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县贾村高中毕业证查询(宝鸡县贾村高中毕业证查询网)

访客22024-02-25 19:12:46

中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

先讲个故事,再回答提问。

宝鸡县贾村高中毕业证查询(宝鸡县贾村高中毕业证查询网)

1963年8月,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在因暴雨冲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尊。

这件青铜尊上有122个铭文,翻译成今天白话文的意思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是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尊,被文物专家命名为“何尊”。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再回答问题:

何尊铭文用“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记载周成王迁宅洛邑(洛阳)之事,(与古书记载相吻);

这就是说;至少在3100年前,就有了中国之称,作为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原洛阳,意为天下之中。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词组)记载。作为中国人,应该要记住!

中国”这个叫法起源很早

中国”这个叫法起源很早,最早出现在3000年的西周初期。出至于西周武王时期出土文物上的金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这里的 “中或”就是“中国”。因为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作“域”或“帮”解。“中国”就是“中央之域”

  1. 西周武王铭文

而 “中国”的概念明确的被使用是在《诗经》中,明确的使用中国一词于《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 “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这时的中国到底代表什么?这还得从“国”字说起。“国”与“或”相通,原意是指城、邑。当先民因农业的发展而定居下来以后,以部落首领的居住地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初期的居民点和城市,城里称为国。一直到秦朝时期,秦统一天下如果还叫指一个小城就不准确了。这时“中国”一词的就开始代表多民族建立的王朝。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中国”,把南朝却称做“岛夷”。严谨来讲中国并不能代表国家名称,这就是为啥有唐宋元明清的区别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国建立,这时才把“中国”作为的简称使用。全国解放后,我们才明确的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文化范围论与区域论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指文化范围,可以理解为汉文化活动区域,并不代表土地地域而是汉文化活跃区域。比如某地汉文化发达,就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非汉族接受了汉族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这些民族对汉文化认同学习并融入汉文化我们也可以叫他中国,这就是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可以统一称为中国。 比如河西走廊从归入汉朝以后,人口大多是少数民族汉文化的水准很低,所以长期被排除在“中国”之外。但到了西晋时期,战乱导致汉人口大量迁移,在十六国时期的特殊条件下,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文化迅速发展,、北魏时期汉文化在这里大量传播,,当然再次回到了“中国”怀抱。

“中国”的地域理论,也可以以地域区隔,广义的“中国”就等于中原王朝,凡是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围都是“中国”。 但是人们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一词来源于华夏人的神话,即天堂人间地狱,中国即人间即天下,在天堂和地狱中间,中国也就是人国,我们说的人间,就是指中国说的。把中国说成是一方土地之中,是华夏人入中原之后的说法,华夏人入中原,是把世界性的文化,变成地方性的文化。中国也就成了一方之中了。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中国那些事儿。(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看了下大家的答案,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说法。

中国作为一个国名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早就存在了,将“中国”当做“中华民国”的简称有点想当然了。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周成王时青铜器何尊上的这段话“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更接近于中原的意思,是一个地理中心和政治中心。

宅兹中国 铭文

周代过后,中国一词还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

到了汉代,王朝国家通称为“中国”出现在了司马迁的《史记》。“中国”这个词用于作为国家的代称在康熙时期已经经常可见了。

据黄兴涛教授考证,现存康熙皇帝亲笔删改的有关康熙与罗马教皇来华使节关系问题的14通汉文文书里面,凡是提到清朝所指涉的国家时全就使用了“中国”二字。笔者也在《清实录》里面找到了数十条康熙称“中国”的证据,现在列举一例如下。

康熙皇帝的一道上谕:“今鄂罗斯近海北地有鼠如象、穴地以行,见风日即毙……朕亲见其器方信为实。又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朕始疑其说,细玩天球,合以地图,中国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谷雨、立夏小满三节气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分野之说确有所据。”(《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正月乙丑)

另外,宣统年间,学部审定的《国民必读课本》里也将中国作为国名,在书中写到“中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土地最广(约占亚洲三分之一),人口最多(约四万万五千万)……”。

可见早在清统治者眼里,中国是我们的国家国名这是国民必须知道的。


参考文献:

黄兴涛:《重塑中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速读历史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中国”一词最早代表的是一种优越和骄傲!

在夏朝时候,人们把自己把自己称之为“夏族”、“华族”和“华夏族”,其中这个“夏”不是指“热”也不是季节,在那时候的“夏”是广袤的意思,意思是说“地方太大了!”这个“华”是由“花”变来的,这与审美有关,从古至今,都喜欢美丽,当时的先民对漂亮的花儿崇拜,连起来“华夏”就是广大而美丽的地方。

一直到了周朝,生产力提高,华夏族有了先进文明,人的足迹也越走越远,在周公的带领下创造了非常完善的礼乐制度,当他们看到周边的很多人、或者叫氏族部落的还在穿着兽皮以打猎为生,内心产生强大的优越感,坚决要把自己与周边区别开来,于是将自己生活的地方称为“中国”,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由来。

其实到了清朝也有这种思想,远古把周边叫四夷,后来版图统一了,又把国外的英法等国称为四夷,总之是自己在中心,那时候,“中国”一词还带有一种优越的意思。

更多回答,请您关注耕读先生。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 越厥疆土, 于先王肆。这里的中国,范围仅限于周国所在的关中、河洛地区。到了春秋时期,中国一词的涵义逐渐扩大,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个诸侯国。

中,就是地理位置处于中间地位,国,就是指各诸侯国,因此中国一词的本意就是指中原的个诸侯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自称中国,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这个中原之国的涵义后来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大概有六个方面的层次:

第一,指京师,即首都。《诗经•民劳》记载:“ 中国, 京师也”。

第二,指京畿,即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诸葛亮曾对孙权云: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不如早与之绝”。

第三,指中原,《史记•东越列传》记载: “ 东瓯请举国徒中国”。

第四,指内地,《史记•武帝本纪》记载: “ 天下名山八, 而三在蛮夷, 五在中国”。

第五,指诸夏之裔居住的地方,《论语集解》记载: “ 诸夏, 中国也”。

第六,泛指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政权。

从汉代开始习惯上将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国。此时中国就不再仅仅指地理上的中原之国,更兼正统的涵义,所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也自称“中国”。比如:鲜卑建立北魏,他们地方在中原但人不是汉族,也以“中国”自居,将南朝称为“岛夷”。而南朝地方不在中原,但人是汉人,也称“中国”,称北朝为“ 索虏”, 称北魏为“ 魏虏”。又比如,宋、辽、金并立,皆称自己是中国。

“中国”一词有着近3000年的历史,但是从第一个朝代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任王朝更迭,却没有一个政权将“中国”作为国名直到中华民国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 简称China(中国),“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通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简称中国。

参考文献

[1] 邸永君 汉语“ 中国”一词的由来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