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定远县高中毕业证图片,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访客72024-04-08 06:21:13

从业资格证年审去哪

审核驾驶从业资格证的属于交通局。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不知道我说的能帮助到你吗。

《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是到当地运输管理部门办理年审。全国通用,有效期为六年,不需要年审,六年期満后直接换证。

2008年定远县高中毕业证图片,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的简称。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是通过交通部门道路运输有关知识、技能考试合格后核发的一种证件。也是一种通过职业驾驶等活动而获取报酬的一种资质。

根据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统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

答:从业资格证有效期六年,除了两客一危从业资格证需要年审以外,其它从业资格证到期换证就可以了。两客一危从业资格证指的是:班车客运从业资格证,旅游客运从业资格证和危险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两客一危从业资格证在车辆年审的同时一并审验。两客一危是道路运输中的高危行业,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朱元璋确实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对于手下的大臣,特别是贪官污吏,剥皮充草等酷刑从不手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要说朱元璋杀害杀掉30个功臣,只留下4个,纯属清朝故意妖魔化的。

朱元璋真的曾“炮轰功臣楼”吗?

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很多的开国功臣,但是最后得到封赏的大致有34个,其中有六个人封为国公,其他大将封为侯爵。

后世记载,甚至是小说里,这些功臣被朱元璋杀掉了足足有30个,甚至还出现了“炮轰功臣楼”这样的说法,荒唐可笑。

因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常年征战,伤势过重而死。

朱元璋杀掉的开国功臣都是怎么死的?

明朝牵连开国功臣的两起最大的案件,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

虽然明朝的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家里面有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但是因为这两起案件是谋反案,不在免死之列,很多开国功臣受到牵连而死。

但是要说只剩下四个开国功臣,实在是太夸张了,徐达、刘伯温、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等人都是在明朝建立以后病死的。

朱元璋贫困时在凤阳老家,遭到吝啬对待的地主刘德,都能够得到朱元璋得赏赐,对于没有威胁的、听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实在没有必要一心铲除。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朱元璋大怒:谁把我黑的这么惨!

首先,陪朕打天下的是24个人,不是34个人,人称“淮西二十四将”

朕当年在发小汤和的介绍下,加入濠州郭子兴的部队,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做老婆。朕原本一心为郭子兴效力,无奈老郭气量狭窄,和其他人争权夺利,朕见他没有远大志向,干脆把700多名将士都留下,自己带了24个人出去单干,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

《明史纪事本末》明确记载了这24人名单:

时彭、赵御下无道,太祖乃以七百人属他将, 而独与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明史纪事本末》

这24个人大多是淮西人,都是朕的老乡,他们对朕忠心耿耿,我们艰苦创业,终于建立大明,他们都是朕的开国功臣。

其次,朕虽然杀了不少功臣,但这24将中只有7名被朕所杀。

朕给你们数一下,看看24人的最终结局。

1,善终11人

徐达(54岁病逝,别相信吃蒸鹅的故事,鬼才信)、汤和(70岁年老病逝)、吴良(58岁病逝)、吴桢(吴良之弟,病逝)、陈德(病逝)、顾时(45岁病逝)、郭兴(54岁病逝)、胡海(不叫胡大海,又名胡海洋)、张龙(年老病逝)、张赫(66岁病逝)、华云龙(42岁病逝)。

2,战死2人

花云(战死)、耿再成(战死),他们都是好样的,朕怀念他们!

3,被朕杀死7人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唐胜宗(坐胡惟庸案被杀)、陆仲亨(坐胡惟庸案被杀)、郑遇春(不是常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周德兴(受儿子牵连被诛)、陈桓(坐蓝玉案被杀)、谢成(坐蓝玉案被杀)。

这些人可都是胡惟庸或蓝玉一党,死的不冤!

4,卒年不详2人

周铨、李新材,没有证明是朕杀的,不能乱扣帽子吧?!

5,死的比朕还晚2人

耿炳文、郭英,他们够忠心,朕也够意思,他们的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朕背锅吧?!


各位看官,证据在上,求求你们不要再黑朕了!谁造谣说朕杀死30个功臣?!还有那些说朕动不动一言不合,就杀大臣、杀和尚、杀宫女、杀老农、杀百姓的人,请你们停止对朕的诽谤!不然朕晚上找你们,把你们带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34人,杀掉30个,还剩下4个是谁?

题主这34人,应该是指朱元璋论功行赏的6公爵,28侯爵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28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兴

韩国公李善长,在七十七岁时,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后问责,除了两个孙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并处死

魏国公徐达,他的死处在争议,《明史》记载病死,《翦胜野闻》记载是徐达病重,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吃完就死了。就算野史说的是真的,个人认为,也不算朱元璋杀的,毕竟那时候的医学,还没有达到特定食物的高度

郑国公常茂,这货就是传说的命好,常遇春死的太早,让他得了好处,没什么能力,后来被朱元璋罢黜,让他弟弟做了郑国公,罢黜后四年去世,估计是被自己傻死的

曹国公李文忠,1384年,46岁时病逝

宋国公冯胜,这货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好几次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赐死

魏国公邓愈,1377年,40岁时病逝

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

这34个人,去世,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发,以及1390年追责

唐胜宗、陆仲亨、顾时、郑遇春、费聚、朱亮祖、赵庸、黄彬,这八个人是胡惟庸案牵扯到的,分别在案发时以及追责时被赐死

胡美、傅友德,两位是随便找理由弄死的

周德兴、廖永忠、耿炳文,三位都是自己作死,僭越礼制死的

其他的大都是病死或寿终正寝

有意思的,34个都是武将,却只有曹良臣一个战死

所以并不存在杀掉30个,加徐达16个,这也不少了

当然,后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较严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其他人也都战战兢兢,除了汤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题目本身存在争议,笔者所了解的是最初陪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在这些开国功臣里,被他杀掉的只有7人,有4人为国捐躯,而善终的达到13人。能够善终的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善终者: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李新材、张赫,耿炳文。

若是要找出四个安享晚年的,一定是这四位了:汤和、耿炳文、郭英、沐英。同为开国功臣,凭什么就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呢?

汤和:汤和可以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一生战绩显赫,却能够欣然接受朱元璋的封爵。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不争不抢随遇而安。待到年事已高他请求就告老还乡,交出兵权。

告老还乡以后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政治上有关的事情,安享晚年。对圣上的地位而言,没有任何的威胁。对于这样的人,朱元璋自然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在他死后还给予封赏。

耿炳文:耿炳文与汤和一般,在军事上身经百战,战功显赫。这样一个战功显赫的人,却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朱元璋身上,自己为人非常低调。会拍马屁,哪一个圣上不喜欢这样的人?(朱棣时期被迫自杀)

再者耿炳文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可圈可点。朱元璋还需要他,想把他留着为明朝继续效力。

郭英:郭英平时对待朱元璋就非常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得龙颜不悦。朱元璋在平时相处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觉得郭英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因此也就对他放松警惕了。

其次郭英也是宁妃的弟弟,沾了姐姐的荣幸,也得到了不少恩宠。而他也没有侍宠而娇,为人还是十分的低调。一来二去,朱元璋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是和他一起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他的亲生儿子并无二样。甚至比亲生儿子还多一种亲切感。

沐英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处理事务面面俱到,几乎没有什么错漏的时候,因此他也多次得到马皇后的赞赏。这马皇后可是朱元璋的枕边人,让朱元璋就更加的器重沐英了。

后来沐英被朱元璋指派坐定云南,在小说《鹿鼎记》当中,沐王府说的就是沐英的府邸。也就是说到了清朝的时候,沐英也都还一直为明朝守着江山。

这一番分析下来,读者应该也发现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皇位没有威胁,等到什么时候进退。历朝历代,开国功臣都是君王最后忌惮的人。

譬如,汉代的刘邦先后斩杀了韩信、彭越、英布,均被冠以谋反之罪。建朝之初,开国功臣都被他各种借口斩杀,最后只剩下同姓的诸侯王。

胡惟庸案:而笔者今天所分析的是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能力丝毫不弱于刘邦,甚至更甚。朱元璋杀功臣可是创下记录的,这些还需从几件惊天的案件说起。

这其中不得不说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说起胡惟庸就不得不说起淮西集团的领袖人物李善长。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表示李善长并无汗马功劳,只是多年供给军粮,苦劳很大,故而封大国。当时还有一起和他一起被封的人有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邓玉,冯胜。

但是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更是将他比作萧何,可见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但是李善长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非常喜欢嫉妒别人。

以至于后来的李饮冰、杨希圣,他们只是稍微的冒犯了他的权威。就被他禀告给皇上。从而罢免了这两个人。后来李善长权力膨胀到了极点。

他与中丞刘伯温,在一次争论法令的过程中,意见不合,到最后竟然直接谩骂刘伯温。刘伯温顾及到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越发感到不安,告老还乡,可还是没有逃过一劫。

最终被胡惟庸派人给毒死。在封建社会,胡惟庸这样的人一般是活不久的。他行事习惯先斩后奏,擅自做主,风声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又怎么会留他?

而朱元璋本来他的权力欲望就极强,这让朱元璋感到了危机。1380年,胡惟庸被人告发勾结日本,企图谋反。朱元璋终于有了借口让胡惟庸领了盒饭,还乘机株连惩治,以绝后患。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胡惟庸之死而结束,还有同党。其实读者也都知道这是朱元璋内心猜忌,想要杀人的而找出的借口。

这一次的搜捕更加可怕,最后就连朱元璋自己最敬重的人,也就是包括李善长,共处决了2万多人,数据十分触目惊心。

蓝玉案:还有一案便是蓝玉案件,当事人蓝玉骄横跋扈。皇帝都是多疑的,而朱元璋又是草根皇帝,他更加不容许人们对他的权威有半点威胁。可是蓝玉功高盖主还不自知,偏偏仗着功劳向皇帝叫板,后果会怎样可想而知。

他还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这绝对是对皇权的挑战。蓝玉正是一路嚣张,一路铺好自己通向死亡的道路,然而此时的他不以为然。

蓝玉入朝上奏,朱元璋控制欲极强,有意不采纳他的意见,他更加不高兴。终于在1393年,朱元璋的第二次屠杀,有人告发蓝玉谋反,随即被逮捕入狱,在狱中蓝玉承认准备谋反。

于是蓝玉也领了盒饭,遭到灭族。野史上说蓝玉死相很惨,遭到扒皮,听来不寒而栗。当时被灭族的有一万五千人,这两场屠杀让这些开国功臣们几乎死伤殆尽,都是他当初起兵时称兄道弟的患难兄弟。

可以共患难,难得同富贵。本以为赢得了天下,就能安居乐业,不料更大的谋杀案却悄然降临。其实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不单单这两场。

比如太子的老师宋濂因他的孙子牵涉到胡惟庸案件当中被处死,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被处死,朱亮祖父子被鞭打致死等。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我们无法否认朱元璋的功劳。但是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给历史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帝制时期的开国皇帝,若是列一个最不容易排名榜,朱元璋绝对是榜首。与刘秀,赵匡胤这些出身贵族的人物不同,他是真正的草根出身,从乞丐逆袭到皇帝,其中心酸不言而喻。

但也正是因为帝位来之不易,朱元璋才更加小心谨慎。为了替自己,替后代守住江山,他得天下后对功臣一派大开杀戒,其翻脸无情的程度怕是只有刘邦能之比肩。

所谓乱世出英雄,朱元璋打天下时正逢乱世。他底下人才济济,大家耳熟能详的常遇春,徐达,蓝玉都是朱元璋麾下的悍将。

明成祖朱棣继位以后,列出一份功臣名单,被称为《明初功臣表》。在这份长名单中,共出现一百五十位功臣,其中公爵二十五位、侯爵七十九位、伯爵十二位、子爵十一位,以及男爵二十三位。

朱元璋善于拉拢人心,在打天下的时候绝不轻易诛除大将,但得天下之后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这上榜的一百五十位功臣,曾辉煌一时,但平安度过洪武皇帝一朝的却并不多。

在公爵一行人中,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和凉国公蓝玉,都在朱元璋称帝以后被以各种理由发配、赐死或直接诛杀。

在侯爵一行人中,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南安侯俞通源、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永城侯薛显、永平侯谢成、怀远侯曹兴、晋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都因为直接犯事或被牵连而被杀或被削爵。

他们主要死于胡惟庸案或蓝玉案,其中俞通源、侯陆聚、侯薛显等人因在事发前就离世,所以只被削爵。

在伯爵一行人中,徽先伯桑敬、忠勤伯王广洋因罪被杀。

而在子爵和男爵一行人中,获封者大多都是早年战死于沙场,后来才得到朱元璋追封的。

在以上所列的惨死名单中,有不少都是明太祖在洪武三年(1370)所封的六公、二十九侯。

用《明太祖实录》里的话来说,这次分封"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筹。之二年以征讨未暇,故至今日,思昔创业之初,天下扰乱群雄并起,当时有心于建功立业者,往往无法以驭下,故皆无成"。也就是说,能在这次获赏,那都是货真价实的大明功臣,是朱元璋欣赏的重臣。

朱元璋诛除功臣自有他的道理,用他对朱标的话说,那是在帮朱标扫清障碍,不过在功臣名单里还有一些大臣,如耿炳文、汤和、郭英和沐英未被朱元璋猜忌。

耿炳文,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朱元璋老乡。其父耿君用老早就跟在朱元璋身边,官至管军总管。在父亲战死后,耿炳文不仅接管了父亲手下的军队,还接过了人脉。这人际关系的某一头,就紧紧连着朱元璋。

对这位情谊深厚而又战功累累的老臣,朱元璋一直都是很信任的。而耿炳文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因而即使耿炳文曾作为蓝玉的手下,也未曾背叛朱元璋,未曾被朱元璋怀疑。

而郭英,向来就是朱元璋身边的宠信之人。早在郭英刚投奔朱元璋时,他就成了朱元璋的护卫。而在洪武二十年(1387),他更是成为了禁军首领,守护着朱家的核心。

加上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宠爱的宁妃,因而亲上加亲。但郭英却从未恃宠而骄,反而愈发谦虚谨慎。朱元璋曾评价这位识时务的老臣,说:"廷臣若某之忠诚朴实,诸人不及也。"对郭英连怀疑都不曾,朱元璋又怎会担心他谋反,进而想办法除掉他呢?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耿炳文和郭英都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保嫡派,朱元璋是苦孩子出生,唯恐子孙吃苦,总是尽可能为子孙铺路,诛除功臣是铺路,留下功臣同样是铺路,但很可惜,这两位开国功臣没能阻挡燕王朱棣进攻的步伐。

而朱元璋的另一位老乡汤和,靠的则是自己的谨慎。

汤和作为开国功臣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派里并不显个,但智慧绝对数一数二。他太了解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所以在朱元璋登基之初,他就把军队交给朱元璋。一个没有军权的人就没有威胁,一个没有威胁的人朱元璋自然不怎么花心思。且他常年在边防一带巡视、作战,和朝中那些勾心斗角之人少有联络,因而杀胡惟庸时他没被牵连,杀蓝玉时他依旧躲过一劫。而他身上的赫赫战功,让他也不是一点小打小闹就能扳倒的。最终,汤和被赐宅邸于老家凤阳,成功回家安度晚年,寿终正寝。

至于沐英,他可是朱元璋看着长大的义子。

在十二岁时,沐英就已经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了。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给这个自己一手培养的心腹赐了丹书铁券,给了沐英遇事免于一死的机会。作为朱元璋的半个亲人,沐英也确实对朱家用情至深。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去世,沐英为这位义母伤心到呕血。而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因同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太子朱标去世,而一病不起。

面对这样一位真心对己的亲人,朱元璋又怎会痛下杀手呢?

只可惜沐英用情太深,竟在不久后就病入膏肓,追随马皇后和朱标而去。朱元璋为其痛心,将沐英牌位移入太庙,给了他极高的礼遇。

而沐家后代,也在治所云南,为朱家守卫了两百多年。

伴君如伴虎用于形容与朱元璋相处再合适不过了,他翻脸速度之快之狠都体现他作为帝王的铁血无情。

耿炳文、汤和、郭英和沐英能避开朱元璋的翻脸各有一些原因,但有一点他四人相同,就是不贪不腐。朱元璋是被腐败逼得起义,因此对贪官恨之入骨,对贪官的打击极其严厉,若是他四人腐败成风,想来朱元璋也不会放过他们。

八八是非多,扒扒就一车,今天继续开扒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极富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贤君,因为他特别注重民生,体恤百姓,严惩贪官污吏。可是他也有让人们厌恶的一面,他为了能将自己的江山更好的万代相传,残忍杀害曾经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手段极其残忍。

他是个疑心极重的人,题目中也说了,那些曾经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好兄弟,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被朱元璋杀掉30个,最后只剩下了4个人。

真实历史没那么夸张,他杀功臣是真,但杀的大多都是居功自傲、横行乡里、顶风而上、降低道德标准的不开眼的哥们。另外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人是因病亡故的。

假如一定要找出四位安逸终老的例子,应该是以下四位。

第一位是信国公汤和,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朱元璋进入军队的介绍人。汤和与朱元璋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参加起义军也早于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但汤和对他依旧十分尊重,军官哈着小兵,对朱元璋言听计从,甘愿接受朱元璋的指示,成为军营一景。

如何没有汤和的这种帮衬,可以想见,朱元璋上位当领导不会那么快。

朱元璋在义军队伍火速蹿红,而且职位混得比汤和还高,汤和一点也不吃惊,不但不嫉妒,而且一如既往地拥戴朱元璋。

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开始对大臣们进行封赏,论战功和资历汤和都可以封更高的官职。但他只被封了侯爵,但汤和对此却毫无怨言,他欣然笑纳,随遇而安。

他还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采取中庸之道。

汤和跟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所以他对于朱元璋的为人和性格最知根底,后来他干脆就没等朱元璋开口,溜溜地就把兵权交出来,说自己已经年迈,想要回家养老享清福。

汤和说到做到,回乡以后就是养老去了,没人听到他议论过朝政,低调到像一粒微尘。因此,朱元璋对他就没有了疑心,对他彻底放下心来。

正是因为汤和的大智若愚,他逃出朱元璋的清算,安享晚年,死后还受到了追封。

第二位是武定侯郭英,他从朱元璋起兵开始就成为朱元璋的卫士。他一生身经百战,伤痕遍体,为人小心谨慎,智勇双全,忠心耿耿。

郭英在侍奉朱元璋的过程中也是诚惶诚恐,从来都没有犯过错,又因他是宁妃的弟弟,所以朱元璋对他也是比较信任,但郭英并未因此而觉得自己有多厉害,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反而为人处世更加谦虚。

朱元璋也曾评价他是个忠诚朴实的人,自然对他就没有杀戮之心。

第三位是西平侯沐英,朱元璋的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朱元璋夫妇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教他读书识字,还教他如何带兵打仗。

沐英聪明敏悟,处事果断,解决问题很有一套策略,没有任何疏忽遗漏,马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能,深得朱元璋器重。

明朝建立后,他就跟随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之后一直留守云南。守护大明朝的西南半壁江山,由于远离政治中心,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对他有疑心。

他知道皇太子朱标死后,哭的十分伤心,两年后也因生病去世。

第四位是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承袭父职,一生可谓是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后来,耿炳文就驻守长兴十年之久,多次以寡敌众,经历大小战争十余次,却从来没有丢失过长兴,足以看出他是一位防守型战将,朱元璋当然也了解他这一点。

进攻型的蓝玉等人可以杀,最后留下防守型的耿炳文,不排除是为了替他的后世子孙守住江山,说白了,还是朱元璋觉得人家有利用价值。

看了半天我们会发现,他们哥几个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性格上不居功自傲,生活上严于律己,政治上不结党营私,业务上能力未必突出。漫说是朱元璋,换成任何领导,都喜欢这样的下属。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