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高中毕业证样本图片,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访客52024-03-04 15:56:50

对于“寒衣节”,你了解多少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1]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2]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闻喜县高中毕业证样本图片,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寒衣节"。从小到大我都清晰地记得这一天晚上,活着的人要给仙逝的亲人烧寒衣,来表达亲人们对仙逝者的哀悼和纪念。直到现在,我也始终如一地继承和发扬着这一传统美德,我相信"寒衣节"会让更多的老人,感受到亲人们的温暖和幸福!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为故人送寒衣的日子,“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因在他乡不能送钱送寒衣,只能点亮一盏心灯,愿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为此,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寒衣节”的实质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十月一,送寒衣”,在我国北方,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有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这个习俗相传起源于周代,传承至今。这一天,人们要把用纸做的衣物烧给逝者,以免他们挨冷受冻。据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东京汴梁在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当然,在东汉蔡伦没有发明造纸术以前,人们所送的寒衣多是实物,如布衣或者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或烧或埋。后来有了纸,才兴起了送纸衣、纸钱,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纸钱》里有“古埋帛,今纸钱则皆烧之”的记载。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原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在这些日子里,人们要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寒衣节的真实由来是什么呢?有几种说法:

  • 来源于先秦时的迎冬礼仪。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天子都要率领三公九卿举行迎冬礼,并封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父母妻子。
  • 来源于明代朱元璋“授衣”的传说。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便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有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异乡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 来源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不再细说,由于这个故事,长城内外的北方人民,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称作“寒衣节”,并在这一天烧寒衣,凭吊已故亲人。
  • 来源于江苏“红豆饭”传说。从前,在江苏大丰一带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了,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苦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都要吃红豆饭纪念放牛娃。

“寒衣节”的确切来源,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寒衣节”这一天,要缅怀逝者,并关心尚在的亲人。历代文人有诗为证:“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边头奏凉风,战士送寒衣”,“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寒衣节",又称"祭祖节"。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日祭扫,纪念逝去的亲人,谓之送寒衣。

相传送寒衣源于秦始皇时期。当时有对夫妻,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妻子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己死被埋于城墙之下,悲痛欲绝,哭倒长城……千百年来这段悲伤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寒衣节"烧纸钱的传说,更是一个精明人促销大捷的美丽传说。

据不完全可靠传说,蔡伦的哥哥蔡莫看到弟弟造低有利可图,夫妻俩也开了一家纸坊,但做出的草纸质量不好,少有人购买,俩口子着急。急中生智,俩人自导自演了一出烧纸化钱还魂一幕,让邻里见到烧纸让他老婆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十传十,十传百,不几天他们家堆积草纸被抢购一空。所以每逢送亡灵祭祠先人,就有买些草纸烧灰化钱招亡灵的习俗。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一个送寒衣一个送纸钱,虽都是杜撰的典故,但都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需求,是我们华夏民族表达感恩的一种重要方式。

寒衣时节祭先人,

继承传统不忘恩。

纸烟风送达天堂,

寄银捎书保安康。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谢邀回答问题。问: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大唐盛世国泰民安,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一些嗜好也适时而生。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还说:食不厌精,食不厌细。国人历来讲究饮食,所以不得不先说一下吃。

唐朝言“鲤"为李也,所以禁止食用鲤魚,捕到要立刻放掉,否则卖鲤魚者杖责六十。虽然明令禁止,仍挡不住食客们的嘴,私下里照吃不误。唐人最喜食鱼,烹饪多以为脍为主,“脍"大概就是现在的生鱼片。杜甫有诗赞曰:“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意思是切成雪白的魚片,就着春天生长的香嫩小葱,食之为最佳。在《膳手经手录》中记载,脍,鲫鱼为最佳,然后排列分别是:鳊鱼、鲂魚、鲷鱼、鲈鱼……因此可以证明,倭国日本食生鱼片还是由遣唐使从我们这儿学过去的。


(唐:《马球图》)

再说玩,唐人喜欢马,一为战场上需要战马,另一个是达官贵人们也喜乘马出行,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不论贵妇,还是随从人等全都骑乘而行,阵势搞得很大。所以那时也从西域引进不少名马,比如“天马",是指从中亚引进的名骏,估计其中也包括汗血宝马。

不论王公贵族都喜欢看“打马球”,分为两队,骑马用带环的手杆击鞠,以击入对方门洞多者为胜,更有王子公孙还要亲历球场一试身手,一时间骏马的身价倍增,而且居高不下。


(唐:仕女图)

再说穿,唐朝人喜欢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一是穿起来宽松随意很舒适,二是走起路来衣带飘飘,大有飘逸之感,显得神彩奕奕。当然这是富人们,劳作之人不在此列。现在说“唐装"始于唐朝,我看也不无道理。


(现代:《唐宫乐》图)

最后说一下乐,唐人喜音乐,上至皇宫、下至王府都养有乐人,加之又从西域引进不少乐器,一时间喜音好乐之风兴起,与此同时伴着音乐舞蹈者也多了起来,现在出土的“唐三彩"就有舞俑出现。就连现代舞台表演的大型民乐《唐宫乐舞》也是再现当时的盛况。

随着大唐感世的繁荣,诗人们也有了施展的机会,也涌现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出现,律诗在唐朝达到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另外,不得不提到唐朝外国人多,由于海上航线的开通,来唐的外国人多了起来,或因公遣公干,或为私人经商,一时间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甚至还有非洲人都在长安街头出现。就连倭国日本为了学习教化,也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唐学习。

那时的大唐真是万朝来仪,名播海外。

当然了,唐朝有趣的冷知识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感谢您的阅读。

要说唐朝的趣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咱们就从唐朝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来聊聊唐朝的有趣冷知识。

有一副唐朝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您应该听说过,这副名画中主角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画的是她在春暖花开阳春三月骑着马带着家人随从去郊游的场景。可是这副名画流传了一千两百多年,人们愣是没人认出画中哪个人才是虢国夫人。

原来在唐朝马是分等级的,皇亲贵族骑的是最高等级的马,标记就是把马鬃剪成三朵花,称为“三花马”。您是不是想起李白的那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了?李白这个家伙喝点酒就好吹牛,他的话咱们要打折听,世上只有三花马,五花马是他吹出来的。实证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六屁战马都是三朵花。

《虢国夫人游春图》里主角虢国夫人肯定骑的是三花马,可是我们看下面这副画中有两匹三花马,一匹马上坐着一位中年妇人怀里抱着个小女孩儿,另一匹马上是一位英俊的翩翩公子,哪个才是画里的主角呢?

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姐姐,据说长的也是倾国倾城,是个大美人,就连唐明皇对她都垂涎三尺,她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女扮男装,这下您知道这副画里哪个是虢国夫人了吧?

您知道唐朝人的饭桌上都会有哪些食物吗?

现在的中国人做个饭煎、炒、烹、炸、咕嘟炖、爆、煮、蒸、炖熘焖等等,方法太多数不胜数。在唐朝可没有这么多烹饪方法,最常用的就三四种,煮、蒸、烤、炖,还没有煎、炒的烹饪做法。调味料已经有了“八珍主人”酱油和“食总管”醋,您要想在唐朝吃点烤肉撒上点儿辣椒那是不可能的,可以给您撒点胡椒,因为辣椒是到了明朝才传人到中国的。

在唐朝我们能吃到的食物已经有了菠菜、葱、茄子、黄瓜、萝卜等,西瓜、红薯、老玉米在唐朝是吃不到的。

饮食礼仪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唐朝也不例外,上层阶级是不吃猪肉的,羊肉最受欢迎,这种约定到宋朝被吃货大文豪苏东坡改变了,他发明了一道“东坡肉”才让上层人士甘愿品尝猪肉的味道,这之前吃猪肉被视为没有身份被人耻笑。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话,在唐朝就有那么一个倒霉蛋,因为嘴馋吃了一个饼葬送了前途。

唐长安城繁华热闹,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西市是已胡人外国人商人为主的市场,有一种小吃“胡饼”很受欢迎,麻酱味儿的离老远就能闻道香味儿。

有一天四品京官张衡在上朝的路上就闻到的胡饼的香味儿,馋的肚子咕咕叫,于是赶紧卖了一个骑着马一边吃一边赶路,吃能那个叫津津有味。

没想到他这副享受美食的样子被朝中同僚看见了,到朝堂上就在皇帝武则天面前奏了一本,说张衡吃相太影响当官的形象,最后武则天下旨张衡永不再升官,再怎么努力一辈子最高也只能是四品。张衡为吃一个饼毁了大好前程您说冤不冤?

说完吃咱们在说说唐朝人的住。

唐朝建筑的屋顶要比明清建筑的屋顶大很多。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就是典型的唐代建筑,敦煌石窟壁画中也有不少唐代建筑样子。外观的不同源于内部结构的差异,解释起来太繁琐,以后会在“穿越回古代——我们一起看建筑”的系列文章里讲。

在隋唐之前房屋里是没有什么家具的,床和凳子都没有,人们是席地而坐,唐朝时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有了胡床不用睡在地上,有了桌子、凳子吃饭也不用坐在地上了。不过诗仙李白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里面的“床”和现在意义上的床是有差别的。李白所说的床顶多只能算一把大马扎或一个躺椅。这也不能怪李白把马扎说成床,因为那个时候床、榻、椅子的名称还很混乱。

衣、食、住咱们说完该说说“行”了。

唐朝人出现靠啥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词告诉我们,唐朝的马快。太宗李世民就是死了也要带上最心爱的六匹战马相陪,昭陵六骏嘛!

皇帝还鼓励老百姓养马,有非常规范的养马制度。自古以来马始终都价值昂贵,何况唐朝的马,您看出土的那些唐朝陶马、三彩马多漂亮,个个膘肥体壮,比起汉代的天马至少美出三个层次。

可是这马又贵又美,养马人就舍不得让马干下贱的活儿了,比如耕地、拉磨这些工作用马实在是大财小用,马不能干的活儿就会交给驴子干。

汉朝之前我国土地上是没有驴的,它是随着丝绸之路引进汉地的。刚来到中国的时候物以稀为贵,小毛驴可是威风了一把,可是小毛驴通过自己的努力,队伍不断壮大繁殖越来越多,没多久自己就走下了神坛,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最基层的农家伙伴。

您不要小瞧毛驴子,虽然它没有马高没有牛壮没有骡子,彪还是个撅头,它的优点也不少,比如驴子忠诚、能识路、有耐力、还能走山路。

能走山路一点就比马厉害,汉朝开始到解放以前,毛驴都是运送战略物资的主要交通工具。

小毛驴还受到了唐朝诗人的偏爱,杜甫说“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李贺说“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白居易说“日暮独归愁未尽,泥深同出借驴骑”。

白居易的诗说出了小毛驴在唐朝从事的一项职业——赁驴,翻译成现代话叫“出租驴”。能年租、季租、月租、日租,还能按时租,堪比现在的出租车。时租小毛驴还可以自动驾驶,到地方不用管小毛驴自己就溜达回到主人身边。这样的小毛驴您爱了吗?

唐朝的趣事太多说也说不完,您还想接着听很简单,点赞加关注,回头慢慢聊!


1、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2、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所以唐初避讳虎字,所以老虎当然是不让吃的,一般也吃不着,不过这并不算什么,还不准人说“虎”字,“虎”字由马字代替,这个“马”字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过去我们都常用马桶,马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不过那时并不叫马桶,而是叫虎子,到了唐朝之后,为了避讳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马子了。再到了后来,这物件又改叫马桶。

3、在唐朝,陪酒女是合法的正当职业,被列入“官户”,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奸淫陪酒女,最轻也要杖责100。“若奸杂户、官户妇女者杖一百。”(《唐律疏议·卷二十六》)

4、早在唐朝时,熊猫就被当作国礼送给了日本。公元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为表示友好,武则天(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实际掌权)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随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旧唐书》)

5、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堪称日本菜的代表作。殊不知,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其实是从唐朝传过去的,现在赣南一些客家人聚居地都有吃生鱼片的传统,这种传统或可追溯到唐代。唐朝人把生鱼片叫鱼鲙,不管什么样的鱼都喜欢片成薄片,蘸着蒜、豆豉等生吃。唐朝有许多切生鱼片的高手,刀工出神入化,切出来的鱼片轻薄如纱。市面上还有教大家片鱼刀法的书籍出售。

6、唐朝外国人众多,唐朝的首都长安,有许多胡人从西域而来,到此经商游历,还有新罗、百济、倭国等周边国家派来的遣唐使、学者、僧人等等。广州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印度来的佛教徒,躲避宗教迫害的穆斯林,还有非洲来的昆仑奴……当时的扬州也堪称东方威尼斯,水道纵横,船只数量众多,有许多大食人和波斯人在此经商。大部分外国人来到大唐后都不愿回去了,死后也埋葬在大唐。

7、唐朝有个很知名的青楼女子叫赵鸾鸾,此人文学修养很高。全唐诗中收录了她的五首诗,这五首诗分别写的是女子身上的五个部位。分别是:檀口、柳眉、云鬟、纤指、酥乳。

8、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相对而言女性社会地位也较高,所以广大唐代女性有能力也愿意在追求美这件事上下功夫。

唐代女子的妆容花样百出,各有特色,名字也大多起的很文艺,像什么“桃花妆”、“飞霞妆”之类。不过按照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并不见得好看,

比如有个“三白妆”。这个三白妆是唐末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妆式,就是单纯的把脸上的三个部位——额头、鼻子、下巴,这三处地方用白粉涂白,而其他的地方不加任何修饰。

9、据《酉阳杂俎》记载,白居易有位著名的脑残粉叫葛清,此人脖子以下纹满了白居易的诗,还有配图。

平时闲着没事就光着身子满街跑,展示自己的独特纹身,人称“白舍人行诗图”。

10、唐朝皇帝每年腊八都要都要给大臣和皇亲国戚赠送大礼包,以表示对一年辛苦工作的慰问。礼包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吧:新年历日、紫雪、红雪、面脂、口脂、澡豆等。其实大部分都是化妆品。澡豆类似于肥皂,面脂、口脂就是妆粉和口红,紫雪、红雪是唐朝宫廷特制的一种高级护肤品,装在金盒子或者银盒子里,可以祛斑祛痘,使皮肤光洁。

看来皇帝对大臣们的仪容还是很重视的嘛!

唐朝的酒和我们现在的酒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酿酒的蒸馏技术是在宋朝才发明的,所以唐朝百姓常喝的酒其实是浊酒。

为什么古代人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绿就是颜色,唐朝时的酒是用粮食、酒曲和水密封发酵,然后时间到了往里面洒一把石灰,当时的酒浆浑浊而且多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度数不高,不然一天喝三百杯,早就酒精中毒死了。

但是唐朝时葡萄酒已经传入了,所以才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不过葡萄酒比较昂贵,不能大肆酣饮,所以普通人还是喜欢浊酒的。

和浊酒对应的就是清酒,清酒的酿造时间长,度数更高,甜度更低,当然价格更高。

1.没点历史知识都不敢穿越。在唐朝,见到官员称呼“大人”万万不妥,因为“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所以看唐朝的书籍,你不会看到李大人、王大人,对于官员通常称呼姓加官职或者姓加上一个公。包拯如果在唐朝除了他儿子是没人称呼他为包大人,而会称呼他为包公或者包龙图,所以看到有人在电视剧里称呼狄仁杰为狄大人,那么直接可以弃剧了。

除了“大人”是称呼父亲的,阿爷、哥哥、耶耶(爷爷)也是对父亲的称呼。阿兄、弟才是称呼兄长和弟弟。祖父则称呼为阿翁。

2.生活在唐朝的女性应该是最幸福的,开明的社会风气使的女性地位在古代王朝中最高。

首先以肥胖丰腴为美可以让爱美的人不必刻意节食减肥;其次女性穿着服饰也不拘泥,唐朝是最喜欢女人穿男人服饰出门;再者,唐朝女性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不必依附于男人,而且有财产继承权,可以独立为户主;还有就是在唐朝,女性不会遵守三从四德,什么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这里都不存在,唐朝男人可以休了女人,女人也能休了男人。

这些当然是因为社会文明、经济文明高度发达,还有因为唐朝受胡风影响严重,还有一些贵族女性引领的风潮。

3.玄奘法师也就是唐僧在贞观二年是靠混在饥民里偷渡出国,而不是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天竺取真经。等十五年后玄奘学成归来时走了一半路途就到了唐朝,因为当时玄奘走过的国家已经被唐朝灭了而纳入唐帝国的版图。

玄奘取经路上有一个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与玄奘结为兄弟,定下玄奘取经回来经过高昌国时在该国宣讲佛法三年的誓约,可是等玄奘回来时,高昌国在一年前已经被唐朝所灭,国王也早已病世,无奈之下玄奘只好返回长安。

4.唐朝疆土的范围广袤程度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大诗人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唐朝时是边境重镇,现在坐落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好险,差点李白就成为吉尔吉斯斯坦诗仙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录道:“自开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疆域面积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唐太宗李世民是历任皇帝中国土面积增幅最大的一个,多达700万平方公里。

5.第一个五世同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五世同堂意味着唐玄宗的孙子都有了孙子。唐玄宗活了78岁,算的上高寿皇帝了,他的儿子肃宗李亨是在他27岁时生的,他42岁时孙子代宗李豫出生,他58岁时曾孙德宗李适出生,他77岁时玄孙顺宗李诵出生。只不过一年后唐玄宗就驾崩了。

还有一个皇帝也是五世同堂,那就是在位时间最长、活的时间也最长的乾隆皇帝,他活了89岁,但是他74岁那一年就看到了自己的玄孙了,驾崩的时候自己的玄孙都15岁了。不过乾隆比不上唐玄宗的是,刚才说唐玄宗的这五世可都当过皇帝。

6.唐朝真正做到了万国来朝,唐流席卷整个东亚、中亚等地区,日本人只要来过唐朝回去就受到万人敬仰。唐朝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都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甚至连日本国名、国粹以及天皇的称谓都是从唐朝带走的。

唐朝时期的广州就已经是国际性大都市,外国人、外国商队到处可见,因为常常被欺负,他们自己组建雇佣兵保护商队。黄巢起义时,黄巢曾经带军队围困广州,屠杀10万外国人。

1, 战马空前强

盛唐时代,唐朝军队外战业绩辉煌,首先撑底气的,就是雄厚的战马储备。唐朝马匹不但数量多,而且品质也十分强,基本都是和草原优良马种杂交而来!外加兽医学的进步,使唐朝的战马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以至于巅峰时期的唐军,拥有战马数量一度超过七十万匹,连精锐部队的步兵,也经常骑着战马开赴前线作战。比起后来的宋朝,唐军打的是标准的富裕仗!

2,唐船进港难

唐朝能与养马业媲美的另一产业,正是造船!唐朝海外贸易发达,大唐的船舶虽然还没有掌握龙骨结构,却也能造二十丈长载七百人的大船。而这强大技术,东边的邻居日本,更是无比眼馋!早年日本人造访大唐,乘坐的还是自家的“遣唐使船”,从公元9世纪起,往返中日港口间的,基本都是唐朝船。以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话说,当时日本的港口,都在玩命学造唐朝船,而且在日本港口指挥施工的,清一色都是唐朝工匠!

而在波斯湾地区,大唐的船只也同样拉风,甚至还闹出一个尴尬事:由于唐朝船只造的太大,阿拉伯国家的港口太小,以至于唐朝船基本开不进港口,唐朝商人来到阿拉伯做生意,经常需要换乘小船。大唐船在他们眼里,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

3, 就要讲诚信

大唐与东突厥的关键一战,正是贞观三年的北伐东突厥大战,对这场赌国运大战,唐太宗战前也曾横下一条心,一度决定把征兵年龄下调两岁,发动举国精壮拼力一战,却不想被直臣魏征拼命拦住!以魏征的话说,把人都弄去打仗了,大唐的地谁来种,赋税找谁要?最关键的是,为了打一仗就下调年龄,唐王朝还讲诚信不?一番慷慨陈词,终于说服了唐太宗!

于是,讲诚信的大唐王朝,就在贞观三年风雪烈烈中,开打这场国运大战,果然摧枯拉朽般,连续消灭突厥数十万大军,活捉突厥颉利可汗!讲诚信的大唐,才有这般辉煌!

4, 长安城里搭帐篷

唐朝的长安城胡商云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叫唐朝人经常称奇。就连住帐篷,也一度成了唐朝的流行时尚。一开始还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经常在皇宫里搭个大帐篷,还穿上突厥可汗的衣服扮突厥人,优哉游哉的在帐篷里烧火烤肉。很快这习俗就流传起来,好些唐朝贵族都把帐篷搬进城里。就连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有这爱好,他家里有两个蓝色帐篷,专用招待贵客!

5, 食品安全可死刑

唐朝法律里,一个零容忍的罪行,就是贩卖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唐律》的规定,商家的食物哪怕是质量合格的,只要过了保质期却依然在贩卖,不管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都要重打九十大棍!而如果顾客吃了商家的食物而致病,这就要按照故意杀人罪来论处。最轻也是一年徒刑。如果顾客病情严重,甚至商家要被判处侥幸。在唐朝贩卖变质食品,不止是拿顾客生命开玩笑,更是拿自家小命开玩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