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旗下的“碧乡”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东乡族自治县高中毕业证

访客92024-04-06 17:35:25

碧桂园旗下的“碧乡”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

碧乡就是碧桂园为扶贫事业发力的体现。以十分真诚,以落到实事,为中国扶贫事业出一份力。

碧桂园旗下的“碧乡”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东乡族自治县高中毕业证

碧乡就是碧桂园的扶贫团队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解决贫困户农产品等销路问题,合作发展冷链系统,帮助贫困户获得持续脱贫的能力。

发动“消费的力量”

不少贫困地区并不是彻底贫瘠、毫无产出,而是信息不对称,缺少对外的渠道。因为找不到销路,而无法形成产业,给当地带来收入,所以碧桂园一直在努力实现产销之间的链接,利用自有品牌“碧乡”和社区零售品牌,与贫困县致富带头人、村镇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合作,建立农特产品产销平台,帮其联系平台、打开销路,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将需求转换为订单。

对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碧桂园通过“碧乡”进行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也使得“碧乡”这一广东本土品牌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品。

除此之外,碧桂园充分利用大型展销平台推广农特产品,拓宽外部销售渠道。碧桂园还积极创新,在2018年11月11日打造了首个“消费扶贫月”。短短三天,卖出10515只东乡羊,销售额达上千万,惠及3000多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碧桂园的“消费扶贫月”还在持续。在今年8月,短短的20天时间,碧桂园通过三多网络直播、天猫陕西原产地电商平台、京东7鲜超市等渠道,帮助陕西区域蓝田、耀州、宁陕三县实验种植的新型农产品贝贝南瓜销售4万多斤。

我很不喜欢扶贫的词,希望有一天,在中国没有扶贫这个词的出现吧!


碧乡是碧桂园旗下的一个品牌,在2018年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首次亮相,它主要是做扶贫的。从2018年开始就有看到它的身影,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东乡的扶贫产品。贫困地区的脱贫指标就几千块钱,一年能卖出去一直羊对他们来说可能就达到脱贫的标准,但是每年都能卖出对没有销售渠道的他们来说还是存在困难的,毕竟网购等等的市场上购买的渠道太多了,没有好的宣传买的人自然少。

“碧乡”作为一个碧桂园旗下的品牌,一直以来紧跟碧桂园的扶贫步伐,助力产业扶贫,实现碧乡的使命——让农户没有卖不出去的好农品,让更多人一起来“消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

都让让,我来说个权威的官方解释。

碧乡是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的一个公益品牌。碧乡是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碧乡是世界500强碧桂园孵化出的第一家社会企业。碧乡运营主体为碧乡发展有限司。

碧乡的做法,是把农产品也品牌化,区别于价格战的商品,靠品牌拉动力增加价值。

在这种思路下,碧乡对每种农产品实行了“军事化”管理,严格检查种子、土壤、水质、空气、种植过程、规范资质证书、核实扶贫收入数据等,但对种植过程、成品检验,证照归档、基地不定期抽查、扶贫收入数据核查等,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

同时,建立和维护追溯平台,扫描产品追溯二维码,链接追溯平台,探索“一品一码一户”模式,实现产品追溯和扶贫追溯。由此可见,“碧乡农业”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自有品牌,走在贫困地区确保产品安全可靠、提高贫困地区产品附加值的道路上。

碧桂园拥有“碧乡农业”和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化”两大载体,形成产销对接平台。通过帮助贫困县“富裕领袖”打开农产品市场,创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前“碧翔农业”是“生产”,后者“凤凰优化”负责“营销”!

通过充分发挥集团的市场开拓能力、渠道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收购、营销和加工,一方面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带动全体员工和业主“买而不捐”。

既然叫“碧乡”那必然和碧桂园有关~

2018 年,碧桂园把扶贫作为主业,与全国 9 省 14 县结对帮扶,助力33.6万3747个村的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依托扶贫自有品牌“碧乡”、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等重要载体,发挥集团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渠道、信息优势,通过收购、代销、加工等形式,确保贫困地区产品安全可靠,提升贫困地区产品附加值,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带动全体员工、业主以购代捐等方式,构建贫困县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废话不多说,其实【碧乡产品】就是!!!

通过碧乡这个平台进行销售的贫困地区农产品,员工跟业主都可以以购代捐的方式,以消费促进扶贫。

所以也就是说:购买碧乡产品=消费扶贫~


“碧乡”这个名字有的人会觉得很土,但我觉得很潮,它是碧桂园的扶贫自有品牌,主要销售碧桂园的扶贫产品。“碧乡”紧跟碧桂园的扶贫步伐,助力产业扶贫,实现碧乡的使命——让农户没有卖不出去的好农品,让更多人一起来“消费扶贫”。为推动消费扶贫工作,碧乡带动9省14县滞销农产品产销对接,链接更多贫困户,通过消费扶贫搭建通往致富的桥梁。

在湖南平江,碧桂园成立湖南誉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红薯、糯米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大大提升产业附加值;在安徽舒城,碧桂园将舒城的小兰花变成碧乡产品,通过凤凰优选渠道销售。在河南虞城,碧桂园还对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粘谷酒的传承人杨威,借助“碧乡”平台,帮助其打造红粘谷小米、红粘谷酒等特色品牌。截至2019年2月,碧桂园通过“碧乡”品牌挖掘14县优质农特产品109款,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链接超30000名贫困人口。

“碧乡”这个品牌,是偶然一次回村考察听说的。

作为单位主要对接扶贫工作的部门,我们需要定期下乡下县考察脱贫情况。老乡家里近日新养殖的大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乡说是一群穿着蓝色马甲的扶贫团队将鹅苗分发到家中的,养上几个月就可以出栏,有专门上门收大鹅的,老乡不出门就能多增加一份收入,这些鹅苗都是分发到腿脚不便、年岁比较大的贫困户中。后来县里的扶贫组跟我们说这是碧桂园的扶贫队给免费提供的,并且对于大鹅的养殖指导、成品后销路都有清晰的规划。

后来发现,那个县的紫皮高山土豆、有机西红柿、腌猪肉都签署了合同,归入了碧桂园扶贫产品的“碧乡”,这几种品类都是当县特色的产品,碧桂园扶贫经常安排技术下乡课程,让专家到田间地头里帮助农户改进;碧桂园有自己的线上线下的消费平台,碧乡产品可以直接供货到全国各地的店铺里销售。这个月的扶贫日还进行了大批量的采购,帮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虽然规模谈不上大,但是很精准,精准解决贫困户的收入问题。

碧乡的运营模式就是精选扶贫产品,品牌化打造,精准对接消费群体。而且碧桂园有自身的优势,庞大的业主群体和需求,对于品牌产品的打造是有依托的。


民国的时候是怎样划分民族的?那时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谢邀!

首先说说民国。

民国也称中华民国。一般认为民国时期指的是中国民国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即1912年1月到1949年10月。

在文学中,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现代。(近代是指1840到1912; 当代是指1949年到现在)。

说民族。

民国时期,我国总共四亿多人,也称四万万人。民族众多,汉族及少数民族总共数量应该在五十多个民族以上。

纠正一个常见误区:

民国时期最初的国旗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这里的五族是五大主要民族,并非当时只有五个民族。

五色分别代表:汉族以红色代表; 满族以黄色代表; 蒙古族以蓝色代表; 回族以白色代表; 藏族以黑色代表。

另外需要说的是,这五族各有包括,和现在的定义稍有区别。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相信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人人都会唱上两句。在大家的印象里,中国当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但是,56个民族的划分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在新中国之前的民国时期,中国对民族的划分并非是56个民族,而是五个民族。

武昌起义成功后,辛亥革命迅速席卷全国,短短两个月内,全国15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成立后的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以五色旗(红、白、黄、蓝、黑)为国旗。而这个五色旗中的五种颜色,代表的就是五族。

五族共和,指的是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和藏族(黑)五个民族。当时临时政府认为,中国是由这这五个民族共同构成的,他们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强调中国五大族群和谐共处,共建共和国。

为什么当时的革命者会将中国分为这五大民族呢?原因也很简单,其实是为了团结中国边疆地区,因为中国当时的民族不止五个,但大部分都位于传统汉地,并不具备多大影响力。

而位于内外蒙古的蒙古族,位于西北新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当时将其统称为缠回,五族共和中的回族主要指的也是缠回),位于西藏的藏族,和刚刚被推翻的清朝统治者满族,在中国,尤其在边疆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了团结这些地区,因此提出了五族共和之说。

其实,最先提出五族概念的并非是革命者,而是由清末的立宪派。清末立宪派一直希望“化除满汉畛域”,“五族共和”,“五族大同”。因此,立宪派们纷纷宣传五头五族共和思想。

而清末革命党最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口号和排满思想比较狭隘,因为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口号来实行的话,意味着除了传统汉地,中国东北、新疆等边疆地区将有可能失去,这当然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接受。

因此,这些革命党也逐渐接受了五族共和的概念,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正式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概念,并将五色旗定为国旗。

而且,中华民国是清朝的唯一合法继承者,他也理所应当的继承了清朝的所有遗产。因此,清朝的疆域自然也是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在清朝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中,也明确了这一点。清廷退位,诏书中写道,

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五族之说其实主要指北洋军阀时期。到了常凯申的国民政府时期,五族之说逐渐被淡化,常凯申更在抗战期间所发布的《中国之命运》中认为,中国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如其他满族、蒙古、回族、藏族等,是与汉族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因此,常凯申认为:“我五族在实质上本是整个的一体”。

1912年为民国元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国退出历史舞台,总计38年。

民国共有5个民族。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诏书明确提出: "仍合满、汉蒙、回、臧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论。由此可知,民国只有5个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民族的划分是以明显的文化和人种差异来区分的。称汉族为"国族",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称为"宗族",认为它们是汉族的"大小宗支"。包括西南、华南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壮族等,过去一般都把西南的少数民族当成汉族的分支。只把蒙、满、回、臧与汉族区别开来,成为另4个民族,与汉族一起合称民国5族。

秦灭六国,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南越,奠定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的基础。直至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根椐普查结果,中国正式确认56个民族。和民国相比,整整增加了51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又融汇成为我们伟大的一一中华民族!

在清朝的大厦倾覆之前,孙中山同盟会所喊的口号是驱除鞑坦、恢复中华,但是在1912年孙中山成立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时候,他却改变了自己的口号,采用了清末五族共和的说法。

这个说法在被孙中山于民国提出来后,后来的北洋各军阀也纷纷采用了这种说法,坚持了五族共和的理念,把孙中山最开始用的五族共和五色旗当成了当时的正统国旗。

民国时期五族共和中的五族

有很多人在不了解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会被五族共和这个说法给带偏了方向,以为民国时期就只有五个民族而已。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要探究民国民族数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民国的民族数量不仅不止五个,甚至还要比我们如今的民族数量还要多上几个。

在说到民国时期的民族数量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上面所说到的五族共和是什么意思。

五族共和并不是指民国时期只有五个民族,而是指民国时期五个影响力极大的民族。

在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五个民族分别是汉族、藏族、蒙古族、满族还有回族。

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民国时期的回,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回族,民国时期的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

其中既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回族,也包括了西北大地上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以及新疆的少数民族。

其他四大族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少族的原因

除了汉人之外,其他的四大族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区域实在太过于广阔,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又实在太过于庞大了。

他们四大族分别代表的是我国的四大区域:西藏、蒙古、东北、西北。

正因为他们在这些区域的影响力太大了,所以在民国取代了清朝之后,他们才会被单独排列了出来。

至于其他的少数民族,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区域也有大量汉人的存在、是我们传统汉地范围的原因,所以在自身地区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才没有在当时单独排列出来。

在说完了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之后,接下来我们切入主题,我们来讲一下民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民族。

民国时期的民族数量一共有65个,其中除了汉人,其他的少数民族一共有64个之多。

往下我们从一个名单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到底都有哪些:

所以说这就是民国时期的民族数量,当时一共有65个民族、64个少数民族。

我们都知道今天咱们中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我们同为中华民族血脉,同是同胞兄弟,五十六个民族的划分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根据调查统计而正式确定的,那么在新中国之前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划分民族的呢?那个时候中华民国所承认的民族又有多少个呢?

说道民族,除了汉族以外,从秦汉时期起我们就知道还有匈奴,到了五胡乱华时期的鲜卑、羯、羌、氐,唐朝时的藏族,宋朝时期金国的女真族和之后的蒙古族,所有的民族或因为战争,或是文化交流,几千年来我们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交融,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国家始终处于混乱状态,所以并没有进行完整的民族调查统计,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就提出了“五族共和”这样的一个政治口号,这个口号的内容主要是强调:汉,满,蒙,回,藏五大族群和谐相处,注意回并非特指回族,而是信仰伊斯兰的主要民族,北洋也用五色旗为国旗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藏族(黑)。

但是很显然“五族共和”这个口号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我国集聚在我国西南地区,数量众多的其他少数民族,以致于这个口号提出之后,被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势力以此来挑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情绪,后来这也引起了当时国民党的重视,1939年民国中央研究院进行了一次大致的调查,确定了六十多个聚居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但是之前的朝代并不重视这些少数民族,对他们也常常用虫兽偏旁命名,如“犭,带有歧视的意思,,所以民国政府就决定在命名上,一律将“犭”改为“亻”,并施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开化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

后来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开始强调,民族是大的宗族,各民族同源的观点,我们中华民族是由多个宗族融合而成的,这些宗族本来就是一个种族,或是一个体系的分支,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虽然这是我们产生了分别,但是在五千年历史中,我们不断的融合,不断的交流,迁移而不断融合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同源论的大概内容,我们简单的概括就是今天中国海峡两岸,所有的各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

至于民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民族,由于没有详细的文献资料,也不可妄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确定的很多少数民族,像白族,傣族,壮族也早就有历史的相关记载,白族在唐朝《南诏图志》就有记录。但是真正对各民族进行详细划分主要还是到了新中国建国后。

实话实说,当初的中华民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民族划分。

由于汉人的辛亥革命,不仅仅是要推翻满清的腐朽统治,而且还要对其为祸三百来年的罪恶进行彻底的清算,在这种特定历史情况下,满清统治者出于自保,整出了满、汉、蒙、回、藏五个民族。其意是告诉世人,不要"驱逐鞑虏"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孙中山等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认可并接受了这种划分。

后来清庭迫于形势,在袁世凯的干预下,下诏退位,其中诏书言及:"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庭的民族划分,大致是以分布的地域为标准的粗线条的归类。汉主要指的是内地十八省,蒙是今内外蒙古所在地,回是新疆,藏即现在的西藏。

其实孙中山包括后来的蒋介石一直禀承国族这一宗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族无非是三大块。一是汉,即国族。二是北方的游牧和渔猎组成的民族,即满丶蒙。三是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

其中回族当时并不包括散居在内地的回民。散居内地的回民时称汉穆,由于历史原因,与汉族有血亲,当年很多地方的回民称汉人为老表,老表即表亲的意思。蒋介石也曾私下称呼西北的马步芳为表弟,所以民国政府一直视内地回民为自己人。

至于藏族,在民国高层人士眼里就是汉族的一个大的分支,别的民族,如建国后来划分出来的苗族、瑶族丶侗族丶土家族等等吧,就是汉族。因为这些民族完全不同于新疆的民族,之所以民国把新疆的民族单列为一族,原因是长相明显有别于汉人。用现代话讲属于欧罗巴人种,而且语言、风俗等完全不同,肯定不是汉族。但是南方的这些民族除习俗与汉人略有不同外,别的完全一样,所以民国政府更是不把他们当外人看待。

因此,民国时期不可能详细划分民族,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战乱局面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丶国内原因,为了充分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国家专门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民族识别认定委员会,在经过了大量的艰辛细致的调查统计工作后,最终确定了56个民族。后来随着民族政策的调整,因为待遇问题,使得一些原本属于汉族的族群,脱离了汉族,被认定为未识别民族。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