

说句心里话,这几年与过去的老“知青”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联系了。不过,我敢肯定的说:我们那一批“知青”,现在已经都当上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当然,也有因病离世的……

根据我的了解,我们那一批下乡的二十个“知青”,生活上也分三六九等,从回城以后有干的好的,最好的职务也就是正县级干部,退休后每月养老金约在七八千元左右,大部分像我一样干到企业中层正职退休,每月养老金四千多元,有个别的“乡友”因为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有的下岗了,养老保险都是自己缴纳的,退休后每月养老金也就是三千多元左右。

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也偶尔碰到了几个一起下乡的乡友,从过去聊到了现在,大家非常感慨,生活上总的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比较知足的,好在这几年都挺过来了。

我认为,下乡那几年劳动、生活上虽然苦了点,在“广阔天地没有大的作为,”但在农村那段时间确实磨练了意志,锻炼了人生。我并非是向小伙伴们灌输心灵的鸡汤,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奋勇向前!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