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千年古县是哪个县,修武县高中毕业证样本图

访客62024-03-30 17:58:42

中国的千年古县是哪个县

河南省有很多千年古县,

中国的千年古县是哪个县,修武县高中毕业证样本图

新安县、渑池县、灵宝市、卢氏县、偃师区(西周时期出现),汤阴县、长垣市、禹州市、温县、修武县、武陟县、新野、民权县、鹿邑、获嘉县、封丘县、延津县、汝南县、上蔡县、息县

阳新建县和县名来看阳新历史。阳新县历史悠久,是全国有数的古县之一。公元前201年建县,汉、三国、晋、梁、陈、隋、唐,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下雉”一名从公元前201年到公元9年改名闰光,208年复称下雉县到412年废止,下雉县名使用了414年。221年,孙权将下雉分成下雉、阳新两个县,这是“阳新”一名的开始,到589年改阳新县为富川县,这一时期阳新县名用了368年;1914年2月,再次更名为阳新县。1376年,朱元璋降兴国府为州,到1912年改兴国州为兴国县,“兴国州”一名用了536年。

一、甘谷县,古称“冀”,是秦文化的发祥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设立郡县制的第一个县,距今2700多年的历史。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二、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东经104度58分至105度31分,北纬34度31分至35度03分之间。县域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03平方公里。

三、甘谷县下辖13镇,2乡、40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0万左右。

四、甘谷县属于暖温带气候,气候类型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胡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有花牛苹果、大红袍花椒、甘谷线辣椒,被中央财经频道誉为“脱贫致富红三宝”。

五、甘谷县交通发达,连霍高速过全境,陇海铁路在甘谷有火车站。

六、甘谷县是古长安丝绸之路西出天水(古称上圭)的第一站。

七、甘谷有大像山石窟,其中甘谷大佛为全国第十大名佛,也是唯一留有胡须的大佛,为全国4A级风景名胜。还有古坡草原、华盖寺、姜维墓等等景点。

八、甘谷县历代名人辈出,有乾隆皇帝帝师巩建丰、孔子72贤之一的石作蜀、姜维等等。

九、甘谷商贸发达,宋称为“茶马大市”,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几年,甘谷县各项建设和文化教育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提法不对。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自秦统一,实行郡县制,有许多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别说是千年古县,就是两千年古县也很多。

应该换种提法:中国的千年古县有哪些?才合适。

中国千年古县

"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地名研究所启动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在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目前已被评定为“千年古县”(此处“县”指如今县、区以及县级市一级行政单位)的有:

河北省元氏县、赵县、武强县、武安市、遵化市 涿鹿县、井陉县、涿州市、蔚县、定州市、魏县、赞皇县、涉县、 易县、 行唐县、卢龙县

天津市蓟县

甘肃省成县

陕西省韩城市、米脂县、岐山县、南郑县

山西省安泽县、 长子县、 襄垣县

山东省临清市、 蓬莱市、沂水县、邹城市(邹县)

河南省汤阴市 、沁阳县 、修武县、新郑市 、上蔡县 、汝南县

江苏省淮阴区

湖北大冶市

浙江省乐清县 永嘉县 瑞安县

四川省富顺县 泸县 阆中市

重庆市垫江县

江西省南昌县、 安义县 、进贤县 、新建县

广东省增城县、 四会市、 龙川县、始兴县

福建省尤溪县、 宁化县、德化县

以上为迄今为止已获得“千年古县”称号的县一级行政单位,目前“千年古县”的相关评定仍在进行中,评定结束后,共将评出10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千年古县”。


关注中国农林科技网,在主界面下方点击官网申请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公众号:中农科技网,浏览海量农林资讯,实用技术!

中国的千年古县可以列举好多,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安徽均有。比较下来,笔者认为山西省平遥县最有资格遥居各千年古县之首。理由是,平遥县城是个末经商业开发的原汁原味的千年古县城。从外围看,平遥县城被名符其实的古城墙严严实实地包了一个圈,而且是典型的四方形城墙。城墙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城门。古城墙的四角保存有完整无缺的四个角楼。如果围绕古城墙转一圈,你会怀疑城内城外仿佛是二重天。在城里你可以尽情地玩千年穿越,只有到了城外才开始感觉与现代接轨。逛完城外再进城里看看,无一建筑不是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有佛教道教的寺庙,有古代的典当行,有明清时的县衙,小街地面仍是青砖,最高不过二层的民居里仍住有大量居民。平遥所有建筑,无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没有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


本人中医药大学毕业,现在想找老中医拜师,有什么门路可以找到

我读中西医的,毕业出来找了两家医院实习进修。出来我也是找了个中医名医和西医名医学习了几年。教你个方法,要去拜师不能直接。首先你说你来当药童的,勤快一些,让这个名医喜欢上你这个小伙自然会真心教你。我就是从药童做起,扫地,拖地,倒茶,洗碗,样样都抢着做。不到一年,一边偷着学一边老中医就手把手用心教我。如果你直接去拜师,人家不赶你出来才怪,凭什么教你。

悟性高的可以学中医,因为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没有西医那样有固定套路可以学,中医是看的人的整体,而人是活的,中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还要学会一年四季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这个心不是指心脏,而是人的思想,所以中医看起来很抽象,但又非常实在。另外学中医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汉代的经典书籍里面的文字及书写方法与现代完全不同,古人巧妙地用阴阳五行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人体内部脏器之间的联系,这让没有语文基础的人误认为中医是玄学。所以没有文化基础,没有悟性是学不好中医的。希望你是个古文学得好而又有很高悟性的人。

我来告诉你吧!去广大的农村,向当地的农民去打听,谁在当地的中医治病最有名气。然后,自己实地去考查那个中医,拿准了,就拜他为师。千万别去大医院,你如去大医院,就又进入一个中医永远入不了临床的怪圈了。按我说的去做,因为你基础好,不出三五年,你一定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你不成名中医,天理不容,信不信由你!前题是,别人收不收留你,这是关键,但只要认准了,你就记住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别人不欠你的,但“精诚”一定能打开“金石”,你只要坚信,没有成不了的事儿。最后祝你心想事成。

民间中医没有医师证,拜师了也白拜,推荐不了;

有医师资格证的中医,也不愿意教,或者教徒弟多了也学不好;

学好了中医药法与政策,也治不了病,都是空头文章,你说刻怎么办?中医这个行业太无奈!

高手在民间,老中医一般行医在30年以上才可以称的上老中医,也有悟性高的也得十年以上经验才算的上。要想拜师找好老师只少得呆三年才能入门,医术精湛至少得再三年走对路你的医术和医德才能双丰收。中医精大博深,发扬中医拜师是对的,祝你找到心怡的老师早学好本领,治病救人,行人道主义,向你致敬。好好发扬中医治病,为国出力传承中医精神,更好为人民服。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说几个清朝的吧,供大家娱乐一下。

曾国藩38岁那年,奉命调查国库亏空的案件,这是一件大事情,搞不好自己就搭进去了。为了自证清白,曾国藩在进入银库清点银子之前,当众脱了个精光,光着屁股进去查,才把真相挖出来。

清代后宫嫔妃们并不吃御膳房的东西,那是给皇上吃的。嫔妃们根据等级,都有自己的宫院,每个院子都有自己的“膳房”。每天都要按照等级不同去领蔬菜和肉之类的,领回来自己的下人做饭。低等级的嫔妃,吃的真心不咋样。

慈禧本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很难看。她的一封密谕一共200多个字,错别字就有12个,而且语句也很多不通顺。所以慈禧的比较好看的书法作品,应该都是别人代笔的。

在康熙朝“九龙夺嫡”中,有一位九阿哥胤禟,他是个大学霸。小的时候学习,九阿哥就智力超群,最早精通满蒙汗三语。之后被派去和俄国人打交道,又学会了俄文。后来和传教士交流的过程中,人家又学了拉丁文、法语、意大利语……后来他夺位失败被雍正囚禁时期,还通过拉丁文创造了密码文字,写密信和外界互通消息。

皇太极这个名字虽然很霸气,但却是音译的结果。之前的汉文音译是“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直到乾隆年间,才确定为“皇太极”,一直用到现在。

康有为,康大圣人,一直以来坚持一个大同世界,人人平等。但是,当他第一次见到黑人之后,就被震撼到了,写下了下面一段话:“然黑人之神,腥不可闻。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额如猪,直视如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清朝也是有锦衣卫的,顺治元年的时候,仿效明制设立的。但是第二年就改名了,叫做“銮仪卫”,属于皇帝的仪仗队了。

雍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穿西装的皇帝。想起了雍正那个著名的奏折批复: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

先写这几个吧,大家看个乐。

关于刘邦的冷知识:

刘邦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流氓,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邦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青年时的他最仰慕的人,就是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信陵君魏无忌。

刘邦有生之年没有见到他的偶像,这是被他视为最遗憾的事情。还好,他跟随过魏无忌的门客张耳。张耳是魏国名仕,刘邦曾经跟随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就是因为刘邦仰慕他,所以刘邦在张耳归顺他后,把张耳封为了赵王。刘邦当皇帝后还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刘邦的天下是骑在马上打下来的,所以,他对儒生很不尊重。他说话不但对儒生毫不客气,而且严重的时候,他会拿儒生的帽子来撒尿。正如儒生郦食其在见他的时候,刘邦正在泡脚做足疗,这在当时是对人极其不礼貌的一种表现。郦食其看了刘邦这副熊样大为生气。

那一次郦食其极力的呵斥了刘邦一顿,不过刘邦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你说的对,即使他看不起你,他也会向你道歉承认错误,这就是之所以他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郦食其和陆贾两个儒生,改变了刘邦对儒生的看法,自此之后他才会高看了儒生一眼。

刘邦很好色,只要有点姿色的女人,他都会纳入到自己的后宫当中去,正如他灭了魏国魏豹之后,把魏豹的一个叫薄姬的妃子纳入了后宫,这个薄姬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文帝的母亲。

刘邦也有男宠,西汉的皇帝可以说个个都有男宠,这在史记上是有记录的。他们可能是史上记录关于双性恋最早的人之一。

刘邦很虚伪,他和项羽争霸的时候,明明是他下的命令赏千金,封万户来买项羽的人头的。可是,等到刘邦死后,他又假惺惺的跑到人家坟前大哭了起来。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当了皇帝的刘邦还是难消对项羽的恨。他对曾经项羽的部下说,只要你们投降我,称项羽为项籍,就能来我这里当官。不能称他为项羽,称他为项羽的一律免职,回家种地。

刘邦为什么要较这个真呀,因为羽是项羽的字,古代一般称呼别人的字,是对这个人的尊称。项羽都死了,这这点小事,刘邦还在计较。真的是虚伪透顶呀。

关注【汉史趣闻】看更多原创,让您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有个飞跃式的发展。

说个99%的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识吧~

关于姨妈巾的~嘿嘿~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疑问,为何会将卫生巾称作姨妈巾?

有人说,这是因为月经走走又来来,每月反复,像姨妈一样啰嗦,故有是名。

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呐。

古时候,确实常以年长女性来代称月经带的呢。

称呼一——陈妈妈:

【明】汤显祖《牡丹亭》

羞答答的解释一下哈,陈指陈旧的布巾,妈妈谐音抹抹,所以女子经期所用经带被人戏谑称之为陈妈妈。

当然古往今来不乏段子手,这么一个打趣的机会,怎能错过,所以就有人把好男风者事后所用,称作陈先生或陈官人。

某陈姓同学曰: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某朱姓同学曰:感受到了同样的恶意。

某苟姓同学表示:附议!!抱团哭一个!

称呼二:陈姥姥

陈姥姥是由陈妈妈衍生而来的。

至于诗经这段,有开车的嫌疑,纯洁如我就不作过多解释了~

称呼三——妈妈儿手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这段,非常值得玩味,讲的是安老爷“遵从古礼”,赏赐给媳妇“奇珍异宝”,其中一件宝物呢,就是条堂布手巾(帨),因为很久以前女子出嫁,做母亲的都要备上一份作为嫁妆,以洁身自好为勉。这里谈到的彩帨,是清代女子挂在衣服上的装饰,满文读作密鸦密罕丰库(miyamigan fengku)。早年呢,就是一块大白布,和经带(妈妈儿手巾)差不多,挂在衣服扣上,后来奢靡起来,才逐渐往上绣花。

这里的妈妈儿手巾所取依然是抹抹的意思。

可见,从陈妈妈到陈姥姥再到妈妈儿、姨妈,都是一脉相承的。

姨妈巾,追本溯源,应当还含有一抹,擦拭之意。

好了,今天份的科普就到这里了。

如果有对AC姨妈巾感兴趣的朋友,请在淘宝上搜索店铺“AcFun猴山商城”,并在店铺内查找“AcFun限定款流量包”或“AC娘大姨妈”就可以找到了!

请为我的机智点赞!

PS.写软文很累的,晚餐求加一根香蕉!

如果有鸡腿投喂就更好了!

小编也来分享几个:

1、纣王很有作为,为商场开疆拓土;

我们很多人受《封神榜》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对于纣王,普遍都认为是一位残暴不仁,荒淫无度的暴君。但事实并非如此,纣王其实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纣王即位之初,商朝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强大的东夷部族迅速崛起,对商朝的威胁日甚;另一方面,西边的西戎部落也时刻威胁着商朝的边境。这就使得商朝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为此,纣王只能对暗地里不断发展壮大的周采取了怀柔政策,然后全力对付东夷。在纣王的多年征战下,盂方、夷方、人方等东夷部族先后被商军击败。到商朝末年,商朝势力范围最远已经到达雇(今山东鄄城)、齐(今山东淄博)等地。

可惜,正在此时,周却从背后袭击商朝。在牧野大战中,周的联军击败了措手不及的商朝军队,随后攻破都城,把商朝给灭了。

2、陆游是猫奴;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我们别看他在历史书上总是一副义愤填膺的硬汉形象,其实他骨子里头却是一名猫奴。陆游堪称大宋头号猫奴,他对猫咪的喜爱是相当狂热的。为此,他专门为猫主子作诗,而且还多达12首之多。

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这首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金戈入梦来。”

但是,我们恐怕只知其二,不知其一啊。事实上,这首爱国诗还有前半首:“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意思就是啊,下大雨了,我(陆游)不出门,就躺在床上撸猫咪………

3、唐伯虎那届“高考”不简单;

唐伯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一生可不像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头那般丰富多彩。其实,他的人生是比较苦逼的。其中最不幸的开端,便是那届“大明高考”。

在参加科举之前,唐伯虎其实已算是知名人士了,因此自然也是“高考状元”的大热门。然而,造化弄人的是,他在途中遇上了一个叫徐经的富家公子(这人就是大明第一背包客徐霞客的先祖)。结果,被这位徐经的招摇举动给坑了,导致他们两人双双被取消了资格。

但是,大家还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届科举的考生阵容是相当豪华的。除了唐徐二人,还有一代心血大师王阳明。而这届科举的状元就是伦文叙,对,就是《伦文叙老点柳先开》的伦文叙!

4、烽火戏诸侯,是不存在的;

两千多年来,“烽火戏诸侯”一直被认为是西周灭亡的原因所在,人们甚至将其责任都推到一个女人(褒姒)身上。而且还被载入煌煌史册中,成为了一件正史事件,成为大家都无容置疑的事件。

然而,烽火戏诸侯历史上恐怕并没有这么回事。因为这件事存在着不可操作性。

首先,周幽王要在都城点燃烽火台,召集各路诸侯,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诸侯都分封在周朝王畿以外的地方。从诸侯闻讯,然后开始想对策(或是观望核实)、整装备战、准备粮食,再陆续赶到城下,是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的。在那个还没有驿道的时代,行军速度比秦汉可是慢得多啊。

因此,每个十天半个月,诸侯的军队估计赶不上。再说,这诸侯也有远有近,是不可能一个接一个赶到的。从第一个抵达的到最后一个,期间估计又是十天半个月。

其次,还有一个关键是,据历史学家考证,烽火台在西周时期,还没正式出现。也就是说,周幽王当时台可以点火!所以,烽火戏诸侯,更有可能是后世人们主观臆造的。

我就随便说三个小故事吧。

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的典故,出自北宋神宗初年。

当时在政坛上有几个风云人物境况不同,如参与执政的王安石锐意变革;曾公亮年迈(又有“附和”王安石之嫌);富弼因足疾长期告病在家;谏官出身的唐介与王安石争辩失败,旋即因背疽发作而死;赵抃依违其间,追悔不已。

时人对此现象加以嘲讽,便总结出了中书“生(王)、老(曾)、病(富)、死(唐)、苦(赵)”的名言。

死后的“绿帽”

明初的名将方瑛,“天姿英迈,晓古兵法”、“为人廉,谦和不伐”,他为将“严纪律,信赏罚,临阵勇敢,善抚士”,是明代坐镇西南方面的一员良将。

方瑛一生参与数次麓川之役,又作为主将讨伐了南方各地苗人之事变,《明史》称“平苗之功,前此无与(方瑛)比者”。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将,生荣死哀,却不幸被绿得上了《明宪宗实录》(印象中《宪宗实录》专门有一句是下诏惩治“奸夫淫妇”的)。

据“野史”《万历野获编》记载:

僧官常琇者,拜故南和伯方瑛为父,因与修武伯沈煜等交好。琇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又通瑛妾,为其徒所告,诏下锦衣衞狱。以琇奸义父之妾,杖一百充铁岭卫军。煜停禄,戴平巾闲住。又御马监左监丞龙闰,娶方瑛妾许氏为妻。事发,上命离异,闰送司礼监治之。

大概是说,僧官常琇凭借义父方瑛与勋戚沈煜等攀上了关系,没想到此人是好色之徒,常常在饮宴时勾搭各勋戚府上的歌妓。如果只是这样,那便罢了,然而在方瑛死后,常琇竟与义父的小妾私通,此事被告发后,他以“奸义父之妾”的罪名被流放到铁岭卫充军了。

在差不多时间,御马监的左监丞龙闰,又娶了方瑛的寡妾许氏为妻,头疼不已的明宪宗强令二人离异,并将龙闰交付司礼监审治。

我想对于方瑛来说,这是死后最大的不幸了,一世贤名,都被家庭丑闻败坏光了。

状元与外貌协会

我们现在常说:人们只“看脸”。其实在古代,相貌的美丑也能害苦了一个人。

北宋的状元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对这个“名副其实”的状元郎非常满意,特地分享了想法给宰相寇准:“得人矣。”为了宠遇这位青年,真宗特命“金吾给(蔡齐)七驺,(金吾卫士)传呼(状元之名)以宠之(蔡齐)”。这就是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新科状元游街一般的荣誉的起源。

作为明建文帝建文二年(1400年)的榜眼王艮,本该是状元。只是因其貌丑,便被建文帝朱允玟打发到第二名去了,而第一名的,便是仪表堂堂的“伪君子”胡广。

在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的廷试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孙贤脸黑,第二名(榜眼)徐溥脸白,第三名(探花)徐辖则是脸黄。针对这种情况,当时便流传着“铁状元,银榜眼,金探花”的段子。

我来给大家说两个《春秋。左传》中的冷知识。

一、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国先是“侵蔡”,然后“伐楚”,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都是攻打别的国家,一个用“侵”,一个用“伐”。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在《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作者说明了一下,“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意思是说凡是出兵,有钟鼓之声叫做“伐”,没有叫做“侵”,轻装部队快速突击叫做“袭”。所以这里的“侵蔡”就是楚国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史书中就用“侵”来记录,而攻打楚国的时候就是大张旗鼓的进攻,史书就用“伐”来记录。

二、同样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国“师进,于陉。”,这里的“次”通常译为军队驻扎,其实在《左传》·《庄公三年》中就有表述,“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意思是凡是军队在外,驻扎一夜叫做舍,两夜叫做信,两夜以上叫做次。所以这里的实际意思就是齐国把军队在陉这个地方驻扎了两天以上,来等待楚国的答复。

以上两个小知识很生僻,但是对更好的阅读古文很有帮助,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