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高中毕业证学籍号查询系统,古代科举考试发现作弊的话,考生会受到什么惩罚?会比现代的惩罚更严格吗

访客52024-03-23 01:40:49

欧阳是谁

欧阳(1081-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汉族,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

山阳高中毕业证学籍号查询系统,古代科举考试发现作弊的话,考生会受到什么惩罚?会比现代的惩罚更严格吗

关于这个问题,欧阳是一个姓氏,常见于中国人名中。在历史上,欧阳氏族源于古代的大夏族,后来分布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欧阳作为名字也有很多人使用,如古代的文学家欧阳修、现代的演员欧阳娜娜等。

欧阳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古人称山体的南面为山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阳”。

古代科举考试发现作弊的话,考生会受到什么惩罚?会比现代的惩罚更严格吗

考试作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考生与监考员斗智斗勇的故事不胜枚举。像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最常用的作弊方式就是小抄,简单实用,高级的作弊方式就是比较现代化的了,比如说新闻上常年报道的考研大军中,采取高科技作弊方式,一套作弊设备都要高达几万元,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作弊的,毕竟代价太大。

在中国古代作弊的方式也是种类繁多,小抄一样也是最普遍的,就在于考生打小抄存放的位置。有的考生抄在自己的身上,有的考生抄在衣服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有考生在考试之前都要裸体检查,但是这又很尴尬,这导致了后来考生考试要先洗澡,然后再穿统一的考试服装进行考试。古代记载最奇葩的一个考生,居然把作弊纸条放入肛门中,外面留有引线,最后正是这个引线被发现了。但是在中国古代,考生一旦被抓到,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唐代的处罚是最轻的。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才刚兴起,处于发展的阶段,科举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有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打击作弊的行为已刻不容缓。

在宋代的时候明显加强了。考生被分为每一地区进行划分,如果有一人作弊,在一区里面的考生将会受到连坐,让他们互相监督,避免作弊的行为。发现作弊者立马敢出考场,这一措施的实施是当时作弊者大为减少。

到明朝的时候,又更加严格了,一旦有考生作弊,就会被发配边疆,取消考试资格。这一措施的实施也是心存侥幸的考生减少很多,因为发配到边疆等于一只脚踏进鬼门关。

到清朝的时候处罚力度更加严格,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这个时候不单单是考生作弊,而是有钱子弟收买考官,考官跟着一起作弊,所以清朝虽然处罚力度更大,但是清朝出了好几次考试作弊的案件,不可谓不惨。

自古以来考试都是被人所诟病,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反作弊方式,请不要以身试法。

古代科考作弊可谓奇葩+变态,天上、地上、身上处处玩花式作弊,最绝的是一个考生把纸条塞进屁股眼里。

作弊惩罚制度也相当严厉,轻则戴刑具示众、打板子,重则充军,乃至砍头、腰斩,清朝多次因作弊案造成惨案。

花式作弊很变态

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世袭制,后来是以举荐为主,直到隋唐时期才有比较规范的科举考试,成为平民百姓当官的捷径。千军万马奔向这根独木桥,可以想像难度有多大。隋唐时期给考官送礼,银子越多排名越靠前,后来朝廷加强科举舞弊的惩处,贿赂这条路不好走了,考生只能自己玩夹带,考生作弊可谓极度变态,由此展开了考生与考官作弊与反作弊大对决。

第一回合:夹带小纸条。开始时考生作弊粗放,就是把《四书》《五经》写在纸条上,藏在衣服夹层、帽子、鞋子里。进考场时搜身严格一点,这招就失效了。

第二回合:飞鸽传书。当年没有手机、无线电、无人驾驶飞机,可是有信鸽啊,有的考生想出这个绝招,饲养信鸽,把考题和答案考场内外来回传送。鸽子目标太大,很快被考官发现,考生挨了板子,信鸽成了考官午餐。

第三回合:大腿上抄《四书》。 考生直接把参考文献写在衣服里子上、大腿上、肚子上。于是考官也出了狠招,考生进考场时,人进行裸检,这办法考官、考生都尴尬。有人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考前洗澡,还提供考试专用衣服,既让考生以整洁清爽的姿态进入考场,又解决了在身体、衣服上写小抄的问题,还避免了裸检的尴尬,一举三得。

第四回合:体内夹带。考场检查越来越严格,考生招术越来越怪异,明朝万历年间,有考生将小抄卷成小纸卷,涂上油,塞进了屁股眼,纸条上拴了根细绳,便于拽出来。结果就因为这么一根细线暴露天机,被监考人员发现。菊花受制不说,屁股也被打得稀烂。

考场舞弊惨案多

考生作弊被抓现行,宋代之前处罚较轻,驱逐出场,并取消科举考试资格;明代则有了肉体处罚,打板子,严重的发配边疆充军。
到了清朝,将科举考试作弊纳入《大清律例》,一旦发现作弊,戴枷游街示众三个月,杖一百,之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如果作弊的人是官员,则会被直接贬为庶民,重则砍脑袋。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曾被卷入光绪年间舞弊案,虽然花大把银子打通关节,还落个“斩监候,秋后处决”,鲁迅父亲周伯宜也因此被剥夺了应试权利,最后郁郁而终。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江南乡试结果一张榜,举子们就沸腾了,因为录取的大多是扬州有钱的盐商子弟,引起公愤,有人将“贡院”二字改成“卖完”。后来乾隆皇帝登基,派人调查了此事,发现是官商勾结的考场舞弊案,于是大开杀戒,除巡抚叶九思已经病故逃过一刀之苦,泾县知县陈天立畏罪自杀,副主考赵晋、句容县知县王曰俞、山阳县知县方名被判斩立决;考生吴泌、程光奎以及当事人余继祖、员炳被判绞监候,秋后处决;主考左必蕃、总督噶礼因失察被革职。

科举案中,最冤最惨的是的俞鸿图,栽在女人手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清朝雍正年间,俞鸿图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她的小妾想大捞一笔,悄悄偷到试题,高价卖出,结果事情败露。雍正皇帝勃然大怒,认为俞鸿图玩忽职守,串通谋利,下令将就地腰斩。由于家里人都被牵连,俞鸿图被腰斩时没有贿赂刽子手,恶毒的刽子手行刑时就向下移了几公分,结果俞鸿图一时死不了,受尽折磨,用手指蘸血在地上写了七个"惨"字。事后雍正听说俞鸿图腰斩时的惨状,动了恻隐之心,宣旨“由今始,废除腰斩刑”。

古代对科考作弊的处罚严苛了点,但科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作弊之风应该杜绝,考生应该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谢邀!

古代科举作弊被惩罚的程度,与现代相比要严厉的多。

具体的处罚方式因朝代不同而不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罚科,就是一段时间内取消考生参加考试的资格,少的罚一届,多的罚五届,每届一般为三年。

在宋代则实行互保连坐制,为鼓励考生之间相互监督,将同一地区的十个考生编为一保。其中如果有考生被发现作弊,其他人也都会被取消当年的考试资格。另外,考生进考场前会被考官严格的搜身,有的朝代甚至要求洗澡更衣,连鞋袜也要更换,一旦发现夹带小抄,宋代是驱逐出场,并取消下一界的考试资格;明代则是杖责,严重的还会发配边疆充军。

在清朝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游街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如果作弊的人是官员,则会被直接贬为庶民。

在历史上,处罚最触目惊心的是顺治年间的“丁酉科场案”。顺治十四年,江南乡试一结束,就传出了主考官方猷、钱开宗接受贿赂、营私舞弊的消息,并酿成了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的考生群体性上访事件。这件事儿最后惊动了顺治皇帝,他下令严查。经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方猷、钱开宗及其他十八名考官,全部被绞刑处死,其家产全部罚没入官,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被流放宁古塔为奴。行贿的考生也全部被处死,其余考生一律重考,若重考成绩不及格,则一律按作弊处理。

古代科举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由于科举制度关系到统治的稳定,当政者非常重视,古代的科考及其严格,考生舞弊的代价也相当高昂,轻则终身禁考,重则人头落地,惩罚远高于现代。

古代科举与现代比较起来,比较严。如宋代实行的有“糊名”(弥封)和“誊录”(考卷由专人代抄)的制度,以防止科举作弊。明代贡院里监考很严,进大门,要严格搜身,以防考生藏有“夹带”。如有夹带,则送刑部严办

各个朝代的惩罚各有特色,大抵归为以下方面:对考生轻则驱除考场,永不录用,以下三代不得科考,如明朝的徐霞客,就是因为其祖父科考舞弊,其不能科举;一般的惩罚就是,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重的杀头灭族。对监考及主考官更严,一旦发现,一般处以极刑。

所以比之现在的考试作弊惩罚,古代来得更猛烈,更严酷。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