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1987年庄河一中高中毕业证

admin62024-03-02 15:33:48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答:八、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随着改、开深入,出去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1987年庄河一中高中毕业证

没有办法啊。在城市里,九十年代,是国企改制时期。下岗工人逐渐增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出去务工。在乡村里,土里刨食已经远远不够养活自己,何况还有家庭成员要养。于是,也只有出去务工。

所以说,那个时代的火车,尤其是春运期间,几乎张张火车爆满。爆满到什么程度呢?说来你别不信,连厕所里也挤满了人。更何况车厢走廊上。你要想上厕所,那简直是不可能。人挨人,人挤人,连挪个位子都难。时间长了,有的人受不了了,疯狂地跳火车自杀的也有。逼疯了的也有。当然,这些都是听别人对我说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回想起一九九七年春节时,我在江苏徐州打工,乘上海至成都普快列车回家过年的情形。

那时出门打工回家交通是一大难题、汽车绕,飞机坐不起,唯一坐火车买到了票还不一定挤得上车、于是想回家只能提前一个月或退后错过乘车高峰期。但提前回家又失去一段挣钱时段,退后回家又没了过年的年味……

我当时已有两个年没回家过了,一个人在外乡过年,当听到当地团年的鞭炮声起,孤单惆怅想家的心情无语言表,因此年前我决定:今年不管咋难一定要回家过年。

于是我把我的决定和一道的老乡说了,老乡说:没事,到时我再找老六一块把你送上车!

我知道他们俩是早我出来混的老江湖,人义气,乘车进站的熟,心里安定了些。

当时的徐州站在改扩建中,当我背着行李来到车站时,车站侯车进站上车道已开,站台早挤满争抢上车的人。

当列车停下时,车上人满挤得门子打不开,上车人上不去,站上列车员没办法,为让买票的人能乘上车,只得让车上乘客将窗户打开,于是买了票的乘客硬是蜂拥而上,从攒动上车的人堆中人踩人肩地从车窗攀进。

我挤车坐车少,硬是被两个老乡连举带推从车窗塞进了车厢里。上车后挤得动弹不得,过了三个小站脚还没挨地,身上的行李包早脱带被踩在了脚下。

经过一天两夜,火车到达本市城站,下车又坐四小时公共汽车,再转车到本乡镇,还要再抱着行包走八里山路才能到家。

当走到老家门前山梁上,一望熟悉的老家田地院落一收眼里,乡亲的身影和鸡鸡犬吠声让我耳目一新倍感亲切。

虽然拖着疲惫的身子,但一见眼前的老家院落,还是顿觉轻松不由加快步子,长舒了一口气,从心里说了声“我回来了”,一头打进了家乡的怀抱!

我以90年代初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那一年。当时厂里的效益还算可以,于是研究决定要隆重地搞一下活动,组织厂里的离退休老人到南京市旅游几天。

厂领导把我和离退办的孟师傅找了去,给我俩布置一项任务:打前站。去南京安排一下食宿及旅游线路等。

让我去是因为我四叔是在南京的离休干部,请他帮忙安排。

我俩去南京,去时因为买的卧铺,挺好。但回来时因都是过路车,连座位票都没有,只好买站票上车了。

上了车,挤到车厢中部,就走不动了。满满的都是人。连厕所也没法上,只能别喝水,别吃东西,就这样忍着。

列车员每逢到一站,也只在车厢连接处喊一声,也不进车厢打扫卫生了,其实也不愿他,连下脚的空都没有,怎么打扫?

我们俩就这么昏昏欲睡的站着,累极了就再挤着坐在车厢的地上。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旁边座位上有一不满周岁的小儿要拉屎,可根本挤不过厕所去,怎么办?他妈妈就把他抱着两腿叉开,拉在了地板上,这摊屎就在我俩身旁,可又实在没地儿躲,怎么办?

我俩不约而同的撑着站起了,可站不久又累的必须再蹲下,就这样我们在大便旁呆了数小时,满车厢的人味、便味简直令人窒息。

就这样从南京到枣庄,在火车上呆了7个多小时,简直如同炼狱!到了站,车下不去,咋办?打开车窗,我俩站了下去。

谢谢邀请!阿诚来回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对于我这个经常外出的人来说,对乘坐火车的经历,大多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

然而,30年过去了 。唯独对那次乘坐火车去南宁的旅途过程仍然记忆犹新。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广西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我很早就有去南宁旅游的打算。

90年代初的一天,我乘坐绿皮车,去南宁旅游。

当时考虑,为错开乘车高峰,选在春节期间乘火车去南宁旅游。

我在北京乘坐K5次特快至南宁。

在发车时,车厢内乘客稀少,这可能是正在过春节的缘故。

我暗自高兴,庆幸自己选择了错峰乘车的好时机,使自己的出行舒适开心。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火车过了涿州和高碑店,上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到了保定上车的人更多了。

火车到达石家庄,车厢内乘客已是满满当当。到达郑州,车厢内乘客人挤人已不能走动。

随着火车继续南下,每到一个站,乘客还往上挤。火车到达信阳时,车厢内的情况令人吃惊。

车厢座位下面躺着人,在行李架上也躺着一个人,在火车洗漱处都是人,车厢通道不通,人满为患,犹如沙丁鱼罐头。

乘客下车时,要使尽全身力气往外挤,才能挤到车箱门口。车厢内,人的汗味、衣服味、鞋袜味以及食品味,说不上来的难闻气味,令人窒息。

虽然是冬天,但是,每到一站停车时,乘客都要赶快打开车窗通风。

由于车厢通道、凡是能站人的地方,站的都是人。我在座位上坐着都感到累,更不要说站着的人了。

这时,只见一个30多岁的青年女子,左手吃力地提着行李,右手搀扶着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她俩要下车,就是挤不出去,老太太根本过不去。眼看火车就要到站了,年轻女子急得大声哭了起来。

一位乘警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协调这位乘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来到车厢门口。待她俩刚下车,火车就启动了。

火车继续南下。车厢内继续弥漫着各种气味。我坐在座位上,腿不能伸,没有空地。还要注意不能踩着座位下面躺着的人。

旅途中最纠结的事,就是上厕所。要上厕所,就要使劲往车厢连接处挤。

我挤得全身是汗。来到厕所门口,显示“有人”。我一边听着“咣当咣当”摩擦声,一边等待厕所变化为“无人”……这才完成一件大事。

列车严重超员最好的办法是少吃少喝,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坚持到终点站。

当时的火车时速慢,直到完成数十个小时的旅程,才到达广西首府南宁。

这趟由北京到南宁的火车旅程,仿佛打上了出行的特殊印记,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拥挤到什么程度,看看印度满车挂人的火车就知道了。

只是中国的列车管理,没敢放开到火车外挂人程度,但是,车里的拥挤程度也不比印度差。

这其实是一种供需矛盾,有限的铁路客运能力,在巨量春节返乡族客需求下,直接崩溃。

绿皮车只能用它宽容的车箱,包容下超量的旅客。行李架上有人,座椅下还躺着人,过道上站满了人,总之,当年那种情景令人恐怖。

现在,随着高铁和机场建设的推进,这种坐车拥挤现象,早已尘封于人们的记忆中,但每当想起过去,依旧紧张到冒汗。

八九十年代坐火车,尿裤子司空见惯,至于解大手,有的人实在憋得没办法,就不顾羞丑,只能恳求大家动一动,就地蹲下拉到塑料袋里,然后从车窗扔出去。

经历过八九十年代坐火车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坐火车,必须练就饿功和憋功。车上挤得水泄不通,厕所里站满人,根本没空隙转身、走动,饿了没法吃东西,想上厕所没地方。

1990年是我上班的第一个春运,春节收假回单位,凌晨四点赶到家乡火车站,可到了下午六点还没坐上车。那时候车次本来就不多,又是趟趟爆满,我一个身单力薄的小姑娘根本挤不上去。

下午六点半是最后一趟车,再坐不上,第二天就没法上班。

万般无奈,只好拿着铁路工作证找到与车站办理手续的车长。车长是位三十多岁,看起来非常干练的女人。她很熟练的从一个厕所窗户爬进去,然后和车站工作人员配合,上边拉下边推,把我弄上车。

厕所里也是人满为患,车长叮嘱我站在窗边别动,然后给旁边的旅客交代,到站帮我从窗户下车。

过了两个小时,我该下车了。几个热心的旅客真的帮我从窗户下了车,可是悲催的是,我的眼镜掉到车下股道上了。

我满站台跑着找到助理值班员,请求他先别发车。助值员是位老师傅,他调侃说,你放心去找,不用走后门,这趟车一时半会发不了。

姜还是老的辣。果然,等我把眼镜取上来,回宿舍换掉满是污垢的衣服,再把脏衣服洗干净晾上,到站台上一看,车还没开出去。

助值员师傅说车底弹簧压死了,车没法开了,在等待救援处理。

那趟车最终在晚上九点半发出,可是到了11点多,站台上、候车室、车站广场还是挤满了旅客。站长、客运主任不停地解释,嗓子已经哑得没声了。我也提前上岗,到售票室给旅客办理改签或者退票。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