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很虐的言情小说可以推荐,“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

访客32024-03-02 05:36:56

有哪些很虐的言情小说可以推荐

《裂锦》《东宫》《迷雾围城》《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海上繁花》《废后将军》《一夜一日一月一年一世》 《爱情的开关》 《挽香月》、《春花厌》《七夜雪》 《山月不知心底事》、《我在回忆里等你》、《原来你还在这里》、《许我向你看》《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年一品温如言》、《憾生》、《殇璃》、《绝色倾城》、《绊橙》、《婆婆来了》、《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缠绵致死》、《北京故事》、《奴儿七七》、《王爷要休妃》、《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心有不甘》、《隔云相望》、《心坟》 、《呼啸山庄》、《逃之夭夭》、《我的温柔暴君》、《夏至未至》、《当时已惘然》、《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掌中之物》、《云起》、《鹤唳华亭》、《美人殇》、《祸国》、《香寒》、《怕误倾城》、《良师如此多娇》、《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一斛珠》、《心有不甘》

有哪些很虐的言情小说可以推荐,“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

《深宫离凰曲》女主是一只凰鸟,为了报恩男主来到人间,男主是帝王,自古帝王便多情,但多情亦无情……女主不谙世事,她不知道该怎么报恩,只好尽力满足男主的一切条件……

透剧情了……(小声逼逼)

这本小说我没有看完,只看了开头和结尾,并不是不好看,只是我是甜文主义,看不得虐的。

(๑•ั็ω•็ั๑)

《?》好像没有了……


桐华的《半暖时光》。

这部小说虐的我不要不要的

女主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家里条件实在一般,高考那年,志愿被第一男主角给顶替了,之后女主角父亲,为女儿志愿奔波于教育局,要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回家途中,被男二不小心给撞死了。

女主的母亲难以从丈夫车祸的打击中走出,自此醉生梦死,沉湎于赌博,并将这种“仇恨”无意中转嫁到颜晓晨身上。

进入大学之后,跟男一相爱(这里女主不知道男一顶替了她的志愿),确得不到男一母亲的认可,男一为了女主跟家庭决裂,从小职员做起,后来女主得知男一顶替她的志愿消息,离开了男一。

这时,女主已经怀孕了,男二表示可以当接盘侠,只要女主跟她在一起。

后来又得知,男二撞死父亲的消息,又离开了男二,之后,孩子也打掉了。

女主一个人在职场打拼,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不过在这期间,和上司高到了一起,不过这上司已经结婚了,上司台湾人,老婆孩子在台湾,女主是知道的,后面分开了。

后来,女主和男一好像还是和好了。

当时这不小说,看的我,真想寄刀片。

还有一部《人生长恨水东流》,也虐的不要不要的,喜欢这种故事的,一定要去看看。

我前几年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虐的小说,但现在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受不了虐的,就比较喜欢看宠文,以下是我曾经看过的虐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

这个是很早之前我看过的一个虐文,特别是它开头的倒叙以及快结尾处,每一次看都会哭一次,而这个作者的文笔也很好,很多大场面的磅礴气势也描写的很好,文笔不小白,也不会让人觉得单调。文章简介看下图。

《非我倾城,王爷要休妃》

这本与上文是同一个作者,依旧是不错的文笔,剧情也不错,但在我看来比上面的那个要少了点味道,可能是个人喜好的不同吧。这两本书都特别长,很多人会坚持不到结尾,中间弃文,但相信我,真的很好看。

《东宫》

这本可以说是虐文的鼻祖了吧,在其他的帖子上,推荐的人也很多,我看了好多遍,尤其是那句“原来那只狐狸,一直没等到他要等的那位姑娘”真的是看一遍哭一遍,听说电视剧快上映了,劝告大家,在看电视剧之前先看完小说。

《废后将军》

这个文很短,也很虐,但我感觉它这个文章就是为了虐而虐,没有什么情感在里面,剧情虽然也不不错,但终究是欠缺了一点纠结缠绵,男主从头渣到尾,介意者勿看,我感觉这个作者就是通过男主对女主的各种渣,达到虐的目的。

《木玉成约》

这个小说很有古风的味道,其中出现的诗句也是十分的有感觉了,结局是好的,男主想起了女主,两个人开心的生活在了一起,但过程还是赚足了我的眼泪的。

《九州华胥引》 电视剧的剧情不错,就是服装太花哨,容易出戏。

《青楼季九儿》很经典的一个虐文了,值得一看。

《绾青丝》虽然男主不是云峥,但他死的时候真的好惨,从他死后我就弃文了

《宛妃传》因为这本书我爱上了虐文,但它的背景是顺治年代,女主与董鄂妃争宠,过程写的很好,可惜结尾是悲剧,推荐指数,五颗星。

《上古》男主白玦是我看过最让人心疼的了,那句“上古,我是白玦”更是让我追了好久

《香蜜沉沉烬如霜》这就不用多介绍了吧,最近很火的一部剧,但小说读起来别有一番虐恋的滋味

《十年一品温如言》

经典呀经典啊!!!!!!!强推

《仙侠奇缘花千骨》

《犹记惊鸿照影》

《残音》 《美人劫》 《芊泽花》 《白发皇妃》

希望你们喜欢

喜欢请点赞,在下面留言,可以私信你们发全部小说的TXT格式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古代无数寒门士子人心心念念的梦想。科举制自隋朝开创后,无疑是封建王朝最伟大的政治发明。在科举制之前,朝廷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来的呢?除了父业子承外,举孝廉也是一种渠道。

然而,“举孝廉,父别居”;“举孝廉,浊如泥”等俗语,也说明察举制并不能让人才流入朝廷。自隋文帝一统天下后,他为吸引天下读书人来为朝廷效力,发明了通过考试就能做官的方式,名为科举制唐代,科举制的运行制度愈加完备,“学而优则仕”成为人们共识。自此虽然历朝历代政权更迭,但科举制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往往被古人被视为一件大事,稍微富裕一些的农民家庭常会为孩子雇一名塾师来授课,以期一朝光耀祖宗门楣。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父亲考试考不上,儿子接着考,儿子考不上,孙子接着考。明代清官海瑞就是父亲一直考,直到海瑞考中后才罢休的。

科举制一共分为四级。从易到难层层筛选,在全国范围内优中选优,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第一级是院试。

由各省学政主持,考场一般设置在各地县府。参加者名为童生(儒生),三年之内可考两次,考中者名为秀才(生员)。

考中秀才后一般来说虽不能为官也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比如说免税、免徭役、见官免跪拜、犯事不用刑等。

这其实已经是了不得了,因为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目不识丁,听见衙门里的“威武”都会唬得连忙下跪。秀才在乡镇里也算数的上名的人尖儿了。

第二级是乡试(秋闱)。

皇帝会特派官员来负责乡试,考场设在京城和各省省会。参加者为秀才(生员),通过考试后就被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是有做官的资格的,如范进中举后,那些报喜的随从,都一个劲儿的喊“举人老爷”,一向看不起他的老岳父,也一个劲儿的夸自家女婿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这说明举人真的已经十分难得了,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举人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举人一般在地方上任职,偶尔有递补的机会会升任到县里。在今天可能相当于县委书记。

第三级是会试(春闱)。

皇帝派钦差大臣来负责会试。考场设在京城。参加者都是举人。通过考试后,称“贡士”。考试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级是殿试。

主考人是皇帝,考场设在皇宫。参加者为贡士。

在会试同年四月开始殿试。到这一阶段,基本上也是全国各个省份拔尖的人才互相摩擦了,毕竟实力不行的早就被筛下去了。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所有及第的人都可以直接授官,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会从这些人中选人入翰林院,作为未来内阁大臣的候选人。

一般来说,进士外出做官最低是地方县里,而地方县里也是举人要花十几年的时光才能爬上来的。在当地知府做一知州,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有才华的人再升任布政使或巡抚,这便是省级官员了。还有一些人会进入六部,甚至会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这一切,进士出身只是最低要求,想要升官毕竟还得能力加持。

结语

而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微薄,甚至还买不起房子。范进中举后都有人送四进的房子,面积大又宽敞还有仆从。而研究生呢?研究生毕业后能有“举人”的待遇吗?

不久之前,中传研究生跳楼的新闻在我耳边默默回响。总之,古代能中举人,做官也罢、继续考也罢,都能活得很好。而今天,研究生的学历贬值速度超乎想象,所以说,今天的研究生也根本无法和古代举人相比。

进士的英语是doctor,这个doctor不是医生的意思,而是博士的意思。

也就是说,老外认为,从学历的层面来讲,进士是相当于博士的。然而,老外并不懂咱们古代的科举,从科举制度来讲,就是博士研究生要考个举人也很难!

例如,拥有36个博士学位的胡适,在国学的造诣上远不及秀才出身的王国维,如果他两人参加乡试,胡适显然不是王国维的对手。

科举考试和今天的学历考试是两码事,科举考试包括学历但又不限于学历,还囊括了公务员考试、高级公务员选拔考试的范畴。学历只是科举的一部分,科举最重要的是作用就是享受特权,甚至直接当官,起点至少副处级(八品),故而科举被称之功名。科举给他们带来的就是功绩和名声。影视剧中经常有中了状元,就成为宰相的乘龙快婿的桥段。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要想进一步了解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我们先来看看秀才和举人享受的待遇。前边说了,在古代考上秀才就能享受特权了,秀才也分等级。一等秀才是廪膳生员,简称廪生,明清时期他们不仅能吃皇粮还能拿工资。一月粮食六斗,一年白银四两,粮食不多,钱也不多,还总比没有强,而且秀才们还享受不用交税,不用服役,免于受刑(刑不上大夫嘛!),不穿布衣(穿士大夫的衣服),可以用婢(雇佣仆人),见官不跪等诸多特权。秀才是介于官与民之间,他们往往成为地方的乡绅,德高望重,主持村社重大事务。

秀才是生员,见官不跪,但他只能自称学生,而举人就比秀才厉害多了。国家不仅让他享受秀才所有待遇,还进一步增多,连你的衣冠也给包了,有的直接发衣服,有的折现,以及宣传个人的费用。光宣传个人的费用每年都有20两银子,主要用于在家乡竖旗、制匾、建牌坊,来证明自己高贵的身份。我们最熟悉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典型。范进这个秀才中举后,就被人尊称为老爷,在古代民众总是尊称官员为老爷,比较典型的一句话就是青天大老爷!成为举人后,就正式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了,乡绅、官员会主动接纳他,举人也是可当官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举人都可以当官的,清朝前期,举人不少能当官,但需要挑拣,并且还分出了三六九等。好的可以当知州也可能是散州的知州,一般当知县,差的当通判,还有教职的。教职并不是老师,而是负责教育的官员,通常称之为教教谕、训导之类的,大概类似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或一个县重点学校的校长之类的。到了后期就越来越难,不过依然举人为官之路依然没被堵死,但较之前少了。比较典型的是清朝前期出身举人重臣的就有收复台湾的姚启圣、平定苗疆的鄂文端尔泰、平定大小金川的阿文成桂,以及闻名遐迩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从这点看来,举人跟今天的博士研究生非常相似,甚至直接说举人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也是说得过去的。举人当官,讲究的是挑选,从考试成绩、年龄、健康、能力上进行考察,然后“分配工作”。只不过,现在的博士毕业生很少分配工作了,但您也不要忘了。现在很多单位引进人才,只要是名校博士,各方面又比较优秀的,又通过选拔的,直接任命为副处级。还有博士生在参加评职称、考证、尤其是当兵上也享受很好待遇。博士生当兵,最差也是上尉军衔,好一点就是少校军衔。

研究生能考上吗?

举人考试对于当时人而言非常难的,其难度高于注会、一建、软考、司考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年才考一回,而且录取率极低。这研究生也要看是什么研究生的,如果是硕士研究生,那录取率会远远高于举人的录取率。就是博士研究生的录取率,也没办法和举人的录取率所抗衡。比如乾隆九年就规定,大省的录取率为1.25%,中省的录取率是1.67%,小省的录取率2%,这样的比率能考个举人简直是太难了。

如果博士研究生穿越到古代,和秀才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时,博士生也未必就是那些秀才们的对手,要考上同样很难。倘若回到古代,系统地参加私塾学校的话,那么根据文科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也未必不能中个举人。博士研究生能不能考中举人,这就需要看这名博士研究生喜欢不喜欢国学,努力不努力,倘若做到这么一点,博士研究生穿越的话,考上中举的可能性也是蛮大的。

总之,举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学历,假如真能穿越的话,博士研究生考上古代的举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考试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童子试和正试,其中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通过童子试考试过关的才可以参加正试,正试包括乡试、会试、殿试。地方可以举办童生试、乡试,中央举办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一、童生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由中央派来的学政官员主持的院试,院试考试合格的学生叫做“生员" ,民间老百姓一般叫做"秀才"。考到这里,你就有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了;

二、乡试又称乡闱,即省级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合格者才叫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三、会试,在春天考,所以也叫“春闹" ,即部级考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合格者叫进士;会试再考中的学生叫"贡生" ,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清朝112科进士,总共是26846人,平均一年有100人左右。中国人口四万万,每年才一百个进士,可见考试之难。

四、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内阁负责拟定题目,殿试的前十名由大臣判定完试卷后选出来,然后给皇上看,皇上负责给前十名排顺序。殿试前十名中,前三名为一甲,第一名是“状元" ,如果乡试和会试都是第一的话就叫"连中三元"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凤毛麟角,想要连中三元可以说是难于登天。第二名是"榜眼" ,第三名是"探花" ,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由上可见,在古代每个省每三年才会产生100名左右的举人,每年平均才30多名,也就是说能成为举人的,成绩最低得是全省前30名,这样的成绩无论在哪个省份,考上清华、北大应该没有问题,还很可能是本硕博连读。但现在每年新产生70万名研究生,每个省平均产生2.5万名,所以现在的研究生要想考上古代的举人,难之有难!!!

小时候,每次和父亲路过一个村庄,他都会停止说笑,告诉我这里100多年前出了一个举人,姓吴,这个村叫“举人湾”,周围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时过百年,人们经过这里时,仍然会放慢脚步,心里仍有敬意,可见举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下面是一个清代科举制度结构图。可以看出,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而真正决定读书人命运的是乡试。因为乡试过关就是中了举人,具备了做官资格,命运随即发生重大逆转,难怪《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了举人后喜欢得发了疯。

一、举人和研究生哪个更难考上?

举人好考吗?想想孔乙己,考了一辈子,别说举人,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再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50多岁时还在考秀才,主考官周进看他苍颜白发,衣衫褴褛,想到自己也是50多岁时才中的功名,心生怜悯之心,于是给他点了个秀才。很多大文人像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不能说肚子里没有墨水吧,也都是考了大半辈子还与功名无缘,只得愤而著书。

举人太难考了。在明清两个朝代,录取举人名额由中央按各省人口数配给指标,每省最多不超过100名,全国录取总人数仅为1000至1200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要在现行高考中排名全省前100名才有机会!如果是全国统一录取,意味着高考成绩全国排名1200之前才能中举!所以,如果某地中了一个举人,当地会像过节一样开心、荣耀,连地方官都会觉得有面子,跟着沾光!

而现在考研究生,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了。2019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大约260万人,录取人数大约65万,录取率为25%。拿博士生来说,2019年我国各高校招收博士105169名。从数据上来看,过去考个举人的难度要远超现在考博士研究生。

二、举人和研究生的社会影响力哪个大?

过去别说中举人,就是中个秀才,就有了很多特权,可以免交税赋,见着官不下跪,如果吃官司还要先报请上面同意,而且不能用刑。要是中了举人,更是瞬间成为响当当的人物,名闻遐迩,轰动乡里。举人已经贵为官老爷,身份和地位同普通人有天壤之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这种强烈反差。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本来是个乡村教书先生,穷屌丝一个,谁见谁欺,连老丈人都对他非打即骂。一朝中举,县里最大的土豪亲自来拜望,大把送银子,还把自己黄金地段的一套房子送给他。这一切变化都在中举喜报送到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中举不但让范进疯了,让当地各色人等都变得颠狂,可见中举人的影响力多么强撼!

而现在别说硕士,就连考上博士,除了亲朋好友间庆贺外,其余人等波澜不惊,因为司空见惯。

三、举人和研究生的就业幸福感哪个大?

过去如果中了举人,可以直接补缺县令,最差也可以等待补位,并且还有进一步参加会试殿试的机会,前途无量啊,谁敢小觑?就算是举人运气差点,等不来官位,他也成为地方名流,与上层社会勾连一起,大把敛财发家的机会,很快会成为地方豪强。

当年我老家那位吴举人,听上辈人讲,有良田千亩,豪宅百间,妻妾成群,称势当地几十年。

如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自谋生路,其中不乏国家栋梁之材,不乏行业精英,他们能凭一己之长,为国效力,其就业自主程度和方式,当然远超过去的举人。

将“举人”和“研究生”拿来对比,其实就是脑洞大开。说实话,聊这类话题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您觉得有点趣味儿就好。

如今社会看重学历,实际上古人也是有学历之说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书生寒窗十年去参加科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高中,能够成功入仕,有份好工作。

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扇门,成了秀才就说明你已经真正走上了科举之路。在成为秀才之前还有两轮考试,最初开始学习的时候,称作生童,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小学生,生童平时学习四书五经,等学的差不多了就参加“小升初考试”也就是县试和府试,考中了之后就成了童生,相当于如今的初中生。童生 继续学习,学成之后参加院试,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中考,中考之后考上“高中”才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秀才,也就是如今的高中生。

古代经常称呼秀才为穷酸秀才,让我们都觉得秀才没本事,但其实能成为秀才也是经过了精心选拔的。成了“高中生”的秀才,在古代也不在少数,但是秀才并不能做官,要想入仕还得继续考,就像现在高中生也是一大堆,要想有出路就得考大学。

各地的秀才都要到各省城参加乡试,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高考”,一般在秋季举行,考过了便是举人,举人第一名被称作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乡试三年举办一次,倒是更像如今的高考,“高中生们”苦学三年,就是为了参加这一次“高考”成为举人。但是古代成为举人要比如今考大学难得多,古代乡试,每次全国只录取一千多个举人,每个省的指标名额都不同,要考上举人是很难的,成为解元就更难了。

以上这些只是将古代科举和如今的升学制度放在一起来说的,实际上古代的科举制度要比如今的升学制度难得多,古人的文化也要比今人高的多。仅从秀才来说,古人能考上秀才的大多都已经到了加冠的年纪,十几岁变成为秀才的还是极少数,而如今的高中生数不胜数。而且古代院食的通过率也并不高,大县15人,中县10人,小县5人,这个比例与如今的高中生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能够通过乡试的几乎也是千里挑一,只有2%的通过率,也就是说一万人里只有200人能成为举人。举人的学历相当于如今的本科大学生,但是其文化程度要比如今的大学生高的多,古代的科举是纵向考察,如今的学生是横向发展,涉及的知识更多更杂,就是如今的研究生遇见古代的举人,也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