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三加证书属于哪批次的?三A吗?和本科的有什么区分?以后读的一样吗?考上费用怎样?大概是多少

访客32024-05-01 23:41:16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

年代不同,评判标准各异。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三加证书属于哪批次的?三A吗?和本科的有什么区分?以后读的一样吗?考上费用怎样?大概是多少

千万别拿过去人水平与现在人认知相提并论,那样不公平、也不客观真实。

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放在当时,应该是佼佼者、弄潮儿、社会顶梁柱,改革开放的先行体验者、主力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当是各个年代的总体要求。

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学的都是当时社会上用得着的知识与技能,没得书山题海、电脑游戏。吃得了天天咸菜苦,跑得动风雨交加每天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泥泞山坡路,干得了脏累苦农活,进得去机器轰鸣嘈杂工厂车间、矿山码头人群丛。一迈出校门,就踏入社会,干不了也要干,不会干学着干,大人社会生活逼着干,没有失业躺平一说(特指农村)。

那时受国家经济财力限制,大中专院校场馆少,招生名额更少。通常一所二三百人的毕业班考生,能被录取上大学的就那么三五个,甚至一个没有(人们通常叫法:喝白开水),是社会这座大熔炉锤炼了他们的钢筋铁骨、坚韧意志,镌刻了他们意气风发的奋斗足迹。

人之知识、能力水平,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磨炼,才能逐步丰满提高,人们常说的文凭不高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就是这个意思。与时俱进,聪明才华得以充分发挥。满肚子的空头理论不与实践相结合,犹如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白搭、废才一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从高中毕业生这块来讲,在社会上还算得上知识分子,尤其是参军当兵,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许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直接代理或者做了民办教师,教小学,教初中,那时候的高中实行全日制十年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尽管那时候提倡给孩子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就是那么牛,这也是历史特殊时期一种特殊情况和必然结果,只是后来这些民办教师大多数都转正了,另外有部分高中毕业生通过招工的形式进了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做了高管,只有很少部分生活的很普通。要说这些人的水平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现象,论能力比不上老三届,论成绩不如初中专的中技中专生,论所学知识没有现在的丰富,所幸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现在的大学生相差无几,神一般的存在的一种群体。

虽然没有受到邀请,但我也愿意说几句。

八十年代的高中普及率没有现在高,那时的高中毕业生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在农村即使考不大学中专,搞对象时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如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就掌握的知识面来说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在天津,没有所谓的“小中专”,只有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才能上中专。,八四年以前高中是两年制。我是八三年毕业的,考上中专没去,复读一年即八四年踩线考上一所普通大学,觉得很幸运,因为有个河北省考生比我多了五、六十分,大学和我同班,我们两个的家乡相距仅十多公里。

在八十年代初,我们这里“商品粮”户口的高中毕业生是包分配的,而且单位都不错,有的去了公检法,有的去了工商税务,有的去了医院、邮局等等。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国有银行,那时仅四十余人,就有六个是我的高中同学,其中一个还当了科长。我报到的第一天领了当月的工资120元。顺便看了一下工资表,我那六个高中同学虽然学历比我低,但工资不比我少,因为他们工龄比我长,当时心里有点儿不好受,感觉自己亏了,还不如那年考上中专就走了,可以早上几年班,即早挣几年钱。

一段时期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造成人才断代青黄不接。改革开放急需人才。由于当时教育资源缺乏,造成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生稀缺。

那时候,孩子遍地都是,各地小学人满为患,小学升初中刷下来一大批学生,初中升高中又刷下来一大批学生。真正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就更少了。

当时有个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出现了重理轻文的现象。极少数大中专毕业生早已被大中城市企业抢走,供不应求。

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机会多多,责任多多。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这部分人的肩上。

当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人才优先从高中毕业生中通过考试录取录用。所以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生大多都进入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如今,这些人当中,大多当上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成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还有极少一部分人做了大老板,生意做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

有的,当了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总之生活过得都不错。这些人不管干啥都踏踏实实地干。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不负韶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贡献。

我是八五年高中毕业的,那时候的高中不好考,我们镇上的初中一年也就考上十几个人。那时候,初中中专包分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一些考上中专了,有一些考上了高中。

那时候的高中生是比较少的,学习成绩也扎实,很受到大家的尊敬。那时候讲究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招工进厂,或者考技校。农村户口的学生只能走考学这一条路。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低,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很多农村的学生大都选择复读,有的甚至八年抗战。他们知道: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就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我们县里,由于普遍缺老师,八五年的时候县里公开招民办教师,有些同学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时候民师的工资很低,一个月才八十多元,可是有转正的机会,只要坚持下来,一般都转了正式教师。由于他们在高中学得功课扎实,教学水平也很不错。比起从前的民办教师强多了。

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水平怎么样?作为过来人给年轻普及一下那段教育历史。

先看一组数据,历年高考的升学情况。我是1989年毕业的,我们那年已经没有高考前的预考了,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高考。所以当年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最多266万,这还包括至少几十万复读生。你要知道对应的同龄人是1971年,大概有2800万。所以上高中比例占同年龄段人口不足10%。而越往前,高中生的比例越低,那种说当时高中容易考的不是无知就是瞎说。

再看实际感受,我作为农村孩子出身,因为以前农民是主流更有代表性。农村不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毕业就缀学了,然后小升初不到40%的孩子进入初中。初中升高中,除了个别优秀学生上中专外(记得一个县100人左右),大概有20%能上高中。当然城里的升学率会高很多,但全国总比例是不到10%的同龄人能高中毕业。

了以上情况介绍,你们大概知道那时上高中有多不易,按比例计算,估计现在都能考二本及以上吧。

然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时的教育水平较低,学生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达不到现在高中生水平。但由于当时人才的稀缺性,以及他们具有较高智商,所以当年的高中毕业生大都生活得还不错。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

三加证书属于哪批次的?三A吗?和本科的有什么区分?以后读的一样吗?考上费用怎样?大概是多少

三加证书是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属于中职生的高考。报考对象为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志愿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

1.3+证书可以升学公办本科、公办专科、民办专科。 没有批次分别,也可以说是2A、3A、3B都可以考。

2.3A批次就是现在的公办专科,与本科有一定差别。

3.3+证书考上大学后,与普高考生上大学的待没有差别。

4.一般专业,公办院校收费5000~7000/学年.民办院校收费12000~18000/学年,特殊专业学费会比普通专业更高一点。

2019年广东地区3+证书情况如上,求点赞~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